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學生,得了抑鬱症,本來成績挺好的,不知怎的突然變了,變得不學習、不說話,還沒精打採的,問他家長說是買了手機才這樣的,多次推薦他家長帶他去看病,可他們偏偏說孩子沒病,是手機害的,最後在我多次提醒下還是去看了,他家長說是得了抑鬱症,又在學校挺了幾個月,還是這個樣子,可能家長也意識到了嚴重性,給他休學了,現在快中考了,孩子來學校做了招生體檢,我看他還是那樣沒精神,甚至更嚴重了,都快一年了,不應該還沒好吧,我害怕這樣下去會出事,但他又即將畢業了,我該不該管呢?還有沉迷手機真的會導致抑鬱症嗎?

嗯,老師是我編的,我是那個學生


「美國的科學家稱,玩手機容易得抑鬱症。」

近年來社會越來越關注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設想一下,如果一個抑鬱症患者不覺得自己可能有心理疾病,就不會去檢查,也就不會知道自己真的有病。

在網上還沒「抑鬱症」這個概念之前,大家都覺得心理有問題的人是神經病,我們平民百姓誰會時不時就去測測自己精神有沒有問題?

在那個年代,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都是生活被攪得快崩了,才忐忑地跟人家醫生說自己「失眠」「心煩」「總是傷心得要死」balabala然後被檢測出的抑鬱症。

跳轉現在,因為證實抑鬱症很平常——而且在媒體的宣傳下tm居然還讓人覺得挺酷——導致小年輕們動不動感覺難受就去找心理醫生,雖然不排除很多人是跟風外加逃避現實,但這是不是就增加了抑鬱症的曝光率?從而讓更多的抑鬱症患者得到救助?

在這裡我得劃個下劃線——如果開頭那句話是貨真價實的出自美國科學家之口,那麼我們真的可以懷疑美國學者的專業性了;甚至我都在想那句話是不是媒體為了看點自己編的。

畢竟,這種拋開前提談現象的言論,你自己推理一下就知道太、假、了!

好了,題主的問題是「沉迷手機會不會導致抑鬱症」。

我覺得,沒有手機你的那個學生可能就檢查不出抑鬱症了,因為抑鬱症有一個特徵是行動力的喪失,而行動力的喪失跟一個詞很像——「懶惰」,那麼,他的故事在你眼裡大概率是這樣的——

你的一個學生,本來感覺他還不錯,是個可塑之才。但是有一天,你突然發現,他開始不做作業,就等著抄!然後從一個成績中上的人,墮落至墊底。

你生氣極了!

你開始約談他,接著想罵醒他,但他覺得無所謂了,因為他抑鬱了可他不知道啊,他難受極了,他不缺你給他的這點擠兌啊。沒人能理解他,人要是得不到自我實現,生活還有什麼盼頭呢?唯有死才能解脫。

你們只覺得他越來越懶了,越來越沉默了,你們放棄他了,你開始調整心情,準備去抓其他學生的成績了——然後有一天,很平常的一天,你像往常一樣下課,正準備離開教室,他就跳下去了。

乾脆利落。

——你都不知道他在腦海里演練了多少遍。

你可能還會幫他的家人收拾他的遺物。

——他也許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不曾記錄下自己日復一日的絕望。

每每回憶起來,你都會問自己,好好的一個孩子,咋就一下子想不開了呢?

有時候這麼想想,還是覺得患者提前有「抑鬱症」這個概念很重要。因為很多抑鬱症病人在以前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都是直接上吊自殺來著,哪會去跟醫生扯這扯那的。

還有,如果上網搜搜,其實就會發現抑鬱症跟很多因素有關。

所以,我覺得,手機不應該背抑鬱症的鍋——甚至還得感謝一波。

————————更新————————

前幾天沒時間,就隨便碼了點,今天來提供一下解決思路。

首先,建議讓他父母去看一下心理醫生,因為抑鬱症患者的家庭真是各有各的喪心病狂——這種情況除非父母改,不然他這抑鬱症大概率會加深。而且從題主的表述來看,你作為一個跟他父母接觸不多的人都覺得他們不負責任,那孩子在家裡可想而知是怎樣的。

