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新零售」的現象和概念被無數網友熱談著,

有人說新零售就是傳統零售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

有人說新零售就是傳統零售跨界遇上了互聯網+……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妨一起來分享各自的理解,沒準會碰撞出火花呢。

2016年10月13日,馬雲在雲棲大會上第一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

只有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

有人認為「新零售」很可能影響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商業格局。

隨著互聯網和新零售的結合,「互聯網+新零售」的模式越來越受關注,

那麼該如何理解「新零售」的概念?

一.首先我們先了解互聯網+

1. 什麼是互聯網?

互聯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

這種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結構。

2. 什麼是互聯網+?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它是互聯網思維實踐的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演變,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路平台。

通俗的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台,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3. 互聯網+的特徵

1) 跨界融合

「+」就是跨界,就是變革、開放、重塑融合。

敢於跨界使得創新的基礎就更加堅實;

融合協同使得群體智能才會實現,從研發到產業化的路徑才會更垂直。

融合本身同時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戶消費轉化為投資,夥伴參與創新等。

2) 創新驅動

粗放的資源驅動型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轉變到創新驅動發展這條正確的道路上。

這正是互聯網的特質,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來求變、自我革命,也更能發揮創新的力量。

3) 重塑結構

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聯網已經打破原有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地緣結構、文化結構。

權力、議事規則、話語權不斷在發生變化。

互聯網+社會治理、虛擬社會治理會是很大的不同。

4) 尊重人性

人性的光輝是推動科技進步、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最根本的力量,

互聯網的力量之強大最根本地也來源於對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對人體驗的敬畏、對人的創造性發揮的重視。例如UGC,例如捲入式營銷,例如分享經濟。

5) 開放生態

生態是互聯網+非常重要的特徵,而生態是開放的。

推進互聯網+,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解掉過去制約創新的環節化,把連接孤島式創新,讓研發由人性決定的市場驅動,讓創業並努力者有機會實現價值。

6) 連接一切

連接是有層次的,可連接性是有差異的,連接的價值是相差很大的,

但是連接一切是互聯網+的目標。

二. 了解新零售

1. 什麼是零售?

零售是一種基本的零售活動。

是指包括所有向最終消費者直接銷售商品和服務,以供其作個人及非商業性用途的活動。

每筆商品交易的數量比較少,交易次數頻繁;

出賣的商品是消費資料,個人或社會團體購買後用於生活消費;

交易結束後商品即離開流通領域,進入消費領域等都是零售的特點。

2. 什麼是新零售?

新零售:即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並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3. 新零售出現的背景

1) 相關技術的成熟

移動支付等新技術開拓了線下場景智能終端的普及,以及由此帶來的移動支付、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技術革新,進一步開拓了線下場景和消費社交,讓消費不再受時間和空間制約。

2) 線上零售遭遇天花板

一段時期內,線上零售替代了傳統零售的功能,但從主流電商平台的獲客成本可以看出,電商的線上流量紅利見頂;

與此同時線下邊際獲客成本幾乎不變,且實體零售進入整改關鍵期,因此導致的線下渠道價值正面臨重估。

3) 傳統電商面臨瓶頸

傳統電商由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終端大範圍普及所帶來的用戶增長以及流量紅利正逐漸萎縮,傳統電商所面臨的增長「瓶頸」開始顯現。

4) 新中產階級崛起

新中產階級畫像是指90後、00後,接受過高等教育、追求自我提升,逐漸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新中產消費觀的最大特徵是理性化傾向明顯。

相較於價格,他們在意質量以及相應的性價比,對於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他們願意為之付出更高的代價。

不菲的收入與體面的工作給中產帶來片刻的欣慰,但不安與焦慮才是中產光鮮外表下最戳心的痛點,消費升級或許正是他們面對這種焦慮選擇的解決方案。

4. 新零售的特點

1) 渠道一體化

商家可以同時對接網店、微店、實體店、加盟店等,打通各類零售渠道終端,實現數據的深度融合;

線上可以進行流量宣傳和帶貨,線下則可以進行區域布局以及形象體驗。

2) 經營數字化

流通路徑從複雜轉變為簡單,通過數據化管理,構築多種零售場景,沉澱商品、會員、營銷、交易、服務等數據,為運營決策提供數據依據。

3) 賣場智能化

引入智能觸屏、智能貨架、電子價簽、智能收銀系統等物聯設備,增強賣場體驗感,提升購物的便捷性。

進行大數據、雲分析,從而更便捷有序地管理庫存、銷售、增益等問題。

4) 商品社會化

組建商品共享聯盟,售賣現貨、預售貨、他家貨等,結合現代物流,去庫存、降成本。逐步實現商品社會化。

5) 社群互動化

所有新零售的創新,都在提高實時互動的可能性、效率和豐富度。

不只是是全渠道,社群建設才會是未來最重要的營銷和品牌載體。

三.「互聯網+新零售」

1. 互聯網+新零售

在「互聯網+」的強大背景下,「新零售」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

2. 互聯網+新零售的發展方向

1) 供給側改革引起的效應

當下的互聯網+新零售和製造端與供應鏈緊密相連,離開供應鏈和製造業的變革,就沒有新零售時代的到來。

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業態,互聯網+新零售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實體零售,而是融合情感的智慧零售。

