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們剛開始開眼看世界沒多久,但他們的知識已經足夠他們還是根據已有的一些知識來做判斷,而他們已有的知識又很有限,所以會導致他們的結論往往偏激而脫離現實。

長大了就好了,可惜這一茬長大了還有下一茬,還是得在父母的素質上下功夫才能改變這一現狀。


在青春期,大多數人都渴望受到關注,渴望萬眾矚目。而主流的價值觀則是按步就班,學習、上大學、找工作,然後,然後就泯然眾人矣!在青春期,主流的價值觀是沒辦法滿足一個人的期望值的。而那些偉大的人、那些英雄,彷彿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是那麼的完美、那麼的高大上,距離現實生活實在是太遙遠,遙遠到青少年希望見一次真人都是困難的;更不要說是模仿他們、效法他們了。

而明星,萬眾矚目,滿足了一眾青少年渴望被關注的心理。明星們不像是那些偉大的人、那些英雄們不食人間煙火,相比之下,他們要接地氣、更象生活在人間的大哥哥大姐姐。人們每天都可以在傳媒之中看見他們,看見他們的衣著,看到他們的髮型,聽到他們的聲音,甚至演出的時候可以近距離接觸,和他們握手,索要他們的簽名……最關鍵的是,這些明星,是可以被模仿的。比如唱歌,比如某一經典場景,這些都可以被粉絲模仿。模仿的時候有一種代入心理:這一刻,他(她)就是我,我就是他(她),這種心理可以帶來滿足感。另外,明星的粉絲之中,也會分出不同的層次,也就是說,同樣是追星,也會追出不同,這就提供了交流的機會,這種交流,也會帶來成就感、滿足感。

青少年追星並不是什麼問題。有一句話說得好:誰年輕的時候沒喜歡過幾個傻X呢!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就會將人慢慢塑造成主流價值觀所規範的那種樣子,誰都逃不掉,包括了他(她),包括了你,當然,也包括我。

謝邀。


青春期的時候,身體里的激素水平變化較大,所以會出現相應的情緒反應。這些反應是正常的,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追星是青春期喜歡的活動之一。如果特別瘋狂的話,還需要自我的調節和家人更多的理解。換個角度來講,年輕的時候有點特別的回憶,不是很好嗎?


因為人總是需要一個人作為自己的偶像來鞭策自己,青春期的魯莽和茫然會加快追星的腳步,這也不一定是壞事。


大概是一個心理吧,就迷戀了,或者跟風,哈哈我初中也很喜歡,現在讀大學對任何明星都沒有啥感覺了哈哈


謝邀。

青春期的時候對未來的希望比較強烈,撒貝南說過:「追星,其實追的是自己。」所以,可以說我們的大腦深處會把那個TA當成自己最想要成為的那個人,想要接近TA,了解TA,認為TA就是那束光。當然大部分追星族認為自己只是吃TA的顏,或者喜歡TA的努力,其實,是在順著TA的影子,滿足自己對自己的期待,這是理智粉。

無腦粉可以說是那種政治上的「極端個人主義」,雙標那種,但是青春期的學生應該不會是這種,極少部分吧。


謝邀,我以前初中的時候追星也很瘋狂,當時喜歡exo嘛,就是把他們當成一種信仰,一個學習的動力!鼓勵自己前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