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世界上已經有超過300億隻雞。絕大多數都被養在轉不過身的籠子里,產蛋、長肉抑或是繁殖。當沒有繼續餵養的價值時就被一刀殺掉。雖然如此,人們還是認為它們是進化的勝利者,物種的佼佼者。思考了一下,這種說法似乎沒什麼毛病。

問題來了:物種競爭、繁衍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一茬又一茬的生、一茬又一茬的死。在個體短暫的存活期間,又充滿著艱辛和挑戰。生物來地球活這麼一遭,一定應該有其意義。任意一個個體存在著,一定是有著可以改變一些東西的機會的。但是現在我還思考不出來。有高人為我解答一下嗎?(有抑鬱症的朋友們,看到我這個題目不要心灰意冷。我隱隱地很確定每個人或者都有一個非常光輝高大的使命,只是人們往往不夠智慧,所以沒能做出意義。我認為生一定比死更有機會,更有意義。我們要努力去尋找到真相,也許知道真相的我們,就會尋找到真正的幸福,而永久地解脫一切痛苦。只要上天還給我們壽命,就讓我們等待、尋找。)


自己的小看法。

存在本身沒有意義,就像一個物種並不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出現,也沒有什麼使命說要它們來改變些什麼,繁衍後代保證物種延續只不過是埋藏在基因里的本能。

但正是存在和繁衍的過程創造了意義。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討論的意義就是我們創造的意義,這個意義完全取決於我們與這個世界的相互作用,以及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而意義的本原是並不存在的。

emmm這是一個充滿存在主義味道的回答( ′▽`)


沒有意義。

所謂生物,只不過是一團相互反應非常複雜的碳基化合物,雞和某個化學廢料池的主要區別在於雞與人的關係更近。

當然上面說的是「雞」這類沒什麼「意識」的生物。(如果你覺得雞很有意識那你當我上面說的是病毒就妥了)

那麼有意識的生物(比如人)呢?意識也就只是複雜的電化學信號,這種信號與各種感受器的相互作用讓你認識到自己有意識,讓你分的清雞和廢料池而已,也並沒有什麼意義。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物種只是一片在熵增背景里暫時降低自身熵值並加快周圍熵增的小空間。

「意義」這種東西無非是個由人類定義的概念,目前來看我覺得這個概念只適用於人類社會內部,在更宏觀的角度上這個概念並不成立。


你之所以產生這個問題,不是因為你不善於思考,而是因為你只善於思考。

為什麼說「只」呢?因為你忽視了一個問題,你的知識儲備不夠。如果你全靠自己瞎想都能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知識幹嘛?還需要請教別人幹嘛?你請教別人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讓別人給你一個知識性的解答,這正是這裡叫「知乎」的原因。

所以你知乎嗎?不知的話,我推薦你先去看一本《自私的基因》,當然,這個是入門的,但對於解決你個人的問題(考慮到題主個人的知識層次和現階段的首要需求)已經足夠了。我認為,與其給你現成(現成的東西是可怕的,現成的東西最沒有意義,現成在手,不如自主讓來照面者上到手頭,上手的認識才是真知)的答案,不如給你一個閱讀的路標。

要進階的話就複雜了,這裡也不方便給你推薦太多閱讀渠道。本來我想談談儒家的「生生」的,這也只是一種觀看進路之一,而不是唯一的觀看進路。哲學性的書也不一定適合你,哲學閱讀的門檻高。

總之,更多的書需要你去讀,更多的路需要你去走,閉門造車、苦思冥想那是民哲才做的事兒。求知是好事兒,但不能只思不學。

很多道理,你學著學著就知了。但這樣說也不大對,天才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就強調過「不要想,而要看!」光學也不行,你還需要去看,去闖一闖這個世界,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畢竟你問的問題比較泛,很容易牽涉到一些基本的哲學問題,紛爭很多,解答很多,但沒有任何標準答案。

