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自己的幾點建議吧

一、身體上

1、孕前

(1)體檢

決定開始要孩子後,夫妻雙方最好先去醫院各做一個優生優育的體檢,看看有沒有啥問題。沒有的話最好了,有的話及時問診治療。

(2)葉酸

葉酸對於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具有重要作用,女方一般最好備孕前三個月就開始吃,因為葉酸在體內積蓄到一定的量需要有個時間過程,不是說你吃了就馬上體內的葉酸水平就上去的。葉酸要一直吃到孕期三個月(因為孕早期是胎兒神經管發育以及各種畸形容易發生的時期),孕期三個月後看自己要不要吃了。我自己是從備孕前三個月一直吃到了孕12周,孕12周之後開始吃的含葉酸的複合維生素愛樂維。

(評論區有人提醒說老公也要吃,這個不太清楚,供參考哈)

2、孕時

(1)飲食方面

準備要孩子後,夫妻雙方都要遠離煙酒了,整個孕期更是,娃出生後最好也是不要碰煙酒。然後就是注意營養均衡。不要喝太多湯,多吃湯里的肉;注意甜食和水果的攝入,防止妊娠性糖尿病。有興趣可以看下我這篇回答

複合維生素方面,我是吃的醫生開的愛樂維,也有人吃代購的黃金素、DHA之類的,我是比較謹慎了,只吃醫生開的,那些也都買了但是沒敢吃。

孕期老是餓,吃什麼只長胎不長肉??

www.zhihu.com圖標

(2)產檢方面

發現懷孕後就去當地醫院建檔,然後按照醫生交代的時間認真完成每一次產檢,其中特別重要的NT和早唐、中唐、大排畸、糖耐、小排畸等。

懷孕期間孕婦需要做什麼檢查??

www.zhihu.com圖標

(3)運動方面

可以視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適當的運動,但是也不要自己以前從來不運動,看著別人大肚子了還能去擼鐵就硬上健身房,如果以前一直有運動習慣,可以根據教練的指導進行適當的運動,但是如果之前就不怎麼運動,也不要刻意加大運動量,飯後適當的散散步就行。

此外如果出現有腹痛不適一定一定要及時就醫,我自己就因為有次腹痛B超查出宮頸短,有先兆流產風險,在家休息了好久。 詳見我這篇回答

懷孕的時候孕媽們都發生了哪些驚心動魄的事??

www.zhihu.com圖標

3、待產

一般預產期當天出生的不多,大多數都是提前或者延後,一般如果初產婦,見紅了不一定馬上就生,可以看看自己的情況,有了規律宮縮後再去醫院,當然如果不放心的話見紅後馬上去醫院,聽聽胎心監護讓醫生判斷你是否有規律宮縮了(我就是這樣的)再看是否要住院了。如果羊水在家破了,千萬別動了,站著坐著都不行,馬上躺好叫救護車或者自己開車,途中一定躺著別動。

記得帶好待產包。

老婆要生孩子了,待產包都要準備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是順是剖聽從醫生的建議,反正到了醫院,一切交給醫生。如果可能,盡量選擇有無痛分娩的醫院。

如果過了預產期幾天,不要著急,可能是因為著床晚,不要迷信什麼同房啊、下蹲啊之類的催產,很可能有危險,靜待瓜熟蒂落就好。

4、產後

(1)飲食方面

不管是月子期間還是哺乳期間,不要吃的太油膩,不要一生完就馬上大補

催奶湯沒什麼用,最有用的就是多喝水和補充優質蛋白質(魚肉蝦蛋),多吃新鮮水果蔬菜

(2)產後恢復方面

產後42天檢查會去做一個檢查,主要檢查子宮恢復的情況,看是不是恢復到以前的大小了,再就是惡露的排盡情況以及腹直肌、盆底肌的分離情況。

惡露的話每個人排盡時間不一樣,有人早有人晚,但是最好不好晚於42天,我自己可能因為剖腹產後壓肚子不夠,惡露一直點點滴滴到60來天才幹凈,期間醫生給我又開了生化顆粒促進排清。

特別特別要注意的是,腹直肌盆底肌恢復情況

懷孕由於肚子變大導致腹直肌分離是正常現象,生產導致盆底肌受損也是正常,慢慢都會恢復的,如果想早點恢復,可以在家自己做凱格爾訓練或者是腹式呼吸,也可以找私教去做產後腹直肌盆底肌的修復(注意別報大班,因為很多動作如卷腹運動,產後是不能練的,否則會加重腹直肌分離,報私教能根據你的身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修復計劃);此外什麼月子發汗啊骨盆修復啊都是扯淡,千萬別被忽悠了,浪費時間精力金錢不說,還對自己的身體有害。

我自己是產後四個月時開始報私教修復,三個月後差不多恢復到以前的狀態了,挺有成就感的~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下方法。

你們都是產後多久恢復孕前體重?是怎樣做到的??

www.zhihu.com圖標

二、心理上

(一)初為人母時的各種焦慮

娃出生後,由於是第一次當媽,很多方面都特別焦慮,其中最讓我焦慮的甚至快抑鬱的,就是「奶」問題,很遺憾,我母乳不足,後來一直混合餵養,後來看帖子上很多媽媽也面臨這樣的焦慮,現在我娃10個月了活蹦亂跳,和完全吃母乳的孩子也看不出啥,所以奶夠最好,奶不足的話也別太焦慮,放過自己,一個快樂健康的媽媽比什麼都重要。詳見我這篇回答

生孩子重要嗎??

www.zhihu.com圖標準備要寶寶之前需要做哪些心理上的準備??

www.zhihu.com圖標奶粉寶寶抵抗力一定比母乳寶寶差嗎??

www.zhihu.com圖標

我覺得餵奶的這個問題已經不單單只是育兒方面的問題了,是真的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和心理平復的,所以把這點單拎出來說下了,當然了,養娃的過程真的是一路升級打怪過來的,什麼臍帶問題啦、頭型問題啦、抱睡問題啦,在後面的育兒知識里我會進行歸納,但是我覺得這些都沒有因為餵奶而給我造成的困擾大,畢竟育兒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諮詢醫生和朋友得到解決,而餵奶真的是關乎個人體質了,所以新手媽媽們針對這點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設。

(二)對於休完產假後自己的職業生涯的期待

娃出生前,我一直在努力奔跑,也做到了同批入職中還算順利的,可謂是個腳步不停的風火女漢子,生娃後因為平時老公沒法天天回家,我申請從業務部門到了後台部門,生完去上班後一下子感覺心理落差極大,花了很長的時間去調整自己。但是這個不是永遠的,等娃大一點了,我還是想回到我熟悉的戰場,而在這個短暫的過渡期,正好趁著比較閑,多充實下自己。

生娃後的節奏和晉陞機會可能短期內都不會如以前,職場媽媽們要做好心理建設。可以看看我這篇回答

你願意為了孩子犧牲事業嗎?為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二 )夫妻關係

我和老公算是從大學到社會、從初戀到婚姻的校園戀情修成正果的長跑型選手,雙方都算是知根知底、志趣相投,但是即使這麼多年的默契了,但是在產後我都有過若干次歇斯底里的崩潰,一個是自己初為人母的焦慮,一個是老公也確實從一個心理上的大男孩變成父親需要一個過程,以及有時候和公婆在育兒方面的分歧他也要居中協調,所以真的是需要雙方共同去適應這個過程,期間肯定會有磨合和爭吵,但是一定不要傷害到感情的基本面。

(三)和長輩之間

我月子期間是我爸媽在帶,後來是公婆在帶,以前和公婆沒住過一起,彼此相敬如賓還算融洽,後來他們來帶娃過程中,有些觀念我們不一致,也曾數次發飆,不過我和老公都有約定,如果對對方的父母有不滿的,不要當面對著老人說,要通過對方來表達,這樣會減少很多家庭矛盾。所以雖然那時候有些觀念衝突,現在也慢慢好了,主要是看自己用什麼心態來應對,老人幫帶要感恩,他們不是天經地義就得幫你帶孩子的,不管是對哪方父母都是一樣。

對於一些不是原則性的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行了,但是對於自己覺得非常重要不能退步的,就一定要通過說服另一半,堅持自己的觀念,比如給我娃睡頭型這個事情,簡直是除了餵奶後第二讓我焦慮過的事情了,但是我最終堅持了自己的,現在娃頭型也非常好。具體可以看我這篇回答(評論區好多遇到頭型困擾的媽媽,看來確實是太有共鳴了)。

有什麼是你回過頭來覺得在育兒過程中「幸好做過」的事??

www.zhihu.com圖標

三、經濟上

(一)母嬰用品上

娃被譽為移動碎鈔機、四腳吞金獸不是沒有道理的,特別是新手媽媽,什麼都想給娃最好的,嬰兒床嬰兒車待產包這些就不說了,感覺孕晚期一直到現在基本天天都在買買買,不過現在已經過了那種勁頭了,回歸理性了些哈哈。可以看看我整理的懷孕待產要買的,簡直是花錢一時爽,一直花錢一直爽,看到賬單淚兩行。

有什麼懷孕時期一定要買的東西嗎??

