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如果負極和電解質溶液就反應的話(例如鐵棒和硝酸銀溶液;鋁和氫氧化鈉)那他們兩個本身就能發生化學反應,為什麼還要有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然後溶液中的得電子的離子向正極移動去得電子。不應該就沒有正極的事情嗎


想像一下,一間商店,人流量特別大,是修一個門進出效率高,還是修兩個門一個只進一個只出效率高?


你知道原電池是用來幹什麼的嗎?他應該主要是用來供電的吧。。。如果按你所說,該怎麼供電。。


大概明白題主想問什麼,介於銅鋅原電池網路圖片好找一些,所以不講題主的例子還是說銅鋅原電池吧。

左右兩種裝置顯然不一樣,有的教材裏是左邊的,有的教材是右邊的,差別在哪裡?

可能採用左邊裝置的教材忽略告訴我們了一些實驗現象:左邊裝置的Zn片上會有紅色附著物;它產生電流的強度、穩定性都遠差於右圖的;隨著反應繼續,左邊的溫度會持續升高,右邊不會。

也就是說,左圖為什麼能產生電流:Zn片首先於溶液中銅離子發生置換反應,產生鋅離子,鋅離子和銅離子同性相斥,銅離子自然被排斥遠離鋅片。另一方面鋅失去的電子從導線傳遞要比在溶液中傳遞容易的多,所以最後形成了原電池的兩個電極反應。但是在溶液中的氧化還原反應不是一點都不存在,所以導致的鋅片上有銅吸出,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效率不高。

右圖就不一樣了,鋅與銅離子不直接接觸,不會直接反應,不會造成部分化學能沒有轉化為電能轉化為了熱。導線一旦連接兩個電極,因為電勢差,電子自然傳遞,兩個電極反應隨之發生。


一個化學反應發生,就有化學能的改變。我們需要這種反應的化學能以電能的形式釋放出來。

原電池這種裝置就是將反應的化學能轉化成電能。如果我們不需要電池,當然可以不選擇這種轉化形式,不需要原電池這種裝置,反應的能量直接以熱能的方式釋放出來。


電子由低電勢通過導線轉移到高電勢也就是負極到正極,陽離子在電極得電子。


原電池能讓化學能轉化成可以利用的電能。之所以有正負極,是為了能講氧化還原反應分開,中間用導線連接,然後就能串聯用電器了。


化學能轉變成電能。負極發生氧化反應,正極發生還原反應。這些內容你的教材上面應該都有的,建議多看看課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