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我少年時期困惑過的問題。

直到隨著成長,隨著衰老,隨著歷人經事,我發現,這世上正與邪;善與惡;光與暗,完完全全都是成對出現,對立且客觀存在的……

至此,我才稍微釋然了一點點。

或者說,到那時我才強制自己接受這個亙古不變的,被叢林法則永恆支配的世界。

於是我開始探究,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在少年時期萌生的,關於人間惡意的原因到底在哪裡。

教育,我覺得根源之一,是保護式的教育模式。

在我那一代人的成長過程裏,童年價值觀的建立,有一些是背離客觀規律的。

比如善良的小白兔,永遠是被動的遭受邪惡的大灰狼欺負,而故事的最終,小白兔永遠可以和小夥伴一起擊敗大灰狼。

小時候對這種價值觀,深信不疑。

長大了,被社會毒打了,再回頭看這種故事,我就會有很多小問號。

小白兔一定是善良的嗎?它餓急了也照樣會偷喫老鄉地裏的菜吧?

大灰狼喫小白兔一定是邪惡的嗎?它先天族類基因導致它只能喫肉吧?連偷菜都沒資格。

小夥伴們,那些鼴鼠青蛙小綿羊,真實狀態下會幫助弱者小白兔嗎?或者是會加入強者大灰狼的概率才更大?

是的,童年彩虹色世界觀被質疑,被推翻,被現實經驗碾為齏粉的時候,你才能知道,醜惡,是世界上客觀存在的,合理的拼圖中的一塊。

我們在幼時建立的價值觀體現,充斥著草食類擊敗肉食類的傳奇史詩;滿溢著智慧擊敗力量,且兵不血刃的光芒閃耀;陳列著邪不壓正弱必勝強的童子軍團……

這,有些真實,剩下皆為虛構。

一旦全盤接受,則發覺真實世界強者恆強,恆強之術非全善之時……價值觀崩塌,憎恨力量,質疑自我,等等等等千般愁緒,紛至沓來。

這扇門,走的出去,你就成人了。

闖不過這道關隘,也許,就抑鬱了。

千萬千萬,別走後邊這條路。因為世界根本不會因為你的情緒變化,改變哪怕半點他的運行規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話,就是世界的運行規律。

那些充滿叛逆恨意的少年人啊,多把這句話解讀為「天地不仁不義,竟以輕蔑草狗之姿睥睨蒼生!」

錯了。

這句話真正的釋義是:

世界運行的軌跡,不被情感因素左右,他客觀存在,他萬古不停。萬物再他規律的支配下,如同紙犬木人般,無足輕重,逆天不能。

這是告訴你,要遵從規則,要順勢,方能有所為。

承認那些醜惡,甚至利用他們,帶著更多的生靈希冀,哪怕向光明多邁出一寸,就是有所為。

做不到?

沒關係,我也做不到,紅塵滾滾千年,江水東逝萬萬載,又曾有幾人能做到啊……

你只要理解到,善惡本一體,世間至理便是正邪糾纏,螺旋前行的混沌態,就足夠。

這個認知不足以改變世界,但足以讓你和世界和解。

與世界和解,很重要。

因為世界看著你的憤怒,他委屈了太久,他說自從混沌初開到工業革命,自己一直就是這個屌樣子,從沒變過。是你從小信了大灰狼小白兔的口胡故事,才認定世間只有真善美的……

「我一直這樣啊!我踏馬做錯什麼了?」世界如是問。

與世界和解後,才能真正寬恕自己。

放過自己,是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太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和自己較勁,至死不休,來生繼續。

堪破這一層,你未必能大賢,但築基小道,算是穩了。

見過了自己的真魂,互相作個揖,泯了恩仇,忘了正邪妍媸,你倆攜著手,推開靈臺天窗,只見明晃晃一道光,唰的一聲潑進來……

窗外天地遼闊,眾生溫柔。

完。


其實這個世界,既不是白色的,也不是黑色的,而是灰色的。

只是二元對立的思維和敘事立場的緣故,使得我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了非黑即白的世界觀。

你越是純粹,認為自己是光明之子,到社會上越是被黑暗籠罩得透不過氣來。

就像習慣了青山綠水的人被拋到霧霾籠罩的世界裡。

就像習慣了公平正義的人被拋到了潛規則橫行的世界裡。

就像習慣了光明正大的人被拋到了爾虞我詐的世界裡。

越是理想主義的人,越是有著純潔信念的人,越會被現實世界毒死。

反而那些內心齷齪陰暗的人在這個世界裡活得比你還自在些,因為這樣的黑暗恰恰是他們生存的機會。

所以,最後能活下來的,要麼是接受了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要麼是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

題主的疑惑,很多人有過,怎麼解決呢?

