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娃現在的狀態,一不如意就果斷變臉,要麼嚎啕大哭要麼摔東西要麼躺在地上,一副潑猴的模樣,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以前我一直以為孩子當眾撒潑是家長沒有管教好,現在自己當了媽,發現這是小孩子長大後表示不滿的本能。2歲的孩子語言表達還是有限的,說了句我要XXX,被大人否掉了,就不曉得怎麼接下去,怎麼在進一步討要,情緒不會表達,只能用哭鬧展示,畢竟哭是下生就會的。

而且你會發現,孩子對不同的人表達方式不同。越親近的人,她的反應越迅速。有家人在場,她的情緒變化很快,相反到了陌生環境,會收斂很多。所以她哪裡不懂事兒,明明是殺熟。

大多數情況下,我會先判斷下能不能答應,對於不能答應的事兒,任憑她撒潑打滾都不理睬。她或許會惱羞成怒,哭鬧的更厲害,但我會在一旁看著她,告訴她媽媽不能滿足她的需求,有個折中的方法能不能接受。有段時間,晚上睡覺前她都會鬧著要出去,我不讓就坐在床上嚎啕大哭,我坐在旁邊,一邊在她要求出去時溫柔而堅定的否定她,一邊拿著紙巾給她擦擦眼淚,擼擼鼻涕,時不時遞下水壺讓她補充水分。鬧得差不多了,她發現實在不能得逞,就會過來要抱抱,我就實實在在的抱抱她,親親她,安慰她說講個故事吧。她也就借坡下驢的同意了。

剛2歲的寶寶可以試著轉移注意力,比如哭鬧的時候找個有趣的東西吸引她,不過這個辦法隨著孩子年紀的增加會越來越不好用。2歲半的寶寶會不達目的不罷休,就只能讓他宣洩下情緒在安撫。

想想我們大人,跟老闆提加薪未果尚有一肚子氣,只是我們明白要控制情緒。小孩子沒達到目標怎麼就不能有情緒,科學表明,人控制情緒的大腦在30歲才會發育成熟,2歲的孩子有脾氣是很正常的。

相比控制孩子不發脾氣,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識別情緒,表達情緒。用我不高興代替哭鬧,大部分時候大家覺得煩躁是不曉得孩子不高興因為什麼,娃不說大人猜不到。

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Fucking Four,我們只能修身養性,陪著娃娃們和自己的情緒和平相處吧!


為什麼孩子經常哭鬧不止,為什麼會為一點小事打發雷霆,為什麼會喜怒無常,情緒變化非常快,經常性的掛著眼淚又哈哈大笑,這和大腦發育具有密切聯繫。

在幼兒期我們的大腦皮層發育並不完善,而情緒控制部分恰恰就在腦皮層的額葉,我們暫且稱其為情緒控制器。(左額葉抑制負面的不愉快情緒,右額葉主管恐懼攻擊等負面不愉快情緒)。但是杏仁核及邊緣體等情緒腦,已經發育完善,我們暫且稱其為情緒發動機。情緒控制器和情緒發動機藉助神經連接相互影響調節。

為什麼孩子翻臉比翻書還快,易情緒化,從腦發育角度這是一個幼兒情緒發動機發育完善而控制器尚未發育成熟,而控制情緒的大腦額葉完全發育成熟要到青春期後1 8-20歲左右才發育完成。

人的情緒控制能力及社交思維能力與早期的撫養環境和方式有密切聯繫。即便到成年階段感覺刺激依然可以部分跨越皮層直接刺激情感中樞而影響到人的行為和思考方式。我們也會有被孩子惹怒而打孩子的情況,而打完之後又感到後悔,正是情緒使然,做出了體罰暴力的行為,而之後大腦皮層的理性又讓我們有了後悔的感覺。外界刺激越強,可以跨越皮層直接刺激情緒腦的信號越強,一旦腦皮層扚情緒控制器對情緒失去控制,情緒行為佔據主導就會出現非理性行為。比如情緒殺人,非預謀性的,多不受控制的情緒在瞬間使人做出非理性的過激反應。

