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切地說是臨近家鄉:

石魚

西南有鎮曰石魚,幼時不知其文字。但為平生嗜魚故,理所當然以食志。人面既可鑄銀錢,食色亦可名土地。石魚豈如食魚好,人之大欲存於世。教人日日起相思,每舉箸時盼插翅。 ???


我來介紹一下明清年間關於我的家鄉的詩壇公案。「谷城山好青如黛,滕縣花開白似銀」,一句殘詩引發幾百年詩壇公案。

詩句寫的是明嘉定年間,魯南名城滕縣(今滕州)的景色,作者是明「嘉定四先生」之一李流芳。

滕州歷史悠久,據考證,此地古代泉水眾多,取「泉水騰涌」之意。《滕縣誌》記載:「黃帝有第十子封於滕」。周滅商後境內有滕國,薛國。秦在設滕縣、薛縣,「滕」作為縣名始見於史冊。隋升滕縣為滕郡,後改為滕縣。魏晉以後區域逐漸擴大,至北齊時六縣並一,面積空前廣大,縣境由此而定,歷經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到民國大體未變。

滕州,古為「三國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有距今7300年的「北辛文化」遺址,是「科聖」墨子、「工匠祖師」魯班、造車鼻祖奚仲、孟嘗君、毛遂的故里。史傳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曾被封于山東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滕地修築了「滕王閣」。

這裡插一句,近年來,滕州總有一些好事之徒蠢蠢欲動,宣稱要重修滕王閣,在網上炒,在兩會上提建議,到處招商引資弄假新聞。對此我是極力反對的,形制無可考,建毀年代無可考,斥巨資建個假古迹,除了勞民傷財,有什麼積極意義?

回到李流芳的詩作上來。自古滕國、薛國區域有一條南北大道,元明時期便是北京至南京的驛道。明清年間,這條古道上曾有過「輪蹄絡繹,丞困於迎送,夫疲於督責,馬斃於奔走」的交通繁忙景象。唐代至清代有些知名的文人學士路經滕薛,留下了許多詩篇。

據滕州文化界先賢考證,明萬曆丁未(1607年)早春,李流芳與錢謙益、尹嘉賓同行北上會試,過滕縣時正值梨白桃紅,鶯歌燕語的仲春之時,寫下《滕縣道中》:山欲開雲柳乍風,杜梨花白小桃紅。三年三月官橋路,策蹇經過似夢中。北上會試後,李流芳寄詩錢謙益,又有「谷城山好青如黛,滕縣花開白似銀」之句,抒發北上同行的情感。明代天啟辛酉(1621年)秋天,錢謙益再過滕縣,不勝感慨,有《丁未春與李三長蘅下第並馬過滕縣貰酒看花已十四年矣感嘆舊遊如在宿昔作詩以寄之》的長詩寄情:「滕縣春來花萬樹,花白花紅夾煙霧。交加嫩蕊欺艷陽,灼燦繁英照日暮。……推尋舊跡如見君,花白如銀詠君句。沈吟感嘆日欲西,為君酹酒田文墓。」此詩寫景抒懷,景美情長,對「花白如銀」之句特別讚歎。前些年,滕州電視台策劃十集電視文化片《詩路滕州》,鄉土文化名人、滕州電視台總編李慶、滕州一中教師趙曰北專門就李流芳「滕縣花開白似銀」這一明清詩壇公案話題做了一期節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網上搜一下。其大概如下:

清康熙年間,官至刑部尚書的王士禎路經滕縣觸景生情:「薛北滕南幾問津,遠山如畫黛眉新。惟余底事堪惆悵,不見花開白似銀。」此時距李流芳過滕已近百年,「薛北滕南」正是滕縣「官橋路」,見不到「花開白似銀」,漁洋山人自然要有一番感慨了。

雍正八年的探花梁詩正經過這條驛道時賦詩:「東阿南望盡模糊,如黛山色黯欲無。我比漁洋更惆悵,風蓑雨笠谷城圖。」

乾隆十年的進士宋弼路經滕縣寫道:「滕縣花開白似銀,長蘅佳句最清新。王郎曾此添惆悵,況是寒天過小春。」

道光年間,《兩般秋雨庵隨筆》的作者梁晉竹在其祖父的筆記中發現一詩:「惆悵漁洋句漫猜,看山谷下獨徘徊。檀園自是詩中畫,滕縣花偏為我開。」並有注:「余今過谷城,見四面山色,遍野白花,始信前輩詩不妄作,漁洋或非其時耳,遂成廿八字證之。」

山東糧道宋思仁《過夏鎮》(今微山縣)亦有「花色暗思滕縣白」之句。

一會有花,一會無花,二百年間幾番翻案。

先說當年滕縣是不是真的花開似銀?答案是肯定的。由錢謙益詩可證明,當年滕縣驛道旁邊確實花樹繁多,目不暇接,李流芳的「滕縣花開白似銀」是紀實抒情之作。由李流芳另一詩句「山欲開雲柳乍風,杜梨花白小桃紅」可見,「白似銀」之花並非是梨樹之花,而是杜梨之花。杜梨即棠梨,又名甘棠,花白色,其樹經過嫁接後才可成為結梨子的梨樹。

再說花開似銀的源起。據史載,萬曆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趙邦清任滕縣縣令,此人被當地人士稱為「真學問、真經濟」,治滕期間多有善舉,其中之一就是在驛道兩旁栽花植柳,因此滕縣有「花縣」之譽。此事不僅在滕縣舊志中有記載,而且與他同時代的文學家袁宏道,在《過滕縣贈滕尹趙年兄乾所》詩中也有記述:「乘月過滕里,踏沙度薛城。山雲封去馬,野葛翳行旌。官舍栽花遍,民家種柳成。停車問父老,之子有能聲。」袁宏道經過滕縣時,親眼目睹了趙邦清栽花種柳的業績,聽到了當地百姓對趙縣令的稱讚。李流芳、錢牧齋等路經滕地時正是趙邦清離滕不久,這個「花縣」政績他們是能夠看到的。

終說王漁洋感慨「不見花開白似銀」的深意。王士禎是公案的始作俑者,那麼他的感慨由何而來?清代康乾年間文人金埴的筆記《巾箱說》中說:「明李長蘅流芳有『滕縣花開白似銀』句,漁洋先生《過滕》詩:『薛北滕南幾問津?遠山如畫黛眉新。惟余底事堪惆悵,不見花開白似銀。』觀此,則先生之與長蘅,不惟賞其句,且懷其人矣。」金埴之父金煜曾為山東郯縣知縣,他曾以後生晚輩的身份謁見過王漁洋,王稱其為「後進之秀」,二人有交往。金埴對王漁洋「不見花開白似銀」之句,釋義為「賞其句」「懷其人」,真是一語見真情,使人疑雲頓開。《王漁洋詩話》中,王漁洋自己也承認:「『谷城山好青如黛,滕縣花開白似銀。』嘉定李流芳(長蘅)詩也,余最喜之。」由此可見,王漁洋「不見一花」之嘆,亦有時過境遷,人去物非的感懷之情,而且是意境深遠的。

本文絕大多數內容不是自己創作,而是引用、借用了孫清鼎先生、趙曰北先生、李廣星先生等文化賢達的考據成果,不再一一述及至謝,如有侵權可私信刪除。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漢將新從虜地來,

旌旗半上拂雲堆。

單于每近沙場獵,

南望陰山哭始回。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