www.zhihu.com圖標在哪些好用到爆的母嬰用品中有哪些是特別適合母親使用的??

www.zhihu.com圖標

(二)家庭收入上

產假期間雖然工資是照發的,但是獎金績效基本上就是象徵性了,年終也會少些,所以如果懷孕後,要算好時間,預估家庭收入的減少對整個家庭的支出計劃的影響,放緩或者提前一些購置計劃。

四、人手上

如果有家中長輩,比如公婆,比如自己父母能幫著帶娃那是最好不過了,月子里也可以請月嫂來照顧,但是因為看了太多的月嫂和月子中心虐嬰甚至殺嬰的新聞,我月子里沒有讓月嫂和娃單獨待過,如果我睡覺休息時,都是我父母和月嫂在一起的。相關的回答見下:

請問各位請月嫂的寶媽,你們做月子時一般都是寶媽,嬰兒,月嫂在家,還是婆婆或者媽媽一起在家??

www.zhihu.com圖標老人想帶不到7個月的寶寶回老家過年,路程遙遠崎嶇,寶寶還小我不放心,我該怎麼和老人溝通??

www.zhihu.com圖標產後第一個月有必要請月嫂嗎??

www.zhihu.com圖標

如果家中沒有人手可以幫忙在產假之後帶娃,那可能夫妻雙方就要有一個人辭職來帶娃了,或者是選擇靠譜的育兒嫂,但是這個太難找了,我認識的人中,如果沒有老人幫忙帶的,基本上都是媽媽辭職來照顧然後幼兒園後回到職場。

五、育兒知識方面

我自己比較遺憾的是孕期並沒有看很多育兒知識,因為當時想著反正月子里有月嫂和我爸媽嘛,所以導致後面挺手忙腳亂的。建議從孕期開始就學習一些育兒的知識。

我自己的育兒知識,一部分是在因為月嫂照顧娃期間,出於新手媽媽的焦慮,對於月嫂的將信將疑,她的很多舉動我都會自己再到丁香醫生等上面查查,比如她想做月子酒,我查詢了說不能喝就沒有喝了。那段時間我感覺把丁香醫生啊、崔玉濤、小紅書上面的帖子都翻遍了。

整理了我自己在面對一些實際問題上的應對整理,供參考了。

聽說嬰兒半夜要醒好幾次,可以不理他讓他自己醒著嗎??

www.zhihu.com圖標如果有一所學校,專門教父母如何成為父母,你認為應該開設哪些必修課??

www.zhihu.com圖標新生兒臍帶何時脫落?如何護理臍帶??

www.zhihu.com圖標怎樣給五個月寶寶補充維生素AD??

www.zhihu.com圖標有哪些嬰兒急救知識是新手父母必須知道的??

www.zhihu.com圖標嬰幼兒發燒的常見原因及處理方法有哪些??

www.zhihu.com圖標

除了丁香醫生、丁香媽媽這些靠譜的互聯網醫療APP外,其實知乎上就有很多母嬰親子方面的大神,可惜我孕前不知道知乎還有親子這麼大一塊寶藏,還好現在育兒階段可以跟著這些大神的腳步升級打怪,比如當之無愧各方面都得仰視的C神 @Cecilia ,溫潤卻有力量的大白老師 @七優 ,畫風輕鬆把職場管理完美運用到養娃的 @陳大可,好物推薦達人跟著買准沒錯的 @雪球媽媽 ~ ,以及娃還沒生育兒知識已經儲備超級全的准媽媽 @笑霜 ,還有好多好多的各路大V,英語啟蒙、繪本推薦、兒童性格等等,應有盡有,可以關注 @知乎親子 ,真乃寶藏官方號也,這些神仙大V們都在裡面哦!!!

總而言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需要在生理、心理、物質、精神上做好各項準備,事先做的越充足,孕期和產後才能更好更快的適應角色,調整心態。為母則剛,希望每一個媽媽們都能愉快的度過孕期,收穫一枚健康的寶寶~~~

最後貼個我娃最開始喊媽媽的視頻(據說好多朋友看完都想生娃了哈哈哈),軟糯軟糯的,萌化了,感覺一切焦慮辛苦和糾結都值啦。

寶貝 我們一起成長吧

生育孩子這個決定,帶來的幸福和挑戰是一樣多的,最建議的是做好心理準備:踏踏實實建設幸福,扎紮實實應對挑戰。

我們這裡用的是主動辭彙:建設,應對。

每個個體所需要的心理調適和準備又是不同的,若泛泛而論,我們不妨簡單總結為:積極學習,尋求專業幫助,不過度受「人們說」的影響。

必要知識是相對容易獲得的,心理建設要更為動態複雜一些:

1、說到準備要小孩,大多都會進行備孕。備孕時精神上要放鬆,藥物或煙酒等謹慎一些,其他方面順其自然,過度緊張反而不利於受孕。飲食上的一般性建議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這本書在你孕期和產褥期仍有指導意義,你也能藉此學會嬰幼兒日常所需營養,甚至幫助家中的老年人調整飲食結構,緩解高血脂高血糖風險。

運動上參照自己的日常運動量,不必一下子加得太猛。整體來說3-6個月的適宜堅持,會初顯效果;2-3年的積累會有非常明顯的變化,甚至會改變你的精神風貌(以至內在情緒)。假如說你是准媽媽,那麼懷孕前鍛煉腹肌及盆底肌肉,會對孕產和產後恢復有很大的幫助。

2、如果你(或你的妻子)已經懷孕,你們需要定期產檢,聽從醫生的指導和建議。如果想要學習孕產及育兒知識,三甲醫院的公益講座是信息量最全面、知識更新最快、最權威有效的信息來源。如今的情況下,可以留意如北京協和、上海復旦、成都華西等國內知名婦產醫院的官網/公眾號,看他們有沒有視頻或在線公益課程。整體課時包大約有幾十節課,聽完後,你會有極大的收穫(我刷了一下,北京協和有線上科普專欄,上海復旦婦產有【直播】公益課,華西推出了【線上孕婦學校】和【家長學校】。)

3、當然,我們都知道得有錢,在錢的問題上,多了自然好,但怎麼花更重要:

我們期待孩子的到來,將會在以後的時光中學習什麼是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我們會通常無數日常,教會孩子「愛自己」,那麼第一步,父母要立足現實,接受自家/自己的現狀,不氣餒、不飄忽——大人首先要學會愛自己。這是一件聽起來很容易的事,其實不然:在人們的相互比較和攀比中,我們常常不由自主被推擠著裹挾前行。

  • 你可以廣泛聽取過來人的意見,但要學會篩選信息,不必理會傳說中的各種鄙視鏈,不必理睬各種刺激和攀比
  • 如果你能輕鬆無負擔地花錢買到優質服務,那麼就去做吧。如果你需要理性消費,那麼也大大方方地做吧
  • 你花錢或不花錢,是出於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需要與伴侶商量)
  • 不一定價格昂貴的私立醫院必然優於公立醫院,私立醫院最大的優勢是環境及服務,而公立醫院對一般及高危妊娠經驗都更為豐富
  • 在孩子出生後的一段時間,新手父母需要時間去適應,但你不一定需要月子會所或頂級月嫂這樣的「標配」——一線月子會所從5、6萬起步到30多萬不封頂,如果有條件並且自己喜歡,想住就住;如果覺得自己不需要或負擔不起,父母親的本能、科學的育兒知識以及必要的醫療保障,也能保證孕產婦和孩子的健康
  • 孩子養育上,豐儉由人,你需要關注孩子眼下與長遠的身心健康,但不需要與他人進行帶養規格上的比較
  • 孩子教育上,多交流,多愛撫,多尊重,多學習。你需要花一些時間給孩子好的陪伴,但不一定需要購買昂貴的早教
  • 孩子不是必須進最好的幼兒園,不是必須有學區房,不是必須0歲學英語,不是2歲就要數學啟蒙,不是3歲就能看到老……
  • 孩子不是必須進國際學校,不是必須出國留學,不是非得 top2 或常青藤
  • 不切實際或太過具體的限定目標,會給自己和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但篤定抓重點的踏實日常,能幫助孩子養成可貴的品格,有勇氣去開拓屬於自己的人生
  •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是簡煉的教育精髓,但你不必過於功利:父母是根,當孩子擁有健康、正直、善良、上進等品質,他將慢慢展開自己的翅膀,搏擊去嚮往的方向
  • 當孩子自己有或高遠或近期的目標時,哪怕模糊或幼稚,支持他去夢想、去行動——這與父母生硬的壓制不同
  • 給孩子一個安全溫馨的港灣,也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學校,師長,社會,書籍,優秀的同齡人/榜樣……某一個偶然,都可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種下種子。你要保持耐心,每個孩子都是一顆上天賜予的種子,每顆種子都有自己發芽的時間和節奏,而你正擁有著最珍貴的一顆(或幾顆)
  • 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觀察自己的孩子,他是獨一無二的
  • 成為父母是要學習的,持續不斷的思考和學習,所以我們是不能列舉完的。就此打住吧。