我有位師兄這麼說:「我恰恰相反,我把所有人都看成是惡人,直到某些人證明自己不是惡人,我就珍惜他們。」

這個方法蠻極端的,但是也比傻白的理想主義者更能好好地活下去。

我的辦法是,學會理性地去看這個世界。

從人性、基因、文化、生物社會學、社會學、人類學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人性從沒有改變。

能改變的只有文化和習慣。

再加點後現代的意識,學會容忍世界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你就理解並接受了世界的複雜性及其客觀存因。

你就不會那麼憤懣,那麼失望了。

……

但是理解和接受世界的複雜性,並不意味著認同世界裡黑色的部分。

你依然可以選擇遠離黑暗的人和事乃至社會,去選擇稍好一點的微白的世界。

你依然可以選擇在黑暗的世界裡守護住身邊一圈微白的領域。

有能力甚至要去把這微弱的光圈擴大……

我們普通人只能順勢而為,但是不要同流合污。

努力團結和珍惜身邊的光明的力量,即便不能照亮別人,至少也照亮自己的人生路。

與君共勉!

簡在我心2020.7.22


這個世界既不黑,也不白,而是一道精緻的灰。

本來是沒有想法回答這個問題的,但看了簡老師 @簡在我心 的回答之後,想起曾經自己的回答。

唔,那就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世界本來就不是非黑即白,充滿著陰影,充滿著不公。

小時候的我們沐浴在童話的善良與美好中成長,相信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小時候的我們浸潤在助人為樂的良好風氣中成長,相信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小時候很快樂,也很單純

長大後發現不是這樣的,有許多的不公的地方,有飽受爭議的規則,有隻能暗自憤懣的現狀。

我們接觸到了曾經很少接觸過的黑,也忽視了曾經的白。

這個世界就如同半杯水一樣,你看著有水的那邊,就覺得充滿希望,你看著沒有水的那邊,就覺得人生無望。

人,總是要學會妥協,學會成熟。

看到太多的惡而對世界失望,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大家的錯。

你要做的,是要找尋曾經的善良,曾經美好的品質,然後接受這個灰色的現實,盡量在美好的世界中生活。我們不可能避免所有的惡,但我們可以接觸更多的善良。

就拿知乎為例,我遇見許許多多的陌生人,其中一些成為了我的摯友如 @凌晨四點 ,其中一些成為了我的老師如 @簡在我心 ,其中一些成為了我的朋友如 @海瑟薇的牀邊故事 @邵時一 ,其中一些成為了友好的陌生人,他們會喜歡我的回答。這就是那份美好的事情。

但也會存在著黑暗的地方,有人會私信謾罵,有人會在評論區惡意中傷,有人會拉黑反對。這就是對我來說不太好的事情。

但總要學會接受呀,一直看著黑暗的地方,怎麼會有積極的心情,學會調節自己,多向著善良的朋友靠近 ,你也會像他們那樣美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俗,也很真實。

最後再以曾經回答中的祝福作為結尾:望題主也可以遇到善良的人~


李誕在《十三邀》中曾解釋了自己「越來越社會」的原因:他去做過媒體,南方報業對自己的道德表率一直很強,那時候他還是個心繫天下的熱血青年。然後春運回家的時候,他聽到旁邊兩個記者說,「買到票了嗎?」另一個回答說,「沒事兒,我們跑春運口的有票!」他瞬間就想明白了,沒有所謂的「烏託邦」,這個世界就是這樣運行的,所以他就抓緊跟著大家一起運行起來了。

人性本就是複雜的,人性裏就寫著「懶惰,貪婪,慾望,善惡共存」。我們受教育也好,向善也好,都是在努力地剋制著人性中邪惡的部分,讓作為人類的我們能「更像個人」。但你我捫心自問,如果當時我們是那兩個記者,會不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搞到票嗎?不會的,沒有人願意花那麼長時間摩肩接踵的排隊買票,有現成的票為什麼不要?那這樣就錯了嗎?大家都這樣啊!沒什麼錯。

一個人或因貧困而偷竊,但同樣這個偷竊的人也會救人。

「人性是流動的,要靠引導(環境)。」——陶勇

我想,生活富足的中二青年們,總是會帶著不理解的眼光想「這個人為什麼這麼混蛋」,大概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淪落到當事人的處境中,不然我們也無法確定我們會不會更加混蛋。

人性本就複雜,善良和邪惡可以共存在一顆心裡而不覺得矛盾。

我們努力地向善,做一個善良又溫柔的人,不是為了改變世界,因為我們自知不可能改變世界;而是可以不被世界改變,保持著自己那寸乾淨之地。

我們對世俗投以白眼,但也可以同流合污。但底線是,看到那些堅持不同流合污的人時,是心生敬畏,而非覺得,「那人真是個傻子」,否則到那時,我們就真的成了世俗本身,成了中二時期最討厭的人。


