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明不是我個人的觀點。

比如有人說,哲學的盡頭是佛學。 哲學家上了山頂發現佛學家已經在上面。

還有很多佛學家碰瓷哲學,認為佛學是大智慧,並且解釋了世界,還能學習解脫。

那為什麼像什麼加拿大瘋子,不遠千里跑到國外上專門的正統哲學。 還有各種為了學好苦練英語, 翻閱各種書籍, 精力投入非常高。

而和尚卻經常打坐或者敲木魚, 念念經, 就能節省體力想通問題。

那麼怎麼看呢?


你好,可以翻翻我們辦的佛教電子書網站「三學藏」,看看學佛人需要學習哪些書,可以隨便下載一些看看。也可以翻翻大家最熟悉的「唐僧」玄奘大師翻譯的《瑜伽師地論》,看看都講了啥:三學藏 | Search 瑜伽師地論

三學藏佛教電子書下載站?

sanxuezang.com

佛教的漢文大藏經,有2億多字(四庫全書近10億),而古往今來不少修行人都是通讀過大藏經的,通讀一遍大概需要5~10年,請問你說的「念念經」是這個意思嗎?

電子閱藏軟體部分界面

佛言。

比丘。假使有人。說不求空。不用無想。欲使興發。至不自大禪定之業 未之有也。

設使有人。慕樂空法。志在無想。興發至要。消除自大憍慢之心禪定之業 此可致矣。輒如道願。普有所見。

所以者何。慕樂於空。欲得無想。無慢自大見。于慧業皆可致矣


和尚並不是坐在那兒敲木魚想東西,這其實是很嚴重的誤解。對於和尚來講,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比如死亡,比如如何管理自己的慾望,比如如何讓這個世界更好一點,比如如何減少煩惱等等。

要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就必須要通過大量的讀書,佛經的浩瀚和深奧,大部分人都沒有什麼體驗,主要這種文化,少有人探索,而且繁體豎排,誰會去讀呢,通讀三藏十二部的,那就更少了,所以,幾乎也沒人知道裡面寫的啥,只能通過流行的書籍略知一二,甚至於這個一二還不是佛經裡面的思想。

大量的讀書之餘,還需要將這些佛學思想付諸實踐,在哪裡實踐呢,那就是寺院。寺院這種組織在中國已經存在了上千年。內部的組織體系,每一棟建築都包含著大量的哲學思想。想想看,一個組織能夠持續存在上千年,這不是迷信兩個字可以簡單概括的。

所以,這個問題是對真正和尚的生活有一些誤解。


唐三藏還步行十萬八千里去求取真經了,你那千里只能算是零頭。

至於所謂的翻閱各種書籍,跟數量龐大的佛經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

還苦讀哲學書?真給我整笑了,這叫苦?

如果苦讀哲學書就能脫離苦海,那那些動輒在西藏偏遠地區條件簡譜到髮指的山洞和閉關房裡面動不動就是閉關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苦修者;頂著炎炎烈日,甚至高海波刺骨寒冷一步一跪三步一拜的苦行僧信徒就都去讀哲學書好了啊!

但是哲學書能嗎?哲學家能嗎?

不過只是一群肉體凡胎,一堆黃土。還真以為自己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真理?


有人說哲學的盡頭是佛學?

我也可以說佛學最高只到哲學的後腳跟。

事實上佛學只有一部分哲學思想,離浩瀚的哲學差遠了,其他基督教、印度教、猶太教、道教、儒教等宗教哲學也都是哲學的一部分,還有其他對哲學做出更多貢獻的哲學大家,如蘇格拉底、康德、斯賓諾莎、黑格爾、維特根斯坦等。

青蛙只看到了井口,容易以為那就是世界的全部,用康德的話說,青蛙的認識只在其已有的經驗部分,除非其擴大視野擴大經驗,否則看不到更多世界,其經驗之外的世界,其是理解不了的。

若真想了解哲學的全貌,可以找本世界哲學史看看。

世界哲學史 漢斯·約阿西姆·施杜里希 呂叔君 廣西師京東¥ 85.00去購買?

