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雖然我一直給寶寶純母乳餵養到1歲7個月(現在娃1歲8個月,早晚純母乳親喂,白天喝牛奶),但是我家寶寶出生的第一個月,其實是沒有實現純母乳餵養的,而是奶粉+母乳混合餵養。

我當時一直以為是自己的奶不夠,因為每次寶寶在我這裡喝奶都要喝很久,我就會認為肯定是沒喝飽才會喝這麼久。所以,每天喂母乳的時候,我都很痛苦:一方面是身體痛,娃經常把乳頭吸破;二是,我當時對純母乳餵養有一種執念,達不到我就很痛苦,對自己也產生了懷疑。

直到我出了月子,請了母乳指導來幫我追奶,她幫我評估了我的奶量後,我才知道自己的奶量是足夠寶寶吃的。而寶寶經常把我乳頭吸破,每次喝奶時間長,其實是餵養姿勢錯誤導致的。我們總是認為娃沒吃飽,就給他添加奶粉,卻已經導致他吃太多了,而產生了脹氣現象,每天晚上都會哭鬧不止。

所以,我其實想說的是,如果你是想要純母乳餵養,首先需要判斷一下,自己的奶量是真的不夠嗎?判斷的方式也非常簡單,你自己就可以完成:

| 奶量判斷

1、生長情況判斷法。

如果是純母乳餵養,可以看看寶寶的體重、身高等增長情況,如果生長曲線都是在標準範圍內的,那麼說明奶量是夠寶寶喝的;

2、吸奶器判斷法。

如果你有吸奶器,也可以試試用吸奶器吸出來看看,但是吸的時間要盡量在平常寶寶喝奶的那個時間段。1個月的寶寶,一般每頓喝奶60-90毫升,如果吸出來的奶量能夠達到,那麼說明也是OK的(寶寶是最好的吸奶器,吸奶器吸出來的奶量,一般來說,是比寶寶自己吸出來的少的。)

但是,如果你吸出來的奶量達不到60-90毫升,就說明奶量不充足嗎?其實也不然。那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第三種方法了。

3、奶陣判斷法。

吸奶器是不如寶寶吸的乾淨的,且有的媽媽天生就是不適合使用吸奶器。所以,媽媽們還可以注意看看,在寶寶吸奶時或使用吸奶器時,也或者自己用手刺激奶陣時,奶陣的產生情況是怎麼樣的。如果在10-15分鐘內,能產生2-3次奶陣,那麼說明奶量是充足的。

| 奶量充足的情況

奶量如果充足,那麼你就得看看是什麼導致你認為寶寶喝不飽了。是寶寶喝奶時間太長?是寶寶喝了奶沒多久就又開始哭鬧?還是家人認為寶寶喝不飽?

  • 如果是喝奶時間太長,那麼就需要調整餵奶方式,可以參考我回答過得同類問題:

寶寶吃奶要吃一個小時怎麼辦??

www.zhihu.com圖標

  • 如果是娃喝了奶沒多久又開始哭鬧,那麼就得找一下真正的原因。比如,我當時就是寶寶脹氣了,所以睡不好覺,總是哭鬧,等到我調整好餵養方式,寶寶大一些之後,這種情況就消失了。
  • 如果是你的家人這樣認為,並且總是在你面前說,那麼和他們好好溝通,實在不行就不要搭理了,你保持一個好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 奶量不足的情況

如果你判斷之後,發現自己確實是奶量不足,那麼就可以考慮增奶。

但在寫增奶方法之前,我還是想闡述一下個人的觀點,純母乳餵養非常好,但混合餵養或者奶粉餵養也未必不行。每個媽媽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要母乳。如果媽媽身體情況不允許,比如高血壓(哺乳就不能吃降壓藥)、產後身體虛弱醫生建議不要母乳等,那麼就沒必要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了;如果身體情況允許,但媽媽心理很排斥、壓力很大,我認為,都沒有必要執著於母乳餵養,對孩子來說,有一個身體健康、快樂的媽媽比什麼都重要。

增奶的方法:

