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物華天寶,燦爛輝煌。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的話只說半句,意思就完全不同,然而有些話就是只流傳了半句,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是哪些句子吧(有些真的嚇到我了~)

1、父母在,不遠遊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里仁》

意思是要是出遊,必須要告知去處和理由。

點評:不是不讓你去啊有木有……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出自《莊子·養生主》。一直被許多人用於鼓舞學習者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在但卻忽略後面那一句「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意思簡述: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

點評:就是告訴你永遠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強求……

3、三思而後行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出自《論語·公冶長》

現在的人多誤解了意思,覺得做事應該想三次甚至更多。

而孔子的意思是想兩遍就趕緊去做,想來想去的還不行動你麽幾啥啊!

4、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後半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出自道濟禪師(活佛濟公)之口。

這句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話說明朝張獻忠攻打渝城(成都)時,在城外的廟裡駐紮,還強迫寺里和尚吃肉。當時有個叫破山的和尚說:「只要你答應不屠城,我就吃肉。」張獻忠答應了,於是破山和尚一邊吃,一邊念著這句話。他是為了城裡數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

濟公認為只是大神通聖人在特定情況下,為度眾生才吃肉。而濟公自己吃了兩隻死鴿可以吐出兩隻活鴿來。如果你也可以做到,儘管吃肉,做不到的話還是老老實實持戒吧!

點評:無知的凡人吶,絕對不要混淆概念,獅子跳的過去的懸崖,兔子去跳只能摔死。

5老來多健忘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點評:人家老白是想跟老婆表白浪漫一下說無論老成啥樣,神馬都不記得都不會忘了想你,不是說自己老了就痴呆了!你說孩子們怎麼就那麼不懂事呢?

6、閉門造車

朱熹《〈四書〉或問》卷五:「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

意思是只要按照同一規格,就算關起們來製造車輛,使用時也能和路上的車轍完全相同(古代的車兩輪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符合規格,就能合轍。)。

而現在閉門造車的意思是關起門來造車子。比喻脫離實際,只憑主觀辦事。朱熹默默哭暈在廁所~

7、相濡以沫

《莊子·大宗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點評:幾乎等於白話了……果然自古後句出真相!

8、人是生而自由的

話不多說,客觀只要看了全句就懂:「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反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隸。」——讓·雅各布·盧梭《社會契約論》

點評:偉大的盧梭估計在地下哭了幾百年了吧……

9、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靈感

原句:「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愛迪生

然而現在前面那句已經變成學習標語了,你敢說你上學時你老師沒對你講過?

10、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後面還有一句:「硜硜然小人哉」。

意思就是:固執的庸士就是這樣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義。

「硜(keng)硜然」形容淺薄而固執。因此孟子同學直接就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惟義所在」——只要合乎道義。

11.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現在人們普遍理解作為兒女,要為家族續香火,不然就是不孝,完全錯了。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意思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有三種之說,但孟子說過有五不孝),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

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為一舜出家在外,二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古有以帝王為父母一說,三舜的父親對他很暴力,即使這樣他還是很孝順。所以君子們都認為一樣)。和生孩子續香火沒一毛錢關係。

12.群龍無首

《周易·乾卦》:群龍無首,吉。

這句翻譯一下:本意:龍,陽物也,乃至剛至陽之物,代表了積極、正義、堅強不屈。「群龍」無首,一群「龍」在一起各盡所能,團結互助,忠心不二,積極發展,何須「首」的出現?故曰:吉!

你敢說你沒被嚇到~

13.百善孝為先

其實全句是: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意思是:天下的善事,以孝順為最善.一個人有沒有做到孝順,要看他內心是不是想孝順,而不是看他怎麼做的。否則的話,如果非要讓父母吃好穿好,才算孝子,那窮的揭不開鍋的人家就沒有孝子了。天下的惡事,以淫亂為最惡.一個人是不是惡,要看他做的事情,而不是看他內心怎麼想。如果心裡產生過邪念的人就算壞人,而不管他做沒做壞事,那這世上就沒有好人了。

然而你現在是不是只知道第一句~請自覺在此樓回復:是

14.中國是一頭沉睡的巨獅,當他醒來全世界都會震驚

這句話讓中國人民對拿破崙先生有著莫名的好感,然而全句卻是:

中國是一頭沉睡的巨獅,當他醒來全世界都會震驚,那就永遠別讓他醒來。--拿破崙

告訴我,我並不是唯一這個時候才知道真相的人~

15.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其中的『為』字有兩種讀音,

但是正確的讀法是第二聲(陽平),這裡的『為』是動詞

句意為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改進提升自身不足),那麼天理難容(朽木不可雕也)!

