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是所有的天體都是球形,很多小個頭的就是不規則的,比如土星環里的碎石就是不規則的。

大多直徑1km以內。

題主可能只考慮較大個頭的天體,最起碼得是類地行星的。那這個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萬有引力,天體有氣態星球,如木星,太陽等,主要成分是氣體,在萬有引力作用下,星球要保持最小表面積,所以會最終形成球體,你也可以想像要是哪個地方突出了,其他部分的萬有引力會將其拉過來,最終也就是球體最穩定。

還有近地行星這類的岩石星球為啥也是球體呢,表面看起來岩石形狀不可改變,但再巨大作用力和很長的作用時間下,岩石和液體氣體沒啥區別,也是流動的。所以岩石星球也會呈現球體的形態。

二是撞擊,地球被保護的太好了,但其實天體在宇宙里很危險的,會時不時遭遇飛來橫禍,被外來天體撞破,有一種假說,月球就是從地球里被撞出去的,但肯定不可能正好撞出個球體出去,所以再次驗證了自身萬有引力是形成球體形狀的主要推手。

最後,天體一般也不是正球體,像地球由於自轉,所以肚子(赤道)處岩石被甩的比較厲害,所以是個大肚子的橢球體。月球也不是正球體,由於地球對其的潮汐力作用,月球也不再是正球體,而是有點扁,這也是月球被潮汐鎖定的原因啦。

總之天體種類很多,球體是相同體積下表面積最小的的形態,所以大多數都是近球體。


航天員知道失重環境下,水珠飄進太空艙也是球形。我不知道這個例子能不能讓你理解?


因為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只有近似球體才能達到流體靜力學平衡,從而最穩定。當然了,其實大部分的天體都不是正球體而是橢球體,這是因為幾乎所有的天體都存在著自轉,而自轉此產生的離心效應,會使得天體的赤道部分略鼓一些。當然,我前面說的這些都是質量相對較大一些的天體,而質量較小的天體,比如說小行星,彗星以及以部分行星的衛星(比如說火星的兩個衛星)等,由於質量比較小,所以就並沒有在引力作用下達到流體靜力學平衡,所以說這些小天體它們的形狀,並不是近似球體,而是各種各樣不規則的形狀


萬有引力定律決定的啊,至於這個定律為什麼是這樣就不是現在能知道的了


引力作用,將邊緣物質都向質心拉,最後與質心的距離都達最小,就是球形。小天體引力小,不一定是球形,如小行星,慧星等等。


因為天體都在轉啊,不是球形的都給你磨成球形,或者因為自身引力坍塌成球形。


因為天體都很軟,如果夠硬,啥形狀都不是問題。


因為太陽是圓的,地球是圓的,你的頭是圓的,我的頭也是圓的,勺子是圓的,馬桶是圓的,蘋果是圓的,小月亮是圓的,所以咧月亮就是圓的嘍…

游啊…游啊…游啊…游

哈哈哈,以上是大鬧西遊中的回答

不鬧了,我們正經分析下為什麼基本我們發現的星球都是球形的。

咱不扯流體力學什麼的,來抬高我回答的逼格。關鍵我列一堆流體力學的公式你也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這幼兒園大班沒畢業的學歷水平也給你列不出來……

不過我們還是用水來說比較好理解。不知道你看過神州十號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給地面小朋友的授課沒?她其中有個實驗將水滴靜至於空中,一團水扭扭頭扭扭屁股安靜下來後就成球形了。這和星球成為球形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如果沒看過王亞平的授課,總見過小孩子們玩的吹泡泡吧。都是因為引力的作用。

在太空中,沒有外力的情況下是沒有上下之分的,不像地球上蘋果會掉「下」來,是因為引力。太空中兩個有質量的物體(不管是水還是石頭或是氣體等各種有質量物體),只要兩者距離足夠近(進入較大質量一方物體的史瓦西半徑內),它們間的引力就會將兩者吸引到一起,如果兩者質量並不太大,但硬度極高的話,它們在一起並不會立即成球形,所以很多隕石也不是球形的。但我們所觀測到的星球的質量都不小,你可以想像成星球是由很多塊石頭吸引到一起組成的(固態星球),因為很多塊在一起,所以總體質量很大,引力就很大,所有石頭都因巨大的引力向質心聚集,由於巨大引力對所有石頭造成的擠壓變形,任何一個方向相同半徑內的引力相等,所以就塑造出了大體的球形。和水滴在太空中相互接近後最終變成水球的道理是一樣的。

我看有些人說是因為旋轉,其實這種旋轉成球形的解釋是錯誤的,它怎麼不旋轉成圓盤形或陀螺形?人類觀測到的星球大都是球形主因是引力,而不是旋轉造成的。

關於什麼引力,這就太高深了,至今科學家們都沒能解釋清楚,就等著你來研究、探索、揭秘了!


誰說所有的天體都是球形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