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英語的 banana(香蕉),用「笨啦啦」這種諧音來記;比如日語的 こんにちは(你好),用「扣你寄娃」來記。


在已有國際音標的基礎上,我不提倡一切靠諧音記憶外語辭彙的辦法。我不認為靠諧音記詞能配稱得上是一種「學習行為」。因為,這將意味著你會用漢語的語音系統來理解外語的語音。用母語音系套用外語音系是完全錯誤且誤導性極強的學習方法。

如果你堅持要靠諧音記憶,並且只會靠諧音記憶,那麼在選取諧音字時,建議你至少遵循以下原則,這能讓你的諧音字看起來略好一點[1]

  • 選用發音接近的諧音字。

banana可能更像「菠拿訥」而不是「笨啦啦」[2]

  • 選用在漢語中意思貼近或屬於可聯想範圍的字,結合音譯和意譯。[3]

taxi(計程車)最好不要是「太可惜」而是「抬客汽」

pest(害蟲)最好不要是「派思特」而是「拍死它」nymph(山澤仙女)最好不要是「尼米夫」而是「霓宓芙」[4]

再次重申,我不支持、不鼓勵、不讚賞 任何把「諧音記憶」當作正經的語言學習法的行為。[5]

參考

  1. ^不過總體看來仍然很糟
  2. ^我的母語是普通話,所以這裡我以我的母語作為標準
  3. ^以下都是我胡謅出來的私貨
  4. ^如果直接按「寧芙」的話,無法反映那個m(
  5. ^說實在的,有想諧音的工夫你就已經把這詞給背下來了


說實話,這種做法勉強能歸類到「學習方法」,那麼就不存在什麼正確與否的問題。但是,你真的確定banana和笨啦啦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嗎?


你要諧音也就算了,但漢語(普通話)又不是沒有na這個音節,音譯na的時候用一個讀la的字是鬧哪樣。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種行為顯然不正確。


別。

別這麼學。求求了。

建議每學一種外語就拋開以前的所有種種

然後從母音開始,呀呀學語一樣地去學。

說實在話,我聽一兩歲小孩子學說話,他們的母音(不說輔音,因為牙沒長齊)發音也不甚標準,到後來說多了才標準呀。

我見到很多人下意識都會用母語的思維去考慮新語言。

其實,這樣學的話效率就會比較低了,有一堆人問我日語咋學啊?咋辦啊?咋背啊?我想說,但凡你別用漢語的思維去學外語,而是用一種開拓新大陸的思維去學,你都不至於學那麼麻煩。真的。這樣的話開始難,後來就簡單了。

去年在b站學韓語,老師發一個音,彈幕裏就刷出一堆諧音漢字。然後他們就把?發成【擦】了。。。但其實這兩個字的母音跟輔音都不一樣,只是非常非常相似而已。但這種習慣一旦形成了,發音思維習慣都會很難以改變。

順便說點題外話

我經常觀察到有人跟我說英語比日語簡單。然後我猜這些人學英語也比較早吧,大概漢字都不太會寫,牙還沒長全,就在說apple banana了。我想說,這個時候你還小,你那是還是用跟母語差不多的思維去學英語的,所以你學起來就有語感,學起來就舒服,英語的語法也不自覺的就印在腦子裡了。而你偏要把語法變成一條一條的條目去記,而不是把它變成一個大框架映在腦子裡,那更完戲,不得學的難死。


母上大人沒有任何語言習得知識基礎,都知道這麼做是在毀掉外語學習力。

當然,如果對於你而言外語是折磨,請當我什麼都沒說。只是那樣的話,我們的共同方面就又少了一個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