被電視劇深深欺騙的孩子們在哪裡~

1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一般人的理解:「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聖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也當成豬狗不如的東西!」

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17、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話,一直被翻譯為:對於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句話被認為是孔子提倡愚民的理論根據。

實際上,這句話是這樣斷句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人民的素質高,就給他們自由寬鬆的環境;如果人民的素質不高,就要教化他們。這和孔子是倡導「有教無類」的思想相吻合。

不同的斷句,大相徑庭的意思。斷章取義害死人啊。

不記得在哪個電視劇里看過這句話了,編劇你給我出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18、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原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意思是:戰士之間的約定,說要一起死。後面的兩句是說,現在和我約定的人都走了,我怎麼活啊?現在變成寫夫妻關係的了。不知道是哪位大情聖帶的頭~

19、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意思是:有人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說:「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也就是說,孔子反對「以德抱怨」。但是,由於被人曲解,剛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現在這個溫婉的受氣包形象。

你的老師有沒有這麼教育過你?情自覺在此樓回復:是

20、對牛彈琴

一般認為是指那個音樂家非常愚蠢。

但其實,故事是這樣說的:古代的琴師對牛彈奏美妙的音樂時,牛隻顧吃草。然而當他模仿蒼蠅、牛蠅、小牛的叫聲演奏時,那牛不由左右觀望。這故事其實表明了古人的機變,說的是和「因人而異」相似的道理。

21、網開一面

一般認為是捕鳥時,把網圍三面開一面。還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其實真正的意思是這樣的:就開一面網等鳥鑽進來。

22、人盡可夫

一般認為是指「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她的丈夫。說明女子的作風問題。」

但實際上,這只是字面解釋,「人盡可夫」本身根本沒有奇淫的意思。是後來的夫子理學斷章取義,用以戕害女子。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原文:(鄭)厲公四年,祭仲專國政。厲公患之,陰使其婿雍糾欲殺祭仲。糾妻,祭仲女也,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母曰:「父一而已,人盡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殺雍糾,戮之於市。厲公無柰祭仲何,怒糾曰:「謀及婦人,死固宜哉!」

春秋時期,鄭厲公深恨相國祭足專政,暗命祭足的女婿雍糾去把其老丈人幹掉,就可接任相國的位子。雍糾對老丈人不好,可夫妻感情倒不錯。回家後面對老婆有點心虛,被老婆雍姬看出問題,一番逼問,就坦白交待了。

雍姬回家問母親:「父與夫孰親?」母親說:「父一而已,人盡夫也。」父親只有一個,而丈夫選擇的範圍就是天下男子了。雍姬隨將事情原委告知父親,祭足反殺雍糾,厲公逃往別國,祭足又擁立了鄭昭公。

可見,「人盡可夫」現在的意思,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斷章取義和曲解。

23、金屋藏嬌

一般認為是給情人個格外幽會地點。

實際上,這個典故出自漢武帝劉徹當初娶陳阿嬌(比衛青的姐姐衛子夫要早)時說的句話:「若得阿嬌為婦,當以金屋貯之。」還好在(美人心計)裡面專門提到了這個典故,才使得被忽悠的人沒有那麼多。


十里春風

本來是用來形容揚州瘦馬的。

林深時見鹿

是我大白白寫的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原文是寫妻子死後的「百事哀」。詩人寫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

但是現代有很多人認為「物質」會造成婚姻中出現一些問題!!

可以看看塗磊老師對這句詩的解讀。

貧賤夫妻百事哀!真真的意思!

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出處:歐陽修《玉樓春》: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這首詞寫離情,寫作於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春三月歐陽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滿離洛之際。表達了分別時的不舍,但在結尾處也表達出了豁達面對分別的豪興。「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意為「人的多愁善感是與生俱來的,這種情結和風花雪月無關。」詩歌本意與愛情無甚關係,但或許是「風月」兩字常常與你依我儂的愛情相聯繫,這句詩的使用也逐漸與愛情掛鉤。

2、「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看到這句話,是不是隔著屏幕也感受到滿滿的失戀者的哀怨?事實上,這句詩出自《詩經·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

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

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關於這首詩的主旨,《詩序》說得明白:「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讀者內心:說人話!)嗯,說人話的話,那就是說,一個周朝官員回到以前的國都,看到原來的都城十分荒涼,長滿了黍離(黍:北方的一種農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離離:行列貌。稷:古代一種糧食作物,指粟或黍屬),他聯想到周王室的衰落,內心憂愁傷感不忍離去,於是寫下了這首詩。說白了,「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表達的可不是什麼愛情失意,而是表達的深沉的家國之思,表達了對歷史滄桑的感慨和對國家的擔憂。


為什麼沒有: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曾經和一個所謂老師爭執,就是因為他只是字面理解這一句。

然而不仁為大仁的意思他完全不想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