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有情感的。第一次爱上可能是有新鲜感的小店绿豆饼,也可能是和小伙伴放学后,东凑西凑买来,那小半块不整齐的绿豆饼。期盼著长大后,能买一整条自己独自吃的我,吃著这20块钱小半斤的绿豆饼,却是那么的无味。


因为之后的你吃过更多比这更好吃的食物,一对比,印象里的美食似乎也很一般。

也不排除印象里的美食变了,制作工艺,原材料之类的跟以前不一样了,所以吃起来不是以前内味儿了。

当然了,记忆里的东西有时候会被不自觉地进行一定程度的美化,所以可能实际上也没特别好吃。


因为在那之后你吃过了无数多的比它好吃的东西,见过老鹰的女人怎么会喜欢上乌鸦,即便是你的味蕾,也是如此。


可能是没有那时候那么的饿


第一次我和我朋友,参加面试,当时是大四第一次外出面试,因为性格啊,准备啊,还有其他种种原因,估计就觉得凉了,心里很悲凉的和朋友回到大学周围(当有了对比,菜才会更直观),随便进了家鸡公煲吃饭,当时做饭的是一位大爷吧,和我们聊了不少他的餐馆,为什么做鸡公煲产品啊,他的用料啊,还鼓励我们,觉得我们有朝气,一度让我们感觉他人很好,这个世界还是充满了爱与关怀。

对于还未迈出象牙塔的我们,可能当时微不足道的温暖,就是最需要的希望了吧,就像在风暴中的木板,就算可能明明知道没什么用,但是仍然想要牢牢专注吧。

而且东西也还算不错,主要是环境很好,我们化悲愤为食量,都吃的津津有味。

然后过了一周,从面试的菜鸡阴影中走了出来,又邀了几个朋友,去当了回头客,感觉emmmm一般吧,环境还是那样好,可惜我的心情已经不是那个心情了,所以说,食物这个东西,真的很看当时的感觉呀,也许,一种环境,一种心情,真的对吃美食,有很大的影响吧

写到最后,突然想起一句不知道哪里听到的话:

狗子还是那个狗子,我却不是那个喜欢狗子的人了。


可能有些记忆里好吃的食物并不真是好吃,而是一段和美好的人经历的一段美好时光,美好一直以「喜欢吃的菜」的形式寄存在回忆里。人不在了,时光不再了,自然也不好吃了

当然也可能单纯只是长大了吃的花样多了嘴变刁了,比如我


因为印象里的场景,人,感情,再也回不去了

(当然了,不排除老板偷工减料和配方改变)


客观上:可能是是你吃的那家做的不好等

主观上:主观上可能是,一旦你习惯了高标准的事物,就很难把标准降下来。

就比如你一开始是个没钱的打工仔,那时候觉得大众怎么怎么好。然后经过你的努力,你买了最便宜的大众,再后来,你买了宾士。

但等你的宾士开了两年后,你再回过头来看你的大众车,肯定没有打工时那么美好。

有些美好的事情总是在记忆里的,心怀感激的接受当年的自己就好啦


心情

一个人当时吃菜的心情,境由心生。

当时你吃美味的时候,有饥饿感,有美人作伴靓仔在侧。所以让你心情愉悦,记忆深刻。

但是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踏入同一条河流。

时过境迁,当时的感觉再也没有了。

所以索然寡味。


想到一件小事

想到当时集训的时候,晚上自己一个人做了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一个商圈吃东西。刚还看到有卖鸡蛋仔。

当时大概是高二,2016年冬天吧,手上的东西很多,手套啊啥的也记不太清了 ,我在这之前没有吃到过鸡蛋仔,对这个食物充满了好奇…

买了一个拿在手上,老板用纸袋子装著的,十块钱,原料和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

大概也就咬了一两口吧,打算整理一下受伤的东西还是为了把鸡蛋仔从袋子里拿出来一点…反正鸡蛋仔离我而去…躺在了冰冷的地面…大概是划出来了吧…觉得无比惋惜。

从那之后我一直惦记著鸡蛋仔,后来哪一次在哪怎么知道的鸡蛋仔我也不记得了…就是那一次只吃到一点点但是一大半都掉了的,让我很怀念。

这个东西本身可能不是很美味,但是可能对我来说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美味吧!

记忆中的美食太香了,吃到它原本的味道,落差有点大

还有一些记忆中的美食

随著时间的流逝

xx店面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换了老板

同样的招牌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

有的东西第二次第三次或者隔著很久再去吃

可能事为了回忆但是吃的心情或者偶然我又路过再去找熟悉的味道。

人都在成长 东西也不可能不变

————

小时候攒著三块钱去买kfc的甜筒 攒钱好不容易吃的甜筒真香…

然后三块钱四块钱…

转战到麦当劳的甜筒

……………还是好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写完感觉可能有点偏题 但也是我看到这个题目的一点点想法


好多记忆中特别美味的食物都是存在记忆中的,每次想起都会强化那份怀念的味道,念念不忘,久久不能忘怀,但当你第二次去的时候,发现好像失去了那份当初的美味。更多的原因是自己再后面赋予了它太多想像和美味,那些在生命中逗留过一段时间的人不也一样吗?


首先不能保证它始终如一,其次人的口味应该都会在慢慢变化,所以顺其自然吧。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我只有回到那个时候,才能体会真正的快乐


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想像中是最美好的,而得到之后就没什么了


中国人对食物的情感远远胜于其他国家。在食品稀缺的年代对美食就会更加珍惜,再者物质匮乏的年代调味的方法和烹饪的手法也和现在的方法略有不同。老辈人说的话有点道理,饿时吃糖甜如蜜,饱时吃蜜也不甜。


不是实物无味,缺少的是当时的人物和情景


经典的美食才会百吃不厌。现在很多新创意的所谓美食吃了就不想再吃,没有生命力。


回忆是具有滤镜功效的,其实不止美食,一些其他的东西在回忆里也会变得格外美好


有的东西吃的时候夹杂当时的情绪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