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是長輩,你還不能反駁他們,但我真的受不了了,什麼都是:你看看人家誰誰誰…怎麼怎麼… 還總是跟別人說我怎麼怎麼不好…

( ?? ﹏ ?? )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孩子相比較的長輩,一般是因為自我欲求得不到滿足所導致的,長輩可能對生活、工作、家庭或目前現狀很不滿意,從而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到自我價值感。因為孩子是家族生命中的延續,孩子優秀就意味著家族成員的優秀,養育一個優秀的孩子也是自身價值的一種體現和滿足。希望長輩們能認識到這一點,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特質都是不同的,還有教養方式也有不同,要認識並接受孩子之間的差異,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引導孩子發揚自己的長處,幫助孩子取長補短,還要認識到差異不等於差距,孩子之間的差異只是個性形成的開始,這種差異更需要我們去保護。作為孩子要認識到每一個長輩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十全十美的,長輩把自己和別人進行對比,是希望我們知道和同齡人是否有差距,從而促進我們更好的進步與成長,同時也能在一些方面滿足長輩自己的好勝心。


我就逆反,他們越是這樣我越反著來,要是不說不比我還有點,罪惡感,一說一比,我反而放鬆了,可以逆反了。


你可以回懟「是呀,人家誰誰誰那麼好!人家的爸爸媽媽有多好你知道嗎?從來不會拿自己孩子跟別人孩子比較,永遠都在外人面前說自己的孩子哪裡好,哪裡優秀。永遠都是鼓勵教育。你們呢?所以人家誰誰誰家的孩子好,人家誰誰誰家的父母好。你們要變那樣,我也會很好!」

回懟只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法。其實,如果依然成年,有工作不如就離開這個家。自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過自己的生活。

很多父母看不上自己孩子,實際上是看不上自己。最重要的是不懂得在育兒過程中反思自己並且有意識的學習一些育兒技巧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在這裡推薦兩本育兒類書籍,如果是為人父母的親們,可以看看。

正面管教(修訂版)京東¥ 19.00去購買?

與孩子好好說話 簡單、具體、高效的說話技巧京東¥ 25.40去購買?

也送給題主,等你有了孩子可避免成為你父母那樣的父母。


習慣了。即使我考全班第一,也有全校第一比著呢;即使我省里競賽拿了獎,也有人博士畢業比著呢,永遠都有比我好的朋友家孩子。

你說父母愛你嗎?特別愛,傾其所有,為你付出,一切只為你能更好。

那為什麼總是這樣?我覺得他們那個年代那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難很難改變了,反駁過,沒有用,溝通過,沒有用。

再往上一代,他們的父母接受的就是打擊教育,自然傳承到他們這一代,有很多東西也不是他們內心真的就是那麼想的,而是一種思維習慣,像條件反射一樣就說出來的。無關素質,無關學歷,以前的教育環境就是那樣的,他們也習慣了。

我們能做的,只有兩點。

1.讓自己不再去在乎他們說什麼,自我調節。找到自己的目標。

2.有了孩子之後,要儘力去控制自己不要像我們的父母一樣。因為到了中年,慢慢的發現了身邊人越來越像他們的父母,可能自己都意識不到,對待某一件事,會說出與媽媽爸爸年輕時同樣的一句話。也許到了這個時候,你也能夠理解他們的想法和行為了。


這個問題來的太及時了,本人開學大三,211本科學生一枚。前幾天回鄉下老家,兩個叔叔說起自己家的孩子都進了事業單位,兩個人都是專科畢業,一個是專科畢業一個是嫁給了南京的軍人,成為軍屬找到了銀行的工作。這本來和我沒什麼關係的,可是回到家爸爸就開始不開心,拿我和他們比較,我很不解也很傷心,不解的是我還是個學生一切尚未開始而且他們的城市消費水平高工資自然也高,更重要的是都是託人找關係上的班。我覺得沒什麼可比性。傷心的是,我還沒工作爸爸就開始比,那如果我工作了沒有達到他們預期的效果豈不是會被罵死。

