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A解碼器,能否通過調節其頻響曲線,獲得和B解碼器一樣的聽感?


多謝邀請。

俺已經重複過無數次了, 不同的DAC引起的人耳聽感差異,主要是由於它們之間的「音量」差異帶來的。 只要找個萬用表, 把電平差異校正到 ±0.1dB 的範圍內, 不同的DAC引起的人耳聽感差異就會消失。當然俺的語境是同時代的主流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儘管如此, 上世紀末的 DAC 和目前的 DAC 也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對於最終用戶。

為了照顧用戶的懷舊情緒,Noise Shaping 應運而生, 蛤蛤。 扯遠了。

10000 個人裡面也許會有 500 個人有萬用表, 500 個人裡面可能有 100 個人願意花時間測試。但100 個人里可能不到 20% 願意做 ABX 試驗。ABX 試驗與自己的信仰相悖的話,也許不到 1/10 的人會上知乎公之於眾。

回到問題:

「不同的DAC引起的人耳聽感差異,是否主要是由於它們之間的頻率響應差異導致的?也就是說,A解碼器,能否通過調節其頻響曲線,獲得和B解碼器一樣的聽感?「

不同的DAC引起的人耳聽感差異,就象往太平洋裡面撒了把鹽然後一口咬定海水更咸了是您貢獻的一樣性質,具體自己琢磨吧。

」實驗「 設計/報告裡面沒有對照組就是玩過家家,別太當真了。

差別能不能測出來, 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中期 Robert W Carver 和其他人就做過類似的挑戰。

。。。。。。

大家都知道新燒燒文學, 中燒燒玄學, 老燒燒哲學。

俺是新燒, First Name 就是文學。

俺相信太陽繞著地球轉, 俺家是宇宙的中心,

而且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有俺虔誠禱告的功勞。。

碰巧這裡給大家留下一個哲學問題:

信仰(觀點)和客觀現實(事實)背離怎麼辦?

對了, 去年俺就給大家準備了能讓大家的聽音觀發燒觀碎一地的散文。

不過就是寫得太散, 沒有人看和贊:

Yanny還是Laurel?破解Yanny vs Laurel事件的關鍵 -- 麥文學初中文化系列

麥文學:Yanny還是Laurel?破解Yanny vs Laurel事件的關鍵 -- 麥文學初中文化系列?

zhuanlan.zhihu.com圖標麥文學:老燒見了就躲的免費耳朵聽力曲線測試軟體 --- 寫給全國愛耳日?

zhuanlan.zhihu.com圖標麥文學:hifi是否是一個騙局??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謝邀。

1、A解碼器,能否通過調節其頻響曲線,獲得和B解碼器一樣的聽感?不行,解碼器的頻響差異不應高於人耳可辨識範圍。2、不同的DAC引起的人耳聽感差異,是否主要是由於它們之間的頻率響應差異導致的?不是,解碼器不應該產生這種差異。

AD/DA的終極目標可以理解為:把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資訊完整交換??,分毫不差。

顯然這是不可能做到的,至少在我們有生之年都不可能。要解釋不同解碼器可能引起的肉耳聽感差異,不需要寫論文或作文,只要對不同解碼器發送差異達肉眼可觀測之信號並測量便可。

比如這個持續時間30秒的30Hz&>1kHz方波掃頻:

鬼斧神工955說過:音樂不是定頻正弦波。(哪時說的我忘了)

不同解碼器(整機)回放該訊號的肉眼可觀測差異:

數字電平:-10dB,輸入阻抗:1МΩ

如果這不足以說明什麼,那來個極樂凈土吧:

會這麼平是因為加工過,雖然加工前也夠平了(唉…)

不同解碼器(整機)回放極樂凈土的肉眼可觀測差異:

因為第一次測量不是所有解碼器都帶有Line out,所以第二次只測經過放大的。

這樣,差異應該不難分辨了吧。

至於放大器對聲音的影響我打在這裡:

如何理解耳機推的好與推不好??

www.zhihu.com圖標

再來,引用下其他答主的回答:

解碼器的作用是提供足夠的信息量,這個信息量的區別就是誰能夠把細微的聲音,細小的區別給區分清楚,這是低端解碼器和高端解碼器最明顯的差距。真正高端的解碼器出來的聲音是寬鬆自然真實柔和而且毫無壓迫力的,低端解碼器往往給你的感覺是刺激,彷彿素質很高卻越聽越累。

當中提到一個我不太熟悉的專業名詞:信息量。

我不太明白,這個信息量指的是音樂本身的信息,或是由於失真而引入的額外信息。比如我的第一個測量結果,由左至右,左一雖然能把細微的聲音,細小的區別給區分清楚,但給我的感覺是刺激,彷彿素質很高卻越聽越累。右二則恰好相反,聲音是寬鬆自然且毫無壓迫力的。

右一更棒了,柔和、優雅,它能讓我完全陶醉於音樂中不可自拔。至於如何保障完美還原錄音細節,還同時兼顧自然柔和,在我弄明白這個信息量代表什麼之前,恕我無法體會這種境界。( @鬼斧神工119 大佬,你聽過信息量嗎?)

