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表述有點問題。具有深厚哲學素養的人,他們的共性就是具有深厚的哲學素養....然而已經有許多人回答了這個問題。不妨稍作補充修改:具有深厚哲學素養的人,他們除了哲學素養深厚,還有什麼其它共性?同時說說你對哲學素養的理解。

註:哲學素養這個詞,我最早是在鄧曉芒 和趙林寫的《西方哲學史》的序言中看到的。 書中的定義是,對一個哲學觀點的快速領悟能力和把握上的靈活性,能夠在面對一種陌生的觀點和思潮時迅速洞察其要點,並作出自己的評價。


真誠而不單純,坦然而不淺薄。

直面以及深究問題以致無解而不妥協躲避。

具體道德、言行方面則各有各的方式和原則,人生太短,身不由己。

哲學素養可以是看過許多哲學書或者經過哲學訓練,並且真正有自己思考而形成自己哲學的人,對世界、人生、他人等有著自己完善的理解,其思維和意識是覺醒而清晰的。哲學水平必須要達到幾乎能夠理解人類所有的「知識和觀念」而不是偏見,包括藝術、文學、科學、宗教信仰、意識形態、歷史文化、文明以及行為現象等,對一切疑惑都有清晰的方向。他們本身是沒有派系的,不會拒斥可能合理的(存在即合理),但因為自身的哲學會有主張。

他們都是真誠的,講有依據有體系而根本性的道理,有邏輯推理的理性也有直覺和神祕的感性。

但也是自知其無知的,因此無時無刻不在尋求知道,所以他們的姿態會非常低,不會相信自己不理解的也不會從眾,更不會輕易否定他人。

最後,他們是直面悲劇真相的,人生也有限而知識、智慧無限,他們都知道所思考到的可能只是無數答案中絲毫不起眼甚至錯誤的那個,真理遙不可及。

愛智慧必然陷入無限的不確定之中,是接受不確定,而不斷反思拋棄過去的確定,試圖建立人的因果(即文明的人)而非世界的人。不確定性並非來自世界而是人本身,不確定是自由的本質。

金錢財富、身體、心理、生活經驗、感覺等外界的因果對他們的思考影響很小。因為他們偏向於超越個人的理性和感性,儘管也會死。

但他們不一定是哲學家,哲學家往往需要在某方面相對當時的人非常突出並且具備開拓性甚至脫離時代。哲學素養深厚者仍然是正常人,沒有脫離時代而是將哲學應用到實際的生活實踐中。人類中真正的自身傑出而非功績成就來證明的人往往具備深厚哲學素養,如許多偉人、科學家和學者,他們往往能夠更加明確事物的本質。他們的道理也因此是真正的有道理。

唯一可能的確定性其實只能來自意識帶著的智慧對不確定的掌控。除此以外都不確定也不真正可靠。


讀書太用功,論文刷太多,idea找不到,共性怕是脫髮/禿頂。


哈哈哈哈!脫髮!!!!!!

我好怕啊,我從研一就開始恐慌了,我發現周圍的學長什麼的,學歷與頭髮成反比。。馬上我就要讀博了。。。我還沒見過有幾個濃密黑髮的哲學博士。。。。


謝邀。

哲學即所知道的情況總結。

這方面很有素養的傢伙就是總結或概況能力厲害。


看一個人會不會某個知識點,讓他用自己的語言而不是定義描述出來。這是費曼,也是哲學指導思想的外顯。

從詞源看,「愛智慧」是共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