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出英雄 在這樣朝代大背景下 哪些英雄或者才女 為人所熟知 主要想知才女的故事


謝邀:)這裡借稼軒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談談魏晉南北朝的英雄吧。

眾所周知,稼軒有一特點,就是好用典。有時用典過多,被人稱為「掉書袋」(也是因為人家看不懂了…)。因此,當我看到他的這首《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時還是很激動的,因為終於有首稼軒的詞我是看得懂的了(蛤蛤蛤)。

全詩: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望中猶記,四十三年,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解讀: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仲謀是孫權的字。三國至「後三國」時期的三百餘年,南方經歷了六個依次順承的朝代,分別是東吳、東晉、宋、齊、梁和陳,合稱為「六朝」。北朝相比東吳是六朝的開端。孫權在哥哥孫策被刺後擔起大任,在周瑜的輔佐下割據一方,與蜀漢、曹魏分庭抗禮。不過稼軒贊孫權為「無覓」的「英雄」,是在肯定孫權鎮守南方、稱雄江左的能力。三國爭鬥而東吳撐到了最後,積蓄了民力,為日後南朝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可見孫權治理之能。不過我個人並不是很喜歡東吳孫氏,大概是因為他們身上體現了寒門的種種弊端——不重儒,不守禮,信巫蠱鬼神治病之說等等。孫堅當年娶妻也算是半「強娶」,妻子吳夫人的家族、一個當地的小士族也認為他「輕狡」,害怕不嫁女兒會引來孫堅的報復[1]。然孫堅重教育,也教出了建功立業的兒子們,這一點,似乎從孫策、孫權的名字中就可看出。

[1]孫堅吳夫人,本吳人,早失父母,與弟景居。堅聞其貌,欲娶之。吳氏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堅恨。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矣!如有不遇,命也。」於是許婚……——《三國志卷五 吳書 妃嬪 吳夫人傳》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舞榭歌台」指孫權舊宮。「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是否是在指魏晉風流?畢竟「晉」在當時被認為是正統,受到漢族士大夫的追隨。西晉滅亡後,士族大量南遷投奔東晉,既是為了躲避北方外族入侵的戰亂,也是為了堅持對儒家的信仰,與南宋的境遇類似。但如果這麼解釋「雨打風吹去」又似乎是在暗南宋滅亡已成定局,過去的輝煌終究會如在東晉末年時一般煙消雲散。如果「風流」僅指孫權之風,那就只是對英雄的惋惜了吧。個人推測輕pia……我也不知道對不對。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劉寄奴,亂世的撿漏者(誤),出現了。