於是我反駁說,如果讓我去北上廣或者大城市去也可以差不多,爸爸不同意我去,又說我們不在乎你賺多少錢,那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他們對於工作價值的評判不就是錢?我已經預見到了我和他們意見不和困難重重的未來了。


我先來講講我哥 表哥 跟我關係非常好

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優秀到發光

我真是從小在他的陰影下長大的

他從小就奧賽班 數學極強 邏輯能力強

初中就把高中課程自己學完了

身高一米八幾打籃球打的棒 唱歌好聽

一手毛筆字寫的極其大氣 文筆優越

關鍵他性格還好 謙遜禮貌

高考的時候是本市狀元 全省第六

因為視力差一點點錯過了戰鬥機駕駛類專業

後來考公務員的時候第一名 高第二名30來分

試問 你周圍有這麼一個哥哥

你怎麼脫離鹹魚的行列?

我是大家庭里最小的女孩子

我從來沒有被嚴苛的要求過

但是最頂上還有一位哥哥

因為二哥太過耀眼 大哥自然而然的被忽略了

在二哥大張旗鼓參加飛行駕駛體檢的時候

大哥獨自背著行李遠赴外地參軍

外公是有軍銜的 家裡兩個舅舅也在軍隊上

但是沒人要給大哥謀求個近點的軍隊

大哥當兵的時候經常半夜打電話給我

聊著聊著 有的時候就覺得他聲音有點顫抖

大哥從小成績就不好 長相也平庸

小時候我們仨一起瘋玩一起皮就感覺到了

我跟二哥得到的待遇明顯比大哥好太多

後來二哥的光芒逐漸亮了起來

大哥更加不被重視 平時也沉默寡言

天天有人對大哥說他有二哥一半就好了

大哥從不反駁 也不會對二哥有意見

我們仨的關係一直都非常好

這兩個哥哥我都引以為豪

大人們的閑言碎語無法改變我的任何看法

無論他們怎麼說 你都還是你

真正愛你的人依然愛你


我說一下我小時候的事,就鄰居家新來的插班同學,因為是從市區來這邊借讀,所以會很多我們到了夏天就下河摸魚爬山抓鳥到處野的小孩不會的技能,而且文文靜靜穿著好看的小裙子。

那時候我媽就有一次在飯桌上說,你看人家乖乖,文文靜靜的,會彈鋼琴還會跳舞,像你上竄下跳褲子掛壞多少條膝蓋上新傷疊舊傷,你都不能讓我省點心。

我記得我當時是這麼說的,一邊扒飯一邊說,這麼好,那我也要去給郭姨當女兒。

我媽當時就愣了一下,然後以後基本上再沒說過你看別人家孩子XXX,你再看看你這類句式啦。

其實我當時的本意是,哇,彈鋼琴,還會跳舞看起來很酷,我也想學我也可以,但是也不是必須的,但是大約這種無心的話會讓媽媽傷心叭

所以說我想表達的就是,如果家長是善意的,那麼大可以不要那麼計較,人都會有攀比心理的嘛,但是如果是惡意的那種,該懟懟,該說說。


為什麼不能反駁?是你太不堪?如果老一輩普通那為什麼不允許小一輩普通?如果是父母之類的親人盡量委婉的說明,最好用幽默點的方式語言,既讓老輩明白又不太傷他們的面子;如果是不相干的七大姑八大姨想怎樣懟就怎樣懟,最好讓他噎著幾天吃不下飯,好長記性


哪天你也拿他跟成功人士比一比


曾經我婆婆老說人家的媳婦咋樣,後來我就開始和她聊人家的兒子混的多好 她就不說了


我曾今回過我媽一句:「為什麼別人可以生出這麼聽話的孩子,你生不出?」。這句話傷透了她的心,我也傷透了心,我不想對我媽媽說這句話,她逼我的。如果將來我有孩子,我絕對不會拿別人的孩子來把自己的孩子貶低的一文不值,如果我的孩子不聽話,是因為我自己無能,沒能給他聽話的基因。


哈哈哈,這不就是我爸嘛,我從小被他比到而立之年,現在我會拿著他同齡的朋友,罵他:怎麼混著沒有他們好!


