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說的時候越看越精神,一看專業的書,不到10多分鐘就想睡覺,你們是怎麼解決的?


1

我經常遇到一看書就想睡覺的時候。

而且是那種做英語試卷的時候,尤其閱讀題,哇塞,可好睡了。

通常我會縱容自己去睡十五分鐘。

而且我的理由非常充分:我早上五點起床啊,這時候想睡覺不是很正常。

後來我發現,僅僅是縱容自己去睡還不夠,應該提前計劃時間睡。

於是我中午的時間,要安排跑個步,吃個飯,小睡十五分鐘。

我通常睡覺就是聽著音樂睡的:

心靈的自覺 - 張蕙蘭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台!?

url.cn圖標

現在基本就是一開頭一定睡著,最後幾分鐘唱詞的部分,我很好奇是什麼,反正一聽到就精力滿滿的醒了。

嗯,我就是這樣比較縱容自己的人,該睡的時候一定會去睡。

2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應對看書看不懂或者看不進去或者無法專註的情況?

我的專業書其實還是很好看的,加上我特別喜歡邏輯條框類的書,所以我是非常能專註看這部分書的。

但我一看到某些小說類的書,真的就是煩從心頭起,越看越煩,越看越看不懂,看三秒鐘就看不下去了。

為了讓自己看書更專註,我一般會有幾個方案:

第一,高速閱讀。

讀的越快,越容易理解。

一個字一個字看的時候,你很難把通篇意義聯繫在一起,但是你以詞、句為單位,會很容易迅速理解意義,一片一片掃的時候,會非常容易定位整體邏輯。

一旦理解了邏輯,再轉回來讀的時候,就會非常清楚書籍講了什麼。

過去我一般不會讀書讀很多遍,後來我發現,一本有深度的書是值得多讀幾遍的。

現在快餐文化下,書的質量通常也很一般,所以讀一遍基本能清楚書中的所有內涵。

但是,類似美國30年代出的一堆書,非常有趣,一句話有一句話的深意,這種書真的很值得多讀幾遍。

高速掃讀以後,一本書值不值得再看一遍也就很清楚了。

第二,運用想像力。

我讀小說讀不下去的那些,一般也是想像起來很困難的那些。

是有一些書,我姑且認為就是寫的不夠好吧,實在是想像起來就很煩人。

但有一些很流暢的作品,文字能在頭腦里形成畫面,像一部電影一樣去放映。

每個人的性格、臉譜都會很鮮明展現在讀者面前,頭腦里就開始過電影。

這種作品讀完很難忘記,因為一本書就是一部漫長電影,最後會把文字忘了,記得畫面,而畫面本來就是很難忘的。

讀歷史和哲學的時候,想像力就需要一點點構建。

我至今仍然記得我第一次讀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這個結論形成時候,中間邏輯在我頭腦里想像的畫面。

但這個理論我讀了很多次,執著於文字,真的就很難理解,深入到想像世界,用理解力去構建想像畫面,就會更加容易一點。

畢竟作者寫書也只能把頭腦中的畫面描寫出來。

第三,有目的去讀。

作者寫書是有目的的,讀者看書也是有目的的。

世界上書有千千萬,為什麼你獨選這一本?

原因也很多了,除開一些非常專業的目的,每個人還會有很多選書的私心。

聽說這書不錯。

看起來封面很好。

作者好像很有名。

開頭三頁看得下去。

我不迴避這些無厘頭的目的,但是我一般會要求自己只要開篇必須讀完。

目的是很容易支撐人讀完一本枯燥的書的。

譬如,聽說這本書不錯,這個作者好像很有名,結果看了三頁,就被他的想法給噁心個透頂,於是這種時候,我就會勸自己:努力讀完吧,讀完再罵作者也不虧他。

當然會有很多好的書,開頭就很驚艷,只是中間啰嗦繁瑣了一些,我也會用這個方法勸自己。

還有一種目的,就是去預設自己多長時間看完多少頁。

往往不會成功,但是,適當的壓力就是成功的動力,一般這個方法也很容易哄住自己讀下去。

第四,做筆記。

邊讀邊在另外的本子上做筆記這件事絕對是最干擾閱讀的方法,沒有之一。

且會因為這樣讀書太麻煩,很多人就放棄讀某本書了。

儘管看過很多教怎麼做讀書筆記的書,但我認為最好的讀書筆記,一定是在書邊當時就做的。

我個人的習慣,能在頭腦里形成線索的事情,盡量不要立即寫下來,一寫就會忘記。

當然有一些在頭腦里無法形成線索,就試試寫一點點,寫完繼續用畫面去構建,這樣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內核。

但動筆還是很值得去做的事,因為動筆的時候,頭腦是在高速運動的,但不能完全依賴這個方法,最好是看完,合上書再整理筆記,會更記得牢。

3

我就是一個很縱容自己的讀者。

看完書好,我會力薦,任何場合都推薦。

看完書不好,我會狠狠地罵,從各個角度罵,免得別人跳坑。


首先請你仔細想想,專業書看著打瞌睡,是不是因為內容太艱澀,看不懂。看得時間稍微一長,感覺上面的字密密麻麻的,感覺像是無數個螞蟻在爬,讓人兩眼發昏。

關於打瞌睡這個問題,可以先找一下它的對立場景:看什麼書會讓你更興奮?

