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AI領域的投資是否更加遇冷?


1.消毒機器人。

從2019年12月下旬開始,醫療服務機器人供應商鈦米機器人CEO潘晶就收到來自老客戶武漢協和醫院的需求——「擴大已有消毒機器人消毒面積」,但他尚未將這些需求和疫情聯繫在一起;到1月中旬,需求更為迫切,武漢多家合作醫院希望「鈦米把庫存中所有的消毒類產品投放到醫院臨牀一線」,「 發熱門診就診人數已明顯增加,工作人員忙不過來了」。

於是,1月19日,疫情還沒在全國引起大量輿論關注時,鈦米就已將上海庫存的10臺消毒機器人緊急調至武漢,因臨近年關,沒有物流公司接單,這批機器人最終靠臨時包車運貨才得以順利送達。

鈦米的消毒機器人,可在隔離區域針對患者在醫院內的移動路徑進行沿途消毒。

到1月20日晚間,鍾南山院士肯定了新型冠狀病毒存在人傳人現象,3天後,武漢封城,肺炎感染人數持續攀升,更多機器人公司,如普渡科技、真機智能等也都投身於緊張的抗疫一線。

1月25日,鈦米的13臺消毒機器人已在武漢協和醫院、武漢中心醫院(後湖院區)、武漢大學附屬中南醫院等醫院部署使用。與此同時,武漢封城前已輸送一批庫存機器人的鈦米也在1月26日動員1/3員工節中加班,改造現役機器人,以增加消毒等「抗疫」功能。

2.送餐機器人。

1月26日,普渡科技對外宣佈「技術抗疫」計劃:為全國各地的醫院和隔離點免費支援1000臺送餐機器人,以減少肺炎交叉感染。

消息發布後,武大人民醫院、金銀潭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榮軍醫院、武漢普仁醫院等十多家武漢當地醫院聯繫了普渡。普渡立即召集員工和各地經銷商共200餘人開展應援武漢的工作。

2月7日,普渡的13臺機器人已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和另外4家湖北系醫院完成部署;同時,第二批準備送往武漢的25臺機器人已在安排物流中。

左圖為普渡科技2月6日裝車的機器人,右圖是2月7日到達武漢榮軍醫院的送餐機器人。

以送餐機器人為主要業務的擎朗科技在1月25日加入抗疫,他們先是調度了武漢當地的庫存機器人加入抗疫,後又從嘉興工廠調度了20臺送餐機器人於2月12日送達武漢,目前正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楚天醫院和方艙石牌嶺醫院進行部署。

左為擎朗科技在嘉興工廠的送餐機器人,右為其中20臺送餐機器人於2月12日達到武漢黃坡收費站。

3.測溫機器人。

武漢本地的機器人公司也在困境中發揮著自己的力量。1月27日前後,武漢機器人智能化廠商亙星智能總經理武大治也帶領6位工程師開始行動——升級公司已在武漢運轉的7臺紅外線感應機器人,為其增加測體溫的功能。

亙星智能已在武漢部署的小卒系列安防機器人,可替代室外的巡邏和站崗人員,進行全天候自主巡邏、監視和智能識別。

4.智能遞送服務機器人

1月31日,獵戶星空針對疫情捐贈的智能遞送服務機器人「豹小遞」,已經交付武漢火神山醫院,它能夠根據醫院需求分別執行遞送化驗單、藥物等工作。

2月1日,賽特智能向武漢市漢口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以及即將建成的雷神山醫院捐贈4臺醫用智能配送機器人,可承擔送葯、送餐、回收被服和醫療垃圾等工作。

2月3日,無錫安之卓醫療機器人公司的3臺配藥機器人應用在藥物調配過程中:操作人員不需要直接接觸藥物,調配過程由機器完成,能避免藥物交叉污染和空氣污染,已在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重點部門投用。

2月6日,京東物流自主研發的智能配送機器人在武漢完成了智能配送的第一單,現在武漢地區已經有兩臺這樣的物流機器人投入抗疫物資的配送工作。

5.巡控機器人。

真機智能從1月25日開始也加入抗疫,將現役機器人遠程升級為「抗疫」機器人——巡控機器人可通過語音大喇叭循環播放宣傳信息和抗疫歌曲;通過計算機視覺對未戴口罩的行人進行檢測和通過語音播報系統進行提醒。