2) 實體店轉型

在互聯網+新零售模式下,實體店轉型的主要趨勢不再是簡單的線上與線下的組合,而是現實世界和信息世界的融合。

互聯網+新零售的目標不再是簡單的銷售產品,更多地是把互聯網平台體系與實體門店的IT體系打通,從而變成另外一個全新的世界。實體店線上轉向線下進行高度的融合,實現了真正的轉型。

3) 服務商發展迅速

當下推動零售變革的不只是是商家,而服務於商家的服務商更是這個業態發展的巨大動力。

有一批服務供應鏈、服務生產、服務門店、服務金融等的服務商紛紛湧現出來。

服務商藉助於互聯網時代的強大力量,更是進一步進入市場,幫助市場進階升級,成為了新零售變革的強大動力。

3. 互聯網+新零售的發展趨勢

1) 突出高頻消費的品類佔比

2) 突出線上業務經營,提高整體零售效率

3) 整合技術方案,塑造更好的消費場景,無人零售


畫像新零售

大佬也撕逼

新業態故事(開篇)說到,馬雲拋出「新零售」概念,搗鼓一個「無人超市」後虛晃一槍,把上百億資金的老腰都閃斷了,自己卻在實體大賣場、快遞物流、外賣餐飲等各大領域大快朵頤,一時風光無兩,風聲鶴唳,風生水起,風風火火,風一樣的少年……

然鵝,其他商界大佬也沒閑著,總不能讓他家馬爸爸獨領風騷吧!

於是,在關於什麼是商界的新業態、怎樣「染指」新業態的問題上,撕逼大戰開始(當然,大佬們沒有一個死磕無人超市的,很雞賊):

好啦,狗剩、二丫,叫啥不是叫,別爭啦!

「新零售」得兩票,過半,就叫新零售吧,嗯哼:)

PS:

騰哥的站隊水平天下第一!紅泥覺得,他這次又雙叒叕站對啦!

蘇寧小店持續虧損,逼得老張把它從「蘇寧易購(股票代碼002024)」剝離,太影響股價啦!

京東便利簡單粗暴的複製粘貼模式,並沒有實現預期的「可塑化、智能化、協同化」。

目前看,也就超級物種還能和盒馬鮮生展開勢均力敵的撕逼啦。

夾逼定理畫像新零售

我說,哎,說你呢!別瞎琢磨了,啥是夾逼定理,不知道的找李彥宏去:)

新事物的產生,必然是為了取代舊事物。探尋其取而代之的依仗,就能抓住新事物的關鍵特徵。

新零售的產生是為了取代純電商,它的依仗在哪?

其一,觀摩新零售的典型實踐——實踐是理論的基礎;

其二,假設新零售將取代傳統電商這一命題為真,反推新零售的應有之義——理論反作用於實踐。

如果這二者是夾逼定理中的那兩個極限相同的函數,那新零售就是夾逼定理中的那個被逼出原形的第三個函數。

結合數學和哲學,不信逮不準個新零售。

——這麼高深的理論,瞎編起來還是蠻爽的,哈哈哈哈哈


  • 先看實踐。老套路,看圖說話。

劃重點:

對比傳統商超和純電商,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1、都強調消費體驗——現買現做、堂食餐飲;2、都提供門店3公里範圍內快速配送上門。

So

雖然是新生事物,盒馬鮮生已經有了超預期的表現。

營業時間超過半年的門店已經基本實現盈利,上海金橋店每天營業額達到了100萬元,坪效(每坪的面積可以產出的營業額)約5.6萬元,遠高於同業平均水平(1.5萬元)。

此外,盒馬用戶的黏性和線上轉化率相當驚人,線上訂單佔比超過50%,營業半年以上的成熟店鋪更是可以達到70%。

「盒區房」概念應運而生,意指盒馬鮮生門店三公里範圍內的房子,因盒馬鮮生帶來的生活便利是其他小區的房子無法比擬的,這類房子就有了稀缺性,所以被稱為「盒區房」。

阿里也很知趣的提出了吸干門店三公里範圍內流量的豪言壯語。

當然也有人杠這件事:

沒有完美的維納斯,盒馬鮮生目前開了150家,這是唯一一家閉店的,應有其偶發因素。

再至於深層次的邏輯上的原因,也絕不是南派咨訊說的「成本高盈利難」,紅泥後續會給出自己的見解。


  • 再看理論

電商之所以對傳統零售造成巨大衝擊,是因為它

A、實現了無界銷售(全國商品全國賣、全國買)

啥意思呢?電商出現之前,小孩子去買東西,有時候是這樣事兒的:

是的,線下的單一門店——鮮魚店,除了鮮魚,很難再去勾搭豬肉、白蘿蔔和醬油。

但電商可以,有了東哥、他家馬爸爸,門面房不再是必須的,全國人民都能開店。由此:何必東奔西走,淘寶(京東)應有盡有。

所以,如果支使小孩子買東西的媽媽不是那種急性子,那麼

江浙滬隔天到,還包郵吶,嗯哼!