首先,但凡這種家長,說句題主不愛聽的,多半都是沒啥能耐的家長,因為她只有在對比中才能獲得些許的自豪感,因為他們好不容易是裁判,說句更難聽的,可能他們在生活中就是樂色,被人家看不起甚至瞧不上的,只能在自己的孩子上找自尊,通過對比鞭策別人成長。

其次,既然有這樣的家長,你也不用反駁,因為畢竟咱們吃人嘴短,拿人家手短,畢竟人家養著咱們,無論你怎麼樣都是輸,所以記住,以後別成了這樣的人就好,這就是反面教材。

最後,如果這樣的情況,你最好的反駁無非就是無視,你放心,你越反駁,他們越來勁,你就無所謂,你就是說破天也就快快嘴,毛用不頂,你一旦無視到一定程度,家長就自知沒趣了。

如果他還是不知道沒趣,你就無視他說話,如果他動手,你再反過來把我第一條說的東西說出來,你興許會挨揍,但也絕對重創他們的心靈,畢竟但凡是個人都經不住我第一條那麼說。


喜歡這樣比較的長輩大概率是雙標的。就像是個探照燈把別人照得雪亮,自己腳下是暗的。

你若試圖反擊一句:別人家的父母… 呃這時候他們是會從起因到過程,強調自己在某個方面的付出。你說張三爸爸給她找一對一專業教師輔導,他們會說自己吃糠咽菜省出錢來供你讀書,但是會無視(也許是沒有看見)這兩者的資源差異。你說李四媽媽溫柔相伴輔導功課,她說自己勞心勞力所有精力伺候你吃喝拉撒,卻不肯在小孩情緒上關注一點點。

好了,這也許是他們的問題,想改變他們?難。不是不可以,只是你要付出的時間精力成本太高。

何解?

偉大人物的有趣靈魂里,米開朗基羅的故事: 甲方(出資人)要求他把大衛像的鼻子改短一點。他爬上去敲敲打打好一會兒才下來,甲方表示很滿意。實際上他假裝撒了點粉。

答案是要「假裝」嗎?不是。

答案是:

第一,看清楚甲乙雙方的位置,對方是出錢的老大,所以ta會理直氣壯地提要求。乙方得承認自己現實的生存能力確實是依託於甲方。

第二,看清楚甲方的需求,也許甲方就是沒有一雙慧眼沒有看到你的努力或者能力,ta需要的是你看到他的要求然後願意改變。

第三,看清楚事物本身的「真」,別人家的孩子無非是成績、才藝、性格人品出眾才會被誇讚。一件事物真實的標量就在那裡,不因我們的喜怒改變。90分的成績自然比60分好。

第四,至關重要,看清楚自己的選擇。米開朗基羅用雙手一點點刻畫出內心的大衛像。那時對「美」執著的追求,所以他在看清楚以上三點後做出選擇。而我們在問「為什麼父母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時?」我們選擇的是什麼?

A:選擇回擊,找出所有他們邏輯上的漏洞然後對比別人家的父母?

B:選擇抱怨,然後佯裝努力應付當下甲方的訴求?

C:選擇成為更好的自己?

