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w像素完全夠4k屏幕播放和a4列印啊。

在實際應用上,1200w完全滿足現在淘寶電商供圖,微博微信小紅書進行宣傳,以及戶外1080 4k屏幕展示,寫真客片返圖,a4藝術微噴畫冊製作。對於非涉及大幅面輸出的普通人群來說完全夠啊。用來賺錢幾乎完全夠啊。

隨著移動端的普及和紙媒的萎縮,最近一些年。在平面拍攝領域,像素需求本身越來越低了啊。

為何越來越多人覺得1200w像素的照片甚至2000w像素級別都不夠用呢?明明很少有人有a3跨頁的高品質輸出需求啊。在10年前可能需求還更大些。a3尺寸及其以上的藝術微噴製作和裝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是很昂貴的。


2020年1200w像素全畫幅相機像素真的不夠用了嗎?

這個話題太有意思了,值得說一下。

首先說輸出方面,我見過Nikon D2H (410萬像素) 拍的體育雜誌跨頁(約B3幅面),也見過Nikon D2X拍的(1240萬)的戶外廣告(20平米),在輸出領域,像素數夠不夠不僅僅看輸出幅面,也看觀察距離,一般來說即使家用輸出A4幅面(210mm X 297mm)的照片,不管是EPSON藝術微噴還是Fujifilm全方案流程,1200W像素都是綽綽有餘的。

似乎問題就這麼簡單地解決了?可以安心了?

不,還沒有,一般用戶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二次裁切引發的像素數銳減,沒錯,看似簡單的中心裁切,很可能30-40%的像素數就消失了。但你不能要求每個家庭用戶只要拍片就上齒輪雲台精準構圖,這太搞笑了。

對於普通用戶,本著以70%像素保有量來算,裁切後的圖還要輸出A4幅面,1200W堪堪夠用吧。


說個偏的,心理不夠用也是一方面,

當你為了景深,虛化量買了高檔大光圈高解析力鏡頭後,覺得1200W像素是不是虧待鏡頭了,那麼,不管是否有輸出A4+幅面照片的需求,出於好奇與貪慾,你的心理已經開始否決1200W像素了。真遺憾,這是個數千萬人一起下的坑,我也在裡面待著。


先說結論:實話實說,確實不夠。

因為7S III的目標客戶,根本就不是「非涉及大幅面輸出的普通人群」,而是相對小眾的一群視頻工作者。7S III並沒有試圖滿足普通人群的需求,也不太可能滿足普通人群的需求。


1200萬像素FF DSLR在歷史上的一閃而過

我知道您是在問7S III,畢竟最近十年里除了A7s系列就沒有第二個1200萬的全畫幅相機了。我猜這已經很能說明一些問題了……

回到十五年前,大家全畫幅也只有一千多萬,中畫幅也就兩三千萬的時候,1200萬不僅夠用,而且非常夠用。

因為您不敢覺得不夠用,覺得不夠用加錢您又不一定加的起。

2005年,第一台「平價」全畫幅DSLR,EOS 5D上市。1200萬像素在當時已經算很高了。

2007年,39mp的中畫幅後背飛思P45+發布

2008年尼康D700發布,採用了D3同款12mp CMOS。同年佳能發布了綽號「無敵兔」的5D Mark II,銷量把D700按在地上摩擦

2009年,尼康D3s發布。這好像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台使用12mp全畫幅感測器的DSLR

但現在連手機都是12mp起步了,再對潛在客戶說一千道一萬1200萬夠用,他們也不會買賬了。那麼——

普通人想要什麼樣的相機?

  1. 便宜
  2. 大碗
  3. 夠用

很遺憾,這三條跟A7S III哪個也不沾邊。

首先,它的靜態圖片對於想賺錢的人就不太夠用。圖片庫算是門檻比較低的增收手段了,而一些圖片庫收圖大概十年前就已經要求長邊至少4000了;用1200萬的相機就意味著交圖時候基本沒有裁剪空間,這是個讓人很難受的事情。

不想不知道,一想嚇一跳:這個市場上的新機,連M4/3都沒有20MP以下的型號了(GH5s這個事實上的攝像機除外)……

「非涉及大幅面輸出的普通人群來說完全夠啊「

這是個偽命題,怎麼不說普通人用8bit 420的4k也夠了呢?

