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晒乾,切片,沸水煮熟,然後喝湯好呢,還是鮮榨好?


也有啊,鮮生地汁、鮮竹瀝、西瓜翠衣汁,最近很火的屠呦呦的青蒿素來源就是《肘後救急》里的青蒿浸水榨汁。鮮用可以保留一些藥用成分。中藥也有散、有丸、有代茶飲,不同方子用法不同。到底怎麼用更好呢?

有沒有想過在煎藥過程中各個藥材成風見也會化學反應生成新的成分?

這也是新興的一門學科,中藥組方學,還是需要研究的。

中藥入葯講究配伍,一個方子很多味中藥,煎煮是為了濃縮提純,增強藥效,改變藥性,降低毒性等 很複雜,你研究一下就知道

中藥的化學成分比西藥複雜的多,你在提這個問題是用西醫的西方思想思考中醫理論


本想嘲笑你,可細思後大喜,說不定是科研新角度噢在木有實驗支撐的前提下,乖乖按著老祖宗的話,該先煎就先煎,該後下就後下,該烊化就烊化,該榨汁就榨汁吧
……
首先是藥量問題,同樣的葯散劑和湯劑人體吸收不一樣所以藥量也不一樣,不存在哪個吸收好不好,根據病情選擇。然後是藥物五花八門,有些藥物適合磨粉……有些無法磨粉,比如雞子黃……還有就是煎煮方法,有些需要久煎,有些不可久煎,還有藥物的先下後下的等等問題,所以單純以「打豆漿」這種方式是不對的……
食療被你扔了?


應該是因為古代沒有榨汁機,沒有很好的榨汁的方法吧...還有的中藥,並不是新鮮的草藥啊,怎麼榨汁?自己加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