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最近突然很好奇這個問題,也沒有為什麼。我自己也就是個高中生,知識積累還不夠,對這類問題平時也算有興趣,可是每當我和一些我小時候所崇拜的學神級的大人們聊天時,我又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種對年輕時這種所謂的對於精神世界追求的理想的失望。我也很困惑,明明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懂,明明知道將來很有可能對這種年輕時的想法感到幼稚,但卻還是為它們感到神往。問題歸根到底其實就是活著的意義,我知道這個問題有多麼無聊,所以也不期望能得到什麼答案,但還是希望各位有經驗的前輩能給出一些方向,這種思考到底有意義嗎,我該停止這種思考嗎?社會中究竟會發生什麼?我將來會有答案嗎?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為種族(人類)而活,可能得到人類很多的返饋。

為世界(眾生)而活,可能得到眾生無量的返饋。

為個人(身心)而活,可能得到身心較少的返饋。

至於如何選擇,要看個人的因果。

自由選擇的權利,並非能憑空擁有,而是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擁有足夠的福慧資糧,纔可能擁有較大自由選擇的權利。

福慧資糧不夠,業力大,功德少,那就只能隨波逐流,隨業流轉,身不由己,少有自由。就算知道為世界眾生而活是更好的選擇,也難以做到。


謝邀

為自己活吧。種族不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話,那就沒有為種族活著的意義了。南無阿彌陀佛


首先是為自己而活,然後是為別人而活。

但這個次序不是絕對的,並不是說,所有情況下,都是自己的利益永遠大於他人利益。

隨著程度的不同,兩者是會有交叉的。

比如說,「做人要有底線」這句話,就說明你可以努力爭取利益,但是不要對別人傷害得太深。如果傷害程度太嚴重,那麼,這時候別人的利益反而就應該排在前面。

再舉幾個反例,「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拔一毛以利利天下,不為也」,這些話讓「正常人」聽起來都會感到有些不舒服,就是因為它們【絕對性】地把自己的利益排在了別人前面。

所以,首先當然是為自己活,然後纔是為別人活。但是這個排序並不是絕對的,隨著兩者相對程度的變化,兩者的優先順序也是會顛倒的。

或者簡單地說,這裡要有一個數量的計算,自己的利益與他人的利益,要有一個比例尺。

無私的人,比例尺會低一點,自己的利益跟他人的利益,重要性的比值,可能只有2:1。

正常人的比例尺可能是10:1。

自私者的比例尺可能是100:1。

變態的比例尺可能是無窮大,甚至其他人的利益,對他而言是負數,這種人就是專門以傷害他人為樂的,所謂「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另外,值得額外指出的是,人的利益並不是線性的,同等數量的損失,要比同等數量的獲得,更加重要。而所謂的【基本權利】,也就是跟生存有關的一些基本利益,都是極端重要的,飢餓時候的一口飯,遠遠比富貴時候的一塊金磚重要得多。

也就是說,越是接近生存底線的利益,權重就越高。

侵犯別人的基本生存權,從飢餓的人嘴裡奪那一口飯來喂自己的狗,從老人那裡騙養老的錢去嫖娼,這些都是對別人傷害極大對自己收益極低的事情,正常社會規則是不可能允許的。

但是仍然會有不少人這樣做。這些人被社會稱為「自私」,嚴重的就是【變態】。

相反,飢餓的時候,護著自己最後的食物,不捨得給別人,甚至餓到不行的時候去偷別人的食物,這些都屬於【正常】。

最後解釋一下題主問的「為世界而活」的問題,這個其實是一個次級問題。你發現了真理,並且把它傳播開來,當然是對所有人都有好處的,利人利己,所以被稱為「崇高追求」。但是實際上這種崇高,本質上也只是為「人」服務的。那麼這麼崇高的追求,為什麼很多人不去追求呢?因為追求崇高也是有成本的,如果要耗費太多生命的話,大多數人就不去追求,而是先顧自己眼下,這也是【正常】的。


為啥而活取決於個人的想法觀念,可以為自己而活也可以為別人而活等等


為實現你的個性而活


人為什麼而活?看似簡單卻很深刻的問題,深入哲學可能有你要的答案,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決定了你生存的方式,人選擇那種方式無可厚非,重要的是要活得有意義,人生不可重複。


謝邀,你想怎麼活,就怎麼活,完全不必在意其他。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我們可以為什麼而死。

人的一生生死為大事,生就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死就是我們可以停止的意思了。依本人愚見,其實究竟為誰生,為誰死,都不過是為了自己的信仰,也就是對自己本身理想的信任。

