在圍棋界,謝赫是一個特別的存在,賽場內外不疾不徐、謙謙君子的樣貌,讓人們親切地把他成為「淡定哥」。

  從未獲得過世界冠軍頭銜的謝赫,卻是業內公認的頂尖高手之一,在2012年的「農心杯」三國圍棋擂臺賽上,面對包括「石佛」李昌鎬在內的韓國三大國手,「一桿清檯」為中國隊拿下冠軍,成為一段佳話。

  遺憾的是,沒能趕上互聯網的流量時代,「最好的謝赫」沒有成為後輩柯潔式的「流量小生」,孤膽英雄的故事終於隨風飄散。現如今,謝赫把家安在了北京,生活淡然而安逸。沒有比賽的日子裏,每日與家人為伴,以下棋打譜為樂,進入「黑白世界」三十年,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謝赫依然樂在其中。

  現在想來,如果不是當年跟著父親誤入「棋」途的機緣巧合,謝赫或許不會那麼早就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1984年5月14日,謝赫生於青島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謝頤城除了愛好文學外,對圍棋也異常癡迷。「靠幾本棋書,兩罐黑白子,我竟也成了半個圍棋迷。沒日沒夜照書打譜,聚燈鏖戰,引起妻子的不滿,為緩和氣氛,我自告奮勇教兒子下棋,美其名曰:開發智力。」謝頤城在《四月的思索》一文,記述了謝赫下圍棋的緣起。

  7歲那年,謝頤城把謝赫送到《青島晚報》圍棋俱樂部,開始進行正規的圍棋訓練。過人的天賦很快讓小謝赫脫穎而出,成為所有孩子中的佼佼者,也正是在此時,他遇到了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人——華偉榮七段。「7歲的謝赫比9歲的錢宇平資質都要好」。華偉榮的一句話,堅定了謝頤城讓兒子走上圍棋之路的決心。

  在華偉榮等師長的幫助下,1992年11月,謝赫第一次去中國棋院進行短訓,之後,他又輾轉上海、鄭州多地學習,直到1996年以全國少年賽亞軍的成績入選國少隊,在北京安定了下來。時至今日,謝赫對當時的一切仍歷歷在目。「最開始學的時候當然是喜歡,如果小孩兒沒有興趣,那麼就很難學進去。」謝赫說,「之後走專業的路,一方面是家裡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機緣巧合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能夠在那麼小的時候就走出去。」

  在中國棋院潛心修鍊的謝赫,隨年齡增長逐漸在國內外大賽中嶄露頭角。2002年的全國個人賽和首屆「雷諾杯」霸王戰中,謝赫先後贏下孔傑、彭荃和古力等一眾高手,連奪兩項冠軍,一舉奠定自己的棋壇地位。2008年2月,他以創圍甲聯賽紀錄的90萬元轉會費由山東轉會至重慶,成為當年圍棋界的爆炸性新聞。

  但真正讓謝赫名滿天下的,還是2012年的第13屆「農心杯」三國圍棋擂臺賽。

  那屆比賽,中國隊派出了周睿羊、檀嘯、謝赫、樸文垚和古力五人蔘賽,謝赫被定為壓軸的「主將」。決賽中面對此前十奪冠軍的韓國隊,出場次序排在前面的四人先後失手,最後一個出場的謝赫必須連勝金志錫、元晟溱、李昌鎬三人,才能為中國隊贏下冠軍,而在當時看來,這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奇蹟居然發生了,特別在最後一局同李昌鎬的終極對決中,謝赫的表現甚至比對面的「石佛」更加沉著淡定,最終經過5個多小時的鏖戰,以3目半的巨大優勢獲勝。

  這樣一場蕩氣迴腸的勝利,讓中國圍棋界上下欣喜若狂,比賽的相關報導登上了次日各大媒體的頭條。謝赫也在新規下一躍從七段升至九段,達成了職業棋手的「滿級」。「隊友共同努力的結果,再加上我那次發揮挺好,運氣也不錯。」即便時隔多年,謝赫也沒忘記把軍功章與隊友們分享。

  就像沒有完美的人生,一個棋手的職業生涯,也很難萬事順意。對於謝赫來說,即便在「農心杯」上有過載入中國圍棋史冊的高光時刻,缺少一個世界冠軍的頭銜,依然是不小的遺憾。這也難怪在談到印象最深刻的比賽時,謝赫把時間定格在了2011年的「春蘭杯」,「那是我第一次打進世界大賽決賽,很遺憾,1比2輸給了李世石」。

  談起往事,謝赫早已不糾結於得失。「一年有那麼多場比賽,幾十年下來,長期經過勝負的磨鍊,可能對勝負就看淡了。」他說,「競技圍棋是勝負世界,不可能人人都是冠軍。當然,坐在棋盤前,棋手都還是想贏的,都會盡全力去爭取勝利。但比賽時能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不管能取得什麼樣的成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盡全力向目標去努力了。」

  再過幾個月,謝赫將年滿37周歲,走過職業棋手的黃金期,他的生活重心也在不自覺間開始轉向。每天的訓練時間由原來的8小時壓縮到了3小時,閑暇時間看看書、健健身,甚至教沖段的孩子下棋,也納入了謝赫未來的計劃中。「我這些年一直在關注青島圍棋的發展,感覺這兩年下棋的孩子和教棋的老師都越來越多了。其實,不是每個孩子都要走上職業這條路,開發智力、挫折教育、傳承文化、學習禮儀、與人交流,這些都是下圍棋的好處。」

  懂分寸、知進退、明得失,現在的謝赫,又何嘗不是最好的謝赫呢?

  [來源:青島文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