對我個人而言,我看網路小說非常興奮,上學的時候經常抱著手機看小說能看一晚上,身體已經在瘋狂用呵欠警告該睡覺了,然鵝大腦卻根本停不下來。

從第三者視角拆解分析,我之所以看小說會興奮,是因為小說的內容比較精彩,我非常關心主角接下來的遭遇,所以一直想看下去。而且小說的內涵和敘述比較直白,能讓我很容易理解,不需要太費頭腦思考,就能得到信息。

是的,因為兩者能夠被理解的難易程度不一,所以造成了兩種現象:

小說很容易理解,大腦能夠瞬間得到信息和反饋,相當於不斷在受到刺激,根本產生不了睡意。

而專業書都是陌生的知識,一時半會吃不進去還耗費精力,所以容易打瞌睡。

這就是核心問題所在:要讓大腦不斷接受刺激,時刻保持活躍

那麼針對專業書而言,本來就看不懂,要如何保持大腦活躍呢?

接下來說說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1.提出問題,不斷反思,通過筆記輔助記憶

改變自己悶頭從第一個字看起的習慣,帶著問題再翻書,效果會很不一樣。

給自己提三個問題:

  • 我要學習的是什麼樣的內容?
  • 這些內容分了幾個板塊,分別講的是什麼?
  • 本章的重點是哪一部分?具體內容是什麼?

接下來你要做的是:

  • 統覽整體內容,先有一個大概印象
  • 把整體分為數個版塊,並找到小標題,或自己概括
  • 找到這篇章節的重點內容(加粗部分、開頭或結尾),進行重點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把自己找到的小標題和重點用筆記記下來,幫助記憶,讓大腦騰出空間去思考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可以使用兩種顏色的筆,把小標題打個勾,把重點內容圈一圈等等。

2.進行總結,給自己階段性反饋

學習完一個章節之後,要記得總結本章的內容,給自己一個學習的結果:

  • 這章講了什麼
  • 分了幾個點,分別是什麼?
  • 本章的重點是XXXX

在大腦里把答案過一下,最好能夠說出來。瀏覽一遍筆記,然後合上就不去管它。

3.回顧複習,加強理解和記憶

隔天起來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筆記,翻開書本,把自己學習到的內容再回顧一遍,重複第二點的行為即可,重點是加深自己的記憶,鞏固學習內容。

需要注意的是,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用行動讓大腦受到刺激,保持活躍。避免單一的看書行為引起閱讀疲勞。浪費時間也沒有什麼效果。

我們在面臨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查找問題背後的根本原因,從根源上入手將其解決掉,能給我們省很多麻煩。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祝學習順利~


很久很久以前,我高中的校長曾經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無論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當你在學習過程中超過十分鐘沒有動過筆,那麼你一定是在假學習。」

如果上面的話對你有啟發,那麼你可以走了,下面都是廢話。如果你覺得上面對你沒有啟發,那麼你可以往下看看,雖然可能收穫一大堆廢話

這句話的正確性我並不想深入討論,但其中的理念卻一直被我奉為圭臬。當你在學習的時候,尤其是在看專業書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超過十分鐘你沒有動過筆,那你的學習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看專業書並不只是一個「看」的過程,就像我們背單詞想要記的牢就一定要在看的基礎上去讀,去寫,去聯想一樣,想要做到看專業書不困,學習效果好,就不能僅僅去看專業書。

具體怎麼做?其實學習這種東西,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方法。別人不能教會你方法,只能教會你理念。就像很早以前我補英語的時候,我從知乎上收藏了七八篇文章,都是教你怎麼背單詞的。但是最後我發現,大佬們的方法對我來說並不好用,這些方法我需要去慢慢適應,初期在使用的時候只會事半功倍。所以磨磨蹭蹭一年,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最後英語還是一竅不通。後來索性不去找什麼方法,老老實實死記硬背反而有好效果,而且死記硬背時間長了到現在我反而有了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

說的有點多,但是我想我的意思你應該明白。拾人牙慧終究不是正道,去網上搜索所謂學習方法是很蠢的行為。你真正應該學的是理念。具體來說,就是如何有效的解決問題。

還拿我校長的話來說,他的理念就是動筆。動筆就是理念,怎麼動筆是方法。你只需要知道我要不停的動筆,去寫,去畫,這樣就可以了。

聽到這裡,我想你一定有些嗤之以鼻。說了那麼多屁話 到頭來不就是塗塗畫畫?誰不知道要畫重點,可是畫了有屁用,我還是困。

別急,如果學習這麼簡單,那咱們豈不都是清北博士?仔細想想你做的和我說的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是不是發現了什麼?沒錯,是頻率問題。我說了,你只需要知道「我要不停去動筆」就好了。關鍵就在於這個「不停」。在書上塗塗畫畫,隔個三分鐘或者十分鐘畫道杠,你不困才有鬼。不停才是這個理念的難點,同時不停也是你在逼你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的過程。