1、每天多飲水,少喝油膩的湯水。

奶裡面大部分都是水,所以多喝水才能更順暢的產奶哦!一年多的哺乳經歷,讓我養成了好好喝水的習慣,我平均每天會喝2-3L水。媽媽們每天也要保證至少喝1.5L以上的水哦,這個水就包括了白水、蔬菜湯、豆漿、牛奶等等你攝入的帶有水分的飲品或者食物。但是,各種油膩的肉湯少喝或者不喝,或者將油撇去再喝。太油膩的湯,裡面含有很多脂肪,媽媽喝多了容易導致堵奶,且會讓奶中脂肪含量增加,寶寶不好消化。

2、補氣血。

產後的媽媽們都很容易氣血不足,再加上哺乳,身體很容易虧空,你想呀,一個連自己都沒辦法好好供養的身體,如何能夠顧得上去額外產奶呢?所以媽媽們要注意補氣血,多吃補氣血的食物,多休息,日常飲食一定要均衡。可以適當的喝一些葯膳湯,比如當歸黃芪雞湯、羊肉湯等等,但要注意多吃肉,少喝湯,或將油撇去再喝湯。

另外我再給媽媽推薦一個我試過效果挺好的湯品,五紅湯。就是紅皮花生一把、紅豆一把、紅棗5-6顆、枸杞一小把、紅糖2-3勺(喜甜可以多加一點),然後加適量水一起煮湯,大火燒開後轉中小火煮半個小時食材軟爛就可以起鍋了。我每次喝了之後,都會明顯感覺到奶量增多,媽媽們可以試試看。

3、多給寶寶吸。

人的身體是很奇妙的!當寶寶吸的次數變多,身體就會感知到現在產的奶量已經不夠寶寶喝了,身體就會自動調節,產出更多的奶。所以如果想要持續母乳餵養下去,並且想要增奶,讓寶寶多吸,是最直接的方法。

4、吸奶器增奶法。

這種方法的原理,與讓寶寶多吸的原理是一樣的,讓身體感受到需求奶量增大了,需要增加產奶量了。你可以在每次親喂結束後,再用吸奶器繼續排空乳房;也可以在兩次餵奶中間,增加一次吸奶。剛開始可以慢慢增加吸奶次數。這種方式我在月子里嘗試過,但是老實講真的挺累的,媽媽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精力情況來選擇是否使用。

5、餵奶前的準備。

在餵奶或者吸奶前,喝一杯熱水或者熱牛奶,對於出奶量和順暢度也是有幫助的;同時,餵奶前,也可以洗乾淨手輕輕給乳房按摩刺激一下奶陣,也是可以幫助產奶的。

6、母乳指導。

如果試過以上方式還是不行,那麼可以考慮請母乳指導上門幫你看看、調理調理。母乳指導,我認為更多的是幫你尋找問題、找到解決方案,去真正解決問題。目前市場上的母乳指導質量參差不齊,媽媽們挑選一定要慎重,最好是你的朋友們用過的,或者是正規機構、口碑好的機構里的母乳指導。

以上就是我的經驗和建議,希望每個想要母乳餵養的媽媽們,都能順利的哺乳。

————————————————

更多母乳知識相關專欄推薦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用。

電子書北京婦產醫院專家教你母乳餵養這樣做作者 王琪¥ 39.79去查看?

母乳必修課:奶水充足有妙招作者 丁艷會員專享¥ 49.90去查看?

電子書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禮物(「健康與小康」科普叢書)作者 唐芳¥ 10.00去查看?