電子書世界哲學簡史作者 羅伯特·C·所羅門 等會員專享¥ 36.00去查看?


《莊子·天道》

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之,我猶不足貴也,為其貴非其貴也。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可聞者,名與聲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

公曰:「聖人之言也。」

曰:「聖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

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譯文看鏈接

輪扁斫輪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二十年來紙上尋,尋來尋去轉沉吟。

忽然聽得慈鴉叫,始信從前錯用心。

白蓮老祖·茅子元


因為佛法三藏已經完整地解釋了所以和尚只需要經常打坐或者敲木魚, 念念經, 讀讀佛經,跟長老學習就能節省體力想通問題。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智度決斷,無行不成。如有巧智,令車成就 。故云:閉門作車,出門合轍。

唐?五觀順支禪師:若欲修行普賢行者,先窮真理,隨緣行行,即今行與古迹相應,如似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耳!

或許加拿大瘋子有錢,不遠千里跑到國外上專門的正統哲學。 還有各種為了學好苦練英語, 翻閱各種書籍, 精力投入非常高,所以能成為哲學家。而且哲學家各執一詞,人才輩出,新理論層出不窮。

無論哲學家是否爬上山頂,學佛的我都窮得響叮噹只能住大山上,歡迎哲學家/科學家一起來雲南大山找學佛的我玩耍。

還有很多佛學家碰瓷哲學,認為佛學是大智慧,並且解釋了世界,還能學習解脫。因為老王賣瓜自賣自誇

我當然認為我學的是大智慧。


很簡單,我們都可以測試一下,親身體會一下看哪一種更容易。

抽出2個小時,坐在一個地方:

一種是什麼都不做,只是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然後讓思維停下來,體會無分別念的狀態;

一種是給你一本愛讀的書,不控制念頭,隨著自己的喜好、跟著書里的世界任意遊走。

對比之後,就知道哪一種更難熬了。


和尚是出家人中地位極高者的尊稱


隨緣看到,隨緣回答。

第一,事實或問題不是單純通過想來找到或解決的。這其中最根本的步驟是足夠細緻和全面的體會或說覺知。而佛法的意思本來就是覺者之法。佛的意思就是覺者。再者,這裡有個很簡單的問題,真相難道是靠道聽途說或是靠猜的嗎?所以,真相就是靠直接覺知到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第二, 我們所學的世俗知識,比如各種書本上的知識,等於是在管認知中出現的各種大概率事件,並不是求真。因為所謂的真是絕對的,而並非僅僅是個大概率。所以,修行的根本是對一切事件進行分析,無論概率多小,也不會忽略,除非概率等於是百分之百在發生,不然,絕不當真。

所以,常人口中的現實,這種在認知中出現的大概率事件,修行者不會當真,而常人忽略的各種小概率事件,比如所謂的夢境,比如各種意識中的細微變化,修行者都不會忽略。要在其中找百分之百發生的事情(真常)。如果怎樣都找不到百分之百發生的單獨事件(真常而自在),那麼就開始去找百分之百一起發生的兩個或多個相關聯事件,也就是在覺知中找緣起。

所謂的念經和敲木魚其實都可以相當於訓練注意認知中細微變化的方法。並不是為了節省體力想什麼事情,而洞察細微變化,一者是為了看清發生的事件是否是完全不變的,也就是百分之百的單獨事件,二者則是為了進一步去看清各個事件在細微變化的時候有沒有相應的關聯性,比如,在意識發生細微變化的時候,身體(或說五感系統)有沒有在發生相應關聯的細微變化。訓練注意力的集中而不走神,在佛法中叫修止,而訓練洞察細微變化的能力,在佛法中叫修觀。這些訓練是發現絕對真相的根本方法。

所以,除非哲學也是在做同樣的事情,不然,僅僅是看很多書,那頂多只是在增加各種大概率事件的相關知識的積累而已,永遠和發現絕對真相沒有任何關係。而如果那樣的話,那麼修行者在真理高山上,也等不到什麼哲學家,因為哲學家根本爬不上去。


佛法最初是釋迦摩尼想通的,後世佛弟子是在學習佛陀的教導,學習的過程也是苦讀。

不清楚你說的加拿大瘋子是何人。。。也不清楚有什麼可比較的地方?


