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如圖所示,大約10個月,母貓未絕育(因特殊原因絕育計劃預備中大約四月份),身份流浪貓,養了不到四個月感情深厚,因同住的室友回家過年它可能感覺身邊人變少了(它喜歡熱鬧),看到沒有安全感,要全天家裡都有人陪的那種,但是本人因工作原因無法全天陪伴,導致通過監控看它撕心裂肺的慘叫,現在無法獨處,視線沒有人就嗷嗷叫喚,我查了一下癥狀除了大小便全中,如下圖

現在吃飯必須要喊人過去陪,上廁所也是!詳細問題見我的評論吧,希望可以得到解決,粘人是好的,但是我希望它能身心健康。自動飲水機,貓爬架,各種玩具,陪玩,渴望,每晚一頓自製加肉湯,不要噴。


兩隻貓也不行,可能因為我家一公一母,同性別也許會好一些。

我家有分離焦慮的也是母貓。兩隻是同時抱回家的,剛到家沒多久就發情了,所以沒來及的絕育。目前已經懷孕,再過半個月就要生寶寶了。懷孕之後分離焦慮愈發嚴重。

具體表現就是我走到哪裡跟到哪裡,我睡覺她就鑽進被子里,我做飯她就睡在水池邊,我出門她就守在門邊的窗台上一直看院子門口,吃貓糧要陪著,喝水也要陪著,大小便是我鏟屎的時候她趕緊去拉。

我不在家她會很焦慮一直舔毛,也會嘔吐。亂尿的情況也有,不是尿在衣服上,而是會尿在衣帽架底下。

然後我的解決方案就是多陪她玩,用逗貓棒引著她在屋子裡和前後院轉很多圈,拓展她的活動範圍。

因為過度舔毛,增加了喂化毛膏的次數,而且是長毛貓,每天還要給她梳兩三次。

在門邊的位置給她搭了個眺望台,主要是為了安全,她可以站在上面,透過窗戶看我出門看我回家。

把衣帽架底下的空隙堵上,在衣帽架附近增加了一個貓砂盆,這樣不會尿在地上。

因為我是全職媽媽,在家呆著的時間比較多,就在家裡最中心的客廳位置放了個帶貓箱的貓爬架,而且是放在靠牆的茶几上,對她來說夠安全,也夠高,視野範圍也足夠大。

然後我會錄下給女兒讀繪本的聲音,還有家裡平時吵吵鬧鬧的聲音,不在家的時候就循環播放。這樣沒人在家的時候沒有嘔吐了,也會自己去吃飯喝水上廁所。

而且我們生活比較規律,出門之前都會先摸摸她,給個小零食。回家趕緊再摸一頓,給個小零食。也許代表出門是件好事情?我也不確定,但是這麼做至少她關注點沒有集中在我出門,而是有零食吃。

這樣下來吧,感覺她分離焦慮已經緩解一些了,至少不會絕食,不會毛球症,不會亂尿。不在家的時候,她也能看到外面的動靜,知道我出門了是還會回來的。

但是,我在家的時候,它還是一樣寸步不離。所以還是打算等她生完了去絕育吧,也許絕育之後會好一些呢。

但是我覺得分離焦慮還是性格決定的。另一隻公貓,寵物店老闆說他性格非常好。在店裡可以放出來自由活動,和狗也能抱一起睡。到家之後無憂無慮,大吃大喝,倆月胖了四斤。每天院子里逮鳥,追蒼蠅拍蜜蜂,驅趕上門蹭飯的野貓,玩的不亦樂乎。兩歲的女兒拉尾巴捏耳朵也不生氣,頂多喵喵兩聲,把他當枕頭壓著睡也依然滿足的呼嚕呼嚕。

這隻有分離焦慮的母貓本身性格比較膽小,從寵物店抱回來的時候,老闆說她膽小,對人很兇,所以一直沒賣出去。回家之後確實躲了幾天,之後就慢慢越來越粘人了。但是看到我女兒就跑,可能看過女兒怎麼對待公貓之後,在她眼裡是個巨大的威脅。對我和我老公就非常黏,怎麼說呢,感覺應該是一種信任吧,她覺得我是可以依靠的,和我在一起很有安全感,所以才會一直黏在身邊。

以上,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分離焦慮會影響貓。針對犬類分離焦慮的藥物治療的大量宣傳,讓大多數寵物主人了解了這些物種分離焦慮的存在和性質。此外,許多家長聽說分離焦慮會影響一些第一次上學的敏感孩子。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分離焦慮也會影響貓。

患有分離焦慮症的貓不會像狗一樣嚎叫,也不會瘋狂地通過咬門和窗檯逃跑。它們的痛苦遠沒有那麼明顯,有時需要對它們進行細緻的觀察,才能了解發生了什麼。任何物種的分離焦慮都意味著缺乏自信和對他人的過度依賴。可能是遺傳因素在增加分離焦慮的易感性方面發揮了作用,儘管環境因素是其產生的最終原因。遺傳因素包括情緒敏感和易焦慮性。某些東方品種,如:暹羅貓和緬甸貓,可能比那些性情更為堅毅的貓,如:緬因貓,更容易產生分離焦慮。