劉寄奴大名劉裕,南朝宋武帝。正如他的謚號「武」,這位南北朝時期的軍事天才之一(沒錯還有佛狸也是)崇尚以武定國。他原居京口的「尋常巷陌」,後為晉效力,兩度北伐。此時北方正處於五胡十六國(通常所說的「五胡亂華」期間),割據勢力除了「十六國」還有一些「國」都算不上的起義勢力,政權混亂,數不勝數。劉裕兩度北伐,大大擴張了東晉的疆土,甚至曾渡江收復洛陽、長安,以致功高震主。功高震主的下場要麼兔死狗烹,要麼揭竿自立。劉裕選擇了後者,廢司馬德文,改國號「宋」,登基為帝。劉裕的篡位使得司馬氏的正統覆滅,也使他在南方失了大批人心,不少士大夫倒戈北面為賞識漢人的胡人政權效力,北朝部分國家得到較大發展。當然,這是後話了。劉裕還有不願放棄挽救正統的臣民,他靠著東征西戰得來的利益發展南朝宋的國力,通過「寒門掌機要」來削弱士族在朝堂的勢力(對抗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為日後他的兒子宋文帝開創元嘉之治打好了基礎。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上。「當年」指劉裕兩次北伐收復洛陽、長安兩座漢人心中最重的舊都的日子。此外,劉裕也曾在京口擊退東晉名臣桓溫的兒子——已經反叛自立為王的桓玄。桓溫在東晉之時也曾多次北伐,但意不在收復失地而是想立威,前、後、西、南、北五個由慕容鮮卑建立的燕國內訌之時曾向桓溫借兵,但桓溫表示「沒這個想法蛤蛤蛤」而撤兵。桓溫晚年被指有「不臣之跡」。兒子桓玄因有過人之相,在桓溫死後受到猜忌,只被授予閑官。不甘居於人下的桓玄果然反了,改國號楚,卻在京口被劉裕等人擊敗,成為劉裕成功路上的踏腳石。他死後十六年,劉裕稱帝。可真是莫大的諷刺。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元嘉」是宋武帝劉裕的兒子——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元嘉年間,南朝宋國力提升迅速,充分發揮了南方的經濟優勢,史稱「元嘉之治」。與其父劉裕的謚號「武」不同,劉義隆為「文」,可見兩人行事風格的不同。也是不巧,軍事天才劉裕已死,卻有另一個軍事天才誕生了。他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狸伐(「伐」就是個後綴,跟叫「xx突」的「突」一樣,所以簡稱佛狸。)在東晉桓溫忙著北伐立威,劉裕忙著發展國力,死後兒子們忙著搶皇位的時候,北邊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先是前秦苻堅基本一統北方,卻在淝水敗給晉軍,灰心喪氣班師回朝,死在部下的叛亂中;再是拓拔鮮卑取慕容鮮卑而代之,把曾經獲封的代國改國號魏,佔取了因前秦崩盤而騷亂的北方,進一步擴大疆土,史稱「北魏」,便是承認它是一個朝代而非那十六個國家之一了;最後便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鋒芒畢露了。拓跋燾在不計其數的御駕親征中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當真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軍事才能。南朝宋很快就感到了壓力,聯絡北魏以北、以西的柔然、北燕、西秦企圖對北魏進行全面打壓,宋文帝也在王玄謨的陳說下決意仿效驃騎大將軍也是冠軍侯的霍驃姚霍去病(啊頭銜好長)當年深入匈奴腹地,封狼居胥山的事迹,數次出兵攻打北魏。結果次次無功而返,甚至不斷失去長江以北的土地。在太平真君十一年,北魏終於動真格的了,出兵六十萬攻打南宋。原想著攻入北魏腹地的南朝宋自己被打得門戶大開,不過幾里就要被攻破國都了。封狼居胥的夢,也只能北望長安、洛陽時做了。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具體是稼軒抗金的故事,因為不熟不好做評價。大體指送北抗金南歸到寫詞共四十三年,難過中原陷落的同時,也在追憶軍旅生活,恨不得重回戰場。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太平真君十一年的一場仗,拓跋燾大獲全勝,直逼到國都建康(今江蘇南京)。他本人甚至悠閑地在南京瓜步山頂建立了行宮,也就是後來的「佛狸祠」。這件事對南朝宋的震動是極大的,人心再次大量流失,經濟也受到巨大打擊——「自是道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2]最是意味深長的,則是稼軒刻意提及「一片神鴉社鼓」。南宋時佛狸祠尚在,百姓香火不斷,又有誰記得這是北朝的異族人羞辱南朝的手段呢?頗有些借古諷今的意味。

[2]「自是邑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為《資治通鑒 宋紀八》中版本,用詞略有不同。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是一個有味道的故事,語言簡練(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文言文的言簡意賅)。

稼軒一詞,句句用典。若是不熟悉,讀來只覺得吃力;可在這首《永遇樂》中,我讀到的更多是感動。南北朝局勢與南宋何其相似!南宋受金的威脅,南朝受北朝的威脅;金是少數民族,北朝不光是一個少數民族,更是北方民族的融合。南宋面臨著當年南朝宋面臨的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稼軒寫出這首《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也是為了借古諷今,嘆息相同的際遇,揣測將來的走向吧。