4、你的伴侶非常重要,是與你共渡人生、分享幸福、共擔風險的人。

所以,尊重他/她,信任他/她,多交流,共成長。像所有的夫妻一樣,你們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各種生活挑戰,這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要有心理預期,生活若只是蜜中加糖,你可能會覺得膩。所以緊密地站在一起相互扶持,也給彼此之間留下一些呼吸的空間。不要苛求自己和他人的完美,學會放鬆下來,體會生活的真意。

非常建議在懷孕前和孕期學習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完善自己的心智,對即將到來的生活變化有心理預期:在孩子出生的頭三年,無論選擇哪一種養育方式,都會對夫妻關係帶來挑戰——或讓你們更加成熟和親密,或使你們產生摩擦甚至裂痕。

你需要使小家保持精神上的獨立

  • 掌握小家庭的主導權,可與老人共享天倫,但要懂得拒絕老人的控制
  • 孕產婦是非常脆弱的,需要來自伴侶的特別關愛和支持
  • 懂得在伴侶過於疲憊或焦慮的時候,安慰她/他,給她/他復原的空間和機會
  • 在孩子出生的頭一兩年內,你們會非常忙,如果可控,不要拒絕家政等方面的幫助
  • 在養育孩子漸漸得心應手,生活趨於穩定時,仍注意夫妻間的溝通和交流
  • 不要忘記與外界保持聯繫:親友、同事,不要停止學習和碰撞
  • 居安思危,目光長遠,總是留有B方案。

5、當你遇到或大或小的問題時(這是在所難免的),不要意氣用事,學會自我安撫,積極地承擔責任。可以試著學習《非暴力溝通》。無論再難,時間都會幫助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上也是:有些問題會隨著成長而自然消失。

你總是需要給自我留一角空間,有孩子後也一樣。

最後,恭喜你們,將打開世界的另一個有趣視角。

孩子,為我們推開生活真相的另一扇門。

歡迎來到父母世界。

@知乎親子


1、孕產期乾貨總結:有什麼功課是孕期沒做足,後來會讓你後悔萬分的?

2、權威飲食指南: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京東¥ 41.60去購買?

3、心理成長類經典:

少有人走的路(白金升級版):心智成熟的旅程京東¥ 21.00去購買?

4、人際溝通類經典:

非暴力溝通京東¥ 29.40去購買?

如果你需要進階閱讀,可以讀《親密關係》(社會心理學經典)《心理學與生活》(心理學入門教材)《兒童心理學》及《發展心理學》。我的一些歷史答案中附有鏈接,鏈接供參考作者及版本,大家可自行尋找購買渠道。


考慮好自己到底要幾個小孩?生不生二胎?對孩子的性別是否有偏愛?財力、精力和自身狀況是否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冉瑩瑩在上大一那年,她的媽媽懷孕了,是個男孩。她從沒想過弟弟的到來意味著什麼。

冉媽媽在懷孕五個多月的時候才告訴她,說是怕胎不穩才沒講出來。

她當時並沒有意識到有一個跟自己相差 20 歲的弟弟意味著什麼,還跟她媽媽說:「這麼大年紀還能生,注意身體啊。」


冉媽媽說:「我和你爸也是想著再生一個給你作伴啊。」


冉瑩瑩當時說:「什麼伴啊,等他上幼兒園我都大學畢業了,怎麼可能給我作伴?我看啊,是你倆自己想生才對。」


冉媽媽說:「等將來我跟你爸老了,這個孩子能幫你分擔照顧我們的責任,等將來我倆走了,你有什麼事還能跟他商量啊,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你的親人。」


這麼想著,冉瑩瑩也覺得不錯,還挺高興地跟室友說了,她室友還說:「你媽媽可真厲害,這麼大年紀了還能生二胎!」


她男朋友鄒成傑知道了,也說:「叔叔阿姨可真厲害。」


那時候的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對冉瑩瑩的人生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等孩子生下來的時候,發現是個男孩,給冉爸媽高興壞了。她勸自己,畢竟弟弟那麼小,爸爸現如今的年紀也大了,老來得子嘛,怎麼能不歡喜呢?


也許是太歡喜了,這個兒子養得跟孫子一樣寵愛。


冉瑩瑩的家境在他們那個小縣城裡還算是中上等人家,家裡有兩三套房子,車子也有兩輛二十多萬的,生活過得挺悠閑愜意的。


但是這個弟弟出生以後,冉爸媽對這個孩子諸多寵愛,覺得摘星星捧月亮都不足以滿足他一般,給弟弟買什麼東西都是最好的。


冉瑩瑩自己上大學買一雙 1000 多塊的運動鞋還要考慮很久,但是兩歲的弟弟已經能穿五六百塊的名牌童裝了。


冉瑩瑩心裡也覺得不痛快,跟她爸媽說:「你們有了弟弟就不愛我了啊?」


爸媽說她:「你都這麼大人了,還和弟弟搶東西?他才多大的孩子啊!」


說得冉瑩瑩也沒了脾氣,畢竟弟弟還是很可愛的。


冉瑩瑩和男朋友鄒成傑的關係很穩定,大三升大四的那個暑假,大家都開始研究找將來實習單位的時候,鄒成傑帶冉瑩瑩回了家。


鄒成傑是本市人,家裡條件一般,但是架不住有房有本地戶口,而且他家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都在這裡,親戚關係還非常熱情,很有大家族和睦的樣子。


冉瑩瑩聽鄒成傑講了很多他爸媽的事,對他家裡的人和事早有了一些印象和判斷。


冉瑩瑩和鄒成傑的學校是全國數得上名號的大學,冉瑩瑩從小縣城考到這所大學,也是從小學霸光環籠罩的人物了,是個十分優秀的女孩子,她自認到男友的父母對自己不會有太多不滿意。


鄒成傑的父母很熱情地招待了她,冉瑩瑩身高快一米七,身形也好,人又穩重斯文,鄒家父母對她很熱情。


鄒家父母跟冉瑩瑩閑聊,了解一下她家裡的情況,本來十分和睦歡樂的氣氛,在知道她家裡有個 2 歲的弟弟的時候,鄒母愣住了,又重複問了一遍:「你還有個那麼小的弟弟啊?是親弟弟嗎?」


冉瑩瑩點頭:「是我的親弟弟,他很可愛。」


鄒母看了一眼鄒父,鄒父並沒有多說話,鄒母說:「那你爸媽可是夠累的了,這個年紀還有個這麼小的孩子,將來這負擔也夠重的了。」


冉瑩瑩這時有點明白鄒母話里的意思,解釋了一下:「我家裡經濟條件還可以,養個孩子還是沒問題的。父母在家裡寂寞,幸虧有弟弟陪伴才每天都很開心。」


鄒母說:「瑩瑩啊,別怪阿姨說話直,你看你父母的年紀跟我們差不多吧,都是快五十歲的人了,等你弟弟大學畢業,你爸媽都快七十了,那時候你弟弟要工作要買房,要結婚娶媳婦,這些誰來幫忙啊?到時候你爸媽七十歲的高齡了,還能幫上什麼呢?而那時你和成傑是四十多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孩子要你們來管,老人也要你們來照顧,你還多了個 20 多歲什麼都沒有的弟弟,那時候你弟弟誰來管?」


這一番話是冉瑩瑩從來沒考慮過的,聽到鄒母這一番話,冉瑩瑩饒是再鎮靜的孩子也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說。


因為,她知道,鄒母說得全都對,沒有什麼反駁的餘地,她說的都是真正的實情,都是她不曾考慮過的事實。


但此時,她只能盡量保持著微笑,說:「我想我爸媽會給弟弟預備出買房子娶媳婦的錢的。」


鄒母沒有再多說,也跟著應和,「是啊,這年頭誰不給孩子預備出來啊?」可是鄒母還是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都給你弟弟預備了,那你的那份怎麼辦?」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4 篇內容

鹽選專欄

一地雞毛:那些瑣碎日常里的愛與情感

每天讀點故事 移動互聯網原創故事平台

¥9.90 會員免費


作為跟愛人一起育有兩個男娃的奶爸,來強答一波。

領證成婚

我跟我愛人在戀愛期間就聊得比較透徹,素未謀面的我們第一個問題就是:「過年去誰家?」包括結婚後生兩個、姓氏等問題,都是在最初戀愛的時候,談妥一切的。4個月內的閃婚,通知父母,你們的兒女要結婚了,希望得到你們的認可與祝福。因此,如果有尚未成婚的情侶看到回答,也要早做打算,為今後做好準備,遇事才會從容自若。

計劃生育

計劃生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計劃的生育。但我指的計劃包括:

  1. 提前3個月吃葉酸。
  2. 提前進行私家車搖號(一發入魂)。
  3. 提前考慮雙方職業規劃(愛人全職)。
  4. 提前考慮預產期和月子日期(小萌小乖都是暑假出生,正好是作為教師的我的假期,可以全身心投入照顧。而且,小萌8月出生只有1個月時間照顧,覺得不夠,因此我們總結經驗,小乖在7月份我剛剛進入假期時如期而至。)
  5. 提前考慮二胎問題(頭胎因臀圍不得已剖腹產,開刀時告知主刀醫師,刀口切割位置偏上。二胎間隔2年,期間反覆跟醫生確認身體恢復情況,成功順產。考慮兄弟二人年齡差,考慮哺乳期間懷孕等問題,2歲,可以一起相互陪伴長大。)
  6. 提前了解醫院建檔(小乖出生恰遇二胎開放)、落戶、租房、入園等問題。
  7. 提前召開家庭會議,我與愛人各自向自己的父母告知月子安排、小萌小乖出生後獨自養育以及在養育教育方面的主導權等。這些事情的提前安排,讓我們少了很多與父母在日後問題上的爭執,縱然在某些方面他們對我倆頗有言辭,但在遇到新問題再次召開家庭會議時,能夠求同存異,最終我們還是能夠堅持我們的育兒觀念。

