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累,眼看十歲的兒子越來越差,卻無能為力


俞敏洪曾經說,他們曾經做過一個調研:

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電腦和小狗放在船上,船承載不起,要扔掉三件東西。調查結果是:媽媽百分之百被留下來——可見媽媽跟孩子接觸的時間非常多,再接下來有爺爺、奶奶,或許還有電腦和狗,唯獨爸爸最少。

事實上,孩子是父母兩個人教育的結果,靠母親一個人是完不成這件事情的。大家都在呼喚家長有質量的陪伴,特別是爸爸的有質量的陪伴。這是為什麼呢?陪伴孩子的時間多少,究竟對孩子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近幾年,成人的各種心理問題,被追根溯源到原生家庭。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開始思考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媒體的大力引導下,孩子的教育問題被重視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且隨著對教育問題的反思,社會和家庭對「母親」這個角色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母親」這個身份變得越來越重要,身為人母,也變得越來越焦慮了。但是很多父親卻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作為父親的意義也同樣重要。

很多爸爸在家裡就是形同虛設,不要說指望著在關鍵時刻給媽媽一個支持,他不甩閑話,不泄氣就已經很不錯了。

教育孩子,媽媽可謂是全力以赴,很多爸爸呢,只能算重在參與。

都說好的家庭是爸爸愛媽媽,好的教育是爸爸支持媽媽。但是如果一個連孩子尿布都沒洗過,連孩子家長會都沒開過,連孩子成績都從不過問的爸爸怎麼可能做到理解和支持呢?

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父愛在嬰兒的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父愛對孩子的影響遠不止於智力,還涉及體格、情感、性格等方面。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要落後一些,並普遍存在焦慮、自尊心不強、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礙,表現為憂慮、多動、有依賴性,被專家稱為"缺少父愛綜合症"。

1.父親影響孩子性別角色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父親與孩子的相互交往,在與母親-孩子交往相襯托和對比的情況下,有助於孩子對男性和女性的作用和態度產生理解;這方面如果沒有父親的參與,男孩的男性特徵和女孩的女性特徵都將因沒有鮮明對比而受到削弱。4歲前不與父親一起生活的男孩在性別角色上趨於女性化,同時,早期失去父愛的女孩在女性角色的形成上也受到影響。

2.父親影響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

由於父親引導孩子參與的遊戲往往較多是運動性、技術性和智能性的。父親較多以他們固有的男性特徵,諸如獨立性、進取性、合作性、自信心等影響孩子。他們熱情、寬厚、敢於冒險、勇于堅持等特徵,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和學習。這就與孩子從母親的性別特徵中得到諸如關心別人、同情心、溫和、善良等方面的潛移默化結合起來,形成孩子較完善的人格基礎。

3.父親影響孩子認知的發展

孩子經常從母親那裡學到語言、生活知識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識,而父親經常通過運動操作,諸如修理車輛、機械、使用工具、修整園林等活動,使孩子對動手操作更感興趣,這就激起兒童的探索精神、想像力、創造性以及求知慾望。有研究發現,父親與孩子交往的數量與孩子的智商有正相關(也就是交往數量越多,孩子的智商越高)。研究還發現,早期失去父愛的男孩,在認知模式上趨於女性化。

4.父親對孩子社會行為的影響

父親與孩子為伴往往能擴大孩子的社會活動範圍和社交內容,影響孩子的社交興趣和需要。這就有助於孩子積累社交經驗和社交技能。父親引導孩子遊戲,與之頻繁的交往,激起孩子的積極反應和興趣。這類交往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雙方更多以平等的、有來有往的方式進行,從而有助於孩子理解對方語言、體會對方感情,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在此期間,孩子不但學習了行為準則,而且懂得了許多社會交往技巧。


教育方面,父母都是並行的,嚴格說,如果父母放任散養,孩子優秀的幾率越來越少。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父母本身的教育水平不高,並且不進步,總是以老方法教育孩子。

包括我也都是吃過這個虧的。所以,教育這件事,本身就是父母+老師+孩子共同的努力。


養不教父之過,父親應該在孩子教育中佔主要作用,這不是什麼封建思想,是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總結出來的經驗。同樣一句話,父親說和母親說,對孩子的影響力是不一樣的。


教育子女,父母都不可以缺位。否則的話,對孩子的性格都會有影響。

當然也可能會影響到其他。

所以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父母都應該參與。

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要掌握方法的哦!

兒童教育是指對兒童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的培養和訓練。它是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環節。青春期到來以前的未成年人被稱為兒童或少年,他們在思想、性格、智力、體魄等方面的可塑兒童教育性很強。兒童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重要基礎。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的實現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徑。包括教師直接指向教育內容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及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的客觀規律和原則的反映和具體體現,正確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啟發式教育方法觀出現在奴隸社會,在中國集中體現在孔子的教育方法中,在西方以蘇格拉底為主要代表。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後來朱熹將孔子的「憤悱」原理解釋為「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即學生想弄明白某個道理或有些興趣,但是卻弄不明白;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是指學生想說,但卻說不出來、說不清的情況。

啟發式教育方法觀的主要方式是:

(1)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家長要鼓勵孩子發問,並認真回答他們的問題。一旦他們的好奇心受到你的重視和鼓勵,就會更大膽更高興地去探索並提出問題。當孩子說出某個與眾不同的想法時,父母要及時給予讚許:「這想法真不錯,連父母也想不出來!」切記不要嘲笑孩子,否則,他們以後不會再開口發問了。

(2)鼓勵孩子大膽思考

孩子開始思考問題時是大膽的、無拘無束的,當然也會出現錯誤,許多家長都習慣於糾正孩子的錯誤;這是應該的,但也要注意,如果糾正過多,管教過嚴,就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鼓勵孩子大膽思考,如果是新奇的,即使錯了也要鼓勵。

(3)加強對孩子求異思維

很多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這種訓練原則能夠啟動孩子的思維,幫助孩子鍛煉思維能力。孩子在自由玩耍時,可給他摺紙、積木、拼圖等需要動腦筋且能夠自由裝卸拆合的玩具,以啟動孩子的思維。


父母為主,其它為輔、、。


當然不是只能靠母親,父親也應該參與進來。看情形,你丈夫很少陪伴孩子吧,孩子的成長需要父親的陪伴,如果沒有父親的正確引導,孩子很可能會誤入歧途。


孩子的教育有分別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組成。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接受不同的教育。這其中的家庭教育又是所有教育階段的基礎,是教育中的教育重中之重。

有沒有想過到底是孩子越來越差還是自己的期許太高,或者說是教育孩子能力太差。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好的工作;只有不適合的員工;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合格的老闆。你的教育方式適合孩子嗎?記得《大宅門》里的白景琦太調皮,二奶奶幾乎天天都在給他找老師,沒有一個老師能教的了他。並不是白老七不可教也,而老師教育的方法不適合。後來季宗布就把這位白家七少爺收拾的心服口服。


讓他多接觸人,包括親人和朋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