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清末之前,歐洲文明對中國的影響微乎其微,中華文明在完美地自洽中已經走了幾千年了。但是,自秦以降,文明似乎陷入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怪圈中。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水平,社會的文明程度,幾乎在原地踏步(相對歐洲而言)。

那麼,假如不存在歐洲文明,或者其十分衰微的情況下無法對中國產生什麼影響。「中國」這片土地是否會在「治世」「亂世」的輪迴中,一直走到世界末日? 還是會緩慢的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出民主制度? 又或是進化出某種獨特的文明形式?PS:時間尺度可以長一些。


很大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要真寫下來可能得一本書了……不過是不是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

1、在歐洲文明影響全球之前,其他哪些文明對中國文明造成過衝擊(比如北方胡人、匈奴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他們對中國文明的衝擊到了什麼地步?中華文明的疆域到底是誰限制的?2、歐洲文明之所以能夠昌盛,其根本原因是什麼,要素有哪些?這些要素能否在中國文明區域內找到?3、一亂一治的背後根本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二三百年就得一亂?其中多少是人的因素,多少是制度的因素,多少是自然因素

我的看法是:

完美自洽怕是有點勉強,中華文明與周邊其他文明的衝突並不少,在東漢結束後的超級大震蕩,北方胡化很嚴重,差點回不來,靠著漢人巨大的人口優勢,才能保住語言和生活習慣,隋唐的統治者以及大將從名字看都很難說是正統漢人,唐朝皇帝對漢人是「天子」、對西域胡人是「天可汗」,公元六世紀伊斯蘭文明崛起,阿拉伯人向東席捲中亞,公元751年,與唐朝名將高仙芝決戰怛羅斯,唐朝失利退出,西域被徹底伊斯蘭化,宋朝中國乾脆分為三塊,金和西夏分別統治中國北方和西部,中華文明只佔領了中原一塊兒,後來又被蒙古強攻40多年踏平。這些都不僅僅只是一亂一治,當然與其他文明相比,還是保持了極高的穩定性(東羅馬帝國還存在了1000年呢……)。

歐洲文明能夠昌盛,除了封建制度、采邑制與勞動技術技術在該文明中相對較高的地位這些制度因素,更容易鼓勵貿易,產生更多自由人組建自治城市,更重要的是幾件事情,黑死病、煤、美洲。因為黑死病死了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人口,人不夠,才會對機械有需求,煤的分佈位置有比較適合挖掘與運輸,當髯口激增,土地開始短缺之後,他們發現了美洲和其他殖民地,躲過了人口危機。

中國的一亂一治,其亂的原因並不完全是皇帝個人素質的急劇下降(雖然差不多也是事實),更主要的是當時的技術條件,容納不了幾百年盛世下新增的人口,人口激增會導致兩個後果,一是飯不夠喫,而是人比機器便宜,技術更新動力不足。一場大亂之後,人口急劇減少,土地重新分配,文明又回到了老路上。

如果沒有可以輕易採集的煤,和海外殖民地,恐怕歐洲文明也會要陷進「一亂一治」(伊斯蘭文明的一亂一治似乎是另外一種模式,就是對外爭戰,招募僱傭兵,最後僱傭兵幹掉老闆繼續爭戰,繼續爭戰再招僱傭兵,僱傭兵再次幹掉老闆……)

清朝如果沒有擴張主義的歐洲文明強勢插入,也極有可能在乾隆去世一個世紀內陷入崩潰,因為從馬戈爾尼對中國的敘述中,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陷入了和大亂將至前的死氣沉沉:到處都是人,是飢餓的人,技術凋敝,軍紀不整,文明甚至有了倒退的痕跡。

一旦大亂,北方的蒙古、西邊的西藏都有可能羣雄逐鹿,甚至東正教文明的俄羅斯、伊斯蘭文明的奧斯曼帝國,如果沒有西方的壓力(或者說假設他們就是西方的盡頭),也都願意來這裡摻和一把吧?