環境因素通常會導致貓在幼年時不恰當的社交體驗。孤兒小貓、早斷奶的小貓,寵物店買的小貓可能是發展這種壓力狀況的最大受害者。當貓咪敏感的個性和早年不恰當的經歷結合起來時,它們就會遭遇這類災難。

貓患上分離焦慮的跡象

1. 過度依戀主人,跟著主人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

2. 臨行前的焦慮。這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但更常見的表現是:喵喵叫、生悶氣、明顯的抑鬱、偷偷溜走和躲藏。

3. 在主人離開後立即發出聲音(哭泣、呻吟、喵喵叫),對此,你可能需要用一個錄音機來檢查貓是否存在這個跡象。

4. 厭食症——受影響的貓在獨處時往往太過焦慮,不敢吃東西。

5. 不恰當的排泄——這通常以尿液標記的形式出現,雖然有時也會出現糞便標記。尿液或糞便存在的位置通常在主人離開的門附近,或在主人的衣服、床單或其他個人物品上。

6. 嘔吐——很多貓只在主人不在的時候嘔吐。

7. 過度的自我梳理。這開始是一種替代行為,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發展成強迫性的自我梳理。在後一種情況下,貓過度的自我梳理行為將會在主人在場的時候表現出來。

8. 破壞性行為——很少見,但有些貓可能會用爪子抓門邊緣,可能是為了逃離它被囚禁的區域。

9. 熱情的問候行為——好像是在問候一個它們不希望再見到的久違朋友,。

治療

就行為上來講,雖然我們可以訓練狗的獨立性,但這對貓來說要複雜得多。然而,犬類訓練的某些方面可能會有一定的幫助,比如:鼓勵貓睡在貓床上,或者豐富貓咪「獨自在家」的環境。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緩解貓的焦慮感:

1. 安置攀爬架,這可以給貓一個良好的外部世界的視野。

2. 在窗玻璃外安置一個鳥餵食器,這樣貓就可以透過窗戶看鳥。

3. 各種各樣的移動玩具,你可以準備一些含有貓薄荷或狩獵誘餌的貓玩具。

4. 離開時把當天的糧裝在一個立方體里。雖然有分離焦慮症的貓在獨處時往往不吃東西,但當其他吃飯機會減少時,飢餓是一種很好的調味料。「食物謎題裝置」只能在主人不在的時候提供(這種裝置就是當貓做了正確的步驟後,它就會分發食物),並且應該在主人回來的時候被收起來。如果貓真的一直不吃東西,那就請及時諮詢當地的獸醫,並嘗試找出某種折中辦法。

5. 打開收音機。收音機的「白噪音」效應掩蓋了原本令人不安的寂靜之聲。

如果通過獨立訓練和環境訓練來改變貓咪的行為沒有效果,那麼有必要暫時給貓咪服用抗焦慮藥物。可能有幫助的藥物包括:

1. 氯米帕明——雖然這葯只被許可用於狗,但在獸醫的指導下,它可以用於貓,可能有助於緩解貓的分離焦慮。

2. 百憂解(氟西汀)——這是一種人類藥物,但在獸醫的指導下,它也可以用於貓。

3. 丁螺環酮——這是一種用於減輕人類焦慮的藥物,可能對一些患有分離焦慮症的貓有很好的幫助,但也是要在獸醫的指導下才能使用。

結論

那些患有分離焦慮症的狗狗的主人們常常擔心他們不在的時候他們的家會遭到嚴重破壞或不停的吠叫,但貓主人們卻沒有這些問題。在表達分離焦慮方面,貓通常不像狗那樣具有破壞性,這個問題有時可能會被忽視;然而,分離焦慮的情感方面仍然存在。受到嚴重影響的貓發現自己在主人離開後會陷入難以忍受的困境,可能會經歷幾乎無法控制的焦慮。貓偶爾會以它們的主人認為不可接受的方式公開表達它們的痛苦,例如,通過尿標記或拉扯毛髮,這種情況下,你就要尤為重視。另外,不要問你的貓對你的家做了什麼,而要問你能做什麼來改善它的焦慮症。

  • 第一愛寵
  • 引領愛寵健康生活
  • 每日更新精彩實用資訊
  •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陪著它,安撫它,呼嚕毛,第3天就好了,嘻嘻

---

我家也是奶牛貓,剛四五個月大,我就離開家了兩天,回來的時候也是除了大小便那條全中……

一直嚎叫抱腿,然後吃的糧食也特別多,家裡搞得亂七八糟……還有一點腹瀉,去玩貓砂盆屁屁還是髒的就坐我被子上,臭烘烘……手忙腳亂洗被子……

養了幾個月一直好好的,各種玩具每天早上罐頭寵著,太難了……

又生氣又心疼,不知道怎麼應對,需要給他找個貓玩伴嗎?


