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稍微标题党了一点,但是至少美国是没有的

美国是把坦克明确都分在了坦克连里

【图表】美军装甲旅联兵营坦克连全连人员装备一览表

而步兵则划分到了步兵连里

【图表】美军装甲旅联兵营步枪连全连人员装备一览表

然后两者一起形成混成营

为什么没有建一个混合的坦克步兵连呢?考虑到部分低烈度战争中将会很少以营为单位行动,难道步坦协同不应该在更低的层次(比如连级)么?


首先,纠正事实:

第一,美军是存在过合成连的,如80年代美陆军军属装甲骑兵团的装甲骑兵分队(连),就在编制内集成了骑兵战车,下车侦察兵,坦克和自行迫击炮,甚至还有连属保障力量。这种编制存在到大概2006年重型装甲骑兵团编制不复存在为止(此后装甲骑兵团采用旅级战斗队编制)。

FM 17-97《骑兵分队》1995年版。装甲骑兵团属装甲骑兵分队(连)由1个本部分排、2个骑兵排、2个坦克排、1个迫击炮分排和1个保障分排构成,拥有主战坦克9、骑兵战车12,装甲输送车2,徒步侦察组8,81毫米自行迫击炮2,装甲抢救车1。

第二,美军的战斗编组,在连一级上是合成的。在作战时,坦克连和机步连会互换一个排,构成连分遣队(Company Team或曰Company Detachment),连分遣队而非连队才是美国陆军基本的战术分队。这一状况自7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第一本连分遣队条令是1977年6月发行的FM 71-1(HTF)《坦克和机械化步兵连分遣队(如何战斗)》),并贯穿了这一阶段美军参加的所有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不只是在低强度冲突中的方案,而是面对一切敌人和假想敌,包括苏军在内的默认方案。

FM 71-1《坦克和机步连分遣队》1998年版,以一字横队队形展开的坦克连分遣队。右翼的一个排就是布莱德雷机步排。分遣队还得到了1辆FIST-V火援车(=炮观车)的配属。这张图一直保留到2016年最新版的ATP 3-90.1《装甲和机械化步兵连分遣队》。

不过由于在86师时期营有4个连,连只有3个排,所以一个营特遣队的四个连分遣队中最多只有三个是合成的。有些时候营还会为一个连「开小灶」,构建两个「均衡」的连分遣队,让两个连没有装步合成。这个问题在旅级战斗队时期完全解决,因为此时营内连队的数量是2+2或1+2,三个排完全够分。

FM 71-2《坦克和机步营特遣队》1988年版,机步营特遣队以后三角队形开进。可见红笔标出的两个连分遣队担任先锋,和蓝笔标出的两个不合成的机步连担任后续跟进和两翼掩护任务。

ATP 3-90.5《合成营》2016年版,装甲旅级战斗队仓卒进攻中的合成营(和骑兵),可见3个直接投入一线的连分遣队和1个担任营预备队的连分遣队。

至于火炮,连分遣队由于需要整体参加第一线战斗,通常不会获得自行火炮的直接配属。86师时代的反甲连也未听说有拆分加强给连分遣队的。

80年代之后,实现战术合同的连分遣队才是美陆军重型部队最常见的情况,单纯由坦克构成的坦克连或者单纯由步兵战车构成的机步连反而是不常见的。

这样的队形(一整连坦克搞在一起)虽然符合想像,但到冷战后期已经逐步不符合现实了。

至于为什么编制上的合同设置在营级而非连级上,这应该考虑部队的冗余能力和后勤能力。合同化的优点是:

1.加强分队和小分队的独立作战能力。分队和小分队通过合成化建设获得了更完善的独立作战能力(术语叫有自立能力,self-contained),可执行更为广泛的任务。

2.将一个无法拆散的大部队或者若干个能力单一的分队或小分队改为多个能力多样的小分队,有利于上级指挥官运用。

但合成化也有不利之处:

1.分队和小分队作为合成化的设置级别,其冗余程度显著下降了,部队变得更不能耐受损失。想像一个由1辆坦克、1辆步战车、1个步兵班、1辆自行高炮、1辆自行火炮构成的「合成排」吧,这个排似乎拥有了所有资源,拥有一切能力,能执行各种任务而且是「self-contain」(有益于远征部署所以是美军很看重的能力)的,但是如果其中一辆车突然抛锚,整个小分队的战斗能力就会完全失去,必须重组,剩余完好的装备、人员和物资的战斗力在重组期间就这样被浪费了。相比之下,一个苏军摩步团损失1/4,根本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甚至这样一个团在损失3/4的技术装备后,也只需要稍加重组就可以继续投入战斗。

2.后勤和保障方面难度上升。这点不难想像,如果一个坦克营编入步战车,营就需要同时提供2种战斗车辆(事实上远不止两种)所需的物资和保障能力。对美军的营而言这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因为美军的营非常大,坦克营就有680多人,其中相关的勤保人员接近两百;旅级战斗队时代,旅支援营的前进支援连(FSC)会被配属到每个营,前进支援连又是模块化的,总体而言问题可以解决。但是如果换成其他部队,比如17年前解放军的坦克营,这个营三十多坦克一共一百人出头,有点缺编的部队甚至只有九十多人,一般小修还要仰仗师维修营,如果搞合成化,后勤保障问题都解决不了。换回美军说,美军的连面临的状况是类似的,连队是需要整体被投入接触线的,内中没有战斗勤务力量,如果要保障合成连,那么势必大大扩编连部,造成冗员;如果把保障留给旅,师去做,那又很现在的连分遣队有何区别?

