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種有點小腹黑,皮中帶穩,笑面虎的性格。


我拿這個問題去找語文老師。

語文老師:「別問!問就是課本里沒有。」

我只好去找體育老師,在半路上被生理老師截住。

生理老師:「一雙朱唇萬人嘗,怎配我這狀元郎?」

我:「老師,您是女狀元!在生活作風上要注意影響!」

生理老師:「呸!我問你!能看出這狀元郎,是怎樣的人?」

我:「狀元郎是個逗比?」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狀元郎是個傲慢的人!」

有路過的小姐姐看不下去:「老黑啥也不懂,白瞎顏值了!就是一個精裝大草包!」


生理老師:「精神面貌決定人的語言和行為。這是我們的生活常識。」

我欲言又止,一時找不到反駁的詞。


生理老師拿出一個人物精神面貌模型。

在這個人物裡面,同時住著天使和魔鬼。

天使掌管九種美德。魔鬼掌管七宗罪。天使與魔鬼相互博弈,每分每秒都在爭奪主導權,企圖操縱這個人物。

人物同時具有九種美德和七宗罪,外在展現什麼,取決於哪種更突出。

我:「人那麼複雜多樣,這一個模型不夠用吧?」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太沒知識了!《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生理老師:「沒錯!這一個模型可以衍生出足夠多的人物角色。」


下面,我們來檢驗一下這個人物精神面貌模型。

角色甲,暴怒、暴食兩宗罪比較突出,喜樂、恩慈、良善、信實四種美德比較突出。這個角色可以是誰

我:「好像是大力水手吧?」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瞎扯啥?這分明就是花和尚魯智深!」

角色乙,傲慢一宗罪比較突出,忍耐、恩慈、信實、節制四種美德比較突出。這個角色可以是誰?

我:「我知道,這個一定是狀元郎!」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閉嘴吧!這分明就是二郎神楊戩!」

角色丙,懶惰、暴食、色慾三宗罪比較突出,喜樂、良善、溫柔三種美德比較突出。這個角色可以是誰?

我:「這個感覺不像好人啊!」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瞎嗶嗶啥?這分明就是豬八戒!」


為什麼不用性格來設定人物?

答:揣摩人的性格,其難度非常高。因為心理學已經證明,人的性格不是恆定不變,而是動態變化的,因而人的性格極為複雜。

我們寫網文,如果從人的性格入手進行設定,將困頓在迷宮之中,使寫作事倍功半。

生理老師主張從精神面貌入手進行設定。


為什麼要用精神面貌來設定人物?

答:精神面貌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對待事物或者是對待事情的態度。

簡而言之,精神面貌=態度。

在網文中,大多數人物都是通過展現態度,從而讓讀者了解。

因此,用精神面貌進行人物設定,更符合網文的創作規律。


用精神面貌進行人物設定,其優點有哪些?

