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姑娘六歲了,近來看到不認識的女孩,她就會「哼」。並且經常問我「媽媽,我看到別的女孩,老是嫉妒她們。」我問她嫉妒什麼呢?她就說「我嫉妒她們漂亮。」或者「她們都有我沒有的玩具。」其實,我寶寶長的挺漂亮的,經常有人誇她。我以前也是情不自禁誇她漂亮啥的(看自己的孩子都自帶柔光濾鏡)。後來我怕她長大後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相貌上影響以後學習啥的,就比較理性了。玩具這方面,不是說要啥就買啥,但她的合理的要求都會滿足,並且買玩具的時候基本都尊重她的意願,買她挑選的。我安慰她說,她有的玩具別的小朋友不一定有啊,但感覺收效甚微,怎麼引導孩子的嫉妒心?現在很困擾我。請各位有經驗的老師,家長,心理學家,幫幫我。


1.比較和嫉妒是人的天性

孩子的問題往往不嚴重,嚴重的是家長的焦慮是家長把害怕孩子「不好」而產生的過度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

2.你家寶寶這個年齡,比她更小的時候多出來一些基本需求,比如渴望變美

首先你要允許孩子嫉妒

允許孩子擴張自己的動物本能大人身上的嫉妒比孩子多多了,為什麼你不愁?因為大人會掩飾而孩子不會如果你太刻意地引導孩子,甚至告訴她嫉妒不好看上去培養了一個「好」的品德實際上,讓孩子失去了做自己的機會鼓勵孩子愛自己,減少嫉妒的負罪感,比培養所謂的品德,要好得多所以即使你引導她,我希望你不要著急,不要焦慮你希望孩子管住嘴不要那麼鋒芒畢露我可以理解,但是你只要觀察到自己那種害怕空,害怕孩子不好的焦慮,你就能允許孩子膨脹自己的個性而不至於過度壓制

3.身教遠大於言傳

如果你看到比你美,比你富,看上去比你悠閑比你過得好的人

你怎麼說?怎麼做?引導孩子,比不上父母自己反思自己,比不上創造一個愛自己的家庭氛圍當你和你愛人,都非常愛自己,活在當下,不為擁有什麼而狂妄狂喜,不為失去什麼而過度失落焦慮面對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卑不亢享受完善自己的過程孩子不會嫉妒過度的

4.生下了孩子,別把自己做不到的遺憾,投射到孩子身上

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社會最可笑的笑話只有蟲子父母,才會有這樣的望

如果,父母是龍是鳳,還需要過度地望嗎?孩子不優秀都難

孩子,是上帝給所有父母一次磨練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所有父母要把重心放在完善自己身上

認識自己,永無止境

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嫉妒行為了。

心理學家瑪利亞 萊赫絲特 帶領的研究小組曾經考察了3個月,6個月,和9個月大小的嬰兒在四個情境實驗中的反應,這四個情境分別為:實驗者在嬰兒面前喝水,實驗者盯著嬰兒看,實驗者和嬰兒的母親說話但是母親沒有回答,以及嬰兒的母親與實驗者說話並且發出笑聲。結果發現,前三個情境都不會引起嬰兒明顯不安,因為他們都沒有佔據母親的注意力。但在第四個關於實驗者持久的佔據嬰兒母親注意的情境中,同其他年齡的嬰兒一樣,3個月的嬰兒也表現出了明顯的不安,他們會在座位上動來動去,並且嘴巴裡面發出急促而憤怒的聲音。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因為養育者持久的注意力對於個體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嫉妒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反應

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的自我保護分為兩個部分:保護親密關係和保護自尊

首先,寶寶會因為保護親密關係的動機而變得嫉妒。例如,當母親對另外一個寶寶關愛有佳的時候,寶寶會覺得另外一個寶寶正享受著母親的愛,可是自己卻沒有,於是就感覺到了對於自己和母親親密關係的威脅,進而產生了嫉妒的情緒。

在行為上,這種情緒反應既會指向母親,也會指向被母親關愛的那個孩子。指向母親時,會不讓母親抱別人而讓母親抱自己,嚴重時則會大吵大鬧。指向別人時,會推開被母親關愛著的那個寶寶,甚至攻擊對方。