實際上……Youtube,vimeo,或者B站的4k,碼率普遍只有20-30mbps,大家並沒有嫌棄它,那怎麼到了7S III上就非得4k120 10bit 422呢?

用來賺錢幾乎完全夠啊。

淘寶電商供圖,微博微信小紅書進行宣傳,以及戶外1080 4k屏幕展示,寫真客片返圖,a4藝術微噴畫冊製作

最根本的問題,是這個1200萬像素的相機,它賣$3500/¥23999,160G的CFex卡賣¥4200

看看市面上的Z 6和A7 III,像素翻倍,價格骨折,不對是五折——再不行還有翻四倍的A7R2,價格也是對摺,你提到的這些活全都幹得了,說不好縮圖下來還畫質打爆你——這樣還要買這個12mp的機器來應付非低光照情景的日常拍照?怕是腦子有問題吧。

賺錢?合著買相機的成本不算錢是嗎?先想想啥時候能把買相機的錢賺回來唄……

大幅輸出的玄學價格

a3尺寸及其以上的藝術微噴製作和裝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是很昂貴的。

我猜想題主可能沒有多少大幅輸出的經驗,因為現狀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假期從國外回國的我時常感慨,如果不要求妥善的保存環境只用來普通家庭裝飾,我國的微噴與裝裱簡直便宜到令人髮指。

去年夏天,因為老娘說想給牆上掛點東西,我在北京某EPSON工作室打了兩張自己的照片,一張32x24 Cold press Natural,一張36x24的Enhanced Matte,總共花了420塊錢,包括第二天順豐到家。

然後那張32x24的找個小廣告公司直接貼在KT板上,當天搞定,40塊錢;然後帶著這塊板跑到禮品廣場找人做個簡單的框,一百來塊,我出去門口挑幾瓶精釀的功夫就做好了。自己做的所有工作只有……選定了那個框的材料。

既然好玻璃貴,保存條件貴,咱就捨棄那些「能存一百年」的玩意,把錢都用來買「牆上近距離無阻礙看到紙張的質感」這個體驗就行了。

微噴的質量和紙張的質感一點都沒有打折,沒有玻璃礙著反而看得更爽。

它在牆上長這樣。

作為對比,我畢業展時候36x24的框+無反光有機玻璃+無酸背板,已經算比較丐的配置了,一個就$82,買了10個,下單的時候簡直心在滴血。

更加滴血的是畢業展開展前兩天,直接沒了,取消了。

什麼?你說直接暴露在空氣里會褪色?辣雞膠水傷害照片?過兩年出了問題直接做個新的就行,框還能重複利用,這麼低成本的方案要什麼自行車啊(狗頭)。

真的,如果玩得起攝影,尤其都在這討論兩萬四的機身了……不至於說一張A3+都輸出不起吧,不至於吧。

「很昂貴」的微噴價格

當然,如果你要整好的全套裝裱,良好保存環境下能存個一兩百年傳給曾孫子的那種,咱知乎上也有,只要找黃菊 @黃一凱 即可(硬廣)


說到底,原因就是開頭那句話,7S III的目標客戶是相對小眾的一群需要升格、需要長時間穩定錄製、需要畫質的視頻工作者,而不是什麼「非涉及大幅面輸出的普通人群」。對於普通人群來說,它或許能湊合用,但一點都不划算。

廠商也沒必要用1200萬像素這種人見人噁心的spec去做市場區分,因為這片1200萬的CMOS,說不定比IMX157之類貴多了。

A7S III在本質上是一台4k Cine Camera,你不能因為它長得像Still Camera,就按Still Camera的需求去衡量它。


這一看就是問a7siii啊,一個視頻機惹一堆人出來噴?

