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題主的想法是用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其實不用那麼麻煩,AIM120在無鎖定目標發射時可以通過幅度很小、類似滾桶的動作使導彈雷達擴大搜索範圍,從而攻擊目標。接下來我們就得遇到很多問題,既然處於狗斗中雙方就會不斷變換位置與飛行狀態,即使靠導彈的幅度很小、類似滾桶的動作搜索到敵機的機會也不是很大。

狗斗中雙方不斷變換位置與飛行狀態,剛發射的導彈很可能因為剛發射沒有能量從而跟不上敵機的動作而被甩掉。

如果是紅外格鬥彈的話,鎖定目標的麻煩程度比主動彈高得多,紅外導引頭視場狹窄,頭盔瞄準具隨動導引頭瞄準又不現實。即使鎖定成功還會面臨著「狗斗中雙方不斷變換位置與飛行狀態,剛發射的導彈很可能因為剛發射沒有能量從而跟不上敵機的動作而被甩掉」這個問題如果上述問題都沒有出現,迎頭攻擊將會得到很好地效果。

至於「以對方機頭的雷達為目標接近後就引爆"這種想法有可行性,但導引頭就得換成反輻射導引頭,這個問題不大,或者乾脆換成一枚哈姆。

但問題來了,對方關閉雷達怎麼辦?(很多人以為空戰中戰機必然開啟雷達,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實際上在體系支援下,通過機動佔位,雷達快速開機鎖定導彈發射,才是空戰的常態,這個問題接下來會有詳細的解釋。)

反輻射導引頭通過搜索雷達發射源,從而攻擊目標,敵方雷達關機自動切換到慣性導航模式,可以說是為了地面雷達量身定做的,對戰機不適用,除非敵機蠢到和導彈玩碰碰車。

用主動彈改裝的反輻射彈的機動性還好,用哈姆那真的有疑問了,畢竟是打擊地面目標的導彈,用於空戰的效能是值得懷疑,不過去查了資料,發現是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動力射程表現應該不錯,其他的天知道。

現代空戰中,戰機雷達一般處於關閉狀態,通過數據鏈接受來自預警機、地面雷達、其他戰機等平台的數據資料,機動佔位後開啟雷達鎖定目標發射主動彈(甚至可以接受其他平台的資料,雷達不開機發射主動彈)。為什麼不開機,這個問題中的回答雷達的「鎖定」是什麼意思?和發現目標有何不同? - 雷達已經有人寫了一些,但還不完整,我補充一下,在電子戰設備中會自動的對所有接受雷達到的雷達波束進行識別,判斷危險級別,與發射方位,面對掃描周期長,能量不集中的,危險級別很低,面對波束集中、密集掃描的將會發齣劇烈的警告。當然也有能鎖定敵機而敵機不知不覺的雷達,例如APG77與APG81這種擁有功率管理能力的雷達,但被鎖定戰機的電子戰設備靈敏的話,還是能夠發現自己被鎖定了。

ALR-94無源電子戰系統是這類系統的典型代表

如果兩架戰機單挑,誰先開啟雷達,誰就會被先發現,除非對方剛好在雷達掃描範圍之內。在這種情況下紅外搜索系統與傳統的目視搜索將會對誰先發現敵方起到重要的作用,而F35的EODAS可以說是革命性的空戰裝備

可以說讓兩架相同的三代機單挑勝率是五五開,三代機面對4代機時勝率三七開甚至更低


1:導彈飛控難以設計。要是倒著發射,舵效是反的,並且特性也不一樣,安定性也是負的。非常難以控制。2:如果弄個專門倒射的掛架,那它就不能正著用,付出正向載彈的代價;如果弄成可以調轉方向的掛架,那就不但要付出重量、可靠性的代價,還得留出讓它轉的地方,付出空間的代價。
有些導彈掛架可以往後轉的,比如SU35當然更普遍的是設定快速調頭...所謂越肩發射總之後射導彈這東西,早就有了...
後射的話,導彈會有某個階段速度很尷尬。

2戰就有了..只有4挺後射機槍,專門打咬尾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