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感覺上個世紀錄像里的球褲很短,一直到大腿根部以下,給人一種雙腿修長的感覺


這個問題我就假設「以前」的定義是90年代。現在NBA依然還有大肌肉的球員,但是主流的肌肉類型確實有些變化。看了前面的回答,有飲食、服裝,這些肯定都是影響因素,但我認為肌肉不太一樣主要在兩個方面發生了變化。

  1. 打法的變化。90年代的NBA的主流打法還屬於大球打法:大中鋒為攻防核心,充分利用身高體重優勢來吸引對手,外線以快速強對抗的突破為美。這樣的打法勢必要求球員的體重和大肌肉來適應高強度的對抗。比如姚明的增重就是這樣理念下的體現。但隨著老尼爾森帶動小球發展,庫里這種開創式的將三分作為主流得分手段以及歐洲內線球員可內可外的紮實基本功,都導致當今的籃球更重視移動速度、空間,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樣的打法,也導致球員體重不能太大,否則影響移動的速度。
  2. 體能訓練的進步。20年前的NBA訓練團隊或者更早還沒細化到如今的程度。而且那時的體能訓練更注重絕對的肌肉與耐力,甚至有誤區,認為肌肉好就說明練到位了。這20年,體能師們意識到,技術型的運動需要的是結合技術特點的「功能性訓練(Functional Training)」,這樣的訓練可以讓運動員更好地使用自己身體,是更加實用的訓練,也涉及了更多的小肌肉群的練習,這樣的訓練下,運動員就很難再出現特別粗壯的肌肉。舉個例子,庫里曾經是玻璃腳踝,但是他的解決方案就是通過核心的功能性訓練,來轉移部分腳腕的承重力量,學會更多的用核心發力。最終緩解了他的高頻的崴腳危機。如果20年前,可能解決方案就是拼了命的加強腳踝力量,也許對受傷的腳踝是雪上加霜。很幸運,因為新觀念的體能訓練,我們才有機會看到了勇士王朝。最後,推薦下Michael Boyle的《功能性訓練》。


從內線的遊戲變成了投籃的遊戲。規則上的演變使得投射和快速的打法更加主流。為此訓練的肌肉必然不同。


瀉藥,如果你有注意過原來那個NBA時代的打球風格的話你就可以了解到為什麼了。當然我們首先強調外在因素,有可能是因為現在NBA球員大多喜歡長筒襪和護具【甚至還有穿足球襪的,所以會視覺上給你一種被包裹的感覺,而原來大多的球員沒有這個習慣,同時NBA原來的褲子很短,大概三分褲?所以就給人感覺雙腿修長。再來強調一下更主要的原因,我首先強調幾個事實,原來NBA單節30分算相當不錯的了,現在NBA單節30分就是有點低了,可能說追求的不一樣了吧。現在的NBA節奏快,跑動多,對抗少,這是事實,這也不是說有壞處,只是不同年代不同理念罷了。你觀看現在的比賽,像大姚那樣坐下來一個一個打的真的是太少了,所以這可能是你覺得為什麼現在的NBA肌肉線條和「卡爾馬龍」式有些不同。最後,舉個例子吧。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區別你懂吧。。。


自我感覺吧,現在小球重投射與空間,肌肉太多感覺影響投射,所以現在的球員肌肉可能看起來沒有那麼誇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