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可愛和美(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20868271/

我是一個大大咧咧、活潑開朗的女孩,我不算聰明,也不算漂亮。我只是想寫寫關於父母離異後18年自己的親生感受,如果你有和我一樣的經歷,或者你有像我一樣的女兒,或許我能給你另一種視角。

從小父母在外打工,一年回來一次算是正兒八經的留守兒童,所以最親近的人是爺爺奶奶。5歲那年父母離婚,生活好像對我並沒有什麼影響,只是村裡人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親媽媽對你好一點還是新媽媽對你好一點?我回答都好。並沒有人教我這麼說,因為在小孩子的世界裡根本就沒有離婚的概念,我只知道只要爺爺奶奶還在我身邊就好。那個新媽媽確實長得年輕漂亮,大大的眼睛梳了兩個辮子,穿著一身白色羽絨服,我見她第一句話就說姐姐你好漂亮。奶奶讓我喊媽,我就很聽話的喊了。後來讀小學我就被送到城裡最好的私立小學上學,半個月才回家一次。3年級的一天他們破天荒的買來一大袋叫不上名字很貴的零食匆匆看了我一眼,我光顧著開心,後來我才知道那天他們結婚。後媽沒有把我的存在告訴外公外婆,他們去我家都以為我是姑媽的女兒,我配合的很好,父親說沒必要讓他們知道。4年級的時候,她們第一次帶我去城裡的步行街買衣服,我第一次吃肯德基,怎麼會有這麼好吃的東西,我拚命的往嘴裡塞,臨走的時候實在吃不動了我還要攥著兩個蛋撻。還去了學校秋遊時去的公園玩了滑滑梯,買了10塊錢一袋的大板栗,她們就在旁邊看著我吃,像兩個很好的陌生叔叔阿姨。最後我想買雙帶魔術貼的公主小皮鞋,因為學校幾乎每個女生都有,轉了整個橋南市場都沒有買到。(到現在我都有沒有穿公主鞋的遺憾)那天應該是整個童年裡最如夢如幻的一天。(其實是很多家庭普通的一天)5年級第一個弟弟就出生了,父親去學校見班主任想辦理轉學手續,班主任一臉好奇問我這是你哪位?他笑的很尷尬。6年級有一件事是母親來學校找我,陪伴我一個星期,後來聊天才知道法院剛把爸爸的賠款給她,那個星期每天放學她就把我接出去,帶我吃飯,給我買了很多平時捨不得買的零食,臨走時照了大頭貼我留到現在。這種母愛的感覺莫名的很踏實,你享受的很順理成章。我並沒有問那些她和父親之間的事情,但能感受到那種不舍和無奈,我不怪她。

整個小學階段,我對這些都很未知,村裡面大部分的小孩父母都在外工作,爺爺奶奶也給予我很多愛與關心,那時候我並不覺得童年缺少了什麼。可是我想那只是我不願意就記住那些不好的東西,為什麼每次都是爺爺接送我?為什麼他們給我打電話只會問我考多少分?那時候我其實很怕我父親,我覺得他很兇,連我媽都不要了,可是我也喜歡他,每次給我的一點點父愛都開心得不得了,我真可伶,可能他也覺得我可憐,直到現在我童年的照片都很少,唯一的兩三張都是姑媽留下的。現在的媽解釋說都被我親媽臨走的時候拿走了,可是我好想問爸爸為什麼沒有女兒小時候的照片?他難道不想記錄小時候的我嗎?還是那段回憶他想全部抹殺。