合理分工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莫名有一種為啥要實行一夫一妻制的趕腳。

合理分工,不僅僅是你做飯我洗完、你掃地我拖地板這麼簡單,更多的是家庭主要角色與重心的轉變。比如在相遇初期,我愛人賺的比我多,她多打拚我多持家;在我愛人辭職保胎後,我多打拚她多持家;在她創建公眾號初期日更量產,去美國回來後最困難的一段時期,我們相互鼓勵、相互扶持;現在她把精力投入在平台和自己熱愛的事業中,她更多打拚我更多支持。

另闢蹊徑

我愛人之所以創建自己的公眾號,是因為在小萌出生後,發現網路上傳播的竟然沒有太多科學有效的育兒方法,一些育兒觀點也是陳舊落戶,不適合我們新一代父母的需求,而即使是正確的育兒觀點或育兒方法,也不一定在小萌身上適用。因此,作為學習型的媽媽,我愛人便在一次跟我深夜長談後,下決心自己去探尋一條路,真正的對小萌有用,對2年後即將出生的小乖有效,也為許許多多的新手父母,解決了不少難題。即使5年之後的今天,在她收到讀者感激的留言時,仍然會激動地拿給我看:「老公,你看,我又幫助了一個家庭。」看著她開心的樣子,我就覺得當初的路,沒有錯。幫助自己的同時,還能讓他人受益,何樂而不為呢?

共同育兒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沒錯,在最初的規劃里,我就是育兒當中的一名主力軍,只是我當時還不自知而已,看看下面這篇回答,

如何讓老公慢慢從「豬隊友」變成「育兒主力」??

www.zhihu.com圖標

是不是頗有那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感覺?

雖然我們有時候會發這樣的帖子

寶寶第一次開口叫「媽媽」時,你聽了是怎樣的心情??

www.zhihu.com圖標

但在真正的現實生活中,我們作為戰(占)友(有),無時無刻不在鼓勵對方、提醒對方,給對方實踐的機會讓彼此變得更好。畢竟人都有發脾氣控制不好的時候,我們也有過小時候被父母怒火嚇怕而孤立無援的時候,因此我們定下一個原則:不論何時,兩個人不能同時對孩子發火。這個原則我們一直堅守著,即使再憤怒,也總有一個人要冷靜。

調整作息

作為一個從妻子懷孕時就深度參與的兩個孩子的父親、愛人的老公、學生的老師、隊員的教練和需要休息娛樂的自己,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情,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因此必須調整好作息,分配好時間精力。再不是那個通宵看世界盃、隨時抱著手機吃雞的我。孕期陪遛彎兒、產期陪床、半夜換尿布、帶娃爬走、早起送園、假期輔導功課……於是乎,我抓緊了一切可以抓緊的時間,在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後,才可以娛樂。

擺正心態

「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則亂大謀。」心態,一直以來,會困擾很多人,作為新手奶爸和即將成為新手奶爸的諸位,我想說一句與君共勉:「Happy wife,happy life.」兩口子過日子是為了啥?肯定是想開開心心,如果整天為了一點兒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吵鬧,還不如去菜市場跟人討價還價來得痛快。

當有了孩子之後,作為丈夫的你,會發現你的愛人會無時無刻不離開寶寶,那個昔日只對你一個人傾盡全力的她,已為人母,對你的愛與關注,便會不可避免地減少。這是一個再正常也不過的過程。隨後,當你去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家時,你也會驚愕地發現,自己的父母們關注點也從你們的身上很自然地轉移了。這時候,請一定調整好心態,積極調整與面對。

前一段時間,娃們提出了養寵物,我第一時刻堅決反對。屈居人下,尚且可以忍受。但一想到如果我的家庭地位再降一級。。。而且還是個。。。噗。。。

當然,前面我說的不管是對愛人、孩子、父母長輩做好調整,並不是讓大家一味地退讓而沒有下限,原則性問題是不容犯的,在你覺得受到觸犯時要及時進行溝通交流,畢竟每個人都有底線,你看,我的底線也快出來了。


最後,請大家關注 @知乎親子 ,畢竟這裡有很多很好的問題,有很多很牛的大V,你在育兒過程中的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我也願和知乎親子一樣,陪你一起長大。


孩子出生後注意避坑。這裡為各位新手爸媽整理了一份多達32條的避坑清單,這些坑是建立在上萬份國內媽媽的諮詢案例整理的基礎之上的。

如果你孩子還沒出生,記得先看一遍有個印象,收藏起來,等孩子出生了後,你再回來看一遍,一定有更深的理解。

新手爸媽看了這篇回過頭會感謝你今天的明智選擇與耐心閱讀!

與抄書答案不同,以下內容一字一句全部原創乾貨,經過上萬媽媽實踐驗證的最接地氣的經驗,抄書答案說白了您買本美國兒科百科就足夠了,基礎常識很簡單,落地實操才是最難得!不要被一些科普知識迷花了眼,育兒最重要的是抓大放小!

關於1歲以內嬰兒養育的誤區與真相,我根據寶寶「吃玩睡」整理了三份清單

下面內容源自於我即將出版的新書,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抄襲洗文,違者必究!!!

下面是太長不看版:

餵養誤區

1.寶寶哭了就是要吃奶了

2.嬰兒就要隨時吃隨時喂,不用定量定時

3.只有母乳親喂才是建立親密關係的最佳方式

4.越晚斷奶證明我這個媽媽越愛孩子

5.餵奶這件事只有媽媽可以做

6.夜裡孩子只要醒來就必須餵奶

7.奶睡很方便,我覺得奶睡不是什麼大問題

玩的誤區

1.寶寶小時候就應該全天抱著,能抱寶寶的時間很有限,不抱寶寶,寶寶會沒有安全感的!

2.3歲前寶寶的任何需要都要滿足,小寶寶根本慣不壞!

3.嬰兒很多事都不懂,跟他說話很尬也沒什麼反應,他也聽不懂

4.孩子大運動發展(趴、翻身、坐、站、走)都比別人晚,這肯定有問題

5.和寶寶玩,我需要教他正確的玩法

6.讓孩子玩的開心就是給他多買玩具

7.高質量陪伴就是不看手機,一直與孩子嘮嗑互動玩耍,主導孩子的活動

8.孩子總是吃手/撕紙/亂扔東西/大喊大叫/調皮搗蛋,我應該想辦法趕緊制止

9.我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我是個壞媽媽

10.只有早教中心那種專門圍坐一圈的課程才是早教

11.為了防止感統失調、自閉傾向、發育過慢,必須要給孩子報早教班,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睡眠誤區

1.孩子晚上睡不好,那是因為白天睡多了

2.孩子自己困了就睡了,不需要哄

3.孩子可以睡很長時間就像月子里那樣

4.孩子只要想睡就讓他睡,睡越久越好

5.孩子現在不睡,說明他不困

6.孩子醒了就是睡夠了,可以起來玩了

7.孩子自己知道自己該什麼時間睡,什麼時間吃

8.孩子哭了,說明他要吃奶,吃奶了就睡了

9.即使孩子睡眠有問題,那是因為孩子太小了,等孩子大了自己就好了,我無能為力

10.孩子睡覺就是要在媽媽的懷抱里

11.我的孩子是高需求寶寶,我能做的只有他哭了就趕緊滿足他的需求

12.我希望孩子能從晚上9點睡到早晨9點,中間不醒來吃奶

13.孩子只要一哼唧、扭動、搖頭,我就應該立馬衝過去安撫

14.孩子睡眠有問題,只要針對睡眠問題,進行睡眠訓練就可以


作為新手爸媽你會遭遇到很多輿論壓力,比如:

「寶寶哭了,你為什麼不餵奶?」

「寶寶睡不著,你趕緊給奶睡吧!」

「不母乳親喂,孩子與媽媽不親!」

「奶粉餵養的孩子免疫力差」

「你的奶是不是有問題?」

「多吃點多喝點大補的食物,下奶有幫助」

「趕緊加奶粉吧!母乳沒營養了!」

「不要定時定量餵奶,那跟餵豬有什麼區別?」

「孩子困了自己就睡了,整那麼多亂七八糟的幹什麼?」

「孩子精神還好,我看不困,根本沒有睡的意思」

「順其自然,孩子大了就好了,做再多也沒用」

「大家都是這麼熬過來的,等孩子大點就好了」

「你做的這些根本沒用,孩子好帶那是因為孩子長大了」

「孩子不想睡就不睡,幹嘛逼他?」

「孩子白天睡太多了,晚上就不睡了,所以白天別睡,等晚上」

「有的孩子睡得多,有的孩子睡得少,你管也管不了」

「孩子哭了就趕緊抱了餵奶,不抱不餵奶,你太狠心了,像後媽!」

「你這麼訓練孩子,還不是自己狠心又自私,想偷懶!只想讓自己輕鬆,根本不愛孩子,真替你心疼你孩子」

「孩子就是要抱呢,不抱孩子,孩子安全感缺失,長大後有心理疾病!」

「盡信書不如無書,別聽書上胡說八道,咱孩子不一樣!」

「感覺你孩子好帶,那純粹是你運氣好,攤上個好帶的孩子」

「把訓練小孩當作值得炫耀的事情,不就是妨礙到你睡覺了嗎?真為孩子好,就應該調整你自己的作息去配合孩子!」


以下是對誤區的詳細解析版:

長文乾貨預警!

