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派系錯綜複雜,並且還在不斷發展,藝術家數量繁多,浮沉不定。作為一個想入行的人,如何積累中外當代藝術知識及藝術家資源呢?感謝。


哈哈哈,可以通過我們的直播了解鴨~

生活需要藝術,因此很多人想要了解藝術家群體的生活。然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藝術家距離我們是遙遠的,藝術家的生活充滿神秘。那麼,如何近距離接觸藝術家們呢?

近日,我們迎來第三波「捨得的客人」的活動,四位來自全球的藝術家會相約在我們沱牌捨得文化旅遊區,於9月21日-26日展開為期五天的「環球藝術家捨得之旅」!四位極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將藝術創作的方式深入了解捨得的文化、釀酒技藝等各個方面,連接人與藝術、人與自然、人與酒、人與文化等多種關係,激發藝術與捨得文化結合的無限可能性。

他們分別是(排名不分先後)——

重慶油畫學會副秘書長、理事朱海先生

(朱海作品《月光》)

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副系主任、副教授熊莉鈞女士

(熊莉鈞作品《正午》)

米蘭大學畢業、在各地開展無數的義大利藝術家Jacopo

(Jacopo Della Ragione 作品《On the side n.6》)

以及中國優秀青年藝術家何苗女士!

(何苗作品《沌·悟》)

藝術之美是如何創造的?藝術家們有什麼樣的生活美學?我們將在9月23日20:00和9月24日20:00直播兩場,和大家一起在直播中走進藝術家的創作生活,感受藝術與老酒之間的碰撞,品味藝術與生活美學之間的絲絲縷縷。

我們一直以「成為生活美學品牌」為願景,持續致力於為大眾進行生活美學的傳播與普及。在這次的「環球藝術家捨得之旅」之中,我們致力於讓大眾走入藝術家的創作生活,充分感知生活美學的締造過程,帶來全新的生活美學認知。

而在這為期5天的「環球藝術家捨得之旅」當中,我們會邀請藝術家們遊覽沱牌捨得文化旅遊區,在650萬平方米面積、綠化率98.5%的天然大氧吧中感受自然帶來的靜謐與祥和,在300多種珍稀樹木環繞的生態園中提升內在心境,親自感受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融合的無限魅力。

在香樟環繞、桂樹飄香的環境下,不禁讓人感慨,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在那狹小的空間里,也切斷了人與自然天地的連接,無法感受捨得生態這般原始的豁達廣闊,只有在這一片靜謐之地帶來內心的寧靜。藝術家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他們心中的答案想必會化為一幅油畫巨作,令我們為之驚艷。

此外,藝術家們還將親臨泰安作坊,拜訪28口400多年的明清老窖池,感受「千年老窖萬年糟,好酒全憑窖池老」的智慧;藝術家們還將走進釀酒車間,見證白酒的起糟、拌料、上甑、蒸酒……白酒是一門豐富的學問,每一道工序都蘊含著學問和奧秘。每一滴酒都要在捨得陶壇貯酒庫中經歷5年以上,才能才能讓這種獨特而濃厚的酒香,匯聚成一杯老酒,讓人邂逅一場舌尖上的「艷遇」。

時間能締造極品,在這漫長且枯燥的過程里,是無數人的執念與堅持,才創造出了這些美好。藝術和制酒,都是「時間的藝術」,為了不負眾人的期待,我們只有不斷堅守和付出。此次體驗,讓藝術家深刻體會了人文藝術、綠色生態、陳年美酒三位一體。沱牌捨得文化旅遊區將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融合,給了藝術家諸多啟發,似乎每個人都找到了心中的答案。

而在直播當中,藝術家們將與觀眾零距離交流,與老酒專家一起品鑒捨得酒,體會藝術與酒的融合所帶來的奇妙反應,並分享此次捨得之旅帶來的創作靈感,通過「現場作畫」的方式讓創作理念變為藝術品。

這是一次藝術與老酒的攜手跨界,是捨得精神與藝術的交融升級,是一次對生活美學的探索和普及。通過這一次「環球藝術家捨得之旅」的直播,藝術家們神秘的創作生活和精神世界得以被揭開,最大限度拉近與普通觀眾的距離。

我們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為大眾進行生活美學的傳播與普及,並把這種全新的生活美學認知帶到大家的生活中。讓我們品一杯老酒,一起與藝術家們探索生活美學的魅力叭~