好,就算你不把它當視頻機,市面上有高感比a7siii更好的135么?沒有把,比sii好的都沒有,siii高感還要好一檔。

什麼?高感好沒有用?高感好沒用那麼為毛不去買apsc?什麼?apsc同視角下虛化不夠?哪您的要求可真多,飛思哈蘇歡迎您嘞。

一個個不談需求講量化,真的有病。什麼「我可以不要,你不能沒有。」那麼我問你,a9ii比a7iii好么?貴一倍能不好么,速度旗艦啊。但是它沒得pp,單獨論畫質還不如a7iii。那麼r4比a7iii好么?像素碾壓啊!但是a7iii高感好兩檔還有全畫幅超采。你要就說:「高感有屁用,我就是要像素,r4高感也不差!」那麼你怎麼知道別人不需要?誰需要成天10k的照片拿到4k顯示屏上做500%裁切?還是抖一抖兩億像素列印一面牆那麼大一幅畫成天細細品味?

莫要以己度人。

索尼四條線,沒有哪一條線有絕對的優勢。你們說的1200w像素全畫幅,說白了就是a7siii嘛。就算你不拍視頻,人家高感就是天下第一就是有人沖著高感買。你不需要,你算老幾?a9速度絕倫但是畫質比不過a7iii,a7r4;a7r4像素畫質一絕但是高感是最差的;a7iii高感比r4好,像素比siii多,是個中庸之選。每一款的受眾都不一樣,非得我認為:1200w,點對點4k夠用?

明學家為您點贊哦。


1200w像素完全夠4k屏幕播放和a4列印啊。在實際應用上,1200w完全滿足現在淘寶電商供圖,微博微信小紅書進行宣傳,以及戶外1080 4k屏幕展示,寫真客片返圖,a4藝術微噴畫冊製作。對於非涉及大幅面輸出的普通人群來說完全夠啊。用來賺錢幾乎完全夠啊。

題主說的沒錯。

事實就是完全夠用。

我以前在雜誌社,經常有1200萬像素印刷跨頁的事,因為那時候只有1200萬像素的相機。

除了少數商業攝影師,越是那些大聲嚷嚷著就是不夠用的,他越是這一輩子都沒有把自己的一張作品用來A4列印的機會,只能自己在屏幕上放大到200%自娛自樂。

問題來了,自娛自樂嘛,這個就不能以真實需求去揣摩和衡量了。

實際普通人完全夠用≠普通人群覺得夠自己用

人的心理是個很微妙的事情。

普通人覺得不夠用,一般有三個原因:

1,攀比心理。

——別人都用4000萬,我這1200萬夠用?

2,焦慮心理。

——萬一要是遇上不夠用的時候呢?

3,不差錢。

——現實中有很多2000萬、3000萬、4000萬像素的相機,都買得起,沒貴的離譜。

比如我自己,20多年關節炎,廢宅一個,又不能登珠峰,又不能走可可西里,但是我有衝鋒衣七八件,衝鋒褲七八條,登山鞋十幾雙,登山包十幾個,登山杖七八對,帳篷七八個,睡袋七八個,睡墊十幾個,戶外手套20多雙,戶外帽子80多個,地釘估計有200個。

為啥呢?因為這純屬買著玩,並不是實際需求。衝鋒衣一年都穿不上一次,什麼GTX PRO什麼eVent什麼pertex我都說的頭頭是道,純屬自我YY,心裡爽。

說回相機,我在知乎無數次地問:

你是否有過別人誇你「這張照片拍的真好」,是因為「都超過1200萬像素了」?還是因為「你這構圖不錯」、「你這瞬間抓的不錯」、「你這用光真棒」?

