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自己去做讓會自己緊張的事情,超狠的那種。

你要有一個心理準備,嘗試一次兩次之後還是會很緊張是正常的。改善是一個過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出現因為做了某件事之後就徹徹底底改變的概率很小。

我這樣跟你講,從初中開始就意識到到了自己比其他人容易緊張這個事實。老師上課抽同學起來回答問題,抽之前,怕的要死。抽起來之後,只能結結巴巴帶著顫音回答完老師的問題。

周圍的同學都笑,自己也會很尷尬,但是卻很無力。

明明老師的問題都會,在課下也可以清清楚楚地給同學講出來。可是一讓自己去講,就緊張得要死,真的覺得要心肌梗塞了。

但是要清楚一點,不可以一直這樣。要去改變。

開始告訴自己,不要怕,去做。做的不好大家也只會當場笑一笑,沒有人會記住的。後來證實確實是這樣的。

最後,成為了那一屆的畢業學生代表。

廢話那麼多了,我就是想說。去嘗試,只有去做,纔有改變的可能,不然它永永遠遠是一個坎,過不去的。

好啦,加油哦~


大部分我們緊張的原因是對於所處的環境不熟悉,對於會發生的事情結果無法掌控。如果你也是這樣的原因造成的緊張,可以試試下面的分析:

1、如果是因為周圍環境造成的不安全感從而緊張的話,很簡單,就是儘可能熟悉你所需要呈現的內容和環境。聽起來像廢話,但做到的人卻不多。例如演講前緊張,如果你準備充足,也許就不緊張了。如果你準備充足卻依然緊張,一方面可以心理暗示自己已經準備的很充分了,沒什麼可怕的;另一方面,需要加強訓練,例如不斷模擬演講狀態,再面對同樣的狀況時就不會那麼緊張了。

2、結果無法確定帶來的緊張,例如參加比賽,依然是做好充足的準備,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自己的水平自己要有明確的認知,並不斷突破提高。這樣相對不確定的結果就變得相對確定了。

3、看淡結果,關注可進步的地方。最近在看一本書《終身成長》,說到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人,固定型思維的人更關注結果,例如考試,不論我做錯了幾道題只要我是第一就行了。而成長型的人會更關注分析事情的原因,這道題為什麼對為什麼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去做改進而不是掩藏。面對失敗,要相信這只是一次行為,而不是你的人生狀態。

4、不斷練習。尋找你感到緊張的事情,練習到不緊張為止。就這麼簡單

5、轉移注意力法。養成一種專門用於轉移緊張情緒的習慣,比如在臨近做那件讓你緊張的事前先設定鬧鐘,然後通過看書、打遊戲、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直到鬧鐘響起,什麼也不要想,直接去面對那件事情就可以了。

6、自我暗示法/情境幻想法。通過幻想、梳理和剖析來獲得對事情的合理認知,從而緩解焦慮。這個方式可以配合冥想、自我辯論、頭腦風暴、思維導圖等輔助手段加以進行。比如你要去見那位朋友了,想想:他對我有那麼重要嗎?他值得我花費巨大的精力來準備與他的見面嗎?似乎好像也沒有。如果見面弄砸了,我會有什麼損失?最糟糕的情況是什麼樣?頂多就是沒法更進一步成為好朋友吧。我和他見面過程中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嗎?我一定要好好享受可能會有的樂趣,這真令人期待呀!

7、接觸脫敏法。越是使自己害怕的事情,越要勇於直面。有時候緊張情緒來源於對未知的不安,而增加安全感的人方式就是增加對未來預測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對於自己緊張的事情,可以在平時多和朋友進行模擬練習,準備充分,從而緩解自己的不安。

   其實緊張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適當的緊張情緒是人體面對不確定性的生理本能,題主最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緩解和接納自己的小壓力。


這個主要還是看個人情況,有的人會逼迫自己去做讓自己緊張的事,以此鍛煉自己的心理障礙。還有的人不去逼迫自己,而是順其自然,在某個節點,某件事情經歷的過程中就解決了。


我想你應該是後者,你有逼迫自己的想法,但沒有行動。當然你還沒有經歷過解決緊張的事件。


如果你迫切想要解決心理緊張的問題,推薦你使用第一種方法,反之第二種。


第一。深呼吸,就是腹式呼吸。網上有

第二,無視你腦子裡所有他人對你的看法,昂首挺胸的走向你的目標。無視!


多去感受緊張,就不緊張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