請參考一下我這個回答

柒寶麻麻:生完孩子後,母乳不夠吃很內疚怎麼辦??

www.zhihu.com圖標


先判斷一下是什麼原因的奶少,因為沒有具體信息,只能列幾個常見的奶少的例子和解決方案,你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餵養是否存在我說的情況:

1:因為孩子一哭鬧哄不住就給奶,餵奶間隔30分鐘到3小時不等,餵養比較混亂。導致乳房沒有得到休息,損傷嚴重,乳汁產量跟不上。

解決方案:餵養規律,合適的哺乳間隔和時長。在母乳充足、純母乳的情況下:28天以內的寶寶,哺乳間隔(指本次餵奶結束算起,到下次餵奶開始這個時段的間隔)是1.5~2小時,單次哺乳時長(兩邊乳房)10-30分鐘;2-3個月的寶寶,哺乳間隔是2-3小時,單次哺乳時長是5-30分鐘;4個月到6個月的寶寶,哺乳間隔一般是3小時以上,單次哺乳時長是5-15分鐘 (因為寶寶的吃奶效率越來越高啦)。當然,不是讓你全部按這個時間來做,那就不符合按需餵養了,但是也不要差得太離譜,不要造成哺乳頻繁,也不要太長時間不餵奶,導致奶量減少分泌。你家這麼大的孩子,一般純母乳不低於1.5小時餵奶,也不>4小時乳房沒得到刺激(吸奶器和手擠奶也算刺激哦)。如果是餵了60ml左右奶粉,一般間隔3小時以上寶寶才會餓。

現在你母乳可能暫時不足的話,每次寶寶吃了足夠的時長,如果你覺得還不飽,你就補充奶粉,讓他吃飽,然後間隔足夠時間再喂,中間不能一哭就餵奶,要先嘗試安撫,背巾、5S安撫法都可以用起來,當然實在哄不住了,你可以用乳房安撫一下,畢竟乳房的作用不只是餵奶,還有安撫作用,這就是人類智慧的體現,不過建議乳房安撫時間不要太長,24小時占的次數<3次,否則就又造成餵養混亂,而且頻繁吸吮或者吸吮時間太長,都會引起乳頭乳暈損傷和乳房疲勞,從而造成奶少或者堵奶。


2,因為吸奶器使用不當而造成乳房損傷,從而造成奶量暫時減少,這時候就要科學合理使用吸奶器,恢復乳房損傷,慢慢讓乳房恢復,從而讓奶量逐步回升,需要的是合理的方案和時間,乳房不是產奶機器,奶量增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與耐心。關於吸奶器使用,在知乎站內搜索就有相關知識的。

3,因為吸吮太少而引起的奶量減少。間隔吸吮太長,吸吮時間太短(參考第一條)。這樣就增加吸吮時長,縮短間隔就可以了。如果到了間隔孩子不吸,可以用吸奶器吸,但是吸奶器使用間隔一般不低於3小時,每次每邊吸奶時間不大於20分鐘,如果孩子吸夠時間了,就不用吸奶器了,讓乳房休息。如果乳房損傷嚴重,先修復,修復好了才能使用吸奶器,才能開始追奶。

這裡涉及到一個概念:有效吸吮,以上說的吸奶時長指的都是有效吸吮。含著乳頭不吸,或者吸奶時間>5分鐘還是輕輕吸沒有奶陣出來,那這種就不算有效吸吮。只有有效吸吮,才能刺激乳房產奶,才能追奶成功,正確合理使用吸奶器是可以追奶成功的。


4,因為給配方奶太多,吸奶太少引起奶量減少。這時候孩子可能因為奶少或者喜歡奶瓶的吃奶體驗,不願意吃乳房,那麼可以用吸奶器輔助追奶。同時不能一下就把奶粉減掉了,只能慢慢減,比如一頓減10ml。

這裡舉個例子:我群里的媽媽,去上班1個月,孩子3個月,那時候孩子已經不吸她的乳房了,但還能擠出一點奶。突然她被叫回家全職帶娃,然後開始追奶,她的做法是:調鬧鐘,4小時用吸奶器吸一次,半夜也是間隔這麼久吸一次。一個月後純母乳餵養了。

不過,這裡要強調的是:一定要合理使用吸奶器,否則會適得其反。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不要為了追奶弄得太累,畢竟帶孩子已經很不容易了,媽媽開心才是最重要的。以自己開心為主,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追奶!