每臺這樣的巡控機器人平均每日工作超過12個小時,行駛里程超過80公里,可循環宣講500餘次。

真機智能在上海興業太古匯等多個商場、街道部署的真機青翼蝠巡控機器人,變身為防疫巡控機器人,增加了口罩檢測預警和循環宣講功能。

真機智能與與蘇寧小店合作的「臥龍一號無人車」,可以從便利店運輸物資到小區門口,實現無接觸配送;該機器人還內置紫外線殺毒燈,可對配送商品進行消毒。

更多行業認知,歡迎關注甲子光年(ID:jazzyear),閱讀原文:

機器人在武漢 | 甲子光年?

mp.weixin.qq.com圖標


瀉藥。

在互聯網上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遠程通訊、在線教育、各種線上智能服務等。在線下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人工智慧機器人身上,比如機器人代替醫護人員查房、為患者送葯、送水、送食物、量體溫、消毒 ...還有在酒店專門送外賣、打掃衛生、炒菜做飯的機器人。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應用

????「該視頻來源於網路,作者及出處均不詳!!」


先看看疫情期間人工智慧的一些成績吧

用AI演算法做病毒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

2月1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自動化的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利用阿里達摩院研發的AI演算法,將原來數小時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大幅縮短確診時間,並能精準檢測出病毒的變異情況。

疫情發生後,達摩院演算法專家顧斐博士奔赴浙江省疾控中心,第一時間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基因進行特徵分析,並推出多個演算法模型。

在序列比對過程中,達摩院對演算法增加了分散式設計,有效提升比對效率;在病毒序列拼接階段使用分散式設計的de Bruijn圖演算法,變異病毒也能精準檢測。

通過紅外遠程技術,批量秒測體溫

為瞭解決抗疫期間人工測體溫給人員帶來接觸感染風險的問題,廣州一家科技公司自主研發出5G警用巡邏機器人,可實現紅外線5米以內快速測量體溫,並識別過往人員是否戴口罩。

這個5G警用巡邏機器人搭載了5個高清攝像頭,能實現全景無死角巡邏;可一次性測量10個人,溫度誤差在0.5攝氏度,人員移動到哪,機器人都可以實現快速記錄;溫度超過設定值,或發現行人不戴口罩,機器人立馬啟動報警系統。

當然,各行各業的程序員貢獻不止於此,比如用區塊鏈技術追蹤物資、快速開發出疫情通小程序供社區免費使用、用黑客技術追蹤騙子並與騙子周旋最終追回善款……不勝枚舉。

我們再回頭看看行業

政策方面

疫情發生後,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通知,鼓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對疫情開展科學精準防控,還鼓勵製造企業與信息技術企業加強合作,加速推動企業復工和產能恢復。

這些政策的刺激,讓物聯網產業迎來大好時機。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物聯網的整體規模將達2.2萬億元,產業規模比互聯網大30倍。我們可以看到,物聯網的前景廣闊。

物聯網作為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場景豐富,遍及智慧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環境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蒐集等多個領域,必定會在未來數十年內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有需要的時候給予社會經濟發展強大的科技支撐。在物聯網應用和技術成為當前科技行業最受矚目的時刻,物聯網人才的稀缺已經成為科技行業共同的難題。

企業方面

一個企業想在接下來的科技革命中佔得先機,擁有大量優秀的物聯網人才成為助推其發展的基礎。

3月,獵聘創始人兼CEO戴科彬接受採訪時說:最近國家非常強調新基建大領域,工業互聯網、5G、物聯網等,對於區塊鏈、人工智慧和高科技人才需求很大。有技術能力、產品能力的人往新基建傳統領域轉向的可能性會更大。

圖片來源:獵聘大數據研究院

BOSS直聘發布的《2019春招旺季人才趨勢報告》顯示,新職業人才受到企業追捧,物聯網相關的嵌入式工程師人才需求同比增速超過46%,人才緊缺程度高於其他技術職位。

從政策和企業角度來看某些方面開始大力支持人工智慧的發展,人才的需求度極高,至於遇冷我認為是不存在的。


在這次疫情中,人工智慧在很多領域都發揮了優勢。比如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無人商店購物、在線政務辦理、智慧門禁出入……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進入新階段,人們的生活與生產方式也隨之發生改變。上述各類"非接觸應用",能在疫情防控中避免交叉傳播,因而成為保障社會多項工作正常運轉的重要策略之一。