物種延續意味著什麼?這涉及諸多學科的理論解釋,也不是幾本書能說清楚的,而且它不是一個純理論的問題,它也關乎實踐,如果別人給你一套答案,讓你不假思索地接受並踐行一生?從哲學的角度講,這也不太可能,因為沒有標準答案。

最後,更重要的在於,這如果牽涉到存在意義問題,海德格爾強調過「現身情態」,因此,你需要去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實踐,答案就在裡面,而且它對每個人來說,或許都不一樣。

--------------------------------分割線-----------------------------------

更新回答:

沒有答案不是說對每個人都沒有答案,而是說沒有普適於每個人的答案。

如果你想看看別人都怎麼看這個問題,當然沒問題,但這裡出現兩條路。

一、聽人泛泛地回答你的泛泛的問題。

二、聽人專業地解答你的問題。

第一條路自然無須在這裡提問,因為你完全可以詢問你周圍的每個你認識的人,吸取百家之長嘛。

至於第二條路,你需要注意一個問題,這裡存在「專業壁壘」的考慮。

一個物種的存續是為了什麼?

這個問題可以聯繫生物學、哲學、人類學、文化學、考古學等等大的分支,進而細分為很多學科、理論流派,它們當然能給你知識性的解答,但專業壁壘不是那麼容易跨越的。就拿哲學來說吧,這個問題哲學學科自然極具發言權,但哲學也分不同的、細微的研究點,它們都是在「高屋建瓴」地討論深刻的思想,每個哲學家的每一步思路都不是你能輕易理解的,而且其中涉及很多概念運用和邏輯分析,他們對語言的使用精度非常高,導致超越了常人的正常使用情況,常人對語言的使用是粗糙的、含混的,這導致一個接受過哲學專業訓練的人無法和一個常人保持同頻的交流。簡言之,它們作為知識,能給你提供某種觀點,並且是具有局部合理性和高價值的觀點。但是,你能不能從語言交流中正確接收到他們想表達的內容,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因為每門學科都有它的專業壁壘,其中哲學、數學、物理學等學科的專業壁壘是最高的,因為它並不像心理學那樣,門檻低,好糊弄人,給你隨便搜點圖片、表格數據嚇嚇你,然後給你一個明確的、常人都能看懂的結論,哲學沒那麼簡單。

現成的專業性答案你不一定能理解,而且你並未真正研究它、實踐它、掌握它,別人給你現成在手(海德格爾哲學術語)的答案也就像給你喂快餐,你過幾天就忘了,這種求知沒有意義。

為了去更好地理解一個哲學家在說什麼,正常人需要去專業的學府進修碩士、博士,學習更多的知識,進行更加專業的思維訓練,還需要足夠的人生閱歷、思維敏銳度、知識積累量、悟性和天分。因此,為了求知,我們需要付出很多代價去學習更加高階的知識,也才有那麼多人會去考研、讀博。雖然其中大部分人的目的不在於求知,而在於為自己的學歷鍍金,但真正意欲求知的人也有。

由於這種專業壁壘的存在,第二條路對於那些一張口就詢問人生大意義的正常人而言並不好走。因為他的知識的專業水平和思想層次跟不上他提的問題。別人當然能給你提供第二條路的解答方案,但高度的專業性註定很難將你帶進他們討論的門檻,你很難成功參與進他們的討論過程,和他們一起思考。如果他們討論的問題的層次能夠讓你輕易地抵達,專業性和思想性就不會存在了。

我也曾試圖和平時沒學過哲學的朋友討論很多深刻的哲學問題,然而我常常發現,我和他使用的語言精度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他經常誤解我的意思,對問題的歷史文化背景一無所知,對問題的整體看法毫無邏輯性可言,經常哪壺不開提哪壺,火車開著開著就脫軌了。而且他還無視知識的崇高性、確定性,經常用各種詭辯去消解知識理論的合理性,以前他喜歡用周濂在《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里所謂的「不就是」和「又怎樣」來消解別人的任何觀點,現在喜歡用「這個東西不夠完美、不夠普適、太片面了」來消解一切有價值的觀點,完全否定其合理性的一面。