初中父母在城裡買了房,父親把我和爺爺奶奶一起接到廣東。她們說是因為想讓我們過更好的生活,爺爺奶奶說是怕後媽對我不好,拋開這些不說沒有人問過我,我願不願意離開生活了12年的城市,我想不想過所謂更好的生活,我只能被迫接受。完全陌生的城市,聽不懂的語言,這時候大弟弟也跟我們一起生活,一下子就開始有了失寵的感覺,一下子就感受到自己不倫不類的局外人身份,彷彿他們就應該是一家三口,跟我有什麼關係?這個場合我為什麼要出現?大弟弟一出生就身體不好,隔三差五的就往醫院跑,原本就少的可憐的關注更少了,那段時間我特別敏感,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我特別討厭他們開始約束我的學習,其實我小學的時候成績是很好的,只是換了新城市接受不了,廣東同學又很排外,經常欺負我,無數次想離家出走,我開始沉迷網路,開始早戀,跟父親吵架,到後來父親直接就不管我。有一次和伯父聊天聊開了,他無意中說了一句:你以為你爸很愛你嗎?他只是覺得虧欠你。半開玩笑半當真的話我心都傷透了,就算我再作再壞吸引你們的注意也沒用。那時候的自己真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就像一粒可有可無的塵埃。

初中渾渾噩噩過了三年最後連最普通的高中都考不上,父親收到成績單只是說了七個字:我對你無言以對!這幾句話像一盆涼水把我潑醒了,他是看不起你。我當晚就把網聊的手機扔進河裡,還好有一間普通高中補錄了我,高中三年我離家兩個小時路程,周六日經常不願回家住在附近的同學家,我感覺在同學家她們的父母都比自己的父母對自己好,有家的感覺,我開始逃避,想越走越遠。高三那年她們又生了一個小弟弟,後媽跟我聊起這件事說是無意中懷上的,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感覺,我知道她還想要個女兒,為什麼連我和大弟弟都照顧不好還要再生一個?你們知道你們真的是很不合格的父母嗎?別的家長高考前期都緊張的天天接送送飯,根本沒有人管我。高三最難熬的時候我咬牙挺過來考到了藝術類的重本學校。暑假我和父親還有爺爺奶奶6年後第一次回老家,我記得很清楚那是他42歲的生日,老家的親朋好友都來了,父親很開心喝的伶仃大醉,親戚朋友都給了紅包祝賀我考上好大學,我當時不解到底是為什麼他那麼開心,我想應該有一部分是我吧,給他爭氣了。他就是太愛面子了,藏的太深。開學報到父親提了一句要不要送,我懂事說省錢不用了,她們就真的讓我自己背著大包小包去北方了,每一次離別我從未感受過父親的不舍與不安,怎麼可以這麼放心自己的女兒,像個男孩一樣放養。我的學習,我的經歷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她們都未曾參與,她們永遠都只在乎結果。這樣的感情很悲哀,從那以後我很少再跟後媽談心,不願意再告訴她我的秘密和真實想法。我慢慢長大,想飛的更遠,是不是好久不見你們才會想我?是不是你們不願意看見我這張越來越像母親的臉?

大學我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成長,我開始偷偷的去見我的母親一年一次,她也有了自己的家庭,生了一兒一女,但是每次去她哪裡都能感受到她對我的愛就跟別的孩子一樣乃至更高,可能是因為好久不見,可能是因為覺得虧欠我,剛開始我們見面聊天每每提到這件事都是哭的撕心裂肺,我知道了所有事情的經過,我不再像小時候聽爺爺奶奶片面的說她不願意爭取我的撫養權,說她太強勢脾氣不好,不願意再追究她和父親當年的誰對誰錯,我只想珍惜和眼前這個人一年唯一的一個星期,陪她看看店鋪,讓她看看活生生的我有沒有長胖,再默默的離開她的生活。我們心照不宣的知道我們的母女情分就只能到這裡了,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一個在家庭中毫無安全感的女孩在愛情里一定是扭曲的,我不願意敞開心扉,我害怕付出,我渾身長滿了棉花糖外表的刺,軟綿綿後就是疼痛和傷害。如果沒有現在的男友,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感受一個完整的家,有時候我會偏執的要求他扮演父親的角色去愛我,我知道那種愛不一樣,父親是女兒最堅強的依靠,而男友不是,他隨時會離開你。現在自己快也到談婚論嫁的年齡,也懂得了父親她們養家糊口的不易,不會去不懂事的抱怨什麼,只是這麼多年自己心裡這塊心結總是埋藏在心裡,一想起來眼淚就止不住的留,半夜哭的撕心裂肺,為什麼不能給我一個完整的家,不能給我一份完整的愛?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都要看你們的臉色小心翼翼的扮演你們女兒的角色?為什麼要指望後媽來關心我給我溫暖,你慈祥的一臉笑容的抱著弟弟你這樣抱過我嗎?你知道女兒長大了會離家越來越遠嗎?為什麼要對自己的女兒這麼冷漠?賺再多的錢有什麼意義?無論你多多孝順父母,多事業有成,在我這裡你永遠都是不合格的父親。