還沒見過有人頭鐵地回答「我照片拍的好就是因為像素高」。

最後,說點軼事。

我親身經歷過兩回,對方對像素極其關注的:

第一回,得有個十多年了。

有個演藝公司的找我,說要拍他們旗下一個歌手組合。先是鄭重其事地宣稱他們要求特別高,他們的歌手又很優秀,都是創作型的,很有想法,對藝術的要求又很高,讓我一定好好拍。然後問我用什麼相機。我說我用5D2。然後對方很著急,「拍我們的歌手怎麼能用135呢?必須用120數碼後背!」我說那沒問題啊,租唄。

好了,關鍵環節來了。對方開始問報價。先問化妝師,我說你這5個人,就算最便宜的一人也得一天300吧,5個人一天1500吧。對方又急了,「——300?那麼貴?我這可以找到500一天的。化5個人,一天才500!

我:「……」

我可去你大爺的120吧……

第二回:

也得有十多年了。給某攝影雜誌拍汽車攝影專題。他們借了幾輛豪車,又借了個專業汽車棚,讓我去拍。拍之前很擔心地問,「你這5D2多少像素來著,拍汽車行不行啊?這次一定要展現我們操作牛逼啊,我們主編親自盯著呢」,我說「你們不就印雜誌么?還不是印整頁,像素肯定夠啊,大家都是做雜誌的,這還沒經驗?」

於是去拍了。我當時的相機都是設置RAW+最小尺寸jpg,飽和度-3,對比度-3,拍完了我把所有照片的jpg直接打了個包給他們,「你們先挑,挑好了告訴我編號,我再解大圖給你們,稍微調調反差什麼的。」 「——嗯好的。」

然後等了半個月,對方沒消息。我就去問,「啥情況,片子還沒挑出來?這個月你們不截稿了?」 「——早截稿了啊,都印出來了,明天我就給你寄過去。」 我:「你們拿最小尺寸的jpg原圖直接印了?」 「——是啊,我們主編還說你拍的也不咋地,照片都灰不拉唧的,飽和度那麼低。」

我:「……」

我可去你大爺的像素夠不夠吧……


在實際應用上,的確1200W像素完全夠用了。

淘寶首圖大多800*800,100萬像素都沒到,4K拍攝也就是八百多萬像素。而對於喜歡在微博等社交媒體PO照片的,基本也需要縮圖上傳。像我經常長邊3000,3:2的比例也就是600W像素,所以1200W像素在應用上的確已經綽綽有餘。

但是在實際體驗上,尤其是拍照的體驗上,1200W在體驗上往往又不太夠。

舉一個非常常見的例子,就是對照片的二次裁剪二次構圖。很多人喜歡拍到照片之後,在後其中進行二次構圖,這時候如果照片本身像素不高,就會帶來一定的限制。像下面這張圖

裁剪程度差不多是50%,如果是用1200W像素的機器拍攝,就只剩下600W像素了,也就是說,對於我發布到平台上來說剛好達標。我不知道別人如何想,我自己的話,是會保存一份髮網上的規格,再保留一份照片成品原規格作為收藏的。所以裁剪後剛好達標對我來說完全就不夠用了,如果某些照片我裁剪程度更大的話,那剩餘的畫質就不多了。有些人說,那前期做完美後期不裁剪不就好了。且不說由於鏡頭焦段原因,很多時候往往無法拍到合適的視野+合適的透視畸變,需要通過而二次裁剪來實現,也有些時候是你在後期修圖的時候,突然靈機一閃,想這麼裁剪一下會不會有更好的效果,而低像素的機器就扼殺了這個可能性。