答:1、客觀性,動態性,轉換平滑性。

在做妓女的前任面前,狀元郎態度傲慢。

在當公主的老婆面前,狀元郎態度就會變得忍耐、溫柔、節制。

這與客觀現實的邏輯一致。狀元郎對人的態度,是隨著對方身份而動態變化。態度轉換時,讀者不會感到突兀與矛盾。

如果用性格進行設定,就需繞很大一個圈,才能最終推導出狀元郎的態度。而且每次狀元郎的態度發生變化,都需要從性格上找依據,這個工作量會使寫作變得不那麼愉快。

------------

2、複雜性,多角度。

狀元郎是一個傲慢的人,同時,他又是一個溫柔、忍耐、節制的人。

這放在讀者的視角下,狀元郎就成了一個複雜的人物,而非臉譜化的白痴。

作者也能獲得多個角度來描寫這個人物。

------------

3、可批判性。

狀元郎的傲慢,是態度問題。

態度可以被批判。

當狀元郎因為傲慢,被批判時,讀者易於接受。

而要批判一個人的性格,就需要捋順一大坨邏輯,一不小心還會與讀者發生衝突。因為性格,不僅書中的人物有,萬千的讀者也有。

當我們針對性格進行批判時,讀者會很敏感的發覺,從而被氣跑棄書。因為讀者看網文是來消遣的,不是來接受批判的。

對態度進行批判,卻是讀者喜聞樂見的。即使讀者本身就是傲慢的人,他也樂見傲慢被批判。因為,傲慢的人根本察覺不到自己的傲慢,而且傲慢的人更討厭別人的傲慢。


題外話:「間離效果」的運用。

布萊希特體系所推崇的「間離效果」 ,是一個堪稱偉大的表現方式。

它將人們爛熟的事物,變得陌生,從而令人們去發現事物的真實與本質。

例如。

狀元郎對前任說:「一雙朱唇萬人嘗,怎配我這狀元郎?

這話展現了狀元郎的傲慢。

現在為狀元郎的話,添加「間離效果」。

狀元郎對前任說:「一雙朱唇萬人嘗,我狀元郎配不上!

聽到這,我就樂了:「這不就是正話反說嗎?」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別在這丟人!這就是間離效果!讓傲慢以謙卑的樣子出現。使傲慢變得陌生,從而讓讀者發現狀元郎的極端傲慢。」

有路過的小姐姐看不下去:「老黑啥也不懂,白瞎顏值了!就是一個精裝大草包!」


你遇到過這樣的人嗎,不管是現實生活中,電視劇中,或者小說里。

或者你心裡有這個人的形象嗎?

任何東西都不能憑空產生。人物也不是光靠想像就能寫活的,其實寫人物最好的方法是以身邊的人作為參照。

如果身邊實在沒有,有一些兩個方法解決問題:

  • 一、對比一下同類作品,揣摩人物。

也就是學習學習別人怎麼寫的,將他想像成身邊的人,加深真實感。

這能讓作者更加了解筆下的角色,當你自己認可他是一個完整的、鮮活的人物,就能更好的揣摩他的行為方式和說話方式。。

  • 二、做好人物閉環設定

這是為了讓作者更加讓人物鮮活豐滿並不需要賦予他什麼誇張的特質,而是最重要的:此人物必須是一個「三觀形成閉環」的豐滿角色。

三觀形成閉環——即無論人物的三觀是對是錯,他都自有一套完整的價值體系,能夠支持他的性格、經歷、目標與行為模式保持統一。

這非常的重要,因為如果不統一,設定相互矛盾、存在缺陷,就會直接影響到人物的表達,落筆容易越寫越偏,通俗一點來說就叫做「人物走形」。

所以,想要人物變得鮮活真實,就必須讓他的性格、經歷、目標與行為模式保持統一。

公式:

經歷、目標與性格三大要素是確定一個人物的根基,好比輸入指令端,那麼而人物的行為模式,就是最終呈現出的輸出結果。

人物行為模式是否符合作者預期,其實就關係到人物早期的經歷、目標與性格有沒有被合理設定,如果這些設定本身就是殘缺或相互矛盾的,人物的行為模式自然也會奇怪。


就是說,講話時,自己做不到用某種口氣模仿出給人的直觀感受?

我認為期望,需要,以及真的描繪,這中間有個叫模仿的步驟。

不看別人怎麼寫,自己真的去模仿別人的臉、別人說話的語氣,當然最直接。但是要多積累失敗中的正確,才有效果。

也有厲害的人,文字寫出見到真人的感覺。那你把這句話刪除,自己填上,看差距在哪。一般是辭彙。如果辭彙準確,那就是位置沒調整好。不可能同一個動作,原樣是那樣,你辭彙語句順序都沒差,卻出不來效果。

一般黃文練手法,出細節出的快,可以模寫個正太來撲你試一下。


你心中這個人物沒有活起來。

這個人物在你心裡很可憐的,他仍然只是一個「像XX一樣的角色」,並沒有自己的生命,也沒有自己的性格。

等這個角色在你心中活起來,根本不用你想「他會說什麼」,他的台詞就會自然而然的說出來,因為這就是他會說的話。


沒捷徑,多收集同類素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