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宗教旅遊地如武當山旅遊,是否真的會讓人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及價值觀上發生改變?


不會單純旅遊不會想問

想問的人本來就想被影響


我覺得如果是用心看和感受,不管去哪旅遊都會有所改變,只是改變多少的問題,而不是說要去特定地方才會有所改變
我是武當山的,來武當山玩的可以聯繫我。
對我沒有任何影響。僅僅是去旅遊而已。


心中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武當]之名最早出現在&中,漢末至魏晉隋唐時期,此處是求仙尋道者的棲息之地——

武當山,古名太和山,被世人稱為「仙山」「道山」。

據載,唐代呂洞賓曾在武當山修真。至宋代,道經始將傳說中的真武神與武當山聯繫起來,將武當山附會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飛升地,這為它以後的顯榮打下了基礎。

千百年來,武當山作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揚天下。歷朝歷代慕名朝山進香,隱居修道者不計其數,不只呂洞賓,相傳東周尹喜,漢時馬明生,陰長生,魏晉南北朝陶弘景,謝允,唐朝姚簡,孫思邈,五代時陳摶,宋時胡道玄,元時葉希真,劉道明,張守清均在此修鍊。

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澗水長鳴」,武當風景之盛,天下道山無出其右,尤其天柱峰一帶,山高谷深,溪澗縱橫,身入其境,俗念頓消。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登山入殿,其人文景觀更令人讚歎。武當山的宮殿,道觀,亭台,樓閣等宏偉的古建築群,遍布峰巒幽壑,歷經千年沐風雨而不蝕,迎雷電竟未損,似是歲月無痕,堪稱人間奇絕。

最為人熟知的,是武當山的武術。中國武術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武當派為內家之宗,起於宋而興於明,據明末清初黃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銘》,武當派為宋人張三丰所創。相傳張三丰是武當山的丹士,宋徽宗召他入京,道遇賊人,夢中元帝授其拳法,次日張三丰孤身殺賊百餘人,遂創立內家拳派。它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鍊氣凝神,剛柔相濟,內外兼修,是極好的健身養性之術,一說之後的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等等內家拳均是從武當內家拳繁衍發展而成。

武,止戈也。六尺為步,半步為武,武是「解決暴力」的行為。而不是「用武力去解決」的行為。勇者無畏,仁者無敵。

當,及時也,果敢也。能掌管,敢擔當,當之無愧。

清代大儒朱仕豐曾經說過今煉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張三丰也。武當立派人張三丰,希望武當弟子能行俠仗義長劍出鞘的勇氣,也有及時收劍歸鞘的仁心。這便是武當的道,於危難時尚武止戈,當為天下先,平息後則事了拂衣去,深藏功於名。歷史上曾經有多少仁人志士隱歸於武當?只有武當的清風明月知道,也只需要武當的清風明月知道。

心存武當山,山風在眼前。

(摘自《醒獅國學》)

改變你的不是風景而是你自己,有些人縱使去過許多地方,但那也只是"去過"許多的地方。當你到一處新的地方你大可不必特意去某些所謂的網紅景點打卡,你可以走進這座城市,在街巷走走,與人交談。感受它的底蘊,體會最平凡的生活。


會向道長請教如何放下的人本來就想信,像我這種被強行拖上山的滿腦子都是好累好累放我下去,見了再多和尚道士也只會覺得這隻能證明物種多樣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