再養一隻以及對它們滿滿的愛

「偌大的城市,雖空巢但不孤獨,因為我有一隻貓。」

最近寵小愛看到一則報告,講的是:如今中國寵物貓狗數量位居全球第一,預計到2024年,中國將擁有2.48億隻寵物貓狗,遠超美國的1.72億隻!

在網路上,我們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城市中的寵物貓狗越來越多,尤其是一線、新一線、二三線,養貓的家庭比比皆是。

為什麼人類願意照顧這些小生命?

在寵小愛看來大概因為這種照顧是偏向一種關懷,一種推己及人,慢慢的相處還會感覺到,毛孩與我們之間的關懷和照顧是相互的。

就像有時候它們會:

——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會主動安慰你;

——當你開心的時候會主動玩耍;

是的,很多時候貓咪們,好像能夠感覺到人類的情緒,看來不僅人類能夠察言觀色,它們似乎也能夠判斷出人類的心情。

那麼,貓咪真的能夠感受到人類的情緒嗎?

圖|網路

在《喵星人的醫療和行為研究報告》中,講述的就是關於貓咪的情緒。他們做了一項實驗,通過變數控制來證明:貓咪能夠理解家長的情緒。以及在家長不同情緒下,貓咪的行為展現。

最終結論是,對於人的不同情緒,貓咪能夠比較準確的區分出人類的笑聲和憤怒聲對應的表情。

以及,貓咪會根據人類的情緒,一同有所更變,如:家長充滿負能量時候,貓咪也會表現出更多與壓力、焦慮相關的行為。

因此,家長的行為與毛孩之間是息息相關的,但也有家長會發現,當貓咪自己在家的時候,貓糧總會沒吃幾口,也不怎麼上廁所,只有等到家長在家時,感覺才又吃又喝,精神興奮,還黏人。

圖|網路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就目前而言,很多年輕人為生計而奔波,只有晚上與周末才有時間陪伴毛孩,以至於當家長離家時,會有很多空巢貓咪,其中有些黏人的小貓咪,也因此產生了不安、焦慮的情緒。

圖|網路

分離焦慮最早是在人類嬰兒身上發現。在狗狗之中,分離焦慮非常普遍。之前寵小愛有介紹一篇,戳鏈接了解更多:寵爸寵媽修鍊手冊,盤點狗狗八種常見行為,到底傳遞什麼「信號」?。

分離焦慮是指:離開親密的人、朋友之後出現的一種焦慮情緒,當焦慮過度,就會發展成讓動物非常痛苦的病態情緒,即「分離焦慮症」。

圖|網路

目前而言,對於貓咪有沒有「分離焦慮」

大家有許多截然不同的意見:

2002年Stefanie Schwartz發表在美國獸醫協會雜誌上的《Separation anxiety syndrome in cats: 136 cases (1991–2000)》,調查認為:有19%的貓咪在與親密的人/同伴分開時,才出現了與狗狗出現分離焦慮時相似的一系列癥狀。(調查為719隻里有136隻)

2015年Alice Potter等人發表在PLOS ONE上的《Domestic Cats (Felis silvestris catus) Do Not Show Signs of Secure Attachment to Their Owners》,調查認為:貓咪的安全感似乎並不來源於和家長在一起,貓咪不會因為家長的離開而感到痛苦。貓咪在意的是人類所提供的資源,而「分離焦慮」是無聊和壓力導致的。

雖然目前沒有明確說明:

貓咪是否存在分離焦慮症,

但對於部分貓咪來說,

在家長離家後,

確實有出現行為改變的現象!

因此,家長若觀察到貓咪出現了異常行為變化,需要警惕,並做出調整。

圖|網路

?在不適當的地點排尿、排便

?過度發聲(哭叫、喵喵叫)

?出現破壞行為

?過度舔毛

?嘔吐

?目光一直跟隨家長

?家長回家時非常興奮

?家長不在家時不吃不喝

當出現以上行為時,家長可通過記錄的方式,進行觀察頻率,並諮詢專業醫生。

減少離開時的儀式感

「我去上班了,你在家乖乖的哦」

「我和朋友出去一趟,一會就回來了,乖」

「我去吃個飯,回來給你好吃的」

有的家長,會在每次出門的時候對貓咪說這樣的話,想要撫慰貓咪的心情,但這樣的鋪墊有時會適得其反,給貓咪製造了壓力。

家長在出門時應盡量平靜,不要激動。這樣能夠減少貓咪的不安。

圖|網路

增加生活環境的豐富度

可為貓咪製造一個不會被踏足的地方;

可多準備一些玩具、小零食、擺放在環境中,

讓貓咪享受找尋遊戲和捕獵的樂趣。

當貓咪處於足夠舒適的環境,

會讓貓咪掌握一切,更能放鬆。

圖|網路

當貓咪出現壓力產生焦慮的情緒時,不僅會增加鏟屎官的負擔,更嚴重的是使得自己處於痛苦中。

若對貓咪發脾氣,反而會加重癥狀,家長在日常盡量用溫和平靜的情緒,去幫助貓咪,改善癥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