其次,寶寶會因為保護自尊的動機而變得嫉妒。這一般發生在2歲以後的孩子身上,因為伴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2歲之後的寶寶漸漸的開始關注他人,尤其重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進而獲得自尊體驗。 當母親等在誇獎別的寶寶時,就會覺得別的寶寶在收穫著自已渴望的積極評價,從而感覺到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威脅,而為了保護自尊,寶寶就會表現出主動索取表揚或者說別的寶寶不好等嫉妒行為。

而內心沒有獲得足夠安全感的寶寶更容易感受到關係或者諮詢的威脅,產生自我保護的反應,產生嫉妒。因為缺乏安全感,寶寶傾向於時時刻刻把家長對於自己的關注攥在手心裡,需要時時刻刻保證家長對自己的肯定,一旦體會到「空檔」,就彷彿受到了很大的威脅。此外,「養尊處優」的寶寶也會更容易「吃醋」,因為這樣的寶寶在日常的生活中被過分溺愛,形成了強烈的優越感和特別自我的性格,認為家長只能艾滋,只能誇自己,別人不能比自己強。一旦發現了「意外」,他們就難以接受。

而作為寶寶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嫉妒以及之後的進一步反應,可以及時的提醒家長對於寶寶的關注,有助於寶寶重新感受到與家長的親密關係及自尊等。但是這樣的消極體驗也可能會導致寶寶動手打人等不當的過激行為,阻礙寶寶良好的的社會互動;持續的嫉妒還容易成為心理困擾,不利於寶寶心理的健康發展。

那麼,家長如何應對寶寶嫉妒別人這個問題呢? 這裡有幾點建議:

1. 給寶寶穩定的愛

通過穩定的愛,以防寶寶感覺到不安全,或者擔心失去家長的關愛或者肯定。但是也要注意,不要溺愛寶寶,唯寶寶獨尊。

2. 與寶寶多加溝通

通過溝通,讓寶寶明白,當家長關愛別的小寶寶的時候,不代表家長就不愛寶寶了,家長誇獎別的寶寶的時候也不代表自己的寶寶就不好了。通過這個方式,一方面增加了與寶寶之前的理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加快寶寶的社會化過程。

3.注意寶寶的感受

當家裡來了其他的小客人的時候,不要在照顧小客人的時候冷落了自己的寶寶,更加不要以「警示」的方法顯示對小客人的關照,應同時照顧到寶寶的感受。比如,不要對寶寶說「你別欺負小客人」,相反,可以對他們說「你們兩個在一起好好玩,不要相互打鬧」。

4. 避免比較多誇獎

盡量避免將自己的寶寶與別人家的寶寶做比較,尤其避免在誇獎別人家寶寶的同時,貶低自己的寶寶。注意在誇獎別的寶寶的時候,也 要誇獎自己家的寶寶。

5. 不要責怪 「吃醋」 的寶寶

當感覺到寶寶因為「吃醋」的原因發脾氣時,不要責怪也餓不要嘲笑寶寶小氣「」,可以站在寶寶的視角說:「寶寶是想提醒我冷落寶寶了嗎」,然後及時的成活寶寶「親愛的寶貝」,對寶寶說「我愛你」等等。

德國嘉瑜伽卡爾·威特說過:教育孩子,首先要重視孩子。很多時候,重視孩子才能明白孩子的需求,才能更好的照顧與教育孩子。


案例:


我的孩子 4
歲了。有時他表現不好時,我們就拿鄰居小朋友小宇給他做榜樣:「小宇可乖了,小宇就好好吃飯。」漸漸地我發現,我再提小宇如何時,我的孩子會說:「小宇不乖,小宇臭!」甚至見了面也不理小宇。有時還會跑過去,推人家一把。上次我去幼兒園接他,老師告訴我,今天在做操時,兒子故意絆倒小宇,讓小宇磕破了膝蓋。我的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我該怎麼辦?