既然您是想入行,那我就有話直說了,要了解當代藝術,建議直接出國學習和發展一段時間,然後再回國發展,不然只能是二手的二手。

當代藝術說白了是西方的當代藝術,裡面蘊含的是由西方的文化歷史和社會演化過程中所衍生出來的理念和思想,不真正的在西方的文化語境下生活過、體驗過、切實的去融入,僅僅從美院的課、書本和網路上去看藝術史、了解藝術家的話,這只是學了個表象和皮毛,最後弄的似是而非,只能在國內一堆同樣似是而非的「當代藝術家」圈子裡抱團取暖。而你在國外進入他們的藝術教學體系的話,只要你爭氣,自然而然的也會接觸到很多圈子內的資源。也會發現很多和原先預想的一些不同。

藝術是社會文化和思想的結果,這是核心。不全面的了解其思想而只追求表現形式的相似、或學著使用那一套故作晦澀高深的話術,那都不是當代藝術,也不會被真正的內行的人認可。這也是為何你在國內的院校很難真正弄明白當代藝術的原因。西方的藝術家在這方面就很佔便宜,因為他們本身就在自己的文化語境下,所以可以比較放飛自我。這就像英語一樣,我們要先踏踏實實的學會英語,再進行寫作,而他們本來就會,甚至可以寫詩或者惡搞。而如果你不先踏踏實實的把英語吃透的話,看人家惡搞一堆字母,就也學著人家惡搞字母,那……emmm,只能說祈禱瞎貓碰上個死老鼠吧。

再多說幾句,為了保命。我當然不反對以中國文化作為內核去重新解釋當代藝術,但這事沒那麼簡單,這是個很大的工程,需要整個中國文化自身的當代化做基底。由於各種歷史原因,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進程被打斷了,而填補我們現代和當代文化空白的,都是西方文化。因此我們一說起中國文化,首先想到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它的主體仍然在農耕文明階段,因此有很多方面不適應於當代生活。我們的文化自身連現代都沒達到,更別提當代了,這樣的文化只能衍生出傳統藝術,不管它的境界已經到了何種高超的階段,但它仍停留在農耕文明的語境里,這是事實。即便縱觀那些很多包含有中國文化元素的、優秀的當代藝術作品,中國文化在其中更多的是淪為素材,而不是作為指導性的理論存在的,再直白點說,這樣的理論目前還不存在,要弄出這樣的指導性理論,需要我們每個人去為祖國的文化建設添磚加瓦,讓一直被忽視的文化建設興盛起來,而不是只知道悶頭賺錢。然後,我們就可以爭奪藝術界的話語權了,有了話語權,才可能有所謂的中國文化主導的當代藝術。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西方其實也是一個提高自我的過程,社會文明發展的道路的大方向其實沒那麼多樣,我相信中國文化的當代化,也不外乎會是更解放思想、更尊重個人、更加的開放和包容,更能接受批判性思維和不同聲音,這是文化自信的表現。我們當然也可以通過學別人的東西來自強,還要玩得比他們還好,讓它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

所以,題主如果真的出國學習的話,請不要像某些為數不少的人一樣死抱著中國文化不放,那不是堅持、是頑固。請以一個更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去接受不同的文化和觀念,對你的未來會很有好處的,不論在藝術上還是生活上。


從作品吧,別的都隔著一層或多層。

那天我diss了藝術史和藝術評論。但是這兩者也是有它們的生態位的。作品第一性,這兩者是第二性的東西。

你首先得見過,吃過白菜,看相關評論評價才有意義。

所以你看作品之後,可以有針對性的看看相關的藝術史和藝術評論。

好在現在想看作品,不是那麼難了。即使看不到原作,網上搜一個圖像瞧瞧還是容易的。


對於大眾來說,考取相關院校算是一條走的通的路吧


最簡單的就是關注幾個分享當代藝術的公眾號


對初步接觸這個圈子的人來說,多看展應該是比較快的途徑,先鋪面,再對自己感興趣的藝術家深入研究,如果不是工作需要,一般也不用太深,之後的工作就留給時間了,畢竟時間沉澱下來的才會成為經典。

然後就是多交流,逛畫廊和畫廊主多聊聊,逛美術館和工作人員多聊聊,有機會參加開幕,逮著藝術家或者媒體就扯,不要害羞。

漸漸的,你會發現他們很多人就沒你懂了。

另外,前期不要太著急去接觸大牌,從和你一樣入行不久的藝術家開始溝通,一個是他們會比較樂於介紹自己,二來,大牌也不會理你啊~

然後,藝術圈鄙視鏈還是很強的,如果要當長期事業做,要麼你兜里揣個幾千萬,要麼就去讀個海外藝術名校的研究生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