我們生這件大事其實可以先放下來不談,先說說死吧。想搞清楚為誰生,得先搞清楚要為誰死。我說的這個誰可以指人,事,物等等一切。

例如我可以為了國難慷慨赴死,那麼我就是為國家富強起來站起來為同胞血肉能幸福活下去而活的。

例如我可以為了父母妻子而死,那麼我就是為了我的家人可以活下去而活著。

例如我可以為了食物去死,那麼我就是為了我自己活著的。

純屬個人愚見。樓主自行取捨。


謝邀。這實際上就是一個世界觀,價值觀、個人選擇,以及道德文化形成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想得更多,不僅僅限於你在問題中提到的這三點。

不同的人會有不完全相同的觀點、結論與選擇,不同的時期也有不同的流行。這個話題很大並且涉及很廣。當然,我是希望中國向好的方面發展。


社會分階層,每個人都在特定的階層中生活,所思所想都帶有階層的特徵,也就是說他們考慮的都是侷限於本階層的利益範圍內。看看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沒有誰能衝破階層利益的侷限,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高度去看問題。如果為人類的進步而想就必須站在全人類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站在階級利益上,任何階級都有侷限性,沒有侷限性就沒有階級了。為誰而活不同的人有不同想法。


你談到的這個問題是生命運動的社會性和本體性之間的關係問題。社會單位從細胞到個體,到家庭,族羣,村落社區,國家等等分多級層次。一般私有制是指家庭所有制。個體所有的話反而是共有制了,因為每一個人以個體參與社會活動的話,整個社會就是大公了。

有一篇文章「社會管理學基本原理」就比較深入地討論了這個問題。該文被收集在《系統邏輯思維》一書。團結出版社出版,網上有售


這其實屬於倫理學範疇,推薦一本《倫理學與生活》。

在這個問題上,你需要明白一點,世界觀,道德觀這種東西是不分對錯的。也就是說,只要你個人認為是正確的,那就是正確的,那你就可以將之奉為人生信條。哪怕你的道德是百無禁忌,或者你的理想是馬路上打滾,所有的荒誕,可笑,極盡所能的特立獨行,扭曲變態。作為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在邏輯上是沒有任何問題!也不能用對錯去恆量。因為這個問題不斷去深究,一直到宇宙和物質存在的意義,就會發現是沒有唯一解的,只有個體的特殊解。

第二,如果硬要對其進行評價,那就需要引入評價對象。例如,對於社會,對於族羣,對於親友,對於鄰居,等等,不同的對象會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來評判,例如,社會認為你應該集體利益大於個人利益,對於親友,可能認為你不能因為集體利益去犧牲太多。這些對象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對於你有不同的好壞,世界觀,道德觀,人生觀的評價。因為評價對象的多樣性和它們標準的差異性,你完全可以選擇接受一種,或者多種,也可以完全不理會。

第三,既然沒有好壞,那利己主義豈不是最好的嗎?腦子進水了去犧牲自己成就他人?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還是回到第一段說的「人生信條」。如果你的人生信條在某個時間段,要求你為集體做犧牲,那就沒有辦法了。例如說你覺得人類的終極理想是宇宙探索,於是你花費數十年讀書讀到博士,結果,遊戲也不玩,電視也不看,女朋友也不要了,婚也不結了,然後年薪十萬,貴州天眼,整個人在親朋好友看來:瘋了!一輩子全為人類的偉大事業默默奮鬥,最後八成也就讓你共享一個無名英雄紀念碑。問:值嗎?答:如果你的人生信條真的,就是宇宙探索,那是值的。

第四,說了一堆大道理,說點實際的,人生究竟如何操作?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很簡單,大體上就是兩種,第一種,你什麼也不想,每天就是喫喫喝喝,樂呵樂呵,腦子放空,不要去想這些,一輩子就這麼過去,也是很快樂的,你也可以覺得自己很幸福。第二種,你需要樹立自己的堅定信念,過去叫「原則」,現在這個詞已經壞掉了。總之就是涵蓋,做人的基本底線,例如不參與種族屠殺,不參加宗教等等,隨便你;還有人生的理想,比如...也沒什麼好比如的。有了這些信念之後,就是堅持到底,你也可以分一下堅持的優先順序,說到底,生存本身,「活下去」也是一種人生信念。如果是你認為高於你生命的信念,那關鍵時刻到了,你就可以堂堂正正的為之犧牲了。這就正面回答了你究竟是為什麼而活。

最後,總結一下,從理性角度說,一定要去說一個為什麼而活,那就是為了人的,自我的,信念而活。再來一句:知行合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