嫉妒是一種心理缺陷。英國科學家培根說:「在人類的一切情慾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做最頑強、最持久了。」少年兒童正處在發育和成長之中,這種嫉妒之心也就更多一些。孩子的嫉妒心基本上都還處於萌芽期。但有嫉妒心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是不受歡迎的。當一個人嫉妒另一個人的時候,就不會對那個人友善、熱情,兩個人的關係必然冷淡。孩子嫉妒的對象越多,關係冷淡的對象也就越多。這就給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帶來極大的障礙。所以,嫉妒心也是孩子的人際智能發展道路上的一塊大絆腳石。


嫉妒心強的孩子一般有如下表現:


(1)盲目驕傲自滿


嫉妒心強的孩子往往看不到或不願意承認他人的長處和優點,過分自信,甚至自大。認為什麼都是自己好,明知道自己不如別人,還要強詞奪理,故意挑刺貶低別人,有時還冷落、不理睬比自己強的人。


(2)感情上過於自私霸道

有些孩子只允許父母、老師關心他一個人,以他為中心,一切圍著他轉;不願意父母與客人講話,不願意老師表揚其他小朋友,看到別人受表揚就不高興,甚至嫉恨。


(3)不切實際地爭強好勝


有些孩子處處要求佔上風,不能同小朋友平等相處,喜歡別人聽他的指揮;與小朋友一起遊戲時,自己總要挑最好的玩具,選最好的角色;比賽時,只能勝不能敗,只能贏不能輸;敗了輸了就發脾氣或詭辯,破壞遊戲規則,使大家不歡而散。


(4)愛虛榮


有些孩子喜歡在同伴面前炫耀顯示自己,對不如自己的人譏笑、嘲諷,對強者挑刺、中傷,背後講壞話,搞惡作劇等,甚至可能採取不正當的手段去傷害別人,使自己陷入更惡劣的處境。


因為對自己和別人的認識過於主觀和偏激,所以有嫉妒心的孩子在發展內省智能方面也困難重重。


嫉妒心的產生,與人最關心的事物相聯繫,因年齡而異,因人而異。孩子們之間的嫉妒常常反映在以下問題上:


(1)因別人學習好而嫉妒


學習是孩子們的主要任務,學習成績是評價孩子的重要指標。因此,有的孩子學習不如別人就嫉妒別人。有一個班級曾經發生這樣的怪事:在期中考試前一個星期,班上成績最好的幾個同學的筆記本不翼而飛,這幾個同學著急的心情可想而知。考試之後,筆記本又回到了那幾位同學的課桌里。顯然,這不是一般的惡作劇,是某個同學出於嫉妒心理,採用了不道德的手段。


(2)因別人受表揚而嫉妒

這在孩子們中是常見的現象。別人受了表揚,有的孩子暗中不服氣,有的公開挑人家的缺點,也有的故意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其實,他們的心理反應是:「有什麼了不起,我也做得來。」


(3)因別人受到老師重視或與老師關係好而嫉妒


這也有老師的責任,應該調動每個同學的積極性。嫉妒是沒有好處的,有的孩子因為不被重視或與老師關係不如別人而嫉妒受老師重視及與老師關係好的同學,並且常常遷怒於老師,背後議論老師,甚至對班上的某些事情採取消極的態度。


(4)因同學之間的親疏而嫉妒



孩子故意搗亂?嫉妒心太強?父母應該如何教育?

有時候父母會遇到一些事,就是孩子似乎很容易吃醋。

如果家裡剛好有個二胎,或者是其他親戚的孩子,孩子很容易表現出嫉妒的心理。

看到網上有個媽媽分享了一個故事:

A媽媽有個3歲的孩子,但是A孩子非常愛「吃醋」,為此特別苦惱。

自從妹妹出生後,A孩子就非常不喜歡妹妹。

在家裡每當媽媽抱妹妹或者給妹妹喂飯的時候,A孩子就會故意搗亂,引起媽媽的關注,甚至會發脾氣。

再者每當媽媽師誇獎其他小朋友的時候,A孩子就表現得很不開心,有時會故意攻擊被誇獎小朋友。

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嫉妒心理,俗稱「吃醋」。

從理論上講嫉妒是因為對別人擁有的東西或能力懷有「本應該屬於我」的心理而產生的一種怨憤的情緒或行為。

1

如何看待孩子的嫉妒心?

什麼是嫉妒?

