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华为的面积约等于苹果的四倍。如果说安卓手机拍照的质量是因为感测器的面积变大。那苹果是怎么使自己拍照进步呢?因为我们经常说底大压一级压死人,但是对苹果却是一个例外。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呢?


单看硬体,2019年最强CMOS就是索尼Xperia1御用的IMX445,其次就是iPhone 11系列的主摄用的阉割版的IMX445即IMX503,苹果不是不想上大底,而是因为这块小底比别人的大底要好。以前的人买手机只问像素,现在有人来问底的大小了,咋没人来问问制程工艺呢?

IMX445/503用的是第六代工艺,背照式三层堆栈像素穿孔,所谓的大底,比如华为的IMX600y、很多品牌用的IMX586 686,都是第二代工艺,背照式单层结构边缘穿孔。第二代工艺推出的时候,同期的手机处理器普遍是28nm;第六代工艺推出的时候,同期的手机处理器普遍是7nm。你品,你细品。

苹果只用最好的,而不用最方便打广告做宣传的。

当然了,IMX503在2020年也相对过时了。索尼Xperia 1 Mark II用上了IMX557,三星S20用上了IMX555,这俩都是1/1.76」的大底,也是第六代工艺的。

不过华为定制的IMX700y、OPPO定制的IMX689、vivo用的S5KGN1、小米用的S5KHMX都还是第二代工艺。。。

可以预计的是,苹果今年如果用所谓的大底,那只有可能是IMX555/557的孪生兄弟


1 省钱。采购成本更低。

2 配套调校熟门熟路,最后还是省钱。对比就是三星s20u翻车。

3 苹果的核心竞争力不在这里。往前翻,苹果的双摄、三摄都是跟进+优化,不会在拍照上投入过多。

作为行业的引领者,最重要的是不翻车。局部的单点创新,对开拓市场贡献不大(有几个人会因为苹果上大底就从安卓转苹果?或者反过来因为苹果底小就转安卓?)。


是,然后录像被吊打,cpu连尾气都吃不著emmmm。

谁都有缩的地方,为什么某些国产一天到晚不好好承认自己缩了啥,总去问别人缩了啥。


最输到连底裤都没有的是:苹果从来没和国产在这些个什么微博知乎烂地方下场撕。

想吹,先把自己拉到高段位,而不是靠忽悠和营销站到那。


iPhone 11 Pro Max 都发布快一年了,一年前的手机大家都是小底。

另外我们分析一下做大底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是画质好。背景虚化更强一点

缺点:1厚度变厚。p40摄像头处厚度都有1厘米了。iphene 11pro max机身厚度只有8.1mm摄像头处应该有9mm,

2.广角,广角也不算是缺点,但广角会带来更大的畸变。和大多数场景下更难构图。

3成本,越大越贵,同样型号量越多,单个成本越便宜。iphone 11(非pro)是lcd屏幕,屏幕厚度比pro max的oled屏厚很多。摄像头的空间又被压缩了。所以塞不下镜头更长的长焦摄像头是双摄,pro max 除了长焦外和11的摄像头是同一个型号的。


如果不用大底的,还怎么吹嘘,还怎么沸腾?


商业的理由就是省钱,包括镜头模组的尺寸等。

技术的理由就是 视频性能在处理端占优势,可以比较方便的实现后端的沿用。

另一个理由就是机内空间不足。

对于用户可以接受的说法是:苹果认为视频的重要性超过了静态照片。现有cmos尺寸更有利于自身在视频性能上的发挥。


安卓机(主要是四大国产)那个演算法就硬拉,什么虚化什么锐化的统统拉高,成片效果就很奇怪

苹果这个上大底就是懒


一个光学系统的设计有很多部分构成,cmos只是其中一部分。镜头的设计和cmos要匹配,才能发挥最大威力。镜头如果不改,那么成像圈大小不会变,只把底变大不会有任何意义。那如果镜头也改,要么镜头大小,厚度都会变,手机的厚度,布局都要改;要么牺牲镜头素质,边缘成像质量下降,会有色差或者畸变。

那么小底变成大底会有什么提升呢?在镜头相同,拍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小底正好能装下一张脸,那大底能装下一张脸就能装下一张脸+脖子,如果底再大些,还能装下肩膀。那如果小底也要装下肩膀,就得站的更远拍,也就会损失更多信息。当然,这个假设的前提是镜头相同。

光底大压不死人的


今年上了1/1.88的咯


硬体和演算法的取舍。最好效果肯定是二者之和,但是苹果会考虑到成本,在其中权衡。演算法成本很高,但是这东西一锤子买卖,写好了演算法逻辑,卖多少台都不会提高成本。硬体成本低,但是架不住卖的多。

同样还有谷歌,pixel让我们看到了演算法的重要性,单摄能比别的厂商双摄三摄效果还好(前几代)。

总结下来,就是抠啊


其实不如说是其他品牌只能用大底。

自ip11开始,Apple正式向所有人展示计算摄影的威力,并决心走到底。1200w配合A晶元使得这每一个像素都有可能在可控时间内被演算法优化到极致这从smartHDR,deepfusion,杜比影像可见一斑

大底这种堆硬体的做法是利弊都很明显的做法像是揠苗助长,底大就会带来镜组规模,计算压力的成倍增加,进而影响续航被迫增加手机体积重量,这显然是不符合iPhone的产品规划的,所以即便是今年略微增大也只用在最大的ip12pm上。

但是安卓厂商没有这些顾虑,所以他们放肆地堆料增重增体积,堆硬体大底高像素不要长期的研发规划周期,不要求软硬体的高度配合,又及其适合营销,所以才有今天的局面,并不是什么猫腻


底大一级的本质实际上是同一个画面,你的进光亮总量(假设光圈快门ISO都一个参数),是成倍提高的。

进光亮在大白天的情况下(光线本身很充足)的情况下,这种提升并不明显,甚至小底基本也够了(不用挤压每颗像素的潜力)。

而在昏暗的情况下,大底的信噪比开始碾压小底(前提两者像素密度不一样)。通过挤压收集到的信息,在极暗的情况下,挤压出更少的噪点,更丰富的细节与层次。

当然,ISO这种东西本质就是电路信息放大,放大就是插值,是运算出来的结果。细节和层次永远不是能和原生低ISO长曝光相比的。毕竟那个情况下每颗像素都吃饱了,有最佳呈现。

每一家的ISO处理方法也算是各自的软实力了。

前几天晚上,我是iPhone7,朋友是华为mate30。结果不言自明了。

在卡片这个级别,华为mate30算是堪用,iPhone7算是凑合能有个影。(当然,也算是隔代产品不大公平)

我手上的徕卡me和宾得645d,单颗像素大小宾得略低,基础ISO一个160一个200。

低感画质(信噪比充足时),两个差距不太明显了。然而到ISO800,宾得是碾压性的存在:尽管像素密度比徕卡高一点点,但是像素数量至少两倍,再缩个图(也怪徕卡me出了名的高感差),底大真的不是开玩笑的。

综上,底大优势体现在光线不够好的时候的画面呈现。忘了加一句,底大的即使在光线好时,暗部呈现也应该更好。核心还是因为信噪比。

全文完。


苹果这块底大一级压死人现象并不存在,苹果也不需要像某些厂家用一些参数做噱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