這個問題有意思,也算一個好問題。先預備一點關於心的知識。心有三個意思。一,肉團心,吾人常說的物質器官大腦;二,緣慮心,吾人朝朝暮暮逐境攀緣的思慮之心,或曰妄心;三,靈知心,埋沒於煩惱之下的靈靈不昧的本有覺性,也叫真心,真如妙心。此真如妙心何也?如大圓寶鏡,空空洞洞,了無一物。而胡人來則胡人現,漢人來則漢人現,胡漢俱來則俱現。正當空空洞洞,了無一物時,不妨胡來胡現,漢來漢現。正當胡來胡現,漢來漢現時,仍然空空洞洞,了無一物。金空則鳴,心空則靈,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此之謂也。也可喚作般若智,空性慧。或曰無師智,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古今一如,不假思索,觸念即通。

那麼,現在切換到正題。和尚用的是靈知心,哲學家用的是緣慮心。僧人憑的是空性慧,無師智,學者靠的是不斷累積,後得智。僧人用的是無為之心,所謂: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用心恰恰無,學者用的是有為之心。所以和尚為道日損,一門深入足矣,而學者為學日增,廣學多聞以成。

試舉數例更昭明之。比如六祖惠能大師,他不識字的,但是那些識字的,比如僧人法達,讀《法華經》三千遍了,卻不解經義。初見六祖,還不恭敬,禮拜六祖,頭不著地,於是六祖折伏其傲慢,令其恭敬起來,然後法達請六祖釋心中疑,解經中義理,六祖讓法達讀經給他聽,六祖聽著聽著,就明白了,然後讓法達停下來,為之講解,法達聽後,不覺悲泣,言下大悟。

慈航法師,他也是沒文化,很笨的,但是他就是在寺院里干苦活,臟活,這樣打磨業障,修鍊心性,後來在東南亞一帶弘法,演講說法達三千萬餘言,此為法身舍利,還成就肉身不壞,為台灣第一尊肉身舍利。

八指頭陀,本來他有十隻指頭的,為了表示對佛的虔誠和求道的決心,竟然在佛前燃二指供佛(按:不主張模仿)。八指頭陀本來不會做詩,他連識得的字都有限,不過修鍊有成之後就非比尋常了。有一次他到洞庭湖去會見朋友,第一次提筆就寫下了:「洞庭波送一僧來」的句子,語驚四座,從此作詩如有神助,信手拈來,不著痕迹。在陽明山觀日台上就刻有八指頭陀的詩:「滿天星斗樽前落,無邊河山足底生。」何等氣概,何等豪邁,可是你能想像這是一個識字不多的和尚所寫?

其實佛門中人若此者頗多矣。許多高僧大德,也是起初連個斗大的字都不識,到後來修德有功,性德彰顯,豁然開悟,心中常生智慧,講經說法,頭頭是道,遑論世間技藝如詩詞書畫,超然出塵,自成一格了。

所以,佛教裡面重視的是開啟行者即心本具的無師智,用無師智來照對境處事,無事澄然,有事斬然,一時頓現,一照便了。

可能還有讀者會問:無師智如何開顯?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智,無師智,自然智,皆得現前。


出家人不是天天都沒完沒了的敲木魚啊,敲木魚是偶爾的。

出家人容易想通很多甚深道理,是思想上障礙少,因為持戒,心裡貪嗔痴的業障少。又因戒生定,在禪定中發起智慧心,故一切難題迎刃而解。


恰巧我就是個敲木魚的,來答一波,若有冒犯之處,還請諒解。

首先佛法在中國很流行,因為已經中國化,並且已經深深地烙進我們的文化中了,但是很多人對於佛教的理解是很片面的。若沒有深入佛教,就以為燒香拜佛就是佛法,而大眾所知的佛教,乃是為了求利益而拜觀世音菩薩,為了死後安樂而拜地藏菩薩,為了消災就念藥師佛、彌陀等。活著的時候,為了求子、求財、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燒香拜佛,這些站在作為宗教信仰的功用上說,佛教並不反對,只是佛教的根本內容和精神,並不僅是如此。