嫉妒是一種「負面情緒」,這種情緒幾乎是與生俱來的。

加拿大約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3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嫉妒心理。

實驗顯示,當母親將注意力轉向其他人時。

3個月大的嬰兒通常會會出現心率加快、面色潮紅、蹬腿和發出叫聲等不安反應,甚至哭鬧起來。

嫉妒的危害

嬰幼兒期的嫉妒最初多數與母親有關。

如果母親抱別人家的孩子、把好吃的分給其他孩子或誇獎了其他孩子,都會引發孩子的嫉妒。

有的孩子會變得不高興,甚至去攻擊人家。

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相互比較的對象和機會增加了許多,嫉妒會出現的更加頻繁和多樣。

如偷偷地把別的孩子的玩具藏起來,破壞那些愛炫耀孩子的東西或當家長誇獎其他孩子時,便大喊大叫以引起注意。

可見,孩子期的嫉妒往往具有外露性、攻擊性和破壞性的特點。

嫉妒是一種消極情緒,如果兒童長期處於嫉妒這種消極不良的心理體驗之中,情緒上便會產生壓抑感。

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器官功能減弱,機體協調出現障礙。

此外,嫉妒還會影響孩子對事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認識,容易使孩子產生偏見。

影響孩子與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終抑制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嫉妒的好處

不過,嫉妒也不完全是件壞事,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夠寬容的具體表現。

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表現,是成長的副產品。

通常,嫉妒情緒強烈的小孩,好勝心也強,願意為某一方面的成功付出雙倍的努力。

只要家中予以適當的引導,就可以使之成為孩子積極向上的動力。

2

5招疏導嫉妒心

理解孩子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人之常情,只是年齡小的孩子表現的更直接,更外顯,很容易被大人察覺到。

當孩子表現出嫉妒的感受時,家長不應該一笑置之或者立刻站出來否定。

而是應該給予承認和接受,讓孩子正視這種情緒。

當孩子的這種情緒得到承認的時候,他的憤怒往往會減弱甚至消失,然後,再進行引導,更容易得到孩子的接受。

分析嫉妒行為出現的可能原因

為什麼孩子突然會出現嫉妒行為?

需要我們根據當時的情景分析孩子嫉妒的原因,然後給予針對性的安撫、引導甚至教育。

如果孩子因為擔心父母會把自己的愛轉移給別人而嫉妒其他跟我們親近的小朋友。

我們就可以一邊安撫孩子一邊告訴他:「無論什麼時候,爸爸媽媽都喜歡他、愛他,但愛他不等於不能對其他小朋友好。」

培養孩子樂觀寬容的品格

一個積極樂觀的人喜歡這麼思考:我能、我行,我會。

而心胸狹窄的人自然容易出現嫉妒心理。

所以家長們從小就應該鍛煉孩子如何去寬容別人,如何去強大自己,培養樂觀開朗的好品格。

當孩子出現嫉妒心理時,家長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情感暗示。

如用鼓勵的目光進行情感暗示,或者轉移他的注意力,給他講故事,帶他出去散步等,使他用另一種情感沖淡或代替嫉妒心。

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

心理學家認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容易產生嫉妒心。

因此,父母必須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讓他知道自己也有優點,也有為自己而驕傲的資本。

研究發現:當孩子為自己感到驕傲的時候,他們就更容易接受別人在某方面得到比自己更多的關注這種自信。

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克服自己的妒嫉心理,更有利於他們塑造自我,這才是真正值得別人艷羨的本領。

因此,要對孩子的長處給予由衷的肯定和讚美,讚揚和理解可使孩子心中充滿安全感、滿足感和快樂感,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引導嫉妒情緒向積極方面轉化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爭強好勝的性格。

家長要引導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實際能力去同別人相比,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競爭是為了找出差距,更快進步和取長補短,不能用不正當、不光彩的手段去獲取競爭的勝利。

要把孩子的好勝心引向積極的方向。

若在競爭中輸了,家長幫助孩子弄清別的小朋友是怎樣獲得成功的,使他改變只從結果進行比較的簡單的思維方法。

3

應對孩子嫉妒心的誤區

故意讓孩子「吃醋」

家長在最初發現孩子的「吃醋」行為時,第一反應往往是開心,覺得孩子長心眼了。

為此甚至會故意讓孩子吃醋,其實這是一種誤區。

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關愛和溫暖,尤其是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時。