年少時我是混混沌沌的,對於父母提起別人家的孩子時沒啥太大的波瀾,內心有些無欲無求。你說張三家孩子倒垃圾時還背單詞,李四家孩子這次排名又是多少多少。嗯,這事我四十歲都還記著,可當時心裡嘀咕兩句你咋看不到我好的地方,你自己一天天的打牌鬼混。過後完全沒有給我這顆脆弱的玻璃心造成暴擊。為啥?因為最後的最後,我比張三李四的成績都要好。

再說當時的無欲無求,就是一個字「懶」,呆在自己的舒適區里葛優癱。後來為啥不懶了,絕對不是別人家孩子刺激的結果,是因為我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終將成為自己討厭的人嗎?如果想要避免自己成為那個討人厭的長輩,一天天的把自己求而不得的期望附加在子女身上。現在最優化的選擇讓自己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看明白那些長輩說這話的背後,也許是不接受自己年輕時的懶散從而一事無成,或者是時代背景與機遇努力過卻失敗。然後,嘗試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和策略與他們相處,同時不要懶懶散散呆在自己的舒適區。

雖然未必能相處得更好,也許他們會因你的能力提升而讓自己的慾望值水漲船高。我考的比張三李四好,但我不是第一名呀,我考了第一,但是我沒進名校呀,我工作穩定,但我沒考研啊……

呵呵,在他們吧啦吧啦說別人家孩子怎麼怎麼樣的時候,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我有能力選擇離開。他們和自己那個內心中的完美小孩吧啦去吧。


你可以有意無意的說別人家長輩怎麼怎麼牛逼啊,互相傷害誰不會


那你也拿他們跟別人家父母比。


謝邀。不知道怎麼艾特邀請者。

其實他們並不是拿你攀比,

他們也在拿自己攀比,比誰老公有本事,比誰老婆漂亮賢惠,比誰孩子有出息,比誰家先蓋了新房子,比……

尤其是長輩那一代,幾乎就是在攀比中奮進,也在攀比中墮落,還在攀比中自我折磨。

不只是長輩,我們自己其實也攀比。

攀比心會帶來壓力和焦慮,但並不是惡念,所以沒必要走爽文路線懟回去,那隻會把親密關係變得更壞。

終歸呢,那些長輩大概把你當成了「自己的」,所以才會拿起攀比。

長輩並不是「不能反駁」,只是不宜「懟」。

用禮貌堅定或他們可以接受的溝通方式表達你的態度,他們能改的話會改的。

如果實在不改,你也不能打一架吧……那就盡量遠離有可能會造成攀比的場合,盡量調整自己不去在乎吧。

畢竟我們沒辦法控制別人。

然後,我們自己盡量不被他們的攀比心「傳染」,不陷入他們的思維模式,一代一代改善下去,會好的。


以同樣的方式懟回去: 你看看別人家爸媽,怎麼怎麼樣,emmmm就是不知道會不會挨揍。

不過我一般不把這種話放心上


要不,你們換個別人的孩子?

正好也給我換一對父母


「別人家的孩子」似乎是咱們一生都無法擺脫的陰影。

以下5個靈魂拷問,相信你也一定經歷過。

First Blood:考試成績下來了,為啥「別人家孩子」比你高分?

......Double Kill:班上選委員,「別人家孩子」都能當個衛生委員,為什麼你就沒當上?......Triple Kill:怎麼就你被欺負了,同學怎麼不欺負「別人家孩子」?......Quadra Kill:「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工作就比你好?年薪過百萬你呢?......Penta Kill:「別人家的孩子」都準備結婚了,你咋連個對象都沒有?這...媽,不是你說的,上大學也不準談戀愛的嗎?現在怎麼一畢業就開始催婚。那別人家的孩子的父母,剛讀大學就開始催促她找對象了呢。Ace。

這裡是寫給刷到這篇文章的家長們看的:

1.做人要公平

當你把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進行比較的時候,也把自己和別人家父母做做對比。看看別人家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和要求自己的孩子的,也看看別人家的父母是如何處理自己和孩子的親子關係的。自己讀書的時候就是個半吊子,孩子學習的事情都丟給學校,閑暇時間根本不理會孩子,期末出成績卻要求孩子考第一,是不是有點過分了?怎麼就不看看隔壁那一名那小孩,家長每天都給他做課後輔導,還帶他進行科學試驗,讓他融會貫通課本里學習的知識。這樣一比較,是不是心理就平衡多了?