3.对指挥员能力的要求过高。我们知道,美军实行一衔一职,排长为少尉/中尉,连长为上尉,营长为中校,排长、连长、营长的履历分别相差10年,反过来这也就意味著从营长到连长再到排长,主官经验和能力的明显下降。我们上面提过,合成化建设就是给分队和小分队赋予更多的能力,但前提也必须是,这些分队的主官能驾驭这些能力。一个连长指挥一个合成化的战术分遣队已经有一定挑战性了,如果将合成连建制确立,那么连内势必编入战斗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分队(如上面美军装骑分队的勤务分排、迫击炮分排),对连长的能力要求又大幅提高。你作为连长总得熟悉连内的主要装备吧?可布莱德雷步兵战车和M1坦克的培训走的是两套不同的MOS(分别是11和19),MOS双修对校官虽然是普遍现象,但以此要求中尉上尉显然不现实。在美军以外也是如此,诸如现在台军的装骑连就是由机械化搜索兵、战车兵、火援和勤务保障分队构成的,这导致台军装骑连连长通常高配为少校。此外台军保留的合成营(如关指部步3营、4营、澎防部装骑营)中的连长通常也高配为少校。

澎防部装骑营的一名少校连长。台军各军团(防部)、旅(指部)的本部连连长通常也高配为少校。

※不过,或许苦于干部积压、「一连七上尉」的一些其他军队反而更适合这种配置吧(笑)。

※但是听说他们的选择是给上尉们降衔?

……

…………这操作我是服气的,只是有些可怜上尉们。

所以部队合成化的建设,势必要在上述有利和不利之间作出权衡。目前世界主要军队权衡的结果,大部分认为是在营一级实现合成。这一合成要么是战术编组(=营特遣队,如俄军、台军),要么同时是行政编制(=合成营,如美军、解放军)。总体而言,合成营比营特遣队编制更先进,也更适合远征部署。而美军数十年前已经实现连一级的合同化战术编组。

至于连一级的合成化部队,因为合成化的负面因素已经开始凸显,所以只有面对特殊需要时才有意义,比如担任掩护部队直面强敌的冷战美军装骑团属装骑分队,或者现在的台军旅属装骑连,他们在敌方进攻中首当其冲,几乎没有时间实施编组,且要兼顾宽广的正面,实施机动防御,对小分队独立作战能力的要求特别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合成连就是可以接受的选择了。不过如果这种需求不复存在(如冷战结束之后,美军失去了苏联那样的对手),这样的编制就显得「不合时宜」,于是往往遭到废除了。


战术编组和正儿八经合成两码事,后者要把指挥保障后勤啥的都堆进去。实现良好步坦协同未必就要部队合成到连。

正儿八经合成营,营部规模因为要保证这些玩意整个营部会撑的很大。

其实单纯看编制表里营级军官的数量就能判断是只是单纯战术混成编组还是正经把营建成部队而不是分队,后者军官需求数量可能要达到前者的三倍以上(比较苏军摩步师坦克营配置步战时期的编制表和奥尔加科夫时期合成营军官规模)。

另外翻译所说的也不全对,把师旅一级部队,分成小于团的更多部队,虽然在相当多数时候会降低部队的抗损性(特别是连续进攻和高强度防守中的),但在一些情况下也能增加部队的抗损性。这在美军历史上也有过对应例子,虽然算是个黑历史?


没有推广是因为在目前的条件下不经济,毕竟麻雀小了五脏也是要俱全的,想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完全可以平时合练战时加强...


因为战斗力的提升不只是指挥扁平化带来的灵活性,还有装备规模化带来的高效性。

所以合成营是目前条件下灵活性与高效性间平衡的最优解。


印象中文章《东73之战》海湾战争时期美军第二装甲骑兵团有坦克步战车混编的连。我也不知道这种编制是临时的还是怎样,坐等大佬来科普现在的编制 ^_^

图是网上百度的,我的那本《兵器》不记得放哪里了。

G连和E连很显然是步坦混编。


有。事实上法军的合成连以及合成营似乎就表现得很不错,PLA评价很高。我感觉可能PLA的中型合成旅合成营更多参考法军。以后如果要搞合成连也可以多学习参考一下法军的经验。

法军合成连和合成营在13年在马里的作战(Opération Serval)表现极好,属于正规作战(不是治安战),主要是薄皮轮式的部队,连重装履带车辆都比较少,机动性很强(二战留下的阴影?),不同于美军那种需要长期准备然后在极度空军优势掩护下的作战,法军极快速部署,很快(一个月内)解决战斗,伤亡极少(好像阵亡不超过十人)。

在我个人看来,由于火力(尤其是炮兵火力,而不是这些年美国流行的空军火力)的投送精度、速度以及投送量的提升(特别是未来可能几千吨当量战术核武器出现甚至泛滥),参考06年黎巴嫩战争、乌克兰内战以及叙利亚战争的经验,以后的战斗必然会是,单个进攻方向-单个战术单位的人员装备数量严重受限。这会导致需要对更低级别单位的合成化加强,比如合成营甚至合成连。


合成下放级别越低对装备保障要求越高,营合成就意味著营的保障力量必须保障的了这些兵种,连合成就意味著连的保障力量必须保障的了这些兵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好管理,打仗的时候完全可以按坦克连和装步连一比一组成进行协同,再或者坦克排和装步排进行一比一组成也没有问题,那么搞个合成连出来的意义呢


单独谈美军的话,即使不算重装部队,合成连这种东西在sbct早期也是打算搞的啊,每个连一个105三车排,当然至于后面为啥数量缩水那是梁歪一个问题了。

此外法军的gita/sgita体系下完全就是有合成连的啊,3+1+1+X,叫法不一样你就当不是了?


为了平时便于管理和训练。

战时多数情况下连级都是混编的。


没那么多坦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