父母要注意態度,避免對別的孩子太親熱而刺激孩子的嫉妒心。

過於袒護孩子

有的家長當看到孩子因為嫉妒別人而說「他的水槍一點都不好,還漏水」。

千萬不要接著說「是的,改天媽媽給你買個更好的」。

這樣做,不但不能緩和孩子的嫉妒情緒,反而會火上加油,誘發他的攀比心理。

同時家長千萬不要用貶低孩子所嫉妒的對象的辦法來減輕孩子的嫉妒心理。

那樣會導致孩子過多地去看別人的不足而放棄自己的努力。

過分使用「反面激勵」

有的家長為哄寶寶聽話總說:「你要是再淘氣,我就不要你了,我們再生個小妹妹。」

正是這樣的話在孩子心中種下嫉妒的種子,你的話讓他感到不安和不快活。

甚至會由嫉妒小朋友、不服氣而產生嫉恨。

很多時候,小孩子的表現其實都是自然而為。

這麼小的孩子,可能自己也是第一次經歷類似「嫉妒」的感受,這個時候他需要的更多是引導,而不是責罵。

當一個人還不知道自己經歷的是什麼,可以有哪些選擇去面對的時候,我們怎麼能夠盲目去批評他做出了一種行為呢?

總之,父母重要的是去引導和幫助。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麼,再學會如何正確地去應對它。

更多育兒相關可以點擊這裡

本文來源公眾號:奇爸奇媽(qmqb110),專註分享寶媽寶爸最關心的育兒知識。


首先我們作為成人,需要允許和接納孩子這樣嫉妒的情緒,需要正確地引導她正視自己的心理過程。在某種情景下,比如她看見有個小朋友拿了很多的芭比娃娃,會出現一些行為和表情上的呈現,你可以就此觀察,可以讓孩子來描述下她自己內在的真實需求,「那你覺得你需要我來幫助你做些什麼嗎?」她在表述的過程中,實際上這個語言就幫助她的情緒得到釋放。孩子有時無法描述自己的需求,家長需要詢問、核實,幫助她明晰自己內在的需求,需求被關注了,那麼情緒就被轉化成了能量。

其次,日常生活中可以進行一分鐘欣賞,事情+感受+一句愛的語言。比如你看見孩子照顧小動物,可以這樣說:「媽媽看到你照顧受傷的小動物,及時給小動物餵食物,關心小動物是否會冷、會生病、是否會餓。這個過程媽媽覺得很感動,媽媽欣賞你,欣賞你愛護生命、尊重生命。」如果孩子經常被及時的欣賞,孩子會變得自信,喜悅,外在的欣賞與肯定滿足後,孩子才能夠達到自我欣賞。當孩子可以自我欣賞時,孩子會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需要透過外在的肯定來獲得認可。

成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會無意識地拿她來與別的孩子比較。所以,當我們知道她有這樣的情緒變化時,需要有意識地去避免比較(比較也會導致孩子產生這樣的嫉妒情緒),成人在她面前欣賞他人的時候,也需要謹言慎行。

生活中,我覺得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一些管理情緒,精微情緒的繪本,比如建議你閱讀一下《我好嫉妒》、還有貝貝熊系列《甩開嫉妒心》這兩本書。一方面可以通過閱讀故事,成人對嫉妒有一個正確和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嫉妒的情緒。


我覺得,應該思考一下,嫉妒是怎麼來的,可能是你老誇孩子漂亮,孩子覺得只有漂亮才會被誇,那遇到更漂亮更可愛的小姐姐,她害怕被比下去,會得不到誇讚,所以產生嫉妒,

我覺得吧,生活中,平常心對待就好,不管是自家孩子,或者是別人家孩子,都不要過多的誇讚和貶低,不管你的初心是希望孩子更加努力,上進,或者是希望孩子有自信。

過多的誇讚和貶低,只會帶來自負和自卑,所以,我不贊成一個勁誇或貶,都不可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