長文乾貨預警!

長文乾貨預警!

(如果嫌太長麻煩,可以關注公眾號【一媽育兒】找到分章節以下所有內容,方便反覆查看)

真的很長!如果你在孕期或者是茫然崩潰的新手爸媽,為你自己和你的孩子負責,建議你好好仔細閱讀!

不要扔到收藏夾里,要讀就現在立馬讀!扔到收藏夾目測跟沒看一個效果!


嬰兒餵養真相

1.寶寶哭了就是要吃奶

這點我們在前面如何面對孩子哭鬧的章節里已經詳細講過。孩子哭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千差萬別的,你需要學習分辨孩子的哭聲,並且根據他的需求對症下藥的解決,餵奶絕對不是止哭的唯一手段。同時,你並不一定非要等到孩子哭起來才去餵奶。事實上,當你的孩子作息規律時,你會在他開始哭鬧前就能輕鬆接收到他餓了的信號。比如臨近吃飯時間,孩子開始盯著你的胸看,在你胸前蹭,這些動作當你把孩子一天活動梳理清楚後會慢慢變成你判斷孩子是否餓了的主流信號,而非必須哭一場才知道孩子餓了。

2.嬰兒就是要隨時隨地的吃,不用定量定時

這就是有些書倡導的按需餵養。按需餵養有錯嗎?我認為,在一些特殊的時期,按需餵養沒錯。

比如孩子剛出生的頭一個月,吮吸效率較低,每次吃的量較少,睡眠時間較長,很多孩子基本就只有吃奶睡覺兩項活動,這時他就是吃睡吃睡,按需餵養在孩子剛出生的15-30天內可以採用。

比如在追奶期和猛長期,有些媽媽需要靠不停的哺喂來追上奶量,孩子在猛長期的幾天食量大增,可以選擇彈性更大的規律餵養。

但是除去這些短期暫時的特殊時期,有彈性的定時定量,可以幫助媽媽對準確判斷孩子的需求更有信心,也可以讓孩子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有自己的預期,生活環境更加穩定。都說「吃得好,才能睡得好」,顯然有規律的餵食,你會很輕鬆地幫助孩子做到「吃得好」,而隨興隨意的餵食,這會讓你失去判斷能力,處於一種混亂的狀態。

3.只有母乳親喂才是建立親密關係的最佳方式

還記得前面章節關於孩子安全感的論述嗎?不要刻意將任何一種具體行為與安全感去掛勾,親密關係也一樣。母乳親喂對於一些媽媽來說是非常享受的事情,那真的是太幸運了。但是還是有一些媽媽親喂有難度、比較痛苦,她們真的很難做到親喂,這時她們再接收到這樣的言論,無疑對她們的精神上是一種酷刑折磨。

我想說的是,不管你用什麼方式哺喂你的孩子,母乳還是奶粉,親喂還是瓶喂,這都只是你作為媽媽後一個小小的個人選擇,不會給孩子安全感、親密關係造成多大的影響。不用受到一些輿論的恐嚇脅迫。不管怎麼樣喂、喂的是什麼,都比不上你溫柔地陪伴、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夫妻關係以及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的尊重能帶給你孩子的安全感、親密關係多。

4.越晚斷奶證明媽媽越愛孩子

斷奶的最佳時間,很多書和文章都從科學的角度論述過,我卻不想這麼去談。不管理想情況下什麼時間是最佳,都只是理想情況,現實條件下,每個人所遇到的境遇都不同,根據你個人的境遇選擇的任何斷奶時間都是最佳斷奶時間。

不用在斷奶時間上找優越感,也不用在斷奶時間上自卑自責,這與上一條一樣,都是你個人的選擇,都不會對你的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即使有些媽媽因個人選擇從來沒餵過母乳,這都不會是阻礙她日後成為一個愛孩子的好媽媽的原因。

在媽媽群里,經常看到有些媽媽焦慮在自己不能親喂、不能母乳、或者過早斷奶的問題上,還有些媽媽會以親喂、2歲以後才斷奶作為炫耀自己母愛的證據。其實,母愛與否,只有你和你的孩子才知道,不用拿出來炫耀,也不用因為他人的選擇而自我質疑。母愛不是拿出來攀比的,而是你和你孩子的情感交流,做好你自己該做的,問心無愧足以。

5.餵奶這件事只有媽媽可以做

如果你是母乳親喂,餵奶這件事自然就落在你的頭上,這種情況確實其他人很難代勞。但是如果你採用的是瓶喂,那麼請把餵奶這件事也分享給孩子的爸爸,尤其是夜間餵奶。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的責任本來就應該對等,爸爸參與到餵奶這件事種,不僅可以幫媽媽分擔辛苦,同時讓孩子與不單媽媽一人建立親密關係,有助於減輕孩子的過度依戀,在分離焦慮期也會更容易應對。

6.夜裡孩子只要醒來就必須餵奶

孩子夜間醒來有很多因素,即使在夜間媽媽也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判斷孩子醒來的原因。如果孩子真的因為餓了而起來喝奶,那麼不要猶豫,立馬餵奶,並且請為足量的奶,而不是讓孩子吃兩口不哭了就放回去或者任由孩子吃一點就睡著了。夜間餵奶的關鍵之處就在於,如果你決定餵奶,那就喂充足的量!如果孩子醒來並不是因為餓了,請在排查睡眠環境和孩子身體狀況後,用除餵奶外的其他安撫手段哄孩子入睡。如果媽媽比較難做到不餵奶,可以請爸爸進行哄睡。(關於夜奶,在睡眠問題的章節里有詳細的判斷標準和應對方法)

7.奶睡很方便,我覺得奶睡不是什麼大問題

夜間餵奶可以直接奶睡,但是奶睡的前提是:孩子真正吃了充足的量後睡著,而非吃一半睡著。

白天規律作息最核心的一個底線原則就是:切割開吃奶和睡眠的聯繫。3個月以前的小寶寶很容易邊吃就邊睡著了,這時你會不忍心打擾寶寶睡覺,結果卻發現他醒來後不久就會哭鬧著要吃奶,根本沒法堅持到2.5甚至3.5小時的餵奶時間間隔。

於是,進入惡性循環:養成奶睡的習慣,每天就在不停不停的餵奶,邊吃奶邊睡著,每次都只吃幾口根本支撐不了多久,睡眠都進不了深睡眠就餓醒,又困又餓的哭著起來找奶,夜間孩子也要不停因為餓醒打斷本該連續的睡眠,不得不哭著起來要奶,寶寶全天都陷入一種「哭著找奶-睡著-哭著找奶-睡著」的噩夢狀態!媽媽和寶寶都難以得到很好的休息,而疲勞正是很多媽媽最終放棄母乳的重要原因,點心奶則直接導致寶寶每次攝入較多的都是乳糖含量比較高的前奶,而因此引發脹氣、營養不良、體重增長緩慢等等問題。

不要覺得孩子大點就好了,有的媽媽想著孩子還小慣不壞,奶睡就奶睡吧,結果孩子到了1歲還在每晚不挺起來要奶喝。

你冷靜思考一下:到底是一個好的睡眠習慣里孩子健康發育比較重要,還是只要塞上奶堵住孩子的嘴孩子不哭了比較重要?

吃玩睡的順序就是在保障:孩子吃奶時專心吃充足量的奶,接著運動運動消化一下,在精力用盡後的睡眠質量和時長才有所保障。正所謂是:吃就吃夠量,玩就玩開心,睡就睡香香。

你會發現到孩子6個月以上時,孩子吃飯間隔拉的更長了以後,一個周期內就不一定完全是吃玩睡的順序了,而是抓住這一個原則:吃奶和睡眠只要是切割開,孩子吃奶睡覺清醒時間點大體固定,就足夠了!

(如何讓孩子避免邊吃邊睡,在睡眠問題的章節里也有詳細的介紹)


嬰兒照料早教互動的真相

1.寶寶小時候就應該全天抱著,能抱寶寶的時間很有限,不抱寶寶,寶寶會沒有安全感的!