父母與孩子建立情感依戀關係是情感引導的基礎。在孩子學習語言階段便有意進行情感辭彙的輸入,除了爸爸、媽媽、、蘋果、牛奶,抱抱等辭彙還要教孩子什麼是生氣、開心、憤怒、恐懼、失望等情感類辭彙,逐步讓孩子學會並理解情感情緒。

平時生活中就可以有意的練習情緒識別能力。比如路上看見一個孩子哭,可以告訴孩子,你看這個小朋友關了,他什麼心情,是不是傷心;這個小朋友哈哈笑是不是很開心。父母打孩子是因為沒有辦法管理孩子,孩子哭鬧是因為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當父母除了打罵沒有辦法的討候,要學習其他辦法,當孩子沒有除了哭鬧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教會他真他辦法。情緒的控制也是一樣,首先要認識識別情緒才會管理情況,才有可能清楚準確表達情緒而不是只是會哭鬧。

情感引導的關鍵步驟

1、播下種子,

播下種子就是清晰準確的告訴孩子,在特定情況下將會發生的事情及你的要求,希望得到孩子的配合。事情開始發生前再次告告知並確認。(因為孩子小,說一遍很可能記不住)

2、觀察和判斷注

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了解孩子的心裡需求。觀察判斷孩子的情緒是否依然在可控範圍,當發現將要出現情緒行為問題的時候及早介入,而不等到事態無法控制在來處理

3、聆聽

鼓勵孩子通過溝通交流表達,認真聆聽孩子的表述,必要時可以蹲下來保持眼神的平視。如果你的眼睛盯的是手機即便你的耳朵貼近孩子嘴巴,他也不會感覺到你的認真。

4、理解孩子感受

當孩子出現情緒或是行為不當的討候,我們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說感受和行為有直接的關係。在處理孩子問題的時候,也是先處理情緒感受,在處理問題的原則進行的。當孩子感受得到理解的時候,孩子感到被尊重也就更願意通過語言,通過交流溝通來表達,而不只是哭鬧發泄。

5、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原則,重點在與思考,而不是結論如何。不妄加評論,只需要在眾多方案中幫助選擇最優方案,把問題留給孩子,把學習思考機會留給孩子,不代為解決問題,孩子才會成長。


原因很多,這個跟家庭環境,成長環境,大人怎麼對待孩子等等都有關係。我說一個共性的原因,就是2歲是孩子的叛逆期,必須按他的想法來,否則就容易發脾氣。孩子有3個叛逆期,2歲7~8歲,15~17歲。叛逆期的本質就是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自己翅膀硬了,不想受你管制了。所以2歲孩子特別有自己的想法,必須按他的來,否則就不高興

那麼應該怎麼做?第一,首先尊重孩子這個年齡段叛逆的特點,允許他叛逆。不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吃虧的是你自己。第二,如果孩子提的想法合理或者實現起來不困難,可以按他的想法來。畢竟你給他講道理太難了,不如按他的想法來。第三,什麼東西給他個選擇,讓他充分享受的長大的樂趣。比如我們家孩子每次出門我們都給他兩套衣服讓他選,這樣既滿足了孩子想自己決定的想法,又很順利的出門。第四,多陪陪孩子!如果沒時間陪就提高陪孩子的質量!這樣有利於改善親子關係。而良好的親子關係會更容易讓孩子聽你的


父母就這樣吧,後天習得。孩子是家人的影子。


作為成年人,你也是這樣。遇到讓自己不高興的事情也是發脾氣。

我們作為成年人,尚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何況孩子。成年的代價就是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和衝動。但是對於低齡孩子,你沒法告訴他們道理,因為他們不能理解。

遇到孩子發脾氣第一件事,就是要弄懂他們為什麼發脾氣,然後告訴他們正確的解決方案。

當他遇到不能講理,不聽勸的時候,要允許他有自己處理情緒的方法,只要不是破壞性的,都可以由著他,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是非曲直,不是一句話可以說得通的。

他也許有一天會自己懂,也許你再次遇到同樣的事情,你告訴他換位思考,他就會懂。


瀉藥懶得打字,搬來之前的文章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413831966228504?_wb_client_=1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