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遊戲,電影,繪畫或者連續劇。

都向著「看著像真的一樣」在追求。

把遊戲變得逼真,不論人物多麼好看,雖然也有,但第一感覺一定會選擇逼真的。

把電影的情節貼近現實,科幻片讓人感到爽,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會讓更多人陷入沉思。

畫的動畫遠沒有畫的人有技術含量。(相同類型下)

就連老一輩的觀念里都存在著:動畫片(二次元)比真人片(三次元)要幼稚,從不看動漫。


不是接近現實,作品描述的本來就是現實

科幻,奇幻類的東西,也是在基礎的邏輯鏈上運行的,天馬行空不意味著無根無蒂,只是我們沒有經歷過的另一種「現實」罷了

首先我想明確一點,「貼近現實」並不是因為現實風格詮釋起來更加容易。

形象上追求靠近現實只不過是一種風格而已,寫實自有寫實的優勢,比如更強的代入感。而更加誇張的風格,更能凸現作者想要表達的精神世界

內容上,實際上現實的東西難度不比科幻等等要低,因為反應現實的東西需要作者本身具有一個向上的視野,既做為一個作品中的人更能擁有一個客觀的上帝視角,而大量的虛構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作者在把握二者之間平衡之間欠缺的火候。

舉個例子,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很複雜的,存在著康德所說的二律背反。而自主構建世界觀的作品通常涵蓋著作者的部分主觀意識,也就是價值判斷上會趨向作者本人認同的方向,因此矛盾衝突都會弱化很多。而越貼近現實的作品則要把握住角色的意識形態與更多不同的意識,以及現實的不可控之間的矛盾,從而引發更廣泛,深刻的思考

那麼貼近現實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無論文字,繪畫抑或什麼別的表達形式,其目的並非是取悅觀眾,而是在拓展人類思想精神世界的極限,而物質和意識又是不可分的。因此追求的也一定不會是單一的複製生活流水賬,而是思想性和現實性的統一,在瑰麗的想像之中浪漫地詮釋現實,才能紮根於土壤之中讓幻想開花結果

這其實是一個從通俗走向高雅,又再次返回的過程,作品追求更高層次的思想深度,過於取巧的商業作品在時間流逝中被淘汰。而脫離現實太久,已經難以讓人產生共鳴的東西也將漸漸失去存在的意義,現實和虛構需要一個度,能使其長時間地發光發熱。

貼近現實,是文藝作品保持生命力的需要


我覺得也不是在追求接近現實,

其實「看起來像是真的」相對比較好達到,

就像是畫畫,有基礎有耐心就能畫的逼真,可畢加索的成就有幾個人能達到?

電視劇、電影,想要貼近現實,從現實中取材就好,科幻題材則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物理、天文等學科的硬知識,哪個好做到不就是不言而喻的么?

真正好的作品是可以出圈的,比如宮崎駿的動畫,誰能說他的不如現實題材的電影呢?

其實現不現實不重要,真正做出好東西才重要


也沒有吧,只是如果可供選擇的東西質量水平都不怎麼高,或者欣賞不了的時候,就只有選擇接近現實了,那起碼是個能接受的、比較容易評判的標準。

比方動漫,大家都很喜歡的機器貓哆啦A夢,連個真人都不算,各種神魔大片全是玄幻,什麼指環王、哈利波特,我看追的人也不少。

畫,大家欣賞不來畢加索、康定斯基之類的,基本都會覺得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作品特別精美。但不代表非現實這一類的不是大家追求的。


因為不接近現實的話,一切看起來就太假了,就會提不起興趣,沒法引起共鳴。

電影那些都是從現實角度演的,或者說演的就是現實。只有最真實的才能衝擊心靈,就能讓人記憶深刻。電影演員演技太差的會被噴的,因為一眼就看穿了,很沒意思。


做夢很容易,接受現實有時候需要過渡期。

人很容易會陷入自己騙自己的循環,直到騙不下去或者一直騙下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