寶寶的安全感≠抱。

肌膚親密接觸可以給寶寶帶來舒適的感覺,熟悉的家人溫暖的懷抱也能讓寶寶感覺舒適,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寶寶一天時間裡,你有太多機會抱抱孩子了,比如換尿不濕、餵奶、玩耍互動、安撫。對於國內最常見的「團隊式」帶娃情況下,反而是抱的太多了,限制了孩子自由獨立活動的時間。

寶寶的清醒時間可以分為照料時間、互動時間、獨立活動時間,在照料時間和互動時間裡,你可以在相應環節多去抱抱孩子,但是記得給寶寶留出一些獨立玩耍的時間。獨立玩耍對於寶寶來說異常珍貴,是孩子獨立性、專註性養成的黃金時間,而健康的安全感是建立在孩子可以獨立處理自己遇見的問題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全天候抱著孩子,不給孩子自由探索運動的機會,你反而會得到一個獨立性差、無法處理問題、安全感缺失、不健康依賴過強的寶寶。

2.3歲前寶寶的任何需要都要滿足,小寶寶根本慣不壞!

1歲前的寶寶需要你對他的所有需求及時回應。

1-2歲的寶寶,需要你在一定界限範圍內滿足他的合理需求。

2-3歲是給寶寶適應社會規則、學習社會化的黃金階段。

你需要細細品味以下以上三句話。對於寶寶的需求,可以這麼理解:

1歲前寶寶表達出來的需求大部分都是基本需求,受限於寶寶無法通過語言來描述表達需求,新手爸媽能不能真正判斷翻譯出寶寶真實需求是最大難點。如果你的準確率非常高,那麼當你獲悉孩子的需求自然要做到及時的回應。如同「按需餵養」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很多父母根本無法合理判斷飢餓需求,進而誤解成「按哭餵養」進入到惡性循環。所以「1歲前寶寶需要你對他的所有需求及時回應」的背後的關鍵在於:你到底能不能合理分析判斷出「他的所有需求」,並且根據你的判斷及時做出正確的回應!

1歲後的寶寶開始有很多基礎生理需求之外的需求,這時就要求父母去划出安全合理的界限,判斷需求是否合理,對於合理需求當然要及時回應,但對於不合理需求自然要及時制止或者提前預防。比如孩子好奇心重,想要玩插線板,不給玩就嗷嗷大哭,這種需求你認為合理嗎?在這樣不合理的需求面前,父母自然應該做到制止。

2-3歲是孩子進入幼兒園前的一年,則需要父母提前給孩子教一些社會集體生活的規則和禮儀。

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5個層次(如下圖)。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指出健康的人們總是處於不斷的自我實現,而自我實現是建立在基本需求得以滿足的基礎之上。只有他的需求層層實現滿足,健康的安全感才得以建立。

對於1歲以前的嬰兒,大部分需求都來源於第1-2層的基本需求,而1歲以後他的生理心理發育得越來越完善,需求層次也開始更多的上升至第3-5層。馬斯洛曾說過:「嬰幼兒需要的不僅僅是滿足,他還需要認識到外部世界存在一些限制會阻礙他的需求滿足,這意味著他需要了解控制、延遲、限制、放棄、對挫折的容忍以及懲戒」。適度的壓力會給孩子提供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並由此發展他們的能力,而一味地無條件滿足孩子基礎需求之上的需求,在某種程度上是剝奪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3.嬰兒很多事都不懂,跟他說話很尬也沒什麼反應,他也聽不懂

雖然在頭幾個月里,嬰兒並不能完全明白你說出來的字詞的真實含義,但是千萬不要低估他的學習力和理解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寶寶會將你不同的語調、語音與你接下來的行為、表情、動作建立聯繫,並且嘗試記住它們。

所以當你抓住孩子向你傳達的某種需求信號,請將你的理解變成話語大聲說出來,問問你的孩子,接著通過觀察、聆聽、觸摸等多種感官方式去獲取孩子的回應。你會發現孩子即使不會說話也會用一些規律性的肢體動作、表情回應你的語言。根據他的回應,再進入下一步行動。其實這種交流模式正是為以後孩子與你的雙向平等溝通建立基礎。當孩子被長期鼓勵去主動掉表達自己的需求時,他良好的情緒管理、信任建立也會形成習慣。

設想以下場景:你是一個嬰兒,你的媽媽要給你換尿不濕

場景一:沒有預告,你被一把抱起放在尿布台上,你躺在尿布台上看著天花板刺眼的光左右扭動的身體,突然你的腳被拉扯,褲子被扒下來,「呲啦~」一聲,包裹在屁股上溫熱的尿不濕被人扯拽走,屁股上一陣涼風。不一會,毫無預兆,你的雙腳被人提起來,屁股底下被塞上一張乾乾的尿不濕,你的媽媽面無表情地幫你包裹粘貼上,又一把將你抱起。整個過程非常迅速,但又如同趕時間般有些不耐煩和焦慮。

場景二:你的媽媽抱起你,輕輕的跟你說:「寶寶尿不濕滿了,需要換尿不濕咯」。她將你放在尿布台上,卻不急於更換,而是俯下身與你面對面交流一會,或是唱歌或是說些有趣的童謠,伴隨此,她還用溫熱的手輕輕的幫你撫摸肚子、做一做蹬腿的運動,等你做好準備完全放鬆,問你:「準備好了嗎?我要開始幫你換尿布咯」。她的動作很輕柔,做的每一步都會用語言描述出來告訴你,並且都會稍微等一下關注你表情肢體上的回應,你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她的每一步動作和與她的互動上。換好尿不濕後,她張開雙臂,對你說:「我現在要把你抱起來了!」你聽到這樣的話也揮舞著雙臂,身體向前伸,臉上掛著微笑,你被愉快的抱起來了。

沒錯,以上兩個場景都是我們每天會做最基礎的照料,但是因為不同認知,與孩子的交流模式的不同,直接決定了我們與孩子的互動是否是高質量的。

場景一的孩子雖然也被及時回應了需求,但是這種回應的細節沒有互動、沒有信任感建立、沒有雙向交流。

場景二的孩子會非常享受「尿布時刻」,並且他的媽媽給他足夠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回應媽媽的行為,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真正像一個人一樣被尊重。雖然他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你每一句字詞的含義,但整個過程的氛圍、媽媽語氣與行為他卻能感受理解並給出回應。

4.孩子大運動發展(趴、翻身、坐、站、走)都比別人晚,怎麼辦?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時間發展表,你所能看到的「別人家的孩子」和一些專業書籍的發展時間表,都僅作參考。你無需刻意去推動孩子運動機能的發展,只需要給孩子提供適宜的環境鼓勵他自由活動,去體驗他已有的技能。讓「孩子充分練習自己已經習得的技能,為下一步運動技能發展做好準備」遠比「讓孩子儘快學會下一個運動技能」重要得多。

5.和寶寶玩,我需要教他正確的玩法

3歲以前的寶寶,探索慾望非常強大,並且對世界的認知很有自己一套,在這個年齡段,你並不需要可以去規定孩子必須按照一定的玩法來玩,反而可以讓孩子引導你去開發組合一些新的玩法。父母在與孩子玩耍的過程中應該扮演的是「腳手架」的角色,即給孩子提供安全的平台以及一些遊戲的道具,由孩子引領,只在孩子主動提出需要幫助時,才給出適量的引導,引導的目標是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所以說教式的玩法是不提倡的,它不僅限制了孩子的想像,還會破壞遊戲的樂趣。

在與孩子互動時,父母需要起到的作用是:判斷孩子可以承受的最優壓力水平;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注,但是不操縱孩子的活動和想法;當與孩子交流時,給出明確反饋;更多的以身作則而非說教,為孩子言行樹立榜樣。

6.讓孩子玩的開心就是給他多買玩具

玩具貴精不在多,玩具太多對於孩子來說注意力難以集中。在選擇玩具的時候,應該根據此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階段,選擇幾個設計較好、質量安全的玩具。對於2歲前的寶寶來說,其實很多日常用品的吸引力要遠高於玩具,比如抽紙、鏡子、刷子、勺子、碗、遙控器、食物等都可以成為孩子的玩具,孩子對於有實際功能、大人使用的物品更感興趣,可以多開發一些這樣的日用品給孩子探索。

7.高質量陪伴就是不看手機,一直與孩子嘮嗑互動玩耍,主導孩子的活動

高質量陪伴要求父母自己要先進入遊戲環境,不是單純的旁觀者,並且要提前學習精心準備設計,前期工作要充分,搭建設計環節需要下功夫。

但是到了具體開始遊戲互動,父母反而要學會退一步,尊重孩子的認知發展,時刻關注孩子心理變化,由孩子主導遊戲過程中的細節,鼓勵支持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給孩子提供支持與幫助時,盡量提供孩子需要的最小值,提供幫助的目的不是代替孩子解決問題,而是鼓勵孩子繼續堅持解決問題。

8.孩子總是吃手/撕紙/亂扔東西/大喊大叫/調皮搗蛋,我應該想辦法趕緊制止

在孩子做出一些你認為是負面行為時,如果是公共場合,可以先想辦法制止。但是制止後還需要作進一步的思考: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是他需要博取關注?還是他有情緒需要發泄?如果他做的事情是為了博取你的關注,你應該思考是否平時給到的關注足夠。如果他是要發泄情緒,那這份情緒源於哪裡?你認為這樣的發泄方式不對的話,什麼樣的情緒發泄方式是更合適的呢?當你制止了孩子的某項行為卻不去思考背後的程序,不尊重孩子的情緒,不給孩子提供新的情緒出口,那無異於治標不治本,而且容易引發更多的逆反行為。