5,因為堵奶,而引起的暫時性奶少。這種情況比較好辦。堵奶消失後,合理餵養,奶量會慢慢回升的。


6,最後一點需要說的是:母乳餵養的媽媽,保證充足的液體攝入,飲食均衡,吃的不要太油膩,適當的運動,心情愉快、睡眠充足以保證催產素的分泌。

祝題主和寶寶都能開開心心的,不論何種餵養方式,健康的親子關係也非常重要哦。


追奶六步法

對於奮鬥在餵奶路途中的媽媽們,無論是產後初期還是娃已經蹣跚學步,總有各種各樣的徵兆讓你擔心自己的奶是不是不夠。今天咱們就來一起看看影響奶量的原因都有哪些,而怎麼做才能幫助自己追奶成功。

00

為什麼大多數媽媽都(正在/曾經)覺得自己奶少?

因為媽媽產奶和寶寶攝入之間的「供求關係」是動態平衡的。

在哺乳期媽媽的乳房就像永不停歇的工廠,但很容易被外界條件干擾。而寶寶則根據自己的需求不停的更改著訂單,如果在下訂單的過程中:

  • 寶寶的吸吮能力不足,限制了媽媽乳汁移出
  • 寶寶邊吃邊玩,媽媽的乳汁移出不足
  • 寶寶一哭,媽媽就餵奶,太過於頻繁而無法形成穩定規律
  • 寶寶在猛漲期需求突然增加
  • 寶寶晝夜作息規律改變,吃奶的時間表變了
  • 寶寶因為各種原因夜間睡眠不安穩,影響了媽媽休息,或者導致媽媽夜間頻繁用乳房安撫
  • 過早、過多的添加瓶喂,干擾了親喂規律的建立
  • 媽媽總想攢一攢再喂,結果越攢奶越少
  • 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擠奶或者吸奶的方法,無法頻繁有效擠出乳汁
  • 媽媽誤以為多喝湯、多睡覺就能讓奶量增長
  • 哺乳技巧錯誤,媽媽和寶寶都很累,但寶寶永遠無法滿足
  • 媽媽太早回歸職場,無法滿足每日排奶/親喂次數的需求
  • 月經恢復,每月總有那麼幾天,寶寶怎麼都吃不飽
  • 正在哺乳期,卻懷孕了,孕中期奶量突然下降
  • 媽媽因為遭遇異常狀況,情緒的急劇變化,而突然影響乳汁分泌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想要追奶,就需要先找到影響自己奶量的真正原因,這樣才能避免走彎路,或者使用了不適合自己的追奶方法。

01

追奶第一步:正確的哺乳姿勢與含乳,知道卻往往做不好?

哺乳姿勢和含乳問題是三月齡內最常見的影響媽媽產奶量的原因。

如果哺乳姿勢不佳或者寶寶含乳不充分,不僅影響哺乳效率,更有可能導致媽媽乳頭破損!在這裡要再次強調一下,乳頭破損並非新手媽媽哺乳必經的過程,相反,這意味著你的哺乳技巧是錯誤的!

如果不及時做出調整,每一天都像上刑一樣餵奶,還要不停的被身邊的人質疑「奶不夠吧?!」

你損失的不僅僅是奶量,還有育兒的信心。

正確的哺乳姿勢是確保寶寶的身體完全轉向媽媽,胸腹貼緊媽媽的身體,緊到連紙都塞不進去。寶寶的腿保持自然彎曲(避免出現蹬直),且有足夠舒適穩定的支撐。

媽媽無論是坐姿還是卧姿哺乳,務必保持骨盆的穩定,通過調整枕頭、靠墊等支撐物,來確保整個哺乳過程中脖頸、肩膀、腰、肘、膝蓋都是穩定且放鬆的。

含乳時,寶寶嘴巴張開超過140°,充分含入乳頭和下嘴唇方向的大部分乳暈。上下嘴唇外翻,下巴貼緊乳房。一定要避免寶寶含乳時癟著嘴(嘴角收緊),只含乳頭,或者上嘴唇方向含乳過多,鼻子埋進了媽媽的乳房,下巴離開乳房。