現在的日本社會越來越曖昧,好惡難辨,用動畫世界裡的人物來講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這就是我製作電影時所考慮的。

宮崎駿爺爺真的創造出來了太多的經典,每一部動漫電影都是許多影迷心目中,不可超越的好看的動漫電影。我真的很喜歡宮崎駿爺爺,喜歡他是因為他創造出來的每一個人物,因為他們都是有靈魂的人物,而不僅僅是存在於動漫裏,他們切實的。 自我的故事,以及要保持純良的心性的故事。

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獲得了許多的獎項,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告訴我們的主旨就是要保持純善,而且不要忘記了自己和本心。

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泡沫經濟時的日本,宮崎駿爺爺也是想通過這部電影來警醒當時的人們,不要迷失自己,不要讓日本在迷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影片剛開始千尋家的車子駛入分叉口,意味著日本的經濟也開始變道而行。千尋的父母也是那一時期日本泡沫經濟下成年人的代表,在未被開闢的道路上飛速行駛,一味的探尋,貪婪的開拓,喫了自己不該喫的「食物」,最後被湯婆婆變成了豬。

千尋的經歷則代表了這部電影的主旨——自我迷失、自我尋找、自我成長。影片剛開始的千尋是一個膽小愛哭不懂禮貌的小姑娘,不知道對幫助她的鍋爐爺爺說謝謝,不懂得對湯婆婆講禮儀。但是隨著在湯屋的慢慢經歷,她變得勇敢堅強懂禮貌,懂得為朋友踏上不會往返的水上列車,是什麼改變了她。或許是白龍對她不求回報的幫助,或許是鍋爐爺爺的善良,或許是小玲對她的照顧。總的來說,是那個虛幻世界裡的愛……

也許童年的我們都需要白龍這樣的一個朋友,陪我們瘋,陪我們鬧,在我們面臨危險時挺身而出,站在我們的面前保護我們。可我們往往沒有千尋那麼好運氣,大多都是一個人在稻田邊流著淚水喫下那頓午餐。與其說白龍是那個世界裡千尋的保護者,不如說是千尋的出現讓白龍找回了自己。她為了學習魔法,被湯婆婆利用,替她做盡壞事。她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失去了自己的記憶。剛開始覺得白龍是個幹練可愛的小姑娘,可仔細想想,她又何嘗不是我們迷失時的自己。在空中的那段和千尋的對話,讓他褪去了羽翼,逃離了湯婆婆的禁錮,找回了那個曾經的自己。最後和千尋的那句再見,讓我明白了,有的再見可能是再也不見。

影片中還有一個角色讓人印象深刻,也備受大家的喜愛——無臉男。可你看穿他那副面具下的孤獨了嗎?千尋第一次遇見無臉男是在湯屋的橋上,那個時候沒有一個人理睬無臉男,只有千尋看了他一眼。第二次遇見無臉男的時候,千尋向他點頭致意,可能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個點頭,溫暖了無臉男的心吧。千尋在給河神洗澡的時候需要葯浴的牌子,無臉男就變出了一堆給她,可是被千尋拒絕了,那是無臉男第一次露出失望的神情。無臉男看湯屋的人抖喜歡金子,於是他就變出了一堆金子給千尋,可是他又被拒絕了。千尋的拒絕加大了無臉男的慾望,於是他就不停的喫,不停的喫。他喫下去的越多,就代表他從前的孤單寂寞越多,同時也代表他的慾望越多。錢買得來朋友,可是卻帶不走內心的孤單。無臉男就像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不受他人的關注和理睬,所以他的心中藏了很多孤獨。只要遇見一個人對他好,他就拚命輸出自己無處釋放的愛,可遭到拒絕後,這種愛就變成了貪婪的慾望。最後千尋把河神給她的藥丸餵給了無臉男,這個藥丸是千尋用她的善良和童真換來的,我們可以把它看做善良的結晶。無臉男喫過這個藥丸後將肚子裏的食物(慾望)全都吐了出來,土味一點的說便是,貪婪的慾望在純真的善良面前一文不值。

影片中還有很多充滿教育意義的角色,比如湯婆婆是貪財的壓迫勞工的官僚階級,而她的雙胞胎姐姐錢婆婆卻跟她截然不同。巨嬰是那個時代裏被父母寵壞了的溫室裏的孩子,父母給了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忘了他們最需要的是自己闖蕩江湖。鍋爐爺爺則是被壓迫的勞動人民,一把年紀卻還要有著三頭六臂,每天奔波在工作的崗位上。小玲是那個時代裏勤勤懇懇工作的年輕人,卻心繫著外面的世界,對未知充滿無限憧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