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每年會到社會上做一兩個月的事,掙錢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滿足這一年學法的資緣。。。但是還是覺得寶貴的生命時光去換幾千的工資很不值得,也不能安心學法。。。如果別人經濟上支持我,好專心學法修行,好比貧困生上不起學,又不好一邊上學一邊打工,別人來幫助。。。像這樣我能接受嗎?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懂得什麼意思吧?!不要說居士,就是出家人,受了供養,如果不能證道利益眾生,也要當牛做馬去還。何況居士更是如此。

護持正法,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應盡的職責和義務,是沒有價錢可講的。

如果弘法收錢,這屬於裨販如來,是有極大過失的。所以還是打消賺錢的念頭,這個世界上,不是什麼錢都可以拿的。


不可以,出家人不可接受財物,更何況在家人。

接受財物捐贈的是寺院,不是出家人。出家人不蓄私產,而寺產公有,這是僧團自古以來的共識。切記切記。


如果你想要安心學法,那你還是出家吧。

你現在可以接受經濟上的支持,如果有人願意支持你的話,這不算供養,你可以理解是別人布施或者說饋贈給你的,你有這個需要那你就收下,但如果你當做是供養,那就不能收。


接受也行,但要馬上用於上供下施,自己只是起到傳遞的作用,不能用於自身,如普門品中觀音菩薩接受瓔珞項鏈後分成兩份供給兩佛。雖然東西是沒留下,但傳遞的這個行為會產生業力,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手裡多了一份布施的善業。以這份布施業,同樣還是能在其他地方獲益。


不可以。連孔子尚且知道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那麼,你全心全意投入佛教事業,你的衣食自有佛菩薩及護法關注安排,世間人為這事勞心勞力,你卻正好超越了它,無須操這份心,你由此會察覺佛菩薩雖然無相,可是是一種瀰漫虛空的存在,加持著忠誠信奉祂的人。你還在把這事放在心上,那就是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名聞利養,貪瞋痴慢疑,其中總還是有沒看破放下的,你這兒就留一個口子,魔就會從這道口子乘虛而入,那麼你會很容易敗北,飲恨而歸。所以,這是一道考驗,能否通過,將內在的革命推進一個新的高度層次,就看你的勇氣和智慧了。


如果你受過大乘菩薩戒,可以接受別人的供養,而不是主動索要。而寺廟有時候接受的供養是專款專用,如果是供齋的錢就不能用來流通經書,要不然是違反戒律的。別人為什麼供養你,是因為你有德行資助你個人,還是在資助你的事業?他希望資助你的錢怎麼用?會不會長你的貪心?這裡面就很複雜了。

居士全心投入佛教事業那不如出家好了,在家居士全心投入佛教事業,父母妻子兒女怎麼辦?都不用吃飯過生活了嗎?家人不會興怨謗佛毀教嗎?你連家裡的事都顧不好卻到處結陌生法緣,發心正不正就不好說了。收供養就更沒有立場。錢自古就是咬手的毒蛇,何況別人供養你很多都是源於有求。此中利害,就更難說清楚了。

做人最主要是本分,既然是居士就是外護,守好居士戒,緊遵佛語,過好居家生活。否則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容易起是非。

南無阿彌陀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寺廟裡的許多錢財都是依靠假佛教騙來的,心知肚明卻仍昧著良心來享受這種騙來的黑心錢,其實是很造孽損福的。許多人知道了這個真相,都不敢去吃寺廟的飲食了…

所謂的佛菩薩其實是古印度的出家人,現在的印度街頭仍可見到這種人…其實,他們再怎麼修行修鍊也仍是有著生老病死的凡人,他們是沒有任何能力去保佑任何人的…

凡把佛菩薩等印度凡人給神化,並說他們能夠來保佑中國人的都是假佛教,許多寺廟便是通過這種假佛教來騙得錢財的…

佛祖在《五分律》中說:「若比丘(僧人),自捉錢,若使人捉,必墮地獄…」耶舍長老也說:「我親從佛聞,若非法求施,施非法求,二俱得罪…」意為:僧人拿錢會墮地獄,而信眾供錢導致僧人墮地獄的也都是罪…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凈,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凈,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憍慢,況復摶財、妻子、眷屬。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花發明照十方剎。--------《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阿難言:「云何心行、云何人者受持是經?」