一旦如此,媽媽就難以避免乳頭疼痛、破損,而奶量也一定會受到影響。如果含乳錯了,就算寶寶從早吃到晚,不停嘴的吃,也很難保證吃得飽,媽媽還會非常疲憊。

越小的寶寶,呼吸-吸吮-吞咽三者協調的能力越弱,比較常見的狀況是吃幾分鐘就要睡在乳房上休息一會兒。捏耳朵、彈腳心,是無法真正刺激寶寶持續有力吸吮的。只有相對快流速的乳汁,才能刺激寶寶不斷吸吮。

所以,媽媽在感覺寶寶只是輕輕吸吮但沒有連續吞咽時(奶陣結束後),可以選擇撤出乳頭,讓寶寶躺平或者媽媽抱的鬆開一些,讓寶寶跟媽媽有點距離,這樣他就會比較快的醒過來。

這時候再引導寶寶重新正確含乳房,繼續吃奶。隨著寶寶體重增長,身體發育加速,吃奶的能力會不斷提升,餵奶的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02

追奶第二步:學會一個小竅門,讓寶寶在更短的時間裡吃到更多奶?

如果媽媽發現寶寶吃奶時吸吮不用力、不積極,或者是乳房大而沉,寶寶無法長時間保持深含乳。那麼就需要在寶寶含住乳房後,媽媽托著乳房的手不要急於鬆開,因為寶寶需要多一點時間才能調整好,把乳房固定住。

當感覺到寶寶能穩定的開始連續吸吮並且有吞咽了,媽媽就可以慢慢把手撤出來了。如果媽媽在寶寶含乳後過早的鬆手,乳房就可能從寶寶嘴裡滑出來,含乳的位置就變淺了。

當媽媽感覺到寶寶吸吮節奏穩定,並且開始連續吞咽了,也可以不要鬆開,繼續用手擠壓乳房,促使乳汁更充分的流出。擠壓時首選乳汁儲存比較充盈的位置,尤其是乳房外側以及乳房根部。

擠壓的過程中要注意向胸壁方向,拇指與對向的四指用指腹相向擠壓。不要用手指畫圈揉乳房,也不要從乳房遠端向乳頭方向用力推搓。乳腺管並不是規律的直線發育,打圈揉和米字型直線推搓,用力輕了不會促進乳汁流出,用力重了容易讓表皮和皮下組織受傷。

只要保持在乳房遠端、靠近邊緣處,深深擠壓,就能確保遠端的乳汁流動增強,同時還不會讓乳房受傷。

擠壓動作的最後一個小技巧是注意擠壓的時機和節奏。要配合奶陣的頻率,第一個奶陣來時,通常寶寶吞咽都比較急促,這時先不要擠壓乳房。

第一個奶陣結束後,感覺寶寶呼吸平穩了,又開始連續吸吮,就可以配合寶寶的吸吮擠壓乳房,注意有節奏的深壓輕擠。

不要用猛力,柔和而堅定的擠壓到乳房深處,停住三五秒。然後鬆開一些,再重複擠壓到深入,如此反覆。

當感覺寶寶連續吞咽較多,呼吸急促時就要停下來讓寶寶休息一下,調勻呼吸。如果你的擠壓技巧都做對了,你會發現,寶寶吃的過程中,乳房會更快變鬆軟。寶寶會配合的更積極。

用更短的時間讓乳汁移出的越多,意味著媽媽和寶寶都能獲得更多休息。寶寶吃的滿足感越好,越能激勵他的學習意願。

而單次哺乳的效率越高,也就意味著每24小時,媽媽能夠給寶寶餵奶的次數變多了,寶寶吃得總奶量越多,媽媽的產奶速度也就自然加快了。這就是良性循環。

03

追奶第三步:適宜的安撫技巧,讓乳房獲得自由?