我們再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例如 我從網上隨便摘抄一段話,「繼承可以使得子類具有父類屬性和方法」,這句話你畫一道杠之後呢?該記些什麼?你可以畫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性,肚子里寫屬性1,方法1,再畫一個大肚子小孩,肚子里寫上和中年男性一樣東西,兩者之間用箭頭鏈接起來。這樣當你想到這幅圖的時候,就可以想著把定義背下來了。沒錯,畫圖法也是這個理念中常用的方法,因為你在思索定義怎麼畫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把定義給背下來了,這幅圖相當於一個引子引導你把定義「講」出來。說白了,畫圖法就是「看圖說話」。

關於畫圖法,我還想展開說一下。請不要被自己的想像力所束縛,更不要去思索這個物體真實的性子,不然你很容易畫不出來東西。比如定義的定義「對於一種事物的本質特徵或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確切而簡要的說明。」,你怎麼畫?隨便畫!一種事物的本質,你不會畫不能畫個本子上面寫上事物兩個字?看到本子不就想到本質了嗎?至於外延之類的你延伸一條線不就好了,實在不行那些性質之類的你乾脆就打三個箭頭寫上性質內涵說明三個詞,怎麼放肆怎麼來。不要去思考時間長了你能不能記住,不要去思考會不會錯誤理解某種事物的含義,你要做的就是畫圖,然後記下來。相信我,你會發現你的擔憂根本無關緊要。

另外,請不要拘泥於畫圖,你還可以對某點進行擴展,或者做相應的練習,亦或者編幾個小故事,甚至把某些東西翻譯成其他語言都行。你只要不停動筆就好。

最後,我再次強調,再次強調,再次強調,不要去學習別人的學習方法!包括我上面的那些例子,請去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即使是畫圖法,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習慣,你只要去想,我該做些什麼,我該記些什麼就好了。


那就睡一覺,睡醒了再看。


感謝邀請。

一般老師或家長都會告訴你「從內部找原因」,無非說你「懶」或「笨」。但我想告訴你,必須先從外部找原因,因為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外部原因造成的。比如你說你「看小說的時候越看越精神」,證明你並沒有閱讀理解方面的障礙。真正造成你看十多分鐘就想睡覺的元兇,恐怕是無聊的專業書本身。

當然,不否認有些理科的專業書確實十分枯燥。我要說的是文科的專業書如果寫的讓別人看睡著了,那一定是作者根本沒有做出足夠努力讓你懂。就拿我國某些大學教材舉例,他們編纂教材的方式是蘇聯式的,大而全而空洞。寫出來完全是一本令人卻步的學科使用說明書,除了說明書愛好者沒人願意去讀。教授們不屑於搜集趣聞和精彩案例來對書中理論做進一步解說,學生當然覺得看著無聊。

很多專業書寫作時已經假設你讀完了這個領域的所有入門書籍和學術刊物,於是一上來指點江山、高屋建瓴,先把學科概念全都定義一遍,讓你讀完之後便想自戕。這種書除非特別乾貨,否則不建議閱讀。畢竟,「書讀百遍,其義也並不能自現」,你覺得「其義自現」,那是因為你讀第一百遍和第一遍時有個時間差,你用時間差裡面積累的經驗理解了專業書的內容。與其如此,還不如找個肯放低身段的專業書呢。拋棄高大上的學術討論,為自己尋個梯子。

假如實在找不到這樣深入淺出的好書,其實也有應對的策略,那就是有趣的二手材料。並不用擔心二手材料對原著的影響,只要二手材料夠多,實際上你還能對原著多一些深刻見解嘞。這裡摘抄一段陳濤博士對二手研究的洞見:

再說二手研究。很多研究者認為原著閱讀是最為重要的,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在二手研究上。甚至,二手研究製造的一些假問題可能會把我們對文本的直接感受帶偏了。二手研究的閱讀當然不能取代原著,但是輕視二手研究也不可取。學術研究是講求積累和傳承的,我們即便要有所創新,也必須知道前人走到了哪裡。實際上,對一部著作,乃至一位思想家整體思想的把握,往往最後聚焦在對某幾處核心文本的具體解釋上。關於這些核心文本,往往會有許多二手研究聚焦討論。這就為我們提供了深入研讀文本的切入點。另一方面,擔憂二手文獻帶偏了我們,並不至於因噎廢食。關鍵是我們如何利用二手研究。二手研究不應該是某種教條,而應該是一位坐在我們面前、與我們一起讀書和討論的對話者。我們通過這種「討論」,可以澄清自己對原著的閱讀與他人的閱讀的差異,將自己的觀點更有力、更清晰地表達出來。要避免被二手研究帶偏,就必須時時留意自己最初的閱讀感受,不要輕易放棄它。抑或者,「以毒攻毒」,藉助多篇二手研究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理解,使自己對文本有更為深入的閱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