然後就是在後期本身帶來的體驗問題,我自從用了4200W像素級別的機器,是不再想用2400W像素的機器了,更別說1200W的。因為我覺得,低像素機器給我帶來的後期體驗相對來說太糟糕了。當然,這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問題。因為就人像拍攝而言,很多人似乎也喜歡用相對低像素的機器拍攝,這樣皮膚紋理記錄得比較少,能省掉很多磨皮程序。且不說這本就是一種比較不負責任的想法,而且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在後期之後也難會出現什麼質感好的照片。只有前期把細節盡量記錄下來的情況下,成片的質感才能更高。為什麼以前一些比較偏向商業的圖,都是用小光圈+燈光拍攝?除去以前的燈具高速同步支持率低的原因之外,以前機器像素低鏡頭素質也低導致大光圈下畫質感人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而在現在美顏磨皮盛行,如果還追求低像素節省磨皮工序,配合插件一鍵磨皮,那得到的照片質感就非常差了。畢竟1200W像素對光影灰階的信息記錄,是遠遠比不上2400W以及4200W的。更別說1200W像素拍個人佔比稍微小一點的圖,放大看臉就是馬賽克了,談不上什麼臉部精修(以前A7S一代用戶深切感受)而對風光攝影用戶來說就更別提了,高像素對拍攝風光的提升太大了。

再來就是照片的高感問題了。1200W像素,以現在最新最強的A7S3為例,在視頻方面上,S系列的1200W像素CMOS帶來的高感純凈度是無可爭議的強大的。雖然A7R2,A7R3採用BSI的CMOS,能在拍照方面上做到兼顧畫質像素以及高感純凈兩點,即便不縮圖,也能做到1W高感可用,但是拍視頻的話由於畫面是動態的,噪點就變得明顯起來了,大概高感3000左右噪點就能肉眼可見。而1200W像素的S系列機器則相反,視頻拍攝中高感飆升到1W依然能保持相對純凈,但是如果是拍照,就有點力不從心了。拍照中,尤其是人像拍攝,其實很多時候是用不到多高的高感的。因為人像拍攝,稍微有點經驗的,都會用上燈具,我拍攝夜景高感基本也是兩三千左右,所以夜景用到六七千甚至一萬高感,基本就是在光源機器惡劣且沒帶補光燈的情況下了,是很少的。但是我以前用A7S一代的時候,就試過一次在日落夜幕初上的天台,因為看到宣傳S系列的高感那麼強悍,就興緻勃勃地想測試一下高感。利用夕陽最後的一絲餘暉,把高感開到了6400拍攝,結果最後卻翻車了。S系列的高感的確很強,畫面的確很乾凈,但是1200W像素的畫質本來就低,加上高感下畫質的損耗,我那天高感拍攝的照片基本只有個意境,照片別說放大看臉,放大看身體都是像馬賽克一般的存在。而高像素的R2 R3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縮圖之後更是也做到了畫質和高感純凈兼得。所以1200W像素,在拍照方面,碰上飈高感情況,其實是很不夠用的。

最後就是,題主提到了淘寶拍攝,那我也說一下淘寶拍攝以及一些商業拍攝。雖然現在網路時代,大多商家用不到高像素,但是高像素能唬住人。就像前兩年微單由於體積太小不受商家待見一樣,現在像素低一樣不受商家待見。雖然網圖像素低,也沒太多人會放大看,但是商家在收到你的照片的時候會放大看啊!商家收到一張1200W像素的圖片的時候,比較開心,一下子滑鼠滾輪滾了好幾圈放大到200%,定睛一看尼瑪怎麼全是馬賽克?我用手機拍都不至於啊!心想這錢是白花了,要不就是想辦法扣你的尾款要不就是一鎚子交易以後再也不見。像我現在接到一些服裝拍攝單子的時候,我都能很自豪地和商家說:「我的像素高,你想要細節圖,隨便從模特圖上裁就好!」用1200W像素機器拍攝的話,估計沒這底氣。而且收錢拍攝,本就是一種服務,能用機器唬住人,也是一種服務。你拿著一個1200W像素的機器約拍也好,商拍也好,如果是不熟悉你的人,對方往往會放不下心,會質疑你的專業性。

最後,如果是自己玩開心就好,那其實就不用想那麼多了,沒必要。

討論這個話題無非是最近S3發布了,一台那麼視頻性能那麼優秀的相機,偶爾也能拍拍照,買就是了。

索尼(Sony)Alpha 7S III 全畫幅微單?數碼相機 (ILCE京東¥ 23999.00去購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