首先為什麼要敲木魚?木魚只是我們誦經的工具,為什麼要誦經呢?誦經是為了讓我們對經典的意義了解的更加透徹,然後以理導行,以行證果,以果證理。在佛法中有: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切事物皆可以悟道,包括掃地吃飯,做一切事皆可。一句佛號具足戒定慧,敲木魚同樣具足戒定慧,以此修行。

西方哲學僅僅是在思維上做實驗而已,一種主義,一種學問,認為文字可以達到真理,在文字功夫上打轉,一定要有個假設,去語言思維邏輯證明這個假設,考驗思維邏輯的縝密,但是雙腳並不落地。這不是否定哲學的價值,僅是作了對比,而佛法並不僅僅是做學問,而是要以學問,指導自己成為一個聖人,而西方哲學的思維邏輯,是建立在人類「我」的基礎之上,進行思維邏輯。大家都知道《金剛經》,它第一個要破的就是「我執」,第二破「法執」,這就是與哲學的目的不同了。

除了要學習之外,還要修行。大家都知道李叔同,出家後叫「弘一大師」專門學習律宗,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不僅在行為上嚴守戒律,在心境上亦是。唐玄奘法師步行去印度,差點死在沙漠中,最終到達印度,學習數年,回國翻譯經典,那位去國外學哲學的同學與之相比,就不值一提了,但是我個人還是很敬重學習哲學的人,所以與之對比,就可以看出佛法與哲學的區別了。

大家都知道禪宗,是「不立文字,以心印心」所以,文字也只是我們的工具,它是幫助我們理解文字後面的境界,它到達不了真理,只能無限接近,為什麼?因為文字是有局限性的,如果你從來沒有看過蘋果,無論我如何形容蘋果的相貌,你都不可能理解蘋果的相貌,如果你看過蘋果,我只要說蘋果二字,你自然就知道蘋果的樣子。我很尊重哲學。佛教有一句話:法無高下,根有深淺。所有的認知是沒有高下之分的,但是人的根器是有高下的,有的人很聰明,有的人就很笨,所以,無論你選擇哪種,適合你就好。

有人會說,佛教有的和尚,破戒,做壞事。是的!這些我們無法避免,為什麼?因為和尚也是由人去做的,都是有人性的,不能以偏概全,來否定佛法。難道科學家就沒有做一些邪惡的實驗嗎?那麼我們就可以否定科學的價值嗎?不能!所以,任何事情,要客觀看待。

佛法的中心思想

佛法是佛陀教我們用來自利利他的修行方法,以及解釋這個修行方法的原理,不要以為吃素念佛或坐禪拜佛才是修行。看一個梗概,便是「四聖諦」,苦集滅道。在四聖諦法中,又以五蘊法分析了宇宙人生的本體,五蘊法中包羅了構成主觀的六根和客觀的六塵,這個五蘊的世間,便是苦諦的內容。又用十二因緣,說明宇宙人生的現象,說明三世因果的循環,也說明了如何使此因果循環的現象消失。事物之間所發生的的關係,名為因緣;先後之間所起的現象之關聯,名為因果。因緣思想和因果思想,是一體的兩種表徵,乃是佛陀思想的獨特之處,也是佛教中心思想的中心。佛陀即以此因緣與因果,宣說了集諦和滅諦。為了滅苦,便說了八正道,八正道是最平易近人的修行方法。從五蘊的基礎上,發展了「唯識法相」的哲學;從因緣生法的立場上,發展成了「般若性空」的實相論;從身口意三業清凈的立足點,完成了戒律體系;從正念及正定的基本上,發達了禪觀的思想,統括佛教思想史上的小乘佛教而至大乘佛教,其中心思想的源頭,皆不出如上所舉的四聖諦和八正道,所以把它稱為佛陀的根本教義。

以下鏈接是對五蘊,十二因緣,苦空無常無我佛教真理的具體解釋。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0757379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0752518

https://zhuanlan.zhihu.com/p/76573045?

zhuanlan.zhihu.com圖標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794588


為什麼民科在家搞搞就能解決各種難題,那些科學家都沒法解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