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拍的一般還是因為自己上學的時候沒有談過戀愛呢,哈哈感覺後一種可能比較大,哭都沒有淚


導演讓你把自己想像成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其實你心裡知道,你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其實說到底,這些片子都是拍給那些有公主夢的女生看的,畢竟她們纔是票倉

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們的青春是這樣過來的


這種電影有兩種受眾羣:一種是多愁善感的女性觀眾羣,尤其是口味偏好悵然若失的小清新文學的。還有一種是擁有和電影主角同樣的青春經歷的。一下子感同身受入戲了。如果你不是以上兩種,不喜歡這種類型很正常

看臉,是從小養成的,但是你我都沒有,那就只能拼智商。我為什麼那麼喜歡看需要思考的影片,因為那已成習慣,或許說能從中挽回遺失的自尊。

回憶都是美好的,也是別人的。


誰告訴你我的感覺了?→_→

我個人的看法是,近幾年青春啊,校園啊,情懷啊,太多了,扎堆撲過來,本身就會有審美疲勞。

校園片從劇情方面說,如果想從比較寫實的角度入手,很難有太多的新意,無非就是逃課打架追星戀愛以及和老師鬥智鬥勇,畢業散夥飯喝的哭天搶地,多數畢業就分手,只有某一對最後成了或者女神嫁屌絲或者男神娶醜女,即使是大學校園,也難突破這些侷限,而如果是中學的話,內容比大學還少。還有,校園的人太單純,無論編劇導演們怎麼努力,也難製造出足夠激烈的衝突,只能更多運用一些場景佈置體現年代感以引起共鳴,比如牆上的林青霞、83射鵰、小虎隊、白娘子海報等等,但大家都這麼用,區別又在哪?觀眾或許願意花一次錢買電影票看懷舊MV集錦,但會一而再,再而三嗎?

另一方面是對過往歲月的感懷,但這是自己的同學會上遇到多年不見的老同學時激發出來的,我曾經喜歡過的女孩早就泯然眾人,但我再見到她仍然可以依稀見到當年那個高中生不知所以而癡迷的姑娘的影子,而看著大屏幕上的阮莞也好,方茴也罷,我看到的只是一個又一個花瓶而已。對了,方茴的茴字有四種寫法,有誰知道不?
電影的情節大都只是源於一個念頭,然後作出來的,大部分人的學生時期哪有那麼事兒啊。受到感觸的要麼被故事本身,要麼就是感嘆自己的青春為什麼不像電影裏那樣。題主是理智的,看看故事就好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