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作者認為漢字的書寫系統很麻煩,字母則更加高效。那麼在現代社會中這種現象確實屬實嗎?如果是的話漢字體統相較於字母類的語言有什麼優勢?未來語言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漢字是一個文化傳承問題。它的確難寫、難認(我們覺得它簡單是因為小學和初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習漢字上)。漢字有一點好,那就是它承載著東亞文化,具有歷史慣性。這一點堪與英語混亂不堪的正字法相比。

這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漢字的弱勢體現得不是那麼明顯了。至於漢字的使用範圍,目前看來是仍在使用漢字的語言仍將繼續使用漢字,而不使用漢字的語言則不大可能採用漢字。


謝邀。語言不單純是語言,和文化有很深關係,文化這東西呢又是個繁雜的系統,所以效率衡量很難有個公認的標準。單純討某種語言的效率沒什麼意義。退一步說,就算某種語言「效率」再高,讓一個不以這門語言為母語的人再花一二十年的時間學一門外語?還是高效嗎?至於發展麼,我說不好,整體趨勢是語言種類會越來越少,但也僅此而已。語言強勢還是弱勢不在於語言本身,和社會發展程度有關係,同時語言也會進化,也存在互相影響,這是個很複雜的非線性過程,幾百,幾千年後怎麼個樣子,無法預測。

漢字與英語單詞

一般來說,拉丁字母與漢字之間如果要對應,那麼字母對應的應該是漢字的筆畫。以英語為例,目前的英文字母26個,漢字的基本筆畫有28個,在數量上算是差不多。為什麼用字母與筆畫對照?原因很簡單,英文單詞的最小表意單位是詞根詞綴不是字母,漢字的最小表意單位是獨體字以及偏旁部首。英語中,由若干字母構成基本的語素單位,漢字則由基本筆畫構成獨體字以及偏旁部首。

漢字的總量,以《康熙字典》為例,收字4萬7千左右,民國38年刊行的張書玉《節本康熙字典》收字8千6百左右,是為常用字;英語目前的單詞量已經超過100萬個,還在不斷增加中,其中英語使用頻率最高的單詞,大約是3萬個。漢字的部首,以民國教育部在線國語辭典為例,一共214個,如果加上常用偏旁,總數大約是4百多;英語的詞根詞綴,根據《英語詞彙寶庫》(尤克強、尤菊芳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收錄情況:詞根約1000個,前綴約1200個,後綴約650個。

請問各位,根據以上的數據,是漢字比較簡單還是英語單詞比較簡單?

另外,不少人認為文字的「發展趨勢是簡化」,那請問,文字草創的時候應該是從簡單開始,那「發展趨勢是簡化」,怎麼漢字的數量是增加的?為何許多甲骨文單字可以對應後代的數個文字?
漢字當然笨重了。

看看:

Unicode是國際組織制定的可以容納世界上所有文字和符號的字元編碼方案。截至目前,unicode共收集了128,172個字元,其中漢字佔了81,734個字元,上圖當中最大的那個藍色塊就是漢字。

書寫高效不等於表達的高效。表達同一個意思中文明顯精鍊,況且漢字的緯度和字母類文字不一樣。你這是拿條形碼和二維碼比較


雖然漢字難寫。但小學三年就足以完全掌握了。而且是足以覆蓋全部常用字了。

這樣的書寫體系雖難,但結合人類小孩生長規律,這樣的學習根本不算負擔。就是省下一些時間,對於這麼小的小孩,也難用於教授更多知識。

我反問一下,如果一個民族,連給6-8歲小孩三年安安穩穩,老老實實學習書寫的信心都沒有,這樣的書寫系統再易練,又有何意義呢?

另外,字母書寫容易就夠了嗎?英語母語學生出現閱讀障礙的情況遠比漢語人羣多還是新聞嗎?


這要看指哪方面的高效,是書面還是口頭,如果是口頭高效那麼從學習難易度來說英語更簡單,從表達準確來說差不了太多,從表達效率來說也基本相同,但如果從書面記錄這方面,漢字對英語絕對是碾壓式優勢。

如果單純從文字方面來講,中文絕對是最先進的記錄法,這點毋庸置疑,所有國人都可以自豪,一直到今天哪怕將文章白話到極致,中文記錄依舊比英文高效的多,也優美的多,畢竟我們國家玩的就是文化,如果用文言文記錄,寥寥數語就可以翻譯為大篇文章,這是因為中文每個字元都並非單意,根據用法組合哪怕獨立也可以記錄許多含義,且內容深刻,既表形又表意,這點不要說英語,應該沒有其他語種或文字能夠做到。為什麼今天會有那麼多人懷疑中文,就連明顯更先進的文字都去懷疑,原因在於今天世界的主流規則依舊為西方締造,就連我們用的鍵盤也是英文鍵盤,並非五筆鍵盤,表達方式也更偏西化,既然偏向就會彌補語言差距,等於我們雖然在用漢字,其實是在以西方環境使用東方字元,所以容易讓我們迷茫,甚至有人說過中文是落後的,因為學起來太過於複雜,連中國人自己能完全理解文言文的也不多,而英文簡便易於推廣。

英文便於推廣這點的確沒錯,英文只是拼讀文字,僅靠二十六個字母組合學起來確實簡單,但那只是初期簡單,由於英文單詞意思明確,幾乎每個事物都需要特定單詞,這種語法系統註定了初期簡單後期臃腫,它之所以無法像中文這樣能夠僅靠幾千字隨意組合就描述一切,原因在於每個字母都沒有任何含義,僅為讀音,那就需要組成單詞才能賦予含義,若出現新事物就只好再創造新單詞,如此下去自然是新單詞越來越多,若使用舊單詞重新組合新含義又太累贅,往往表達一個詞意需要幾個單詞,書寫就更廢紙了。而漢語則根本不存在這種問題,我們的每個字都有一個或多個含義,是即表音又表意還表形,只需要獨立字元組合就可以解釋每一個新事物,完全不需要創造新字,因此中文真正能做到初期門檻高但之後就是一馬平川,不但記錄高效且語境優美含義深刻,這真不是吹牛,請大家自信。

至於哪種更先進,這很好理解,到底是難的先進還是簡單的先進,自行車先進還是汽車先進?文字最重要的可不是容易學習拼讀簡單,而是更高效更優美的記錄,文字發明之初就是用於此,而文言之所以言簡意賅也是因為當時沒有紙筆,書卷太難攜帶才需要高效記錄,怎麼今天野蠻人的口語拼讀反而成了先進文體了?未免可笑,如果這也算先進,早在先民時期就有的是沒有發明文字而靠著拼讀記錄的各種民族,不都被漢字淘汰了?英語只是幾經輾轉倖存下來而已。

最後舉個例子,如果說三體成為現實,人類真的需要石刻博物館記錄歷史,我猜一定是用文言文記錄,因為用英語大概只能記錄到石器時代石頭就不夠用了
Trè-jàng-tsih nǐ kyét-tek néng jyèt-dúk tek khuài ma?Hjàu-lyùt huèi hěn kau?Fǎn-trèng ngǒ khàn tek hěn dàn-dheng.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