以上是我在學校社團的作業,拿來一用。因為是深夜作品可能有些語句不妥,請多多包涵啦。微博上也發表過,是我本人。

才女的話,個人比較喜歡蔡文姬和謝道韞。看到有大神評點了,我就不獻醜啦。魏晉南北朝的女性都很有特點,個性鮮明,除才女外也有政治家、軍事家等,稱得上「誰說女子不如男」。
謝邀,辛憲英(191-270),羊耽之妻羊祜的嬸嬸,真的無愧於亂世才女這個名號了。父親辛毗,潁川人(何潁川之多才也),就是《三國演義》里那個在二袁之爭里投靠了曹操當了重臣的袁紹謀士,這樣的出身賦予了辛憲英兒時見過太多殺伐紛爭,也基本經歷了天下三分從合久而分的分久而合的歲月,191年正是董卓專權挾持天子,黃巾基本覆滅的時間,那一年劉備剛剛當上平原相,而279年,司馬炎已經改元五年了。曹丕與曹植爭奪太子之位時,辛毗站在曹丕一方,曹丕被立為太子後,抱著辛毗的脖子哭,嘴裡說著「辛先生啊,你知道我多高興嗎」,好像已經「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處中國以治萬邦」。辛毗回家告訴女兒,結果

憲英嘆曰:太子代君主宗廟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國不可以不懼,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這句話還傳出來了,還被記載在史書里,這就相當於現在(敏感詞)啊

所以

謝肇淛:"才智之婦,史不絕書,至於辛憲英者,度魏祚之不長,知曹爽之必敗,算無遺策,言必依正,當是列女中第一流人物也。"

李漁:"善於料事如此,而又能料人,真女中之英才耳。"

上面提到,知曹爽之必敗,說的是司馬懿誅殺曹爽時,因曹爽在外而關閉了洛陽城門,大將軍司馬魯芝帶領曹爽的家兵斬關奪門逃走,要她的弟弟辛敞(時任曹爽參軍)一起去匯合曹爽,結果辛敞慫了,回家問辛憲英的意見(看來當時就她有才名),辛憲英說「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爾。明皇帝臨崩,把太傅臂,屬以後事,此言猶在朝士之耳。且曹爽與太傅俱受寄託之任,而獨專權勢,於王室不忠,於人道不直,此舉不過以誅爽耳。」辛敞還是不敢,說那我去還是不去啊。辛憲英又說「安可以不出!職守,人之大義也。凡人在難,猶或恤之;為人執鞭而棄其事,不祥也。且為人任,為人死,親昵之職也,汝從眾而已。」後來高平陵政變果然成功,司馬懿也放過了辛敞。

爛尾了,改天再更。


吳喜小吏成大將。他少時便通曉史書,領軍府小吏出身,後任主圖令史,跟隨沈慶之徵蠻,作為傳信使者得宋孝武帝劉駿賞識。宋明帝劉彧征討會稽,他自薦請戰,以三百羽林軍起家,一個月里橫掃三吳,叛軍望風降散,就此一鳴驚人,成為劉宋大將。

吳喜一月定三吳。宋明帝劉彧命弟弟巴陵王劉休若率張永、蕭道成等東討尋陽王劉子房,時遇大風雪,軍無戰心,殿中御史吳喜主動請纓,選精兵三百,前去援助。吳喜一路戰無不勝,領軍先後攻破義興、吳興、晉陵、錢塘,再渡錢塘江,破西陵,平會稽,斬會稽郡事孔覬,擒劉子房送京建康,一月內三吳皆平。
謝邀,以及感謝三國志、三國演義和三國殺。。。才女:

當前最高票答案居然沒提到蔡文姬。。。具體事例不舉,詳見百度

徐夫人(以下引用自百度百科):「孫翊部將媯覽、戴員對孫翊不滿,於是收買孫翊家將邊鴻,邊鴻因此乘機刺殺了孫翊。媯覽因貪圖徐氏美貌,欲強納之,徐氏假意許以晦日成親,暗中與孫翊家將孫高、傅嬰計議,晦日之時設下伏兵,乘媯覽、戴員無備前來之時刺殺二人,為夫報仇。見於《三國志·吳書·宗室傳第六》及裴松之注。《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亦有相關事件描述。」
好想發個段子,重口味,勿噴……慕容恪一臉邪笑,不再是平時肅穆的表情。冉閔在地上蠕動,奈何繩子綁得太過結實。冉閔扭動著身子掙扎了一番,怒罵道:「夷狄無恥!」慕容恪玩味地看著冉閔,笑道:「個么你們中原人文化高咯?」說著,便拿著樹枝在沙地上寫了個「垂夬」字,對冉閔邪笑道:「個么你說說這個字怎麼念好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