我現在已經失去哲普的信心了。

第二條路不適合非專業人士。

除非你問的是專業性的問題,人家給出專業的回答,並且你知道人家在說什麼。

打個比方,哲學專業人士們討論問題就像蜘蛛俠在不同高樓的樓頂之間跳躍,他們討論的每個知識點、問題點都有其特定的內涵,有很多基礎理論和知識背景去支撐,而你作為非專業人士,你只能站在樓底仰望,並且由於樓層太高,你很難仰望到他的蹤影。他思想停留過的每一個樓頂,都需要用很長很長的梯子從樓頂搭下去,好讓你慢慢爬上去,為了讓你理解一個知識點,他得給出一連串解釋,為了照顧你,且繼續對這串解釋做進一步的解釋,無限解釋下去,直到抵達你所在的知識平面。

他從A樓的100層跳到B樓的100層,為了給你展示這一過程,他要求你從A樓的1樓爬到100樓(注意,樓層比喻里沒有電梯,因為學習沒有捷徑),看他是如何跳過去的,然後考慮到你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又要求你下回1樓,然後再從B樓的1樓爬到100樓,讓你從另一棟樓的反向視角觀看他是如何從A樓樓頂跳到B樓樓頂的。這還僅僅是兩棟樓之間的跳躍解讀過程,光是為了讓你從一棟樓的樓底爬到樓頂,他就得苦口婆心花費很多氣力向你解釋,1樓是如何爬到2樓的,2樓又是如何爬到3樓的,這樣一層一層、深入淺出地給你梳理他思維的邏輯步驟的每一個細節轉換。這本身就很累了,還要為你演示他是如何在一千多個更加細微的知識點、邏輯點、研究點的不同樓頂之間跳躍的,你覺得這解釋的工作量不大嗎?

這個工作量是巨大的,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專業壁壘的存在導致的。

很多時候,我和學哲學的同學討論某些概念的問題細節,他們也不一定能聽懂,因為他們只會記憶某某哲學家說了什麼,但不會思考別人為什麼這麼說,邏輯和概念的把握何在,我想是天分不夠的原因。

還有些時候,我給我導師代課,教哲學專業的本科生,很多知識點我拔得太「高」了,他們聽不懂,我也很沒有辦法,就像上面討論的,為了解釋一個知識點,你得引出更多的知識點,甚至得向他們解釋整個世界,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和我一樣一步到位,對哲學知識的理解本身就是個大問題,更遑論向一般的非專業人士引進某一套高深的思想體系對於一些普遍存在卻被忽視的、日常隨處可見的基本問題的看法如何,比如題主問的「一個物種的存續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自然是好問題,也是老問題了,但我只想在此說一句,第二條路並不好走。我目前也在走第二條路,並且正在進修中。

目前來看,你的知識儲備量和專業理解力跟不上你提問題的野心。如果你願意去更專業的學府內進修,你將有能力梳理以往的某些領域內的高度細化的知識、利用所學知識自主解決自身的很多問題,甚至為社會創造新的知識。學術界把這個行為叫做「做研究」。然而,即便對於專業人士,研究也並不好做。讓專業人士去為非專業人士解釋後者偶爾的異想天開,殺雞焉用宰牛刀?


可以把生命看作是一種負熵。物種之間的存續和競爭,是這種秩序之樹不斷生長和分枝的結果。


1人是世界的主宰,其它的物種都是為豐富人的世界而存在的。

2而人的生命存在的意義是為了修鍊,為了重塑自我,為了回歸。

3生命,生者有命,命就是使命,每個生靈都有其自身的使命。無命則不生。


我覺得,意義就是上帝給智慧生命安排的遊戲。它不像一件禮物,打開後可能喜悅,也可能失望。因為他永無止境,誰也不知道自己發現的是不是結果,還是這只是發現過程中的一瞬。所以從宏觀講,我覺得意義的本質在於探尋的過程而不在於結果。但想要維持這一過程,意義的結果才能給予方向和動力。

想想看,你打籃球是為了贏還是為了玩。如果是為了贏,你為什麼不去和小學生打呢?