其次,也許你可以建議他轉個學、改個名字,畢竟到個沒人認識的地方重新開始,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最後呢,希望題主別太自責,抑鬱症這東西別說咱們路人了,抑鬱症的葯沒發明出來之前連專業人士都搞不定,對於不是從事心理職業的人,離遠點別去打擾是對他和你自己最大的溫柔。

以上。


我忘看補充了抱歉,你們這種情況我不好定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抑鬱不是突然的,應該已經有很長時間段醞釀了,也許表面看來是有了手機之後突然開始學習不好了,但是我認為手機只是一個導火索,誘發了之前生活的一些方面的壓力和負面情緒,通過網路展開。這個年齡在新接觸了網路圈子看到了更多的東西很可能會這樣,成績好的孩子一般很聰明,聰明又敏感,除了學業學校生活家庭壓力包括父母與孩子相處方式都需要反思,具體情況我不清楚,要是說解決辦法就是就醫,謹遵醫囑,配合心理諮詢師來調節,還為時不晚,孩子健康最重要,有了健康一切學業問題都好說的。交談和看諮詢師我認為是很有效果的。

—————————————分割原答,本題無關,需要自取

不會,

但長時間玩手機會讓你越來越不開心,對抑鬱完全沒有好處。整天整天刷抖音視頻搞笑段子時間太長會讓你更加抑鬱。

做事一定要有度,不能沒完沒了的做一件事,玩手機也好,工作也好,甚至宅在家裡或者沒指望的重複同樣的事都是會讓人不開心的,(要是喜歡的話,那叫肝。。)別說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了,哪怕是普通人也不行。

舉個例子吧,我有認識的抑鬱症朋友,在差不多癥狀很輕甚至快好了的時段因為學校問題,要在家放假半年,乍一聽是美事,但是我朋友在家無聊了不到一星期情況就越來越差,抑鬱重新變得很嚴重了。

所以同樣的道理,不管做什麼都不能一直躺在舒適區,舒適著舒適著你就難受了。我個人也是這樣。以上吧。。


說反了,不是因為玩手機引發抑鬱症,而是內心抑鬱無處發泄只好依靠手機和電腦尋找精神寄託……


個人覺得沉迷手機和抑鬱症之間不一定存在確定的因果關係,這個學生的抑鬱症也許有別的因素,手機可能剛好在那個節點出現而已,當然沉迷手機對抑鬱症肯定不好,現實中也有不少沉迷手機影響學習並越來越自閉的事例。

作為老師來說,對學生能這麼細心和關心是值得點贊的,但能做的也不多,你最多只能把你的擔心和家長談談,了解一下看醫生的情況,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有些家長這方面的意識是很差的,雖然看了醫生,不一定能嚴格按照醫囑讓孩子吃藥,也不一定會按照醫生的意見調整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和家庭的關係,甚至可能只是隨便帶去看了醫生就完事了,這樣當然沒效果。醫生本身水平也參差不齊,藥品也不一定對症,都需要根據情況不斷調整,比如選擇更好的醫生或諮詢師等等。


可得了吧,家長最擅長的就是把孩子身上自己不願意理解的問題推到無關緊要的外因上。

這孩子生病的真正原因絕大部分可能都在家長,剩下一部分可能有別的原因,反正絕對不會是手機的事。題主你可以大大方方問家長「還有沒有什麼別的可能?比如家裡大人的原因?」至於最後家長跟不跟你說實話就看家長想不想要孩子這條命了。


會的,手機上充滿雜亂無章的標題,光看這些標題就干擾人的潛意識,還佔用你的學習時間和社交時間。比如標題"不吃不喝""癌症前兆"看了都會把人嚇死,還有娛樂八卦.人長期生活在虛幻世界裡,就會拒絕現實生活。和現實生活衝突矛盾和別人協作差不協調,就會造成抑鬱。體育運動,文藝節目,做家務是減少抑鬱的最佳辦法。參加社區組織活動也可以。孔子說,五色亂目,五音亂耳


抑鬱不會是因為手機,絕對是因為心理問題。


不會,但是會的頸椎病=。=


手機頂多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