B、電商運營成本相對實體店鋪要低,商品價格大多比實體店低

C、商品類目比實體店齊全,可選性和可比性更強

D、線上下單,線下收貨,省卻了消費者到實體店挑貨的時間和交通成本

但是,電商經過最近十多年的高速擴張後,一方面限於獲客成本增加,增速放緩,紅利見底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廣大人民群眾最終消費的是產品和服務。

電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硬傷有:

1、產品展示平面化,賣家捧著圖片或視頻吹,買家看著圖片或視頻聽賣家吹——先行消費者的評價成為後來者判斷好孬的重要標準,由此衍生的行業亂象不斷;

2、消費感官平面化,具體的講,就是男人們不能體驗實體購物時幫女人拎包的樂趣——接受反駁,但是請單身狗走開,哈哈哈哈哈。

3、到貨周期2-4天,不能適應即時消費需求(就是短時間完成的必須品的消費),也不能適應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當然,也有例外,紅泥的一個朋友就非常享受等待快遞的過程中,那種找到生活盼頭的感覺。

無論如何,人們都希望到貨速度更快一些。這是順豐速運搶佔快遞市場的法寶、是「通達系」追趕的目標、是京東遍布雲倉的原因、是阿里從「絕不插手物流」到重金打造菜鳥物流的邏輯所在……

4、售後維保難,即便賣家願意提供盡其所能的售後,但寶貝來回郵寄的時間和資金成本也能耗盡一般人的好心情。

紅泥最慘的一次購物,是購貨價173塊,退貨運費98塊(買的進門地墊,橡膠味太大,不得不退;這玩意兒還打稱)。

5、很難杜絕假冒偽劣。開店門檻低,難免魚龍混雜。

沒淘到過假冒偽劣,你好意思說自己有網購賬戶?

新零售要想取代純電商,其設計要點必須

A圍繞解決上述5個硬傷來,即:要有讓消費者看得見摸得著的商品品質、立體的消費體驗、更完善的售後保障、更快的到貨周期、有效減少假冒偽劣。

B純電商的所具備的優點,新零售不能拋卻。


  • 畫像新零售

那麼,輔證已有的實踐,關鍵還要呼應設計要點,新零售應該具備這些:

A、一個實體體驗店——提供商品展示、體驗,也就是逛吃逛吃的地方;同時,提供快速反饋的售後維保服務。

這是倉店一體模式下的安排。

如果倉店分離,那麼,售後維保也可以設置於雲倉。

B、一個APP——接受線上訂單。

C、一個發達的城市內部配送體系——為線上訂單提供最慢半個工作日,最快30分鐘的送貨上門服務。

圖文不一定有關

假冒偽劣?很難進入這種自營門店的。

延申幾個問題

這一段沒圖,老鐵們耐點心哈

1、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暫時都是倉店一體的,這是銷售體量和配送能力未達到理想境地的暫時安排。

把位於繁華地段的空間用於倉儲,一則成本太高,二則限制了體驗空間的拓展。

設置雲倉,成為未來新零售的必然選擇。

2、配送範圍暫時限於門店三公里範圍內,這也是過渡性安排。

配送半徑越大,潛在的業務量越大,這是毋庸置疑的。

建設延申到社區、小區一級的配送網點,進而搭建城市內部的快速配送網路,是未來新零售的必然選擇。

3、貨品通過什麼渠道進入雲倉?答案:城際快運系統。

這裡所說的快運,不同於傳統物流,也不同於快遞,它是指批量標準產品在城際之間的快速運輸。

打個比方,盒馬鮮生的海鮮是從國外進口的,如果是在上海入關,那麼這些海鮮是需要快運系統,迅速將其從上海傳遞到杭州、南京等地的實體店的;

再比如,盒馬鮮生南京店的APP上搭載出售的東北大米等快消品即將售罄時,也是需要快運系統迅速從產地進行補倉的。

適用這種快速補倉需求的貨品傳遞,我們稱之為快運。

這種傳遞是從事大件或散貨運輸、對時限要求不高的傳統物流無法完成的。而用傳統快遞來完成這種傳遞,則有成本太高之虞。

2017年以來,各大快遞公司都在構建快運網路(通達系等稱之為快運,順豐稱之為零擔),就目前來看,各快遞公司組建的快運網路,乾的卻是傳統物流的活,但從長遠來看,這無疑是作出了正確的方向選擇。

