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雪夜大神的書評,才知道自己原本讀懂的只是一部分。烽火是很用心在寫這本書,有很多典故。也有很多人在被勸退,罵書罵作者。但不得不承認,在這個網路大環境下,他是一朵閃耀的不可替代的星。


閱歷很重要,或者說閱歷可以增強讀者在讀這本書過程中的體驗。體味過人生百態的人,會比一直活在一個狀態裡面的人更容易讀出作者的一些心思。

記住一個很核心的觀點,「不只以自己的道理去衡量一切,以及萬事不要走極端」,用這個心態去看這本書,不至於讓你變得和貼吧、圈子裡部分讀者一樣失去自己的思考。至於能不能讀懂,私人見解能從任何作品裡面獲得或者提取出好的東西,有益於自己的東西,多多少少就是讀懂了作者的用心,糾結讀懂多少才算讀懂,並無意義,小說不是生活的全部。

「道理在書上,做人在書外」,烽火一直想說的這句話,可能部分讀者沒有感受到。但是轉念一想,也許正是因為碰到許許多多不會做人的人,讓他覺得世道人心向下,才想寫這麼一篇小說吧。「人力有窮盡時」他當然知道自己不可能寫的完美無瑕,畢竟一時衝動和思緒變成幾年的文字,還是網文這種需要高頻率創作的載體,這個時代有幾個人能寫的好。他希望自己可以比肩金庸,也認識到自己的缺陷,但個人覺得最重要的還是願意揭露或者說警示一些現象,這本就無需苛責更多。

說好聽的,劍來想寫一個世道向下,一幫有志之士如何改變世道最終人心向上的故事;說難聽的,一個網文作者想到了一個還不錯的主題,靠這本書也賺了不少錢。但無論如果,無論作為讀者的我們怎麼想,作為作者的他表達了他想表達的東西,他是高興的,而如果能有讀者,哪怕只有一小部分讀出了他的心意,讀懂了他想表達的想法觀點,他會更欣慰。

這個世界很難很難有陳平安這樣赤子之心到不真實的人,曹晴朗就更難了。但是儘可能做一個好人,不要輕易對這個世界失望,哪怕這個世界總是在虧欠好人。這些種子只要長成參天大樹,總有人會心神往之。


等他寫完了,你估計就讀懂了,你如果說怎麼看懂伏筆,其實等他寫完了,你重複看幾次,也就看出伏筆了。

至於有些貼吧大神每章分析,其實吧,沒必要,總管的書掉書袋太嚴重了,我甚至都懷疑,劍來這本書寫不完,要麼是太監,要麼是爛尾。

因為到現在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反派,故事主線也含糊不清,寫到現在呢,佛家就輕描談寫了幾句,主角的任務究竟是什麼呢,神道,末法時代,還有那把劍,這些衝突是前期一直強調的,而現在就連蠻荒天下入侵都寫的斷斷續續的,筆墨在人物身上,細節處太重了。這種感覺是作者處理的不太好,就算把十四境的周密打死了,後續呢?

一直寫的不要對這個世界失望,可是改變在哪裡呢,就在一個賠錢身上嘛?所以這本書我覺得可以放棄了。

這場戰鬥結束之後呢,三教一家還是沒變呀,如果說這戰爭只是前戲,可是寫的如此艱難,毫無邏輯呀,作者倒是寫寫那些被佔領的土地,百姓苦不堪言呀,又或者百姓卑躬屈膝,來表現這世道的殘酷,可是作者習慣了寫那些高端戰力,太過虛無縹緲。

而且貼吧里也容不下半點意見,我以前很喜歡這本書,現在覺得泯然眾人矣,等完結的我再看吧,因為完結了,至少所有東西都連起來了,可我覺得連不起來了,作者寫的東西太多,確實,我們不可能見識到這世界每一處神秘,但是這些地方出來只是打個醬油,作者就別經常提啊


年紀大,沒上過學


劍來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嗎????他就是本網路小說啊!


這就有點高深了,網文來說,很多道理我們能從其中受到啟發的大部分是那些來自於平常生活中的點滴,來自於書中人物的待人處事,其他那些憂國憂民的大道理其實沒啥卵用,能看明白的部分結合過往經歷自然能懂,看不明白的也沒必要非弄明白,真想研究那麼些古今名著,去研讀它們不好么,都是經過千錘百鍊時間檢驗之後的東西,我輩愚人,看書不求甚解很正常的,看著舒服就行了不是嗎!


多讀兩遍


我想知道哪裡讀不懂了?

如果是總管掉書袋你讀不懂,那就多了解一下古代文學。豐富一下文學知識。

如果是伏筆太多讀不懂,那就等書寫完再讀一遍完本就行。有時候所謂伏筆,可能只是寫著寫著突然想起來了再利用一下。

如果是書中角色總是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總是在打啞謎讀不懂,我覺得不懂也沒關係。比如說蜀道難和大戶人家…無非就是開個車而已。

如果是書中的道理讀不懂…那我建議了解一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一下普法知識。別信劍來那套順序。現實跟小說不是一回事兒。就算是一回事,你看浩然天下幾千年教化不也就那樣?

如果是整本書讀下來迷迷糊糊的覺得好多地方好多情節都不懂,那不是你的問題。總管就這樣,虎頭蛇尾。不然也不會被稱為總管了…


一本小說需要看別人的書評才能看懂?

這樣是一本好書嗎?

我作為一位讀者,劇情的流暢性才是首要的。


感覺桃花像是劍來的伏筆,但是有牽扯到了武當、真武,仙道的雛形已經有了,神道卻無疾而終,具體斷更的原因大概只有總管一個人知道

劍來 首先你就要明白驪珠洞天是個什麼地方,是什麼樣的存在 假設驪珠洞天是類似於天庭的存在,那麼本命瓷大概就是類似於神職、神位一樣的東西了 楊老頭、李柳、阮秀、橋下的老劍條,昭示著神道出了問題,仙道昌盛,那麼仙道的路是不是也斷了,或者說仙道還未能開闢天挺一般的存在可以容納、約束仙人,陸沉、觀道觀觀主之流依舊是在布局自己的棋局,還未曾達到高高在上俯瞰人間的程度,三教聖人亦沒有飛升之說,這也是讓人糾結的地方

陳平安 小鎮少年 身上多多少少能看到儒家或者說文聖一脈對人間的希望,希望讓這時間變得愈發美好,又被老劍條寄予厚望,只憑未達全盛便可斬地仙即可看出其強大,為何又會去選擇一個小鎮少年?究竟是神道還是文聖一脈?亦或者神道選擇了文聖一脈?

隱晦提到的斬龍士是傳承自誰?那個許下宏願斬盡天下龍的陳青帝、陳青牛、陳白熊,是不是跟這個人有聯繫?

最後呢,奉勸剛入坑的還是棄書吧,等它完結了再看 正在追更的千萬別晚上等更新,傷神、還容易掉頭髮


順序很重要,先看雪中,愛上作者,順便洗去其他小白文的荼毒,然後耐著性子看完前面,喜馬拉雅上也有有聲版,是更好的體驗,等走完一兩趟江湖就上癮了,直到後面欲仙欲死天天追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