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说法明亡源于嘉靖实亡崇祯,这个说法有道理嘛


亡于 崇祯 收权 折腾!

衰落的锅 是 积怨百年的!

主要原始是,

朱棣,英宗,景泰, 3次皇位异主 导致的 权利下放,

3次 全部向 士大夫阶层,商人阶层 ,输送了大量利益,

再加上 英宗 万历 2次 儿皇帝, 1个8岁 1个10岁即位,

让士大夫 更加扩大了 自身权利,

最终结果是, 国家利益 被少数利益集团霸占,

以万历 正德 为代表, 想改革的时候,

对外出兵 集中军权, 被骂穷兵黩武,

对内经济改革扩大税收,以及建造基础设施建设 抓财权的时候, 被骂 骄奢淫欲!

导致 明朝 无法做任何 改革,

这就是明朝 灭亡的 根本原因!

清朝之所以 改革成功, 源自 太平天国 这种 颠覆国本的 起义, 才能继续改革 维系了70多年!


土地兼并。

土地是封建时代主要的生产资本,处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为了其阶级利益则要不停的兼并土地,失去了土地的广大农民越来越穷,收不上税国库越来越空虚,地主们倒是一个个脑满肥肠(在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政策以前,税收都是按照人头计算,比如地主家有1000亩田地,家里有五口人,那只需要缴纳5人的税。农民家只有1亩田,家里有5口人,也是交5个人的税,且地主往往都出身于贵族士大夫阶层,会有有相应免税政策)。这样畸形的财富分配结构会导致国家机器随时都处在崩溃边缘,有一点风吹草动(如自然灾害,农民起义,与别国的战争等)就会大厦将倾。

明朝的衰亡就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王朝亡于土地兼并的案例。明中后期士大夫阶层强势,在地方上无限圈地,宗室又养猪般在地方养藩王。闯王每杀掉一个地主一个藩王,缴获钱粮无数,崇祯在北京几百万两军费都凑不到,讽刺的是闯王打到北京,发现国库里只有区区五十万两白银,可是抄百官家产却抄出来七千万。

一个封建王朝的寿命和地主阶级兼并土地的速率有关,一般都在两三百年左右达到极限。纵观历史你会发现没有哪个朝代突破三百年这道坎,然后就是社会重新洗牌,土地重新分配,然后又是新一个新的轮回。

明朝末年,土地兼并到了极限,社会急需洗牌,于是各路农民军揭竿而起,推翻了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崇祯。但是地主阶级并没有覆灭,依然在各地拥有庞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江南地主阶级很快拥立了南明小朝廷,而北方地主阶级呢,在要革自己命的闯王革命政权和满清之间,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什么民族大义都是狗屁,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北方地主们团结在大清这个新的地主阶级总代表的旗帜下作为前部先锋开始扫荡农民军和南明政权,更加讽刺的是汉族中抵抗到最后的是农民军而非地主士绅。这也是大清凭借区区十几万铁骑就问鼎中原的原因。


如果不考虑什么本质,什么必然性,什么的。

我们只看表面,就会发现,古代王朝始终只有一个问题:

如何养军。

一个古代王朝的军事框架决定了这个王朝的命运。


明朝灭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王朝军事构建在运转了两百多年后已经腐朽了,出了问题。

到了王朝末期,军事方面不足以支撑中央政府做任何大的改革了。


1639年以后,关外满清和国内民军已经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崇祯帝在内外交困中,始终无法抉择,无论是议和还是诏安,明朝已经没有了谈判的资本,国库枯竭,已经敲响了明的丧钟。


就像当年明月说的

「气数尽了」


有一定道理,但是源不源于嘉靖不重要,实亡于崇祯倒是真的啊,老槐树见证一切啊,事实上传到他手上的牌压根儿就不算太差,真正让事情变得面目全非不可挽回的,就是他自己啊


纵观历史几千年,从上古三朝夏商周到元明清,王朝天下的更替都是源于内部,再厉害的大力士也举不起自己,这是一个道理,内部不出问题,满清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进关的,所以明朝灭亡的根本在于党争,在于李自成,在于自嘉靖以来的国库亏空。

再往前,只能说仁宣之治太短,朱高炽朱瞻基父子俩活的太短,不然大明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作死的,折腾,可劲折腾。不好好过日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