9.我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我是個壞媽媽

你不僅僅是一個媽媽,更是一個人,作為人,有情緒非常正常,你的孩子也需要一個坦誠真實的媽媽,而非假扮出來完美媽媽。你不需要掩飾自己的感受,也不需要無節制的大發雷霆,只需要當你有情緒時,正視你的情緒,承認情緒的合理性,給自己情緒一個合理健康的發泄口即可。多關注自己的情感需求,誠實的向兒童表達真實感受,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也是給寶寶的好榜樣。

10.只有早教中心那種專門圍坐一圈的課程才是早教

對於3歲以內的孩子,真正有效的早教絕非早教機構里圍坐一圈每周一兩次的課程,而是滲透在日常照料的點滴細節里,由他最熟悉的照料者進行的。對孩子的日常照料不應該與早教剝離獨立存在,孩子頭三年的教養重點應該是與身邊人建立持續而親密的人際關係,而非與早教機構老師這樣鬆散而短暫的聯繫。(引用自嬰幼兒及其照料者)早教的目標是促進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養成分散在嬰兒成長的每個24小時的,他們會遇到的問題有些是在玩耍遊戲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在吃飯、睡覺、換尿布、洗澡、穿衣等日常瑣事中碰到的,你不能指望孩子每周集中培訓1小時,上了早教課程就能遇見這些問題並且學會解決這些問題。當孩子可以自主進食、自主入睡、獨立玩耍,和親密的人建立健康持久的依戀關係,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能夠解決處理自己在生活中遇見的大多數問題時,即可視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所以早教更多是要求父母親自在與孩子照料互動過程中完成的。在照料互動過程中提供機會,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而不是總幫他們包攬解決一切問題,將所有問題都排除在孩子的視線之外。

作為父母,主要作用是引導促進嬰幼兒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而非刻意的去說教或者訓練。父母需要預判日常生活中嬰幼兒可能遇到的問題,並且允許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同時在遊戲互動過程中,提供適宜的環境,在這個環境里,嬰幼兒也會遇見一些問題,有機會自己解決。

11.為了防止感統失調、自閉傾向、發育過慢,必須要給孩子報早教班,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當你明白早教的目標和頭三年的教養重點,就應該明白,孩子的教育不是用來和別人攀比的,尤其在頭三年,根本不存在起跑線一說。至於感統失調、自閉傾向、發育過慢這樣的詞語多半是早教機構想要嚇唬父母,讓父母乖乖掏錢的噱頭。即使你認為你的孩子存在上述問題,也應該找權威的醫療機構,由醫生鑒定,而非早教機構。

對於早教班,如果你的目的只是讓孩子有一個除家以外的遊樂場所和打發時間的去處,自然可以選擇。指望孩子的教養問題靠一周一次早教課程解決是不明智的,出自跟風攀比的認為早教課程非報不可也是錯誤的,畢竟對於孩子而言,影響最大的還是家庭教育,教養問題還是需要父母自己解決。


嬰兒睡眠的真相

1.孩子晚上睡不好,那是因為白天睡多了

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他們需要的睡眠量是非常多的,晚上睡不好,很有可能是白天沒睡夠,困過了,越困越難以入睡,即使睡著了也非常敏感,很容易驚醒。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孩子白天別睡,攢著到晚上睡個好覺」這樣的蠢話,你可千萬千萬別當真!不會有任何醫生、專家、書籍會告訴你寶寶白天不需要睡眠。

2.孩子自己困了就睡了,不需要哄

嬰兒不具備自主入睡的能力,自主入睡是一種能力,像走路一樣,需要後天習得,需要父母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幫助他學會自主入睡。早早規律作息的寶寶可以在很小月齡時達到不哭不鬧自主入睡的水平。而一些睡眠不被家長重視的孩子甚至到了2、3歲還要哄很久都不睡!

3.孩子可以睡很長時間就像月子里那樣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孩子清醒的時間越來越長,睡眠的時間越來越短,尤其在頭一年,甚至幾天一變。月子里孩子全天都在睡覺,2個月以後開始入睡困難、睡眠時間短的問題就會冒出來,你可以選擇無視這些問題,但它們不會憑空消失,反而會因為積壓不解決而變得越來越棘手!

3.孩子只要想睡就讓他睡,睡越久越好

白天的小睡單次時長即不能過少,也不能過長,基本在1.5-2小時單次為佳。低於1小時或者超過3小時都是不合適的。

低於1小時,會導致寶寶每次都沒睡夠,疲憊積壓,到黃昏或者夜晚睡前爆發,變得很煩躁很難哄睡。俗稱:黃昏鬧

超過3小時,會容易讓孩子日夜顛倒,晚上很晚睡

黃昏過後(6點以後)的小睡不宜過長,控制在1小時內為佳,否則容易影響到夜間入睡時間和睡眠質量。

如果,有的寶寶早晨的小睡睡得有點少,都不要緊,可以在中午/下午的小睡多睡一點點。

4.孩子現在不睡,說明他不困

孩子的睡眠信號如果沒有及時抓住,越到後面越難哄睡,很多情況下孩子不睡哭鬧,不是因為他不困,而是他困過了,變得異常敏感,入睡困難,事實上他急需入睡。

「抓住睡眠信號」,這簡直是哄睡成功的黃金殺手鐧。

但是每個寶寶睡眠信號都會有所不同,有的寶寶打第一個哈欠立馬放床進入哄睡很容易,有的寶寶則要等到第三個哈欠,有的寶寶等到打哈欠就晚了。還有一些寶寶你看他一直很興奮,一整天都沒有困的信號,爸媽就誤以為孩子不需要睡眠,事實上,這樣的寶寶更需要儘快規律作息,讓爸媽可以把時間表作為一個判斷睡眠信號的輔助工具,你會發現寶寶作息規律後,即使他表現得還玩意正濃,你按時將他放上床進入哄睡,過不了10分鐘,他也能呼呼入睡。

白天小睡的難度其實就體現在這裡。夜晚睡眠孩子基本很困了, 並且父母心裡可以篤定孩子確實需要睡覺。而一到白天父母就開始不堅定了,自己內心先敲起小鼓,這時旁邊要是再有長輩說:「哇寶寶不困了起來玩吧」,加上接覺確實是睡眠引導里難度最大的關卡,需要靠長期堅持才能見效,所以很多父母此時就開始動搖必須要接覺到下一個飯點範圍內的決心。

父母糾結不定的心情大體是這樣的:

誒,他看起來好像不困嘛!真的是要睡覺嗎?

(一媽嘀咕:真的要睡了!)

哇,他終於睡了!

(一媽嘀咕:好的,很棒,要睡充足哦!)

呀,怎麼不到30分鐘就醒了呢?應該是不需要睡了吧?

(一媽嘀咕:NO!NO!NO!快點讓寶寶回到床上繼續睡覺!)

來寶寶抱起來玩一玩

(一媽嘀咕:哦!千萬不要!寶寶很困的,脾氣不好,睡充足應該精神狀態很好,笑眯眯的)

呀,怎麼一下就哭了?是餓了嗎?

(一媽嘀咕:喂喂喂,還沒到飯點哇!你的寶寶是因為困了才哭的!)

請回過頭去參考前面的不同月齡寶寶睡眠需求量對照表。雖說寶寶們有所差異,但是差異也不會太誇張了,當你摸不準孩子到底誰沒睡夠,經常去看看剛才那張表。

5.孩子醒了就是睡夠了,可以起來玩了

孩子醒來,如果精神狀態不好,哼哼唧唧,或者他經常在黃昏時分大哭大鬧難以安撫,那就說明他沒有睡夠,非常缺覺。(你可以再回前兩段看看)

他醒來是因為睡眠的連續性出了問題,他需要繼續躺在床上,重新入睡。尤其對於小睡很短明顯不夠的情況,你需要做的是堅持接覺,而不是抱起來玩耍。

6.孩子自己知道自己該什麼時間睡,什麼時間吃

新生兒出生後,生物節律還沒建立起來,沒有生物鐘的情況下,他非常容易出現作息紊亂的情況。對於什麼時候該睡覺、什麼時候該吃飯,他會根據父母的行為做出回應,並形成自己的習慣。

這裡的意思是:

如果你一直都是很隨意的餵食,不拘於固定的時間和時長,那麼你的孩子可能會根據你餵食的習慣,不定時的哭上兩嗓子告訴你他隨時有可能餓(當然也有可能不是餓哭的,也會被你誤判為餓)

如果你一直很有規律的餵食、哄睡,那麼他會根據你的引導形成自己的生物鐘,形成到點吃飯到點睡覺的好習慣。

你的行為直接決定了孩子的作息是規律的還是混亂的。

7.孩子哭了,說明他要吃奶,吃奶了就睡了

孩子哭有很多原因,要針對不同原因去解決,解決方式非常多。父母需要的是冷靜地分析思考,如果每次孩子哭你能想到的只有餵奶和抱起來兩種解決方式,說明你根本沒有真正關心過你的寶寶,你在逃避思考,你用到的是最簡單也是最懶的一種做法!

