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孔子、蘇格拉底、孟子、莊子,他們的困惑是什麼?

老子、孔子、蘇格拉底、孟子、莊子,他們的煩惱是什麼?

老子、孔子、蘇格拉底、孟子、莊子,他們都很快樂嗎?

老子、孔子、蘇格拉底、孟子、莊子,他們的理想是什麼?

老子、釋迦牟尼、孔子、蘇格拉底認為人一生什麼最重要?


你這個問題太繁複了最好是單獨問以便更多人深入去解讀,所以我現在只能做籠統的假說。

  我們無法完全還原每個先哲當時的狀態,只能由其言行去感知。老子作為一個世襲的古代史官更多的是對社會的看透,如果說有困惑或許是對歷史往複的紛爭不斷疑惑吧。而孔子的困惑是由禮官對復禮的執念,恢復周室的正統還天下太平。蘇格拉底的困惑應是對智慧的追問所產生的詰問伴生的,自知無知而向整個雅典尋求智慧的說法。孟子是天下無仁君而懷抱璞玉。莊子是生於亂世的無力。以上幾個問題大都由此而展開。老子看破世道一切願景多是紛爭何時休,孔子責任在身出於王權何時復,蘇格拉底一生都在追問智慧究竟是什麼,孟子在言仁愛何時大行天下,莊子所思世人何時看破而放下。最後補個釋迦牟尼一生都在捨棄與去身,作為覺者而逝去,不受思念所累。


首先,先把蘇格拉底、釋迦摩尼,扔在一邊。

因為他倆和老子、孔子、孟子、莊子,不是一個類型。

那麼,我們先談談老子、孔子、孟子、莊子

在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還沒有文字的時候,

中國就有了文明,

不管是有巢氏、隧人氏、神農氏、伏羲、女蝸這些,都是文明的代表,

當然了,之後他們被神話了不少……

那時候,人與自然是和諧共存的,

就像《黃帝內經》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

簡單點說,現代人的毛病,他們都沒有。

後來,這樣的生活沒了……

為啥?

不知道……

後人把這種現象叫做「失道」。

老子,是周朝的圖書管理員,

讀過幾乎所有三皇時期的著作,

比如河圖、洛書、連山、歸葬,當然也包括周公的易經,

但是,天下失道,周王室式微,

老子就出走了,

留下了5000言《道德經》……

老子的困惑是,為什麼先聖的法子不管用了。

老子的煩惱是,道統壞了,看上去沒救了。

老子的談不上快樂與否,因為他清靜無為。

老子沒理想,如果非說有,就是希望後人能回歸大道。

孔子一生都在為救濟天下而奔走。

他知道,天下失道,禮樂崩壞,

他呼籲,君王們,沒了「道」,至少要做到「仁」,

仁,就是對天下人要好,

孟子也跟上呼籲。

沒人理他們,春秋爭霸,大家都不管周王室了……

孔子、孟子,降低了標準,說,至少要做到「義」,

義,就是要對自己人好,

沒人理他們,各諸侯已經失去了理智……

孔子、孟子,再次降低標準,說,至少要做到「禮」,

禮,就是大家表面上要和和氣氣,

隨曰:「我無罪!」

楚曰庄王:「我蠻夷也!」

就不講理咋地?

好吧,沒人理他們……

這就是儒家最初的折騰……

孔子、孟子的困惑是,為什麼人們不願意回歸大道。

孔子、孟子的煩惱是,大道失,有仁義,但為什麼還是越變越壞。

孔子、孟子不快樂,除非「有朋自遠方來」。

孔子、孟子的理想,是設計一套行之有效的官方學說,讓天下重新變得美好。

莊子,和老子非常像,是道家清靜無為的代表。

聖人無為,而無所不為。

聖人不爭,天下莫與之能爭。

莊子所處的時代,春秋爭霸已經過去了,

迎來的是,戰國!

戰國並不是打架過家家,而是實打實的滅國戰!

道家聖人在這個時代,「僅免刑焉」。

這個時代,需要的是商鞅,統治者喜歡的是法家,

道家、儒家的時代,被天下人膨脹的慾望所淹沒,

無數三皇時期的經典,被付之一炬,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純粹人類,滅絕了。

莊子沒有困惑,他知道這些人遲早要玩兒完。

莊子的煩惱,是無法用道術來服務天下。

莊子不快樂,但他不在乎。

莊子的理想,在《知北游》里。

老子,孔子,孟子,莊子,他們都認為,人的一生啊……

人的一生,應該符合天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才是最重要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下失道,就應該追尋大道,找回我們的根與魂。

3000年了,我們都在迷途之中。

…………………………華夷之防分割線…………………………

蘇格拉底,是個二逼。

他的理論蠢到不能自拔,幼稚無邊界。

同級別的還有亞里士多德、柏拉圖。

並沒有出土文物,出土史料來佐證這三位的存在,

西方人滿嘴跑火車的功夫很強,

也就是說,

這三人,很可能是文藝復興時期杜撰出來的。

別的不說,中國的先聖們,抬手就是天經地緯,至少也是治國理政,

不然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來一段課文感受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叛,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再來一段蘇格拉底的:

好習慣是一個人在社會交場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

許多賽跑的失敗,都是失敗在最後的幾步。

你須貢獻你摯情的愛,學習怎樣用正當的方法來贏得一個人的心。

一下子就沒逼格了。

而且很可能是杜撰出來的……

……………………正常智商分割線……………………

以下內容是釋迦摩尼的,

很可能會遭受降智打擊……

提問:佛法如果真這麼好,為啥在印度消亡了……

一般和尚這麼回答:學習佛法就不應該問不利於佛教發展的問題!更加不應該懷疑佛祖的偉大!

但至少,按照中國人喜歡記歷史的習慣,

釋迦摩尼是存在的,

只是……

我們還是看看歷史原文吧……

佛在西域,言妖路遠,漢譯胡書,恣其假託。

故使不忠不孝,削髮而揖君親;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賦。

演其妖書,述其邪法,偽啟三途,謬張六道,恐嚇愚夫,詐欺庸品。、

——唐初·傅奕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

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

宋、齊、梁、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晝日一食,止於菜果。

其後竟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

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

——唐朝·韓愈《諫迎佛骨表》

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萬世常行,不可易之道也。

佛、老以妖妄怪誕之教壞亂之,楊億以淫巧浮偽之言破碎之。

——北宋.石介《怪說》

好了……不多貼了……

歷史上那麼多次滅佛運動,都是統治者及時醒悟,

而釋迦摩尼,一次次被神話,一次次被打倒……

但其本質,按今天的話來說,

就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話術要飯詐騙集團!

真實要飯:可憐可憐吧,給點吃的吧。

佛教要飯:施主,您有佛緣,貧僧來化緣。

真實要飯:給點錢吧,一毛兩毛不嫌少。

佛教要飯:施主,一炷香九百九十九,可以掃微信。

……

智商稅,就是這種。


你覺得唯一沒有困惑的那個,恰恰是神棍


你的問題,如果回答清楚,大概至少是一篇碩論。


真想好好回答一番,又覺得沒什麼意義。

問題過於寬泛,言不及義是可預見的。題主如果真的想交流,大可以把自己思考的結果附上。如果只是想看看別人怎麼回答,那還不如自己去研究他們的生平,自然能更清晰地了解。

孔子說過「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其他的,你有興趣可以自行了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