新生兒的生理特點決定了,除了果腹之外,還需要更多安撫。尤其是吃奶能力不夠好的寶寶,因為需要少量多餐,頻繁的吃奶會導致睡眠碎成渣。

但大家都知道寶寶的睡眠對於發育也是至關重要的,睡得多才能長得快,睡得多,才能讓吃奶規律建立的更好,也才能讓奶量不足的媽媽有更多機會去追奶。

如何解決新生兒吃和睡的矛盾呢?答案是安撫技巧。

如果家裡有技術熟練且非常有耐心的月嫂,或者面對寶寶哭鬧,能夠心平氣和幫忙抱哄的老人,新手媽媽就能夠在頻繁哺乳間得到喘息的機會。而寶寶能夠保持平靜放鬆,對於下一次吃奶也能更專註用力。

如果只有新手爸媽獨立照顧小寶寶,建議大家學習一下新生兒抱哄技巧、學習一下袋鼠式育兒的方法,以及裹巾的使用方法。幫助寶寶重新回到屬於他的「棲息地」,找到重回媽媽子宮的感覺,通常寶寶能夠很快平靜下來,而且睡眠的時長會顯著增加!

當使用袋鼠式育兒法時,寶寶和媽媽、爸爸肌膚接觸,可以讓寶寶的呼吸、心跳更平穩,體溫更穩定,壓力荷爾蒙的水平下降。這樣就能有利於睡眠,有足夠的體力和學習意願,就能讓下一次吃奶變得更順利!結合裹巾的使用,就能讓寶寶平穩的睡更長時間。

肯定有人會擔心,總抱著哄會不會「慣壞」寶寶?

其實合理的抱哄與不分需求的抱是兩回事。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被舒適的擁抱了9個月,突然要求他獨立的平躺睡覺,缺乏大人陪伴的情況下,寶寶本身易驚醒警覺的睡眠特點就會導致無法順利連接睡眠周期。只能通過哭鬧來尋求幫助。

所以媽媽在餵飽的前提下,先判斷寶寶哭鬧是否因為脹氣、屎尿,幫助寶寶解除了困難,就可以從抱哄到上床拍哄,再用鳥巢環境安撫的方式逐漸降低安撫的等級。時日久了,媽媽寶寶之間的配合默契就會提高,寶寶自我安撫的能力也會逐步建立。

04

追奶第四步:建立餵養規律,實現真正的按需哺乳?

我建議所有的計劃追奶,或者正在追奶的媽媽們,先把寶寶最近一周的餵養記錄詳細的分析一下。把寶寶吃玩睡的時間規律找出來。

如果寶寶已經是混合餵養,那麼媽媽追奶的目標就是用母乳親喂或瓶喂逐步替代配方奶,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平穩的餵養規律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因為增加親喂而讓寶寶全天的作息規律打亂,短期內又無法評估身高體重的增長,媽媽很容易在過程中質疑自己做的是否正確。

如果是完全親喂,但寶寶的作息規律特別混亂,媽媽按哭哺乳,得不到足夠的休息,容易出現情緒沮喪的,更需要先把自己和寶寶的每24小時的吃喝拉撒睡先詳細回顧一下,找出:

  • 寶寶吃得好睡得好的時間段——這時候要讓自己跟寶寶同步休息
  • 吃的特別瑣碎幾乎沒有連續睡眠的時間段——這時候需要家人的幫助替代媽媽安撫好寶寶。

把全天的餵養頻率和自己的睡眠情況做個分析,看看是不是沒有做到和寶寶「同吃同睡」而增加疲憊,導致對奶量失去信心。或者是因為讓乳房隨時去堵住娃的嘴,而讓乳頭過於疲憊,對泌乳刺激變得不敏感。

把前三步做正確,然後在家人的幫助下改善自己和寶寶的作息規律,追奶成功就指日可待。

05

追奶第五步:巧用擠奶法,讓追奶過程更自如?

如果想要追奶或者正在追奶的媽媽目前是混合餵養,除了親喂,沒有額外排奶的習慣;從來沒有用過吸奶器,或者曾經用過很不舒服、效果不佳;再或者乳房發育的特點不太容易找到匹配的吸奶器,比如乳房特別扁平、乳頭特別小或特別巨大、乳頭對吸奶器的抽吸模式不敏感或過於敏感等。那麼推薦你嘗試學習手擠奶技巧。

有媽媽說,我曾經學過或者在網上看到過手擠奶教學視頻,但是我只能擠出一滴一滴的,看不到傳說中的噴射,是不是我的奶太少了?