(寫這段話的時候,我知道有很多人看了會不高興,但事實如此,不這麼說,很多父母還要喝著雞湯安慰自己聽天由命很久!關於哭鬧可以參考前面「如何面對孩子哭」的章節)

8.即使孩子睡眠有問題,那是因為孩子太小了,等孩子大了自己就好了,我無能為力

孩子慢慢成長,睡眠能力會有所提升,但是睡眠習慣卻是父母長期以來行為影響的。即使孩子長大一些,自身睡眠能力有所提升,但是長期的睡眠習慣是不好的,依然會給孩子造成睡眠障礙。不把孩子睡眠問題當回事,就是等於把希望寄托在運氣上。

有些媽媽,所謂運氣好,不過無意中自己的方式相對良好和作息相對規律,你以為孩子全是因為自身發展養成了好的規律作息和睡眠習慣,其實這些都是你平時一點一滴無意識的行為訓練出來的。

事實上,大多數的新手爸媽,在沒有規律作息這個意識下,對待孩子的哭鬧、需求判斷大多是不確定和錯誤的,採取的行為方式都人為的給孩子製造了額外的問題,不僅沒有幫到孩子,反而拖了孩子的後腿。很多孩子甚至到了1、2歲還在夜醒不斷、不停吃奶。

與其熬著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全靠運氣成分,不如儘早搞清孩子的真實需求,幫他引導,讓孩子和自己都早點睡個好覺,生活進入正軌。

9.孩子睡覺就是要在媽媽的懷抱里

最舒適最有利於孩子睡眠質量的永遠是床。

你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被人抱著睡你的睡眠質量和時長會比在床上睡好嗎?

短期過渡式的抱睡,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有這個意識:你的孩子越來越重,你越來越抱不動他,讓他回到床上睡覺是遲早的事。而這個「遲早」,宜早不宜晚,越晚孩子習慣養成時間越長,到你想要改變這個習慣的時候越難。

更加重要的是,可千萬不要邊抱邊晃,做一系列超難度動作,給自己挖一個又一個大坑。(甚至有的媽媽還要抱著孩子爬樓梯、做深蹲,你到底跟你和你的孩子有多大的仇恨,就不能放過你們雙方,好好讓孩子睡個覺嗎?)

因為你遲早有一天要戒掉的,到時候孩子必然是要哭著反抗的,你加入的干擾越多,成分越複雜,改變壞習慣的難度越大,孩子因為抗拒新習慣哭的時長就越長,哭聲就越大。

10.我的孩子是高需求寶寶,我能做的只有他哭了就趕緊滿足他的需求

每個寶寶有差異,適應能力、睡眠能力等都有所不同,確實每個父母要付出的時間精力都有差別。但是千萬不要隨隨便便就給你的孩子貼上所謂的「高需求寶寶」。如果你給孩子貼上這個標籤,心裡就暗示自己:「孩子哭鬧不是我的問題,而是他自己要求多,既然不是我的問題,我也無需做什麼改變,只需要被孩子牽著走就行,我就像個滅火隊員,每天忙著解決他各種高需求,這麼看起來我也是非常愛我的孩子和盡職盡責並且相當勞累的呀!」,這真的是非常糟糕的!

這就好比別人給你貼上「無能的媽媽」這個標籤一樣讓人感覺氣憤!

寶寶性格有差異,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強,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弱,有的孩子脾氣好,有的孩子脾氣倔,活潑型、穩重型、倔強型、內斂型這些不同性格類型我們都承認。不管寶寶是什麼類型的寶寶,他們都需要一個規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睡眠。

但是「高需求」這個標籤,真的聽起來很可惡,到底有幾個孩子是真正的「高需求寶寶」呢?不過是父母沒有像尊重一個人一樣尊重寶寶,父母自己沒有了解到孩子的真實需求和成長規律,不去嘗試正確的引導,或者是稍微嘗試很快就放棄,根本不堅持,無法管理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讓家庭陷入失控,為了安慰自己,不是自己的問題,最後甩鍋在孩子身上,說孩子「高需求」!這是在欺負孩子太小不會為自己辯白嗎?

11.我希望孩子能從晚上9點睡到早晨9點,中間不醒來吃奶

如果你對睡整覺的定義是10個小時以上,那麼,快別做夢了!

我們對於嬰兒睡整覺的定義是:夜晚入睡後,連續睡眠的第一覺可以睡到6個小時以上。

一般來說嬰兒到16周大時有能力在晚上連續睡眠6個小時,同時白天睡眠是很規律的小睡(Thoman Whitney,1989;Mao,2004;Sankupellay et al.,2011)之後慢慢的,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持續時間有所增加。

所以,你孩子如果在16周以後,夜間入睡第一覺如果能連續睡滿6個小時,你就該拍手鼓掌幹上一杯,表示稱讚和欣慰啦!

12.孩子只要一哼唧、扭動、搖頭,我就應該立馬衝過去安撫

冷靜!冷靜!冷靜!不要對孩子睡眠中的動作和小聲如同念經一樣的哼哼唧唧的哭聲反應過度。你的過度反應,你的過渡干預,可能會認為給孩子製造睡眠問題!

入睡前和睡眠中的這些行為真的是在正常不過的,孩子有時其實並沒有完全清醒或者馬上要睡著,這時給孩子點時間機會自己去嘗試一下。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每次都要去干預,很有可能給孩子養成不好的哄睡依賴,或者造成孩子習慣性夜醒。

習慣性夜醒,是指孩子夜醒不是因為他自己需求醒來,而是因為他為了迎合父母固定時間的安撫哄睡行為,讓自己醒來回應父母的行為。

很多孩子非常有規律地夜醒頻繁,其實大多是這種情況!想想吧,你的孩子在為了你而起床啊!!!

13.孩子睡眠有問題,只要針對睡眠問題,進行睡眠訓練就可以

當你覺得孩子的問題亂成一團的時候,你會很容易就想到先解決最讓你頭疼的問題。混亂焦慮涌在心頭時,會讓你忘記後退一步,冷靜的看待問題,並因此鑽進了睡眠問題的牛角尖。

當你開始嘗試市面上各種睡眠訓練的方法時,你發現睡眠訓練太難了!在自家孩子身上根本失效!書看了很多,你是挺想照書養的,孩子卻不照書長!怎麼別人養的都是天使寶寶,我的孩子就是睡渣!

當你還處於一片混亂,一堆問題湧上心頭的時候;當你用了睡眠引導的方法卻收效甚微的時候;當你在期盼孩子夜間能睡得再長一點的時候。不如從固定吃奶時間入手,先去幫寶寶把作息里的各項活動理順吧!睡眠的細節的問題先放在一邊,等大方向捋順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

比如孩子的奶睡、點心奶、日夜顛倒、夜間醒來間隔時間很短、不停起來要奶吃、黃昏鬧、部分脹氣、舌苔厚重、積食消化不良、如何睡整夜,這些問題看起來好像很多都是睡眠問題,事實上,這些問題都是規律作息這個大範疇下的問題表現,在作息建立起來後都會減輕或者消失。

睡眠問題其實是作息問題中的一部分。孩子的作息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里不單單只有睡眠問題,還有吃奶的問題、清醒玩耍時間的問題、外界各種干擾因素等問題。

當睡眠問題發生的時候,可以試著跳出來,從一個系統的角度,看看孩子作息里的方方面面

睡眠出了某些問題的根本產生點並不在一定在睡眠!

這就是規律作息的重要性!我們先把孩子白天的時間分成一塊一塊的周期,周期里再切割成吃玩睡三個模塊,先去從大的方向上,調整固定每個周期的時長間隔,再去解決單個模塊里的細節問題。

規律作息可以幫你對孩子不同時間點上的需求做出正確的預判,孩子也會因為作息規律了而得到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和節奏,建立正常的生物鐘,情緒上更加平穩。

當你的孩子適應了,有節奏地生活,情緒趨於穩定,接著再去放大分析找找具體到各個環節的問題出在哪裡,你會發現很多之前存在的問題,在你理順作息之後已經迎刃而解了,剩下的都是很好解決的問題。

比如說哄睡方式轉變和接覺並覺的問題,都是需要你在孩子作息規律後、你能準確判斷孩子的需求、孩子狀態良好情緒平穩時,再去做些睡眠引導,你會發現輕鬆很多。

睡眠引導對於規律作息來說是錦上添花!

記住,千萬要先做規律作息!不要在一開始的兩三周就用哭聲訓練孩子的睡眠!

當你準備開始規律作息和睡眠引導的時候,你會面臨最大的難點並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你自己的內心裡。你會一直遭受到自我質疑、他人攻擊,甚至於誤解孩子的哭聲,游移不定,畏手畏腳。

請記住這句話:沒有不想在床上好好睡覺的孩子,只有不把孩子好好放在床上睡覺的父母!


你想繼續看這本書?

等等吧

已經進入到出版的最後流程,2020年夏天與大家正式見面!

你可以先關注公眾號【詩遙一媽育兒】,一睹為快!拯救了上萬崩潰焦慮誤以為自己是高需求寶寶的新手爸媽們

引自公眾號:詩遙一媽育兒的嬰幼兒規律作息在線系列課,已申請版權保護,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