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一些問題沒必要爭論,知道也沒有意義,也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或者說對錯是相對的,怎麼讓自己不過於爭強好勝,同時默默思考別人說的話,或者說即使別人說的有問題也不爭執。(也可以說更謙卑一點)


世界沒空搭理你,好好忙自己事情,你在世界生存還想與世無爭?世界有它的遊戲規則,不由你,想與世無爭只能說明你是弱者,說的太直白,別介意。靜下來,提高自己才是出路。


這大概和年齡與性格有關吧

小時候周圍的同學有總是喜歡裝X的炫富的,那時候我就願意去揭發他們。現在聽見這種話最多也就笑笑,有時候甚至還會附和他們兩句。

有些人天生外向,這種生來就具有本性很難改變。有些人變得內向,也有可能是環境造成的,比如家庭、學校。如果你的家庭里有一個控制欲十分強的母親或父親,他們在家裡的話語權會遠遠大於你自己,無論事情的對錯,他們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久而久之,你在家會越來越沉默,甚至影響到你在學校、社會的社交。在學校如果你的成績不是很優秀,那麼你也不會去參與到一些關於學習的事情當中。

所以我覺得一個人能在公共場合來爭論一個問題,是一個人年輕氣盛,外向開朗的表現,對於我來說,這是我羨慕的。

與世無爭未必是一件好事。


一、與世無爭篇

想要變得與世無爭,不和別人爭了那就要和自己爭。二者相權取其易。當我們腦子一熱,產生爭論的念頭時,別急著衝鋒陷陣,問自己這樣四句話。想明白了就能自己玩了,不想再去進行無意義的爭論了。

首問,干卿何事?當我們產生了與人爭論的衝動時,深呼吸一次,冷靜下來,問自己一句:如果ta這樣懟我,我該如何回答,我能如何回答?」

次問,我的時間不珍貴嗎?用爭論的時間看一則故事多美妙啊,打一把遊戲就更好了,寫一點作業、完成一點工作就更更更好了。有那麼美好的事情等著我去做呢,哪有時間在這裡閑扯皮。有個故事說放羊的和砍柴的聊天聊了半下午,聊得非常開心。可到了太陽落山,愉快道別後,放羊的開開心心地把吃得飽飽的羊群趕回去了,砍柴的卻看著空空如也的竹簍,愣住了。我們不要做那個砍柴的人,做任何事情前,想明白你的最終目的。這場爭論,能影響到你的目的嗎?不能的話,為什麼要白費力氣呢?為了鍛煉口才嗎?

再問,於我何益?我爭贏了難道有什麼獎勵嗎?什麼,啥都沒有?那我憑什麼白白拋灑智慧恩澤他人?智慧和口水多得沒處用嗎?即將發生的這場爭論,於我何益?

最後問,ta為什麼會這樣想?當聽到別人的觀點時不急著思考ta觀點的對錯,先思考一下ta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觀點。建議聯繫ta的人生經歷、ta的立場等方面來考慮。這樣思考過後能夠更加理解對方的觀點,同時哪怕ta說的話不正確,我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體諒。想通了便不想再去爭論對錯真假了。

比如說家裡長輩有重男輕女思想。你站在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立場上考慮,他們這個思想一定是不對的。你認為這個觀念有沒有必要爭論呢?——必然是有必要的。可是同時你要想明白,他們為什麼會形成這個思想。我們之所以明白重男輕女這是錯誤思想,也是接受了多年來自學校、來自社會輿論等各方面的教育才明白。而父母長輩呢?他們從小就被家裡人教育著「男孩能傳宗接代,女孩要嫁到別人家」,從小到大,幾十年,他們的周圍人全都向他們傳輸這個理念。你想一想,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通過爭論被說服的嗎?如果能,也是因為太愛孩子了。或者即使他們一時承認了你說的對,難道就能夠真的貫徹執行嗎?所以僅僅爭論可能沒有太大的意義。如果不能為自己爭得半分利益,那這場爭論的作用除了破壞家庭和諧、破壞家人感情還能有什麼意義呢?嗯,讓他們知道你不好惹。

如果你已經陷入了爭論:爭論中最怕的就是情緒激動,因為這時候很可能已經是單純地為了維護自己的觀點而進行反駁了。脫離了爭論的初衷,又怎麼能爭論出結果呢。爭論時謹記,我是為了真理而戰,我要保持冷靜客觀理性。)

總而言之,想要與世無爭,就要自己修仙。等你成了小仙女、小仙男就什麼都不想計較了。畢竟,世上能達到我們這種境界的,又能有多少呢?多多開解自己,不要總想說服他人。

總結一下,說服自己的基本套路:

修仙四連問:

干我何事?我閑得慌?於我何益?ta為什麼這樣想?