而人臉識別技術由於成熟易用、無物理接觸及可無感使用等特點,正在"非接觸應用"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目前,虹軟視覺開發平臺通過免費、離線ArcFace人臉演算法賦能,幫助相關企業落地線下、線上多款"非接觸應用",並已在防疫工作發揮作用。

此次疫情影響頗廣,可以預見之後的社會公共衛生體系將得到全面提升。很多疫情倒逼產生的生活習慣,或許疫情結束後仍將持續下去,譬如人們出門依然會戴上口罩,優先選擇線上辦理業務而不去櫃檯,遠程工作及教學也會成為傳統途徑的重要補充。

虹軟視覺開放平臺已經輸出了大量可快速落地的免費、離線演算法,提供人臉識別、人證核驗、活體檢測SDK以及開發應用套件,可應用於智慧樓宇、智慧旅遊、智慧工地、智慧校園、智慧出行、智能機器人等諸多場景,為開發者和企業用戶打造高效易用的計算機視覺引擎。

虹軟視覺開放平臺?

ai.arcsoft.com.cn圖標

為了防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染,美國首例新型肺炎病患在治療過程中身處隔離室內,由機器人進行治療。

這名患者是美國華盛頓州居民,在從中國武漢返美之後,最早在西雅圖就診。事發前1月15日從中國武漢旅遊返回美國,1月19日在當地醫療機構就診,並於1月20日在西雅圖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美國當地時間1月22日,普羅維登斯地區醫療中心埃弗雷特傳染病科主任George Diaz表示,目前病人的情況「令人滿意」,但並未透露該患者還需在隔離病房中治療多長時間。

據Diaz稱,病人是裝在一個隔離艙裏,由救護車從家裡帶到醫院,再直接帶到隔離的特殊病原體病房區。

治療過程中,醫生負責在隔離窗外操作機器人,該機器人配備了攝像頭、麥克風和聽診器等設備,是這家醫院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的眾多方法之一。

在疫情面前,每一個參與救援的生命都至高無上。如何將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一個方向就是利用機器人來代替部分人類的工作。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機器人都能去幫助醫生進行治療,消毒、穿衣、運輸這些「危險」的事情,機器人都能有用武之地。

還有一種是輔助穿衣機器人。在脫去防護服時,如果能夠不讓皮膚與衣服外層接觸,危險就會小很多。當前的脫取方式需要另外一人輔助,輔助人員就存在暴露在病毒中的風險。

機器人能夠幫助研究人員脫去外層防護服,減少直接接觸的概率。同時可以幫助檢測防護服是否有破損,是否穿戴正確,更大限度的保護研究人員的生命。

再往前追溯的話,2003年抗擊非典時,中科院自動化所就曾研製了一款抗非典助手機器人。

「助手」充足電後能夠連續工作3個小時,不僅能在病區查房,為病人送葯、送飯及運送生活用品,還能協助護士運送醫療器械和設備、實驗樣品、處理病區垃圾等,最多可以一次向病區內運送重達30公斤的物品。

希望在AI、機器人等技術的幫助下,更多機械的白衣戰士能夠沖在一線,幫助醫務人員避免更多不必要的風險。

除此之外,人工智慧產品例如雲呼叫中心、智能外呼、智能客服等也可以為企業遠程辦公提供莫大的幫助。


建議可以多關注各家雲的網站,瞭解最前沿的AI應用技術,代入思考當前情境下哪些技術可以作為服務支撐


在此次新冠疫情戰鬥中,殺菌機器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眾多企業包括亞馬遜、科沃斯、UVD Robots、SiLC等知名企業均推出了不同款式機器人。

應用場景包括並不侷限於:醫院、機場、地鐵等公共場所。

UVC燈管在殺死附近微生物的同時,機器人能夠自主到達房間的各個地方。機器人還搭載了激光感測器,可以繪製出房間的佈局,進而自動對各個區域進行消毒。

同時,自動消毒機器人還能夠監測到障礙物並自動避開,無需人工協助。但由於UV-C輻射對人體有害,所以機器人需在無人條件下進行消毒。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具備相對優勢,但自動紫外線消毒機器人不太可能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提供全面的保護。

若UVC光波被物體擋住,就無法對那些接收不到光線的地方進行消毒。

附上此次戰鬥中紫外殺菌機器人的盤點:

LED分析師Wong:新冠疫情帶火UV消毒機器人!來看7款產品盤點?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