2.學會換位思考

你對孩子的鞭策,動不動就是「你比別人差遠了」,「你連xxx都不如」。你認為這是一種對孩子的激勵,畢竟有壓力才有動力,有競爭才有進步。但是!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指著你說「你比別人家的父母差遠了」,「你怎麼連隔壁老王都不如」,你會怎麼想?你會不會有前進的動力?還是無比失落,認為自己的孩子怎麼會這樣看不起自己?經濟學家馬歇爾曾說:競爭可能是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的。當你發現這樣的方式用在自己身上會讓你產生自我懷疑和自卑的情緒時,孩子也和你一樣,甚至會把這種情緒放大十倍。

3.放下你所謂的面子

如果我家孩子比別人家孩子優秀,我就要和別人炫耀。如果一旦發現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差不多,就覺得心理平衡。如果自己家孩子沒別人家的優秀,就開始把怒氣值發在孩子身上了。咱們做家長的千萬不要把孩子的優秀與否當作是自己成功父母的標誌。你的面子,價值應該從你的工作上,你的人格上得到體現,而不是你的孩子。他們不是一個作品,他們有血有肉也有自己的感情。你對孩子真正的價值應該體現在,你需要孩子,孩子也需要你。

拿孩子作比較的弊端,相信你們一定在各大平台網站上看到過,但是你們總是習慣性的忽略。有事兒沒事兒認真看看科學育兒的書籍,聽聽別人的育兒觀,你可以不用全部照做,但你一定要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時代在進步,咱們的觀念也要跟著時代的腳步不斷進步。

這裡是寫給刷到這篇文章的孩子們看的:

1.換個角度想問題

如果你很苦惱,無論發多少篇文章,多少次和父母表明比較這件事會傷害到你,父母都無法改變。稍微理解一下他們,因為他們也是在這種比較中長大的,一時很難接受新的教育觀念。改變不了別人的時候,我們就改變自己對待這件事的看法。其實父母把你們和別人作比較的同時,你也能夠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當你漸漸長大,你會發現和你說真話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會避開你的短處,讚揚你的長處。而父母就是那個,無論你什麼年紀,什麼位置,都能一針見血指出你毛病的人。他們的存在,才不會讓你一直止步不前,看不到自己身上需要優化和改善的地方。

2.用積極的心態面對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不要一聽到比較的話就翻臉吵架,哭喪著臉。當父母拿你和別人比較時,不要太放在心上,咱們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讓父母看到其實咱們還是有優點的,不是那麼一無是處。其實每個父母雖然在你面前把你說的一分錢不值,但在別人面前還是會挑揀你優秀的地方使勁誇,比如你雖然成績不好但是性格好,考不上好大學但有自己的特長等等。不要陷入父母不愛自己所以不自信的死循環里,多去找到一些他們愛你的痕迹,那樣就不會那麼不開心了~

3.給自己洗腦

每天起床站在鏡子前告訴自己:你真棒。內心強大的人是不會被外界的評價所影響的,不要去在乎任何人的眼光,你就是你自己。即便不被理解不被看好,但只要自己努力做了,結果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很重要。杰倫的歌有一句燈燈很喜歡: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讓自己快樂快樂這才叫做意義。如果咱們總是把不好的聲音放大,而忽略了內心那個真正發光的自己,就太不值得了呀~多給自己打氣加油,生活還是很美好滴!

當然你也可以把這篇文章轉發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看。其實親子關係最注重的還是溝通,找個機會坐下來安靜的一起聊天討論這個問題。如果話不過三句就開吵,咱們也可以用書信的形式去表達自己的感情。不要憋在心理什麼都不說,有時候父母也沒能發現自己的這些話讓孩子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互相多一份理解和包容,溫暖的家庭是共同建造的,不能只依靠父母單方面的力量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