佛言:「善男子!受持是經者,是人心無得失,常修梵行。若於戲論,常樂靜心;入於聚落,心常在定;若處居家,不著三有。是人現世有五種福:一者、眾所尊敬,二者、身不橫夭,三者、辯答邪論,四者、樂度眾生,五者、能入聖道。如是人者受持是經。」

 阿難言:「如彼人者,度諸眾生,得受供養不?」

佛言:「如是人者,能為眾生作大福田,常行大智,權實俱演,是四依僧。於諸供養,乃至頭目髓腦,亦皆得受,何況衣食而不得受?善男子!如是人者,是汝知識,是汝橋樑,何況凡夫而不供養?」

阿難言:「於彼人所受持是經、供養是人,得幾所福?」

佛言:「若復有人,持以滿城金銀而以布施,不如於是人所受持是經一四句偈。供養是人不可思議。善男子!令諸眾生持是經者,心常在定,不失本心;若失本心,當即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阿難言:「懺悔先罪不入於過去也。」

佛言:「如是。猶如暗室,若遇明燈,暗即滅矣。善男子!無說悔先所有諸罪,而以為說入於過去。」

阿難言:「云何名為懺悔?」

佛言:「依此經教入真實觀,一入觀時諸罪悉滅,離諸惡趣,當生凈土,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是經已,爾時阿難,及諸菩薩、四部大眾,皆大歡喜,心得決定,頂禮佛足,歡喜奉行。

---------《金剛三昧經》節選

若諸有情愛重此經,常隨守護不離身者,是人應受一切世間恭敬供養;是人當得宿命智通,能知過去無量劫事;不為一切諸天魔波旬之所擾亂,四天大王及諸餘天常隨衛護;一切諸佛及諸菩薩恆常供養攝受,十方凈土隨願往生。金剛手!我今略說般若波羅蜜多理趣法門功德如是,若廣說者窮劫不盡。」---------《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節選

那麼上面的經文說明了什麼問題,就是告訴我們在佛教里,無論在家居士出家比丘。只要你又佛道,只要你是證果位的人,是在聖賢位的人。那麼你就有資格接受供養。比如阿羅漢,佛陀,這兩個詞是梵文。阿羅漢翻譯過來是殺賊,應供的意思。佛陀是覺者的意思,但是佛陀的另為十個名號里也有應供的名號。那麼什麼是應供呢

應供

 (術語)如來十號之一。梵語,阿羅訶Arhat,譯曰應供。斷一切之惡,應受人天之供養者。

智度論二十四曰:「應受一切世間供養,故名為應供人。」大乘義章二十末曰:「外國名為

阿羅訶也,此雲應供。如來諸過悉已斷盡,福田清凈,應受物供,故名應供。」

阿羅漢

 (術語)Arhā?,小乘極悟之位名。一譯殺賊。殺煩惱賊之意。二譯應供。當受人天供養

之意。三譯不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報之意。智度論三曰:「阿羅名賊,漢名破。一切

煩惱破,是名阿羅漢。複次,阿羅漢一切漏盡,故應得一切世間諸天人供養。複次,阿名不,

羅漢名生,後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羅漢。」又譯曰應真,真人。法華文句一上曰:「阿颰經

雲應真,瑞應雲真人。」四果之一。

所以只要你證得了起碼小乘阿羅漢的果位,那麼你就有資格接受人間和天界的供養,而大乘菩薩位的聖賢位第七地菩薩也叫阿羅漢。

所以一般證得小乘阿羅漢位和大乘第七地菩薩和第七地菩薩位以上位,都是有資格接受人間和天界的供養的。而不一定看他是否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居士只要證得這些賢聖位就有資格接受供養,是不犯罪過的。

