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同樣錢,這句話的前提是你有個固定的預算

如果這麼說的話,這句話其實並沒錯。

比方說你有兩萬的預算,面對一款沒有任何花哨功能的單純的100寸高素質屏幕跟一款70寸的智能功能不明覺厲的電視,難道你選擇不買個大的卻買小的?

電視,首先它是一塊屏,其他功能越少越好,都可以通過機頂盒實現。知乎主流的觀點都是如此,所以SONY跟LG一直都是在知乎最受推薦的電視產品。

你有六千的預算,那肯定還是在這個預算上買個大的。

引用知友 Ivony 的一句話:

首先選最大的,有錢就在最大的尺寸里選個畫質好的。

--

有一句話你如果不相信,一定會後悔:電視尺寸只取決於你的錢包,與你的客廳大小几乎沒關係。現實中你家的小房間就算放 120 寸電視,看習慣了也不會覺得它大。能買得起的前提下真的是越大越好。

--

不過實際消費的情況,我們的預算存在一個浮動範圍。比方說你預算3000~6000,那麼在這個價位段都視為花同樣的錢,這種時候75的TCL就是最大的。而這個時候,花 5999 去買那個 75 寸 TCL 是否就最划算?我看不見得。

某一類商品往往存在一個「甜點位」。比方說顯卡就存在所謂「甜點卡」一說,所謂甜點卡就是性價比最高的卡。比他便宜和比它貴的,性價比都會下降。

低價位顯卡有它70%的價格但性能是50%,或者有它50%的價格但性能只有20%,高價位卡性能有200%但價格是300%。那麼我們可以看到,顯卡是最能夠詮釋什麼叫性價比的東西。性價比顯卡從來就不是最便宜的顯卡,性價比幾乎一直都是中端顯卡。

對電視來說,我覺得「面積價格比」可以一定程度反應那種甜點關係。在特定的時間段,某個尺寸的面積相對就是最具有性價比的,更大和更小的都不划算。

甜點顯卡的性能基準一直在提升,而甜點電視的面積,也一直在增加。

那麼就在我寫下文章的當時,電視機的甜點面積是多少?以目前的數據來看,我認為是 65 寸。具體原因,你上京東淘寶搜一圈各家電品牌不同尺寸的價格就明白了。

60 寸以下的電視,已經過了甜點尺寸的階段,現在購買 60 寸以下電視真的會後悔,我媽覺得她客廳不大,不聽我勸,剛買了一台 55,現在真的是腸子都悔青了,因為現在55寸放客廳,尺寸真顯得太過於小了。強烈建議現在搬新房的人用 65 寸電視,等到 80 寸 100 寸成為甜點面積的時候再換新的。

而 70 寸成為甜點面積,或許還需要到若干個月之後。紅米這可能算是,為未來預留的戰爭空間吧。

我的建議:現在你未必要買他宣傳的那個 70 寸電視。買 65 寸現在是最適合的。不過他推薦買電視盡量買大這一點,本身並沒有錯。


其實這是廢話……

而那些吹畫質,吹解析度,吹各種參數的人,你只需要問一句話就行了……

誰家發布會後面放個50寸的小屏幕?

像發布會這種場景,要麼投影要麼發光二極體矩陣的,哪裡有什麼畫質、解析度和參數?

但是你見誰敢放一個畫質解析度吹上天的小屏幕在後面?

大就是美!大就是正義!大就是電影院,小就是錄像廳。

講真,你家手機解析度都可以秒很多數字電影了,你不去電影院?

多鉚蒸剛,巨屏至上,億萬巨屏,億萬榮光……

先選最大的,有錢再在最大的裡面挑個畫質最好的……

我話撂這裡:在拼接屏技術沒有成熟之前,任何不首先考慮尺寸的消費需求都是交智商稅的

只有在拼接屏技術成熟之後,才能說尺寸大小無所謂,因為你想要多大就能有多大……

在很多年前,電視機和顯示器是分家的,顯示器解析度高而尺寸小,電視機解析度低而尺寸大。即便是解析度相差辣么多的情況下,也沒見誰喜歡用顯示器看電視,而不用電視機做顯示器是因為很多UI對解析度有硬性要求,所以電視機才取代不了顯示器。

而在液晶顯示的今天,不論是電視機還是顯示器解析度都大大超出需求,大,理所當然的就是正義。


謝 @機智的娜娜 邀。

其實被邀請有一陣子了,但是之前一直沒來回答。

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看上去這句話只是簡單的宣傳口徑與調侃友商「智慧屏」,但背後透露出相當嚴肅深刻的問題。

先說這句宣傳語本身吧,毋庸置疑,這句宣傳語對紅米而言很合適,非常簡單明了的突出了紅米電視的賣點,順帶打擊了友商。

而且,個人認為這句話本身不算錯,或者說,這句話本身是對事實的簡略、模糊的表述,也即是「模糊的正確」

個人認為,真正完整、清晰的表述如下:

在顯示面板技術進步與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前;

在常見電視尺寸膨脹到一定程度之前;

在電視產業再一次出現大規模消費升級之前;

國內大部分消費者在中低端價位的電視選購中,更傾向於選擇同價位屏幕尺寸更大的產品,相對不在意電視在尺寸之外的產品力,比如畫質晶元、揚聲器、攝像頭等等

首先,人對於信息交互的需求是無止境的。

更大的屏幕意味著更豐富的交互,更好的感官體驗,毫無疑問是天生正義的。

然而,正如智能手機受限於便攜性與手掌握持性,屏幕尺寸不能無止境增長一樣。

電視屏幕的尺寸受限於人的視野和客廳面積,同樣同樣存在一個「天花板」

電視產業發展至今,屏幕尺寸仍未觸及上限,國內乃至全球大多數國家的消費者首先追求屏幕尺寸,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過我個人認為,適合大多數消費者的電視尺寸極限,大約在70~80寸,目前距離天花板已經不遠。

我家客廳已經算比較大,對選購的65寸小米電視也比較滿意。

我大概看了一下,以我家的情況,電視大約70寸就是極限了。

特別是,由於技術和成本限制,目前的電視產業發展,還沒有在中低端產品普及各類畫質處理技術。

擁有畫質處理晶元的廠商更是少數,比如海外巨頭索尼、三星、LG。

國產廠商中有畫質晶元的有海信、TCL以及華為。

中低端產品畫質晶元不普及,這就使得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有時需要在更大的屏幕與更好的畫質之間做取捨。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選擇更大的屏幕,更符合主流消費者的需求。


好話說完了,接下來恐怕就要說點逆耳忠言了。

盧偉冰的發布會上喊出的口號,很符合紅米甚至小米電視的發展現狀。

但究其根本,口號背後折射出小米在智能電視發展中一以貫之的「性價比」,「降維打擊」思維,折射出小米一如既往地缺乏自身品牌與技術建設,產品力依賴供應商背書。

小米在智能電視市場的突飛猛進,與當年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的意氣風發,何其相似?

小米藉助電視智能化的產業革命彎道超車,與當年小米手機何其相似?

小米憑藉「大屏幕、低價格」的超高性價比,與當年小米手機「高性能、低價格」何其相似?

部分米粉將小米的高性價比引以為傲,用「增智慧」嘲諷友商,與當年嘲諷OV高價低配何其相似?

如果說上述純屬我個人的一廂情願,牽強附會,那我同時想問小米幾個問題。

除了來自面板廠商的大屏幕之外,小米電視的性價比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優勢?

除了幹掉渠道利潤之外,小米電視有沒有其他成本控制上的優勢?

除了小愛同學等IOT聯動之外,小米電視有沒有足夠的護城河?

現在電視屏幕未觸及天花板,智能電視也在風口期。

然而一旦70寸及以上的面板普及,一旦智能電視進入紅海期,小米如何打造品牌與差異化?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今日嘲諷競爭對手性價比低,這當然無可厚非。

但小米有沒有看到對手自研晶元可能帶來的成本優勢?

有沒有想過一旦對手也採用同樣甚至更低的定價策略,又當如何?

特別是,電視已經是小米IOT產品中的核心,而IOT已經是小米財報上為數不多的亮點。

如果小米電視陷入增速低谷甚至衰退,整個集團的財報又當如何?

本人並不是說,小米電視一定會複製當年小米手機先登頂後被趕超的歷史。

畢竟,小米的IOT戰略已經頗有成效,各設備間的聯動已經初現端倪。

更重要的是,除外購晶晨半導體晶元之外,小米松果也在嘗試自研IOT晶元。

這裡想強調的是,隨著傳統電視的逐漸智能化,電視越來越接近消費電子產品,而非傳統家電。

前者不僅更新換代相對更快,而且技術投入更大,研發需求更多。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現在還遠不到高枕無憂的時候。


真正的智慧是,同樣的錢買非智能電視,大不了加幾百買個盒子


電視真的是越大越好,什麼畫質都是沒意義的。

當年我家買電視的時候,價格差不多的有兩台,一台是55寸 sony 的次旗艦,什麼直下區域控光什麼這個那個的解碼晶元,反正就是畫質沒得說。另一台是 LG 的70寸,沒什麼賣點,就是大。

我一直勸我老婆買 LG 的,大就是爽,但最後在我老婆的堅持下,還是買了 sony。結果買回來不到半年,我老婆就主動跟我說,當初這電視還是買小了,當初應該買大的。

我爸家還有一台老三星,不接視頻信號的純黑屏幕下已經能看到明顯的亮度不均勻了。但是接上畫面,別說我爸看得津津有味了,就連我特意去分辨,也沒發現這背光亮度不均勻對畫面有什麼影響。

大多數人對畫質的分辨能力,真的沒那麼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