二、謙卑一點篇

想要保持謙卑的話就是多想少說,多問為什麼這樣說。擺出傾聽者的姿態,將對方當做老師一樣對待。多想想ta的話裡面有道理的地方,有問題的時候不要直接質疑抬杠,小毛病直接選擇性忽略,大問題用委婉的語言來點出問題所在。多提問,引導對方向你質疑的那個點思考,少說教,不然大家都不爽。討論時可以說「這樣不對」,不要說「你不對」,否定觀點,不要否定對方。


我想題主更想描述的是想如何變得更豁達一點。

這讓我想起了《活著》里富貴耕牛時唱的歌謠:少年去遊盪,中年想掘藏,老了做和尚。關於這個歌謠的意思如果不懂的話你可以去查查。這裡我想表達的是,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他的獨屬心態,年輕的時候就該去努力追求,經歷多了,老了自然就看透豁達了。

當然,也不是說年輕就不能擁有豁達,只不過做起來很難,他必須要有很強的豁達信念。那就是你建立什麼樣的態度:人生沉浮,才是常態。當然現在我們也能理解這句話,但做到不易,因為我們往往會陷入到沉浮所帶來的情緒中而無法自拔。就會看不到常態二字。所以難以豁達。年輕人一般難以保持豁達的信念。


謝邀。多讀書,提升自己的內心吧,進行自己修養,散發出來的氣質會不一樣的


放走自己的私慾

別老把自己當作世界中心


讀書撫琴,不斷提升自己。境界比別人高了,好多事情就看明白,就有更高的追求,變得與世無爭了。


學法學的杠精一枚,本人和與世無爭實在是不符合,但是平時阻止自己過分杠精的方式,就是轉變立場,不是換位思考,而是為對方找找理由,找找自己的缺點,有多少就不想杠了(個人感覺,希望有幫助)


或許你可以嘗試穿越古代和陶淵明一起隱居(滑稽)。

咳咳,說正經的。

沒有人能做到與世界無關。

如果非要顯得與世無爭,總是會失去一些東西的。也許是名譽,也許是財富,也許是你或多或少在意的東西。

我們要有所爭。

這裡指的不是事事強出頭的爭,是有目標前進的爭。

比如你決定寫一篇出色的論文,決定完成一次完美的演出,決定舉辦一次大家都滿意的派對。

或者你不想這麼累哇,搞什麼爭不爭的,我只想擁有一片自己清凈的小世界。

那就放平心態,任憑別人如何,自己走好自己的獨木橋。選擇性屏蔽那些無用的話語,做好自己就行,不然會輕易從獨木橋上摔下。你既然選擇了別人不走的路,那就要更加小心翼翼,獨木橋不比陽光道。但要堅信:自己才是自己小宇宙的主宰。

並不是叫你徹底無視別人的批評。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不是所有人都會順著你的話,人無完人,總是會犯錯的。

與其想辦法想自己變得與世無爭,倒不如思索自己曾經有所爭的對象。是否能爭,是否值得爭。

還是這句話。

沒有人能和世界置身事外,除非你不是人。


冷漠一點


放棄所有就好了


是妒忌作祟,閹割它


不可能, 是人都會有七情六慾, 或者真的死心吧


多看佛教經典。推薦看一下地藏菩薩本願經


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無為不爭


首先,明白世界上有三件事:

自己的事,

別人的事(除了你的事之外的事,比如同事總是不上路子),

老天的事(無法改變的事,比如地震)。

然後,自己的事做做好,其他的事不要管,就與世無爭了。


不爭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和你比,一生卻不弱於人,別人有的東西我不眼紅,該努力還努力。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與名,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而不是自己沒本事。 ——取自百度


不要太斤斤計較,和自己達成一致,聽從內心的想法,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的看法,你就是你獨一無二的你,即使被模仿也相信自己的獨特,不要太刻意的怎樣,對自己現在要珍惜,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只要你現在要知足,每分每秒都是你的,珍惜你身邊的人,對於有些人得不到就不想得到了,就看緣分吧,加油努力


不羨他人,喜愛自己


什麼都擁有的人可以變得與世無爭,歲月靜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