確實有可能你在擠奶的當下乳房裡存儲的乳汁並不多,而且你擠奶的時間太短,沒有刺激出噴乳反射。但是能夠擠出連續的乳滴,還是說明基本的方法是對的。更大的可能是如下這幾個技巧點沒有掌握好:

  • 用手掌從乳房根部托起乳房;
  • 拇指和其餘四指正好相對,放在乳暈邊緣外,如果乳暈較小,則需要再向外打開1-2cm左右,通過反覆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手擠的位置(左右兩側乳房的規律可能不同);
  • 手指要先向乳房深處下壓,壓到深處再對著擠,擠到拇指的指腹和對面手指的指腹能碰到一起的感覺,這個過程手指的擠壓路線是「V」字形而不是「一」字形;
  • 想要更快擠到乳汁噴射,可以在擠壓之前,先用另一隻手來幫忙摩擦、輕揉乳頭,增加噴乳刺激;
  • 擠奶過程中,要情緒放鬆,想像乳汁流動,想像和寶寶親密相依,越是產生感動的情緒,越能快些刺激出奶陣;
  • 如果室溫過低,要注意增加上衣保暖,和確保雙手溫熱。

手擠奶的技巧需要大家根據自己乳房的特點去磨合,如果方法對了,乳房不會出現疼痛,乳房表皮不會被磨損,而乳汁移出會非常迅速,一旦熟練掌握,即使沒有奶陣,也可以快速擠出噴射狀的乳汁。

而熟練掌握手擠奶技巧的好處很多,比如隨時隨地只要清潔好雙手就能幫助自己解決漲奶不適。追奶期間即使乳房存儲乳汁較少,也能依靠手擠奶充分的擠出存儲的乳汁,更有效的幫助乳房增加產奶量。在乳頭受傷的情況下,不增加乳頭的刺激,也能擠出乳汁……

如果你已經選擇到一款適合自己的吸奶器,並且使用過程比較舒適。那麼最需要注意的是,先根據寶寶每24小時的餵養記錄,確定親喂+瓶喂的規律。

追奶的目標是用吸出來的奶替代瓶喂的配方奶,隨著奶量增長,逐步增加親喂的次數,減少瓶喂,進而實現全母乳餵養。所以,就需要在寶寶瓶喂的時間段保持高於瓶喂次數1-2次的頻率吸奶,隨著吸奶器量的穩定增長再逐步減少吸奶次數,轉為親喂。

對於職場媽媽、母嬰分離的媽媽、小月齡但已經睡整覺寶寶的媽媽,正確且規律的使用吸奶器可以幫助你穩定產奶量,並且把母乳餵養順利的堅持更久。

06

追奶第六步:糾正乳頭混淆,方法對了就能實現?

對於絕大部分追奶的媽媽來說,前五步追奶技巧,只要使用正確,並且堅持兩周左右,你就會發現奶量穩定增長了。

對於已經出現乳頭混淆的寶寶,媽媽們最擔心的是,即使自己奶量追上來了,娃還是不肯直接在媽媽乳房上吃奶,那追奶不就是白追了么?!

其實,即使是全母乳瓶喂,母乳所帶給寶寶的營養和免疫保護也遠遠優於配方奶。尤其在小月齡階段,媽媽能夠給寶寶提供越多的母乳,對於長期健康的益處就會積累更多。

如果想要幫助寶寶改善乳頭混淆,媽媽們可以嘗試如下的方法:

確保乳房健康,乳頭狀態正常。在吸奶器追奶的個案中最常見為了追求奶量,而錯誤使用吸奶器,導致乳頭腫硬、受損嚴重的。當乳頭損傷嚴重時,寶寶含乳和吸吮刺激奶陣的效果往往不太好,這會導致寶寶有挫敗感,不利於寶寶回歸親喂。