倒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資本主義和民主制度的可能,因為全球文明都已經是君主體制了。
那就不會有清朝了,因為清就是因為得到西方武器技術,才能出現以六萬女真打贏一億明朝人。如果沒有火炮火槍,女真一個城一個城的攻,根本打不到黃河以北。也根本幹不贏農民軍,冷兵器時代就算你再牛逼一個人也幹不過五六個人,何況有自己研發火器的明朝。清初單造紅夷大炮就1000多門,火槍五萬多桿,試想西班牙幾百人的火器部隊就幹翻了幾千萬瑪雅人的冷兵器。真沒西方文明,明朝甚至大順也能幹翻滿清。可以說明朝是面對近代化有六萬人的列強軍隊女真人,再加上當時無敵滿州弓。滿州弓又輕又準,而且省力簡直吊炸天,幾乎能比當時明軍火銑還省力,我以前還試用過幾次仿製品,再加上戰馬就是古代土坦克。當時野戰當然無敵了,但明軍依然能壓著滿清打。但是紅夷大炮,西方槍支技術傳入建州女真手裡後,就出現翻盤了。為了對抗強大的明軍,建州女真不惜一切代價搞西洋火器,到南明時期女真攻城都是用大炮直接轟爛城牆。明朝敗在這羣人手裡不冤。


如果歐洲文明始終不存在,那麼今日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將與幾千年來的過去,沒有從形式到本質的幾乎任何區別。宋元明清什麼樣,今天就什麼樣。

這個狀態再延續個至少六七百年甚至更久都是沒有問題的,儘管政權可能會更迭N輪。滿人可能像蒙人一樣北逃了,漢人政權像明朝又恢復了。

至於會不會最終有質變,比如以千年為單位看的話,我在想1500年左右的時間長度會不會是一個變化、轉折的點。

既然要討論中國能否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時局中走出,最根本的在於中國能不能發展出資本主義。我的回答是,可能的。

其他不說,就讓我們把視線集中在明代,這個最有爭議的年代。黃仁宇在他的萬曆十五年的自序中就集中表明瞭他的觀點,即「我們很難同意這樣一種看法,即認為在明代萬曆年間,中國的封建主義經濟已經向資本主義經濟進展。」往下的一段,他也引用張瀚所著的《松窗夢語》中記載了他的家庭以機杼起家的經過和王世懋《二酉委談》裏就描寫過景德鎮市民子弟入學讀書的情況:「民既殷富,子弟多入學校,然為窯利所奪,絕無登第者。」以此二者,雖然黃先生想要說明封建正統思想仍然佔據主導地位,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這一時期新興經濟,也就是也就是以面向市場為目的,僱傭為形式的家庭作坊必然已經形成了。而且,子弟雖入學校,但是受利益的燻心而登第者甚少。這說明瞭傳統士農工商的等級制度觀念必然是受到了衝擊了,不然前人也不會特地點名去批評此事。

那麼明代的經濟狀況到底怎麼樣呢?一直以來,受了滿清文化的影響,明代的地位一直是被低估的。但是,從目前來看明朝的經濟絕對是中國曆朝以來一個重要的突破,光人口這一項就已經突破漢以來中國一直維持在五千萬上下的怪圈。在這裡引用下維基詞條的說法。

關於明朝戶口的峯值,學者們普遍認為在明朝後期,但具體時間則分歧很大,人口具體數據也分歧很大。&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認為,1626年明朝人口峯值,實際人口有大約99,873,000人。[76]現代學者王育民認為,萬曆年間明朝人口峯值,實際人口在130,000,000人至150,000,000人之間。[77]現代學者葛劍雄認為,1600年明朝實際人口大約197,000,000人,明朝人口峯值接近2億。[78]現代學者曹樹基認為,1630年明朝人口峯值,實際人口大約192,510,000人,1644年實際人口大約有152,470,000人。[79]

