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描述個事情,滿篇都是嗯…然後,嗯…然後,然後的,包括有些公眾人物也是這樣說話,難道語氣助詞只有然後嗎?


嗯..然後在演講中屬於贅詞。其實總的來說,造成贅詞的原因大概有三個:1平日習慣某些口頭禪,不自覺帶入 2 邊想邊說,用贅詞給自己爭取思考的時間 3 緊張導致,登台經驗少

克服贅詞的方法有很多,在此分享三個吧:

1每天用微信給自己發一條60秒語音,可以每天固定一個話題比如(今日工作計劃),也可以隨機想到什麼說什麼。目的是通過刻意練習減少贅詞。微信60秒語音方便快捷,可以給自己定個目標,不達標可以反覆錄製。

2 針對「邊想邊說,用贅詞給自己爭取思考的時間」這個現象,建議嘗試每次思考的時候用停頓來代替,思考的時候深呼吸,或者初期練習的時候帶著手卡(上面標註大綱或者關鍵詞),想不起來的時候,停頓一下,可以很坦率的說一句「接下來我要分享的是...」很自然的看一下手卡

3 另外,如果「然後」特別多,建議無論在生活中還是演講中,可以嘗試用不同的詞來替代,比如「接下來」「緊接著」「沒想到」「我發現」等交替使用,減少「然後」的頻率。


應該是個人表達能力的問題,我也是這樣的,然後也被朋友吐槽過!


瀉藥

我個人也關注到這個問題不止一次兩次,因為自己打字聊天都是打了一句「然後blabla」剛想發出去發現上一句也是「然後blabla」

然後我想把第二個「然後」改成其他詞,搜羅了滿腦瓜一會兒「然後」的替代品發現其他用起來都文鄒鄒的,乾脆用「然後」了事吧,也許心裡會有點不自在…

然:這樣

然後:這樣之後

這是一個呈遞結構,沒有人會說「首先blabla,其次blabla,最後blabla」 能偷懶就偷懶是大腦的本能,在本質上是一種能源的節約。

我個人覺得,每個人的表述水平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較低的,大家能聽懂就好。至於看書時,為什麼別人說話通篇下來沒幾個「然後」卻說得戲水游龍一氣呵成,那大概就是說話的水平不一樣吧。

為什麼邀請了答主。淚目。

好吧,我的廢話其實是有點多的。最喜歡用的是,「其實」,「然後」,「所以」。這都是應試教育要求作文必須要寫滿八百字的結果。絞盡腦汁,尖著指尖,一個個字數過來,默默的在心中盤算:這麼寫下去頂多六百字啊,親!必須再加十個「然後」,十個「於是」,結尾不忘了再貼一大段提前背好的名人語錄或是名章節選——「我家後院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特么的是棗樹」。

堆砌完一堆語焉不詳的詞藻之後,重新數了一遍字數,剛剛好八百字。於是,合上試卷,仰首挺胸,深藏功與名。其實是自己再也不想看自己寫的作文。

——————廢話完畢的分界線————

題主彷彿問的是臨場講話,很多承前啟後的表述原因。一般來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習慣。當然是不好的習慣。答主身邊就有個朋友,每句話都有「好比說」這三個字,不管是不是在打比方。

「好比說你今天吃什麼?」

「好比說你吃了嗎?」

為什麼人會形成這樣的習慣?跟個人的自我認知,成長經歷,生活環境也有關係。暫時就不展開說了。

另外一個原因是,用起承轉合的詞語為大腦思考爭取時間。有可能是問題太難了,也有可能是腦子不夠用,多給點時間能夠思考的久一點。

不知道題主指的是哪種情況。如果是問題比較難,可以通過提前準備,增加知識儲備來改善。如果是腦子不夠用。。。。可能暫時無解吧。。。

很多公眾人物長於某一個領域,比如藝術領域,邏輯思維能力差一些,也會表現出由於腦子不夠用而多了很多「然後」「但是」的情況。這個,我們不如多一些寬容,畢竟人家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並不是科學家或者政治家。

以上。
大概大家一句話都習慣一邊思考一邊說 所以然後也應該有停頓一下思考的意思我是這麼理解的

謝邀。。。我一直都說「後來」這個詞。會不會好一點啊??

然後、之後、以後、繼而 隨後這些都是近義詞,謹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