本篇小結

如此,我們就不難理解阿里為什麼要那麼瘋狂的剁手買買買了:

盒馬鮮生的運營模式是圍繞產品體驗來設置門店格局的;

收購餓了么、入股快遞通達系、布局菜鳥驛站等是為了搭建城市內部配送網路,並為城際快運系統的打造做好準備;

入股華聯超市、收購大潤發等,則是為了搶佔實體店網路,為下一步複製盒馬鮮生做好載體;

依託大潤發和手機淘寶開展的淘鮮達業務是過渡性安排,主要目的是先行培養二三四線消費新零售的習慣。

這時候,我們再翻看一下開篇中那根捆仙繩,老鐵們覺得它還算浪蕩嗎?

OK,我們第三篇見了!

預告,第三篇:倚天劍的犀利,新零售懂


如何理解新零售?

我舉個例子,

北京物美聯想橋店在2017年前,每年虧損100萬元,可以說是北京最虧錢的企業倒數前三名。

但是在2017年末結束數字化改造後,聯想橋店經營面積從原來的12000平方縮減到3500平方,商品數目從17000個縮減至9500個,同時整個賣場的生鮮佔比從原有的30%增加至50%,重構品類,優化選品。

由此得到的結果是,聯想橋店同比利潤增長113%,整體業績增長49%。

而除了門店物理上的改造之外,真正觸及內核的是門店數字化系統改造,也就是所謂的新零售。

物美聯想橋店全面接入多點DmallOS系統,使用數字陳列系統能夠自動優化經營品類,增加暢銷品排列量、減少慢消品排列量,門店90%的商品汰換工作已經實現智能化。

並且在人員上,多點DmallOS系統可以實現智能分單與排版,讓人效實現最大化。某店採用了多點「零售聯合雲服務」後,原10人調整需5天完成,現10人調整2天完成;人工檢核一組貨架需要20分鐘,10人檢核需要2天,智能檢核一組貨架需要2分鐘,1人檢核需要2天。大大提升了員工工作效率。智能防損系統也實打實的為商超企業防止人為損失。

而我上述所羅列的各種事例就是「新零售」,更加專業的來說是「數字零售」。使用數字化技術重塑「人-貨-場」,升級改造零售各個環節的生產要素便是數字零售。


建議你買一本劉潤所著的《新零售——低價高效的數據賦能之路》看完你會對新零售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國內的數字零售正在全國快速的推進,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交易線下取貨、線上預約線下體驗等已經成為國內消費及企業品牌營銷策劃的常態,新零售策劃運營日益受到國內企業的重視,強化數字化運營驅動及數字化品牌策劃,創新優質且專業的數字營銷策劃,正當時。

國內的新零售策劃運營起源於企業數字化運營,興盛於強大的品類消費及服務消費,創新於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策劃,成型於線下一體化智慧門店及區域市場的高效拓展,有技術,有創新,有未來。

新零售策劃運營特徵明顯,分別是:數字化技術驅動,創新推進「新零售經營」;基於新零售消費人群,強化多品類聚合消費,擴大新零售消費場景;創新提供「新零售生活服務」,強化門店創新體驗;亮化區域消費市場,高效拓展高消費力、高價值力區域市場。

「新零售策劃運營關鍵特徵」之一:數字化驅動新零售

據市場公開資料顯示,國內企業新零售的技術基礎即「數字化」正在快速推進中,2018年國內便利店數字化形成的核心布局領域集中在「智能配送」和「會員體系」方面,對於「人」和「貨」的數字化佔據了企業數字化經營的重要層面。

「數字化技術」驅動零售行業重構「人貨場」,人的數字化是第一位的,「貨」(訂單配送)是商品交易的基礎框架要素,這些公開數據表明,大部分的零售企業正處於「新零售策劃經營」前期,數字化正驅動著新零售業務的前進,品牌策劃需要更多藉助數字化技術實現,數字營銷策劃創新在即。

「新零售策劃運營關鍵特徵」之二:品類消費以「食品飲料」等基礎生活消費品為主

對比國內新零售業務消費人群的拓展中,其產品交易依然集中在糧油調味、休閑食品、飲料沖調等基礎消費品的階段,以此為主,消費多集中在基礎的日常用品及生活必需消費階段,國內數字化處於初期,新零售業務經營處於剛需驅動的階段。

新零售的品類消費集中反映了國內新零售業務所處的發展階段及消費階段,以「中產階層」為主的消費人群,其購買的品類多集中在必需的生活消費品方面,定製類傢具、高端服裝等品質型消費還沒有興盛,國內的新零售品類消費升級在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