比較有名的就是梁朝時的義烏雙林--傅大士。


在家居士,接受別人的布施,是沒有問題的。


佛教是不贊同以慾望為目的的接受別人供養。

但是別人非得要供養你,甚至於以財布施的方式來供養,是可以接受的,前提是你真的沒有這個想要別人供養的慾望。

就像你往石頭那邊扔了一塊錢,石頭也不拒絕,但也不接受。

還有,寺廟收的錢是由宗教局統一管理的,出家僧是不會收捐贈/門票的財務,大部分是為了交土地稅和統一化的日常開銷(食品和洗漱用品)。


最初發心堅固菩薩略有二種發心勝利

一者初發菩提心已,即是眾生尊重福田,一切眾生皆應供養,亦作一切眾生父母。

二者初發菩提心已,即能攝受無惱害福。由此菩薩成就如是無惱害福

——《瑜伽師地論》

發心堅固的菩薩可以為眾生福田,但這個發心堅固也是有前提的。

從發心的四力來說:由自力、因力而發的菩提心才能發心堅固。由他力、加行力而發的菩提心的不能發心堅固。

比如說看到佛菩薩的功德很殊勝,或者經過別人的勸說才發的菩提心,這便不是發心堅固(這樣的發心並非毫無作用,在修行中是很有必要的)。

若投身佛教事業,必做布施。

「謂諸菩薩先於所畜一切資具一切施物。為作凈故以凈意樂舍與十方諸佛菩薩。」

若能做到這樣才能無過失。


也可以吧。但是一定要嚴守居士戒,發起利他之心做利他之事,把錢用於自己基本生活保障和弘法事業,不能把錢用做自己的其它私事。還要經常給經濟支持者以功德迴向。如果自己的收入可以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保障,就不要接受別人的經濟支持了,別人如果要支持弘法,要作功德,可以代做,但是每筆賬目開支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參考。


供養與支持不是一回事。


佛門規矩?誰定的啊?搞不懂哪裡那麼多規矩。

佛祖釋迦摩尼佛都沒有說。經書都沒有記載。釋迦摩尼佛無所不知,有不能做的規矩肯定會告訴後人的。

無論怎麼修我們都是從心上下手。是修心。

別人供養,可以拿。要看自己的心是什麼樣子的。

你拿了要是起了貪心。那你還是不要拿。我們要斷貪嗔痴。有貪心就是在放縱。

要是不缺錢。拿了也可以供養。

重要看自己的心。


我個人認為,要看情況。接受經濟支持,而不是以供養佛法僧的名義,那個不在修清凈佛法範圍內,自己可以按照入世因果來考慮。但如果是因為供養佛法僧的方式,一定不可以的。

這個入世,不僅僅是自己要清楚,供養方一定也要很清楚這些區別,或者對方根本不知道你是修法者。這樣,他們至少確保不是在供養佛法僧,不會造成一些對佛法的衝擊,所以就不會有問題。

還有一種,這些財物全部用在佛教事業上,自己一點都沒有用,包括自己的吃住都沒用,也是可以的。因為那樣就已經不叫支持你,而是只是支持佛法僧。你不用這裡一分錢,哪裡來的擔心?

但想想,這些是不是太難了?既然全身心投入佛教,是不是考慮出家還容易些?

這些僅僅我個人的理解,也許不對。歡迎批判,具體正確做法還是找真正理解這些的高僧大德吧。


無論是什麼身份,接受供養,都要依據佛經去做利益眾生的事情,幫助眾生明白佛在經中講的真實殊勝義理,幫助眾生懂得修真實功德正確的方法和辦法,幫助眾生順利出離六道輪迴。