一個物種集體是否有它的意識呢?我感覺沒有。

物種產生,生命產生,是混沌中物質相互作用的一個巧合偶然。沒有自己的意識。


類似問題已經很多了,但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題主認為生命是一次機會,這是我非常認同的,所以我做些補充說明。

據說雅典的德爾菲神廟上有三句箴言,其中一句是:認識你自己。泰勒斯認為這是最難做到的。

其實在我看來,人類在世界上所做的所有探索,包括所有科學研究,哲學討論和宗教實踐的最終目標就是上面這句箴言。

更宏觀地說,這個宇宙本身也在朝著這個目標前進。這有點像黑格爾所說的絕對精神的實現。當然絕不是像他所宣稱的絕對精神已在他這裡得到實現。這個宇宙還沒有完成對自己的認識。

生命是朝這個目標前進的必經之路,各階段的生命形式都在為下一階段更接近目標的生命形式提供基礎,其中有些生命形式會進入死胡同,或停滯不前或滅絕,但總有更頑強更有智慧的生命會從中脫穎而出。

現在人類已經很接近這個目標了,認識自己與認識宇宙本身其是一回事,這種認識不是寫出一個萬能公式,而是一種深切的體悟,就像牙疼一樣要死要活的切身認識。

我認為人就是最接近目標的一次機會,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握住這次機會的,不過沒關係,下輩子或許還有機會,但是走了回頭路還是朝目標又邁進一步就看個人造化了。

至於認識自己之後會如何,我想不會有如何了,即有即無,非有非無,因為這已經是終極了。


為了傳承,為了繁衍,動物的本能在於讓自己的永生,如果不能永生,那就通過生殖這種方式永生


瀉藥

沒意義

只不過適應環境並且有繁殖慾望的物種延續了,不適應的或沒有繁殖慾望的滅絕了。

宏觀來說 沒什麼是有意義的


請參考當代哲學之生物學哲學、物理哲學等相關學科研究現狀。


存在在先還是意義在先?

如果生命出現的時候是帶著意義的,那物種繁衍肯定向著這個意義在發展。只是這個意義人還不知道,或者人理解不了。

如果存在就是存在,那不論什麼樣的意義都只是人定義的,萬物壓根不在意。


我想這個問題,結合現實經歷有過很痛苦的結果,我只說我想到的。生命的存在意義在於基因(姑且就叫這個吧,或許還有別的)的複製存續,至於為什麼我想幾乎沒有人知道。余華《活著》從中會感受到人活著即使承受再大的苦痛,活著依然是與生俱來最簡單的本能,這個對於所有物種都是有普適性的,古人也雲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就像寫好的程序,沒有能力修改之前要麼毀掉,要麼運行下去,那麼宏觀上我們不知道存續的意義,但是從小我上我們也許可以自己賦予人活著的意義:讓自己和在乎的人活的更好呢?


是為了維持生命系統的狀態穩定


我為啥摺疊了一個答案?我這個問題太宏觀,相似的問題確實不少。我現在提出來這個問題,被摺疊刀那個答案可能是唯一一個有興趣回答的人寫的,理論上我應該加倍珍惜。

但是,他的回答,讓我不舒服。我會使用百度,擅長使用百度。然而如果只用百度去問這樣一個問題,就相當於以下的情景:「請問你們單位的韓梅梅在哪個辦公室?」「啊!韓梅梅確實在我們這座大廈里!您一間一間的找一定可以找到!」

我想要一個只屬於我的答案,一個交心的答案,可對話的答案。如果我真做錯了,那你可以心平氣和的指出錯誤。但如果你是個不敢露出名字的用戶,又關閉了回復拒絕一切溝通,而那些「上萬遍」「自己百度」「沒有意義」等字眼又如此的高高在上,那麼從全方位角度考慮一下,你的答案,除了給提問者帶來苦惱,可有任何的意義?所以,需要被摺疊。

其實那個回答者,他語言的組織能力很好。何不永慈悲的態度對待世界呢?這世界苦難夠多的了,再也不值得把誰踩在腳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