再來,這世上也許並不存在魔法,比如人不可能真的飛起來,自由女神像也不會憑空消失。

但是這些現象你肯定見過,因為有種東西叫魔術阿!你見證過多少次"見證奇蹟的時刻"呢?

頂尖魔術師怪盜基德就曾說過:

在變魔術之前,不可透露即將發生的現象,這是著名的薩斯頓三原則之一。

對於魔術師而言,秘密即性命,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就大白於天下。如果說怪盜是富有創造性的藝術家…那麼偵探就是只會跟在怪盜身後吹毛求疵…充其量不過是個評論家罷了。

對於廠商而言,他們的有效調音手段同樣屬於商業機密,秘密即性命,不可告人。

至於各項指標理論上遠超越人耳分辨識範圍,卻有人能聽出差別的解碼器為何聽感不同,雖然我不願提起…但事實上還有一種可能性。每個人的聽力都不同、上限自然也不同,雖然大部分人都是木耳,但聽力異於凡人的金耳朵並不是沒有。

網上一抓一大把的金耳朵

如果你想證明他們聽到的不是幻覺,請拿出科學依據。

完整回答請參閱www.zzhihu.com/question/322554619/answer/674062532

正如大佬所說,不要只會當"科學家"。

因為科學至今無法證明世上有鬼,所以鬼就不存在了嗎?

of course not!

因為科學無法、也不應試圖證明"不存在"的東西"不存在"。

註:如有相關癥狀,還是建議儘速前往精神科就診,民間信仰請勿盡信。


DAC跟頻響無關的指標一抓一大把:底噪、諧波失真、互調失真、雜散、相位雜訊、線性度...只是一般頻響對聽感貢獻比其他的更顯著

另外只要是正常的音頻DAC,音頻帶內的頻響差別是非常微弱的,能聽出這種差別那真的是24K純金耳朵,不信你用EQ試試看,20kHz附近拉個0.1dB,能聽出來不


不請自到!

因為揚聲器的信號還原是有失真的,例如振膜非受控振動(自由阻尼振蕩),就是振膜運動位移和原始信號對不上,該動起來的時候還要延遲一下,該停的時候還會慣性自己運動一會兒再停,這會讓原始的錄音在高頻段上表現的餘音過多!過強!過雜!聽起來亮麗,刺耳,不耐聽。

所以需要DAC來對原始信號做修飾,適當的、動態的降低某些頻段信號幅度,來平衡揚聲器的物理失真導致的動態頻響過度,而這對於普通的頻響測試是無法測試出來的。低價的DAC,或者是專業設備,只是忠實還原信號不加調音(味精),所以放出來的確實不如加了調音的DAC(比如Chord之類)聽起來好聽。

HiFi本就是耳朵收貨的,所以不該計較dac、功放的指標,該計較的是最終耳朵聽到的聲音是否好聽!是否接近現場!


這個問題要問問 @鬼斧神工119 了,他是把頻響曲線看成音質的一切。我想問問 @鬼斧神工119 ,兩台解碼器或者前級放大器,他們的曲線幾乎都是一條直線,為什麼音質差別很大呢?


這純屬想當然了,單純的頻率響應這樣的一元函數怎麼可能完全刻畫聲音這麼複雜的對象。所以那些整條販賣調EQ的在我眼裡和那些反相對論的沒有什麼兩樣。對我而言,解碼器的作用是提供足夠的信息量,這個信息量的區別就是誰能夠把細微的聲音,細小的區別給區分清楚,這是低端解碼器和高端解碼器最明顯的差距。真正高端的解碼器出來的聲音是寬鬆自然真實柔和而且毫無壓迫力的,低端解碼器往往給你的感覺是刺激,彷彿素質很高卻越聽越累。


不只是,揚聲器不是一個單純的電感。

數模轉換和模擬放大電路的性能不同產品間也各不相同

雖然驢和兔都有五臟六腑,都長著長長的大耳朵,但兩個物種面對同一件貨物還是不一樣的(驢:我能打十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