佛門之中有句警醒學佛人的話,袈裟底下失人身,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其中袈裟與僧道的真實含義又是什麼呢?袈裟叫祖衣也叫做福田衣,袈裟上的圖案猶如田地一般,是「福田」的象徵,代表著用清凈平等心幫助眾生廣種福田,同時也表達著遵守祖制,得到師承。有緣遇到佛法,發心剃度出家,受了具足戒,披上了袈裟的佛弟子修行人,承擔著上宣佛法,下化眾生,度人度己,救度眾生法身慧命的責任與使命,要做人天師表,續佛慧命,走上成佛的菩提大道。僧道並不單指出家人或是道教的道士,在佛門之中,「僧」代表著清凈心、清凈行,一切行持都與自性相應。「道」是正道,是道理,代表著回歸自性,了脫生死,永出輪迴,圓滿成佛的菩提大道。從理上講,僧道統指佛門中的四眾弟子,無論出家在家,都必須要皈依自性三寶,依據依靠佛經,在經教上多下功夫,聽經明理開啟智慧,盡自己全部的力量受持佛經,去做護持弘揚大乘佛法,救度眾生法身慧命這最殊勝最善的事(眾生無邊誓願度),真正做到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這才是真正皈依了佛法僧自性三寶,得到了清凈心,修到了清凈行,這就是袈裟與僧道的真實含義。做為佛的四眾弟子,要想於學佛念佛之中修到真實功德,得到真實利益,就必須依據依靠佛經修學。佛雖然入涅槃了,可是佛的真身法身佛經還在世間,從未離開芸芸眾生,所以學佛念佛人一定要明白,離開了佛經就是離開了自己的根本,離開了純凈純善的真如本性(自性),就是離開了真實的覺悟智慧,決定會迷惑顛倒,心外求法,違背自性(犯戒)。佛門中常說,離經一字,即為魔說。什麼是魔,邪了就是魔,不受持佛經,決定不會與自性相應,這就是邪,肯定會誤入歧途走錯路。經云:「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是指那些沒有深入經教,佛經不學不聽,經義不懂不明白的人,他們披上袈裟混入僧團,看似佛門中人,其實是打著佛教的名義搞分別執著,心外求法,他們曲解經典,誤導大眾,坑騙眾生,搞迷信,搞邪信,禍害著芸芸眾生。有些人還洋洋得意,貢高我慢,自以為修了不少功德,實際上已經種了大惡因,造了墮地獄的惡業,自己還毫無察覺。信佛學佛不依據四依法,沒有真實智慧,迷惑顛倒,感情用事,盲修瞎練,斷眾生法身慧命,這種損害眾生真實利益的行為,實在是害人不淺,害人害己,因果不空,才導致了袈裟底下失人身,地獄門前僧道多這種極不正常的現象,果報決定墮到三途受苦受難,痛哉可傷。

何為佛的四眾弟子?

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講《無量壽經》這個法會之中,提到佛的四眾弟子。弟子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學生,佛是我們根本的老師。老師當然有學生,佛的學生有四種,出家兩種,在家兩種。出家的就是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就是男居士,女居士,這梵語叫優婆塞,優婆夷。《無量壽經》那個翻譯得挺好,清信士,清信女,所以說居士。

什麼是真正佛的學生啊,佛的弟子啊?

清信要做到,清就是清凈心,你學佛你沒有清凈心等於沒學佛。你說你是佛的學生,佛的弟子,不及格,你出不了輪迴的。

這個清凈心從哪裡來?

信,信佛,你信佛的什麼?信佛的教戒。佛講的你信不信啊?我信,信,佛講的你懂不懂,明白了沒有?裡面的含義要懂,不懂等於還是不信,不懂你信的什麼?信的不懂嗎,我信的什麼?信佛講的,佛講的什麼?不懂,你說你說得過去嗎?你信的是什麼?還是個不懂,那等於不信。所以信佛一定要做到明信正信,明白地相信,你這個信佛才是正確的,正確的信仰,你就能用上。

能用上的是什麼?

你的心。明白了,不糊塗了,覺而不迷了,用上了,嘴巴說的話,你做的事,能利益眾生了,幫助眾生學習佛經,幫助眾生聽經明理,開啟智慧,都依據佛經,依據佛經就是依據自性,所以說這清凈心才真正現前。你都不帶給眾生真實利益,你哪有清凈心?

為什麼?

信佛沒做到明信,佛經不懂,沒有做到覺而不迷,你那個心與清凈的自性就不相應,佛經你沒用上,你算不上是佛的四眾弟子。

https://mp.weixin.qq.com/s/Qp3wotnzWgohfdxA3UfVTw?

mp.weixin.qq.com


當然可以啦!只要有人願意幫忙。


原始佛教好像不允許,為了金錢戒佛教都分裂了,所以通過佛教謀利從原則上講應該是不允許的。可是原則也會隨著時代發展而改變,我認為佛教商業化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要正規,要合理。倘若硬要遵循佛陀時代的規定,不能經營佛教,那麼結果反而會造成社會上的亂相,比如不懂佛法的人反而以佛法騙財騙色,這樣就導致了有正規佛法造詣的人隱沒,那些騙子反而在社會橫行,沒有商業運作,懂佛法的人也沒人給他們發工資,他們上哪去宣傳正統的佛法?如果拋棄家庭事業去弘法,一分錢不要,這也不現實,因此在今天,把佛法商業化並正規化是可取的,否則就會亂象叢生,而正法隱沒


修行人不論在家與出家,只問是不是一心求道並且有所成就。

供養這個事情沒有在因果之外。一切皆是緣。


修行者不受錢財,出家人可托缽乞食。經濟支持是善士發願弘法的布施,與修行者有何關係?可以指路,不必受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