現代學者,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觀點,明神宗中期的1580-1590年間,明朝人口達到峯值,實際人口大約162,000,000人。此後一直呈下降趨勢。1640年實際人口大約130,000,000人。1650年實際人口大約123,000,000人。1660年實際人口大約135,000,000人。

其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市民階層的興起。農業來看引進了大量高產作物,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經濟作物的煙草和棉花在這一時期大量種植,甚至出現專事種植的農戶,極大地推進了工商業的發展。手工業方面大量僱傭制經濟為基礎的作坊開始出現,在江浙一帶,「周圍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無論南北財貨,即紳士商民近百萬口」的現象開始出現。而商業方面,張居正為首的士人階層甚至提出了「農商榮枯相因」的說法,不得不說社會上經商的風氣不斷發展,以籍貫為代表的商幫開始出現。甚至在明代晚年甚至出現了票號這樣的東西,貨幣流通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非常之高的程度。而種種的結果造就了大量的市民階層,而市民階層正是資產階級的前身是資產階層的基礎。隨之而來的是市民文學,市民思想,市民藝術,甚至《五人墓碑記》中出現了中國首次的市民階層運動。請大家注意這是市民階層首次登上政治運動的舞臺,我個人認為這是未來資本主義運動的先兆。其實不僅如此,倭寇就是一幫商人和市民打著倭人的旗幟反對政府海禁政策的舉動。

但是其實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地域發展的不平衡。工商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贛北、徽州、江浙、廣東、福建等少數地區。單拿這其中任何一個區域,相信都能不會比當時的西班牙、葡萄牙差,甚至隨著外貿的開展,大批銀元流入中國,但是所謂的「鷹元」就是產自墨西哥的銀元。但是這樣造成的問題在於全國廣大區域仍然缺乏工商業的發展,從國家來說,基本的立場還是得站在自然經濟的一邊。這也就是導致海禁,限制貿易。其實西方也是如此,新興的資本主義也只是萌芽於少部分沿海地區,通過戰爭和資本掠奪向中歐和東歐延伸。但是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政府總不可能讓你江浙人去搶甘肅人的錢財吧?某種程度來說和平方式的資本掠奪以及帶來的影響力是遠遠慢於戰爭的。

既然說到了黃仁宇實在是想吐槽下他對於萬曆立嗣的看法。一方面他認為道德代替法律、人治替代法治是中國難以走向資本主義的原因,另一方面他又認為萬曆在立嗣上沒有自主權是畸形制度造成皇帝沒有自主權。這裡不是矛盾嗎?在我看來這裡完全說明中國已經出現制度超越皇權,文官集團作為一個羣體的地位已經高於皇帝個人了,這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現象。

不過種子已經埋下了,那麼遲早就會發芽的。即便外國人不來,中國也遲早能過度的,馬克思說過否定之否定是普遍真理,哈哈開個玩笑。最後不得不加上一句,滿清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破壞得太厲害了,那些天天歌頌康乾盛世的史學家實在臉都丟哪去了。如果不是滿洲人宣揚奴化思想,限制漢人發展,按照中國王朝的規律1840年英國人來的時候應該是一個王朝正值中期的時候,像日本一樣實行民族革命最後實現中興也不是不可能。個人看法,僅作拋磚引玉只用。
從清末的形式來看。漢族官僚在討伐太平天國的過程中逐漸取得兵權。之後恐怕是湘軍,淮軍,北洋系之類的出一個人做皇帝建立漢人王朝。
那大清太平天國就得亡了。
這個假設不會存在,想想,沒歐洲就沒第一次工業革命,也沒第二次工業革命。。就不要幼稚到會有中國會打開科技之窗了吧。。說不定你我還留著大辮子,依然是封建社會……冷兵器,專制集權,閉關鎖國,三寸金蓮……


假如歐洲不存在那麼大清也還是會被推翻這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因為大清是少數民族政權
題目中的很多假設都是很有問題的,比如中國文明在原地踏步,有一本書《被誤會的中國國力》值得一讀
很難進入資本主義,因為皇權太重了,加上儒家的學說,社會太安逸,就會不斷腐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