對於他們離婚這件事,父親也從來沒有正面提過或者解釋過什麼,有幾次我不經意提到想去見母親,他情緒很激動不願意讓我去,可能他考慮到後媽或者更多。但其實我每次偷偷去湖南我想他也是知道的,去年外婆癌症做化療我剛好去看母親後回家過年,父親在高鐵站接我,抱怨我怎麼回來這麼晚,我突然不知道怎麼撒謊,我說去看我媽了,他有點生氣我們沉默了一會兒,我說外婆快去世了然後眼淚就忍不住的流下來,我幾乎很少在他面前哭,他突然不知所措開始擔心我,我就是想看他有什麼反應,因為我媽說外婆以前對他很好,但是他只是一味的安慰我說老人總會去世的...我想我知道他早已放下了...所以最後他們離婚這件事沒有放下的是我,只有我了。

說了這麼多,我始終沒有怎麼提過後媽,我能理解她做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沒有給我穿小鞋虐待我,所以這麼多年來在我心裡她是值得我喊她媽的,撫養一個孩子也好不容易,尤其還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也沒有為難她,我們維持著應該有的關係和寒暄。我很多時候也抱怨她的不公平,事實就是這樣的,親生的就是親生的,她對弟弟的一舉一動我都看在眼裡。在我們家女兒都是教著勤儉持家,堅強獨立。男孩都是嬌慣富養,身體健康不走歪門邪道就行。太多太多,我不想再說什麼,可能我年紀未到不能體會做父母的心情。現在很多時候也安慰自己想開一點,還有很多父母直接丟棄了自己的孩子,起碼我的父母盡到了撫養我的義務,讓我上學,供我吃穿把我養到22歲。這些基本的我還是很感謝他們,無論如何未來都要組建自己的家庭,一定不能讓孩子重蹈我的覆轍。


大二的時候父母分開。覺得夾在中間很難受。我爸覺得我站我媽這邊,我媽覺得我站我爸這邊。特別是我媽找了個人品很差的叔叔。真的很麻煩!不想理他們!


孩子小,當然不想你們離婚,但要是他長大以後知道那時你們的感情已經無法挽留會理解你的。

朋友父母成天吵 很煩

她對父母都有成見 尤其煩母親

因為她母親出軌

高中 每天各種壓力下 外加父母矛盾 因此感覺生不如死 巴不得父母趕緊離

只是還是很心疼


父母在離婚前的爭吵或者冷戰,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種折磨,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看清父母,對婚姻的看法會有些極端,既無奈也會有些心酸吧;同樣對自己也會有些無奈,迫不及待的想長大,儘早遠離他們的想法。

如果前期爭吵過之後離婚,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會是種解脫吧。

如果前期沒有爭吵很乾脆利落的離婚,對於孩子來說傷害也是比較大的吧。

看離婚後,父母對於孩子是怎麼樣的說法和教育吧,可能後期這種影響會慢慢改變。


明明我什麼都沒做錯,憑什麼讓我如此痛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