肌膚接觸,增進親子感情。每天增加1-3小時肌膚接觸的時間,讓寶寶更願意親近媽媽。尤其是曾經強迫過寶寶親喂,已經出現抗拒媽媽懷抱的,更需要讓寶寶放下戒心。要讓他接受:媽媽敞開衣襟抱寶寶,並不是要強迫寶寶吃奶,而只是想哄寶寶玩耍和休息。當寶寶獲得足夠的尊重和安全感,寶寶會自動自願的嘗試親喂。

奶量穩定,出奶順暢。一旦寶寶願意嘗試親喂,舒服的哺乳姿勢,充足的奶量,會讓寶寶進一步受到鼓舞。能在媽媽的乳房上獲得足夠滿足,寶寶也會更願意和媽媽配合。

乳盾不是必須的工具。對於很多乳頭短平凹陷的媽媽們來說,在哺乳早期藉助乳盾可以提高親喂的成功率。隨著親喂的熟練,寶寶含乳和吸吮能力的增強,就可以嘗試逐步撤掉乳盾。

有研究表明,使用乳盾會限制奶量。所以對於乳頭延展性改善明顯或者寶寶吃奶技巧熟練的情況下,最好儘早脫離乳盾。

而對於乳頭延展性極差,和寶寶吃奶技巧還不成熟,暫時不能脫離乳盾的媽媽,記得前面第二步介紹的技巧,確保寶寶能夠在親餵過程中獲得更多乳汁,這樣才能確保媽媽產奶量穩定。

07

一些現存做法和思考

我並不否認催乳藥物(醫生開具)的功效,也不否認有些媽媽改變飲食方案後奶量也有了起色。產奶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乳房發育的特點、媽媽寶寶哺乳的技巧、孕期和分娩經歷對於媽媽身心的影響、生活環境和家人態度的影響等等都可能讓產奶特別順利或者困難重重。

但對於乳房產奶的生理功能本身而言,媽媽們確保自己哺乳的技巧正確、乳腺暢順、餵養規律建立穩定才是奶量提升的根本,然後能夠吃自己喜歡吃的,每天得到愛人的讚美與呵護,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這些就是錦上添花。

如果只想找各種偏方,每天在吃什麼下奶和喝什麼下奶方面絞盡腦汁。但是,寶寶依靠別人的餵養和照料,媽媽既不練習改善餵養技巧,也不增加吸奶擠奶。想讓奶量出現神奇的變化,這幾乎是不現實的,即使剛開始嘗試時偏方時有些改變,也無法長期穩定的持續增長。

也有媽媽想到找催乳師按摩催奶。其實催乳師當下服務的過程中就是在幫助乳房充分排出乳汁,讓乳房變得更空,從而刺激下次產奶多一些。這符合泌乳原理。

但如果沒有寶寶配合媽媽持續充分的吃奶,媽媽沒有額外手擠奶或是用吸奶器勤排奶,奶量依然不會出現持續穩定的提升。這並不是催乳師的技術不好,也不是你的乳房產奶能力不行。是沒有持續使用提升產奶量的方法。

很多人說追奶是一場信心遊戲,我並不完全認同。我更認為,追奶是個技術活兒!只有真正懂自己也懂孩子,找到自己奶不足的根本原因。選對方法,持之以恆,才有可能更早收穫成功。


月子里奶水不足是正常的,這時候選擇混合餵養就行了,不要太糾結一定要喂母乳,你能喂多少就喂多少,剩下的交給配方奶完全沒有問題。

出了月子,多出去散散步,讓心情愉悅一些,奶水會慢慢充足(如果沒充足就繼續混合餵養,直到充足為止)。平時可以多用吸奶器,吸不出來也要吸,我那時吸了四五天,奶水就多起來了。

你可以請教一下你的媽媽,她當年餵養你的時候奶水夠不夠,如果她夠,你就不必擔心,基本上都是遺傳的。其實奶水太多也不好,供需平衡才是最好的,大概三個多月的時候慢慢就會供需平衡,奶水多的時候才是最痛苦的時候,比沒奶還難受,漲奶痛,漏奶煩,偶爾還會堵奶,寶寶吃奶還容易嗆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