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開國皇帝,他所想的都是如何把他建立的皇朝傳給子孫後代,千秋萬代,永世不絕。

大家都知道,從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開始,秦朝二世而亡,漢朝就算西漢東漢加起來也就四百多年,後面的分裂時期不提了,各大一統王朝,也挺不過二三百年而亡的命運,歷史好像就是一個循環,幾百年一聖人出,收拾舊山河,然後太平久了亂世再來,皇朝末年處處都是漏洞,無力迴天。

前朝的教訓,難道這些天才聖人不知道吸取嗎?

他們完全知道,也正是因為他們吸取了這些失敗的教訓,他們才製造了新的制度,但是這些新制度,也埋下了新朝滅亡的種子。

朱元璋曾經說過,「朕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今元朝失之於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

什麼意思呢?他覺得元朝治理天下太隨意了,太寬了。這種觀點可和我們常識不大一樣啊,我們歷史觀裡面,元朝不是個殘暴的異族統治王朝嗎?漢族不是四等嗎?為什麼他會說一個「寬」字?

因為元朝是一幫遊牧者建立的王朝,他們漢化程度是最低的,在征服了中國以後,採用的治理方法就像兒戲一樣,跟強盜集團分贓差不多,每個大小頭目手下各自有一堆小弟,他們自己管自己,大頭頭只跟這些大小頭目打交道,不建立一套直接管理到基層的機構,甚至連財稅都搞包稅制,由色目人包乾某個地方的稅務徵收。

甚至到了後期農民造反的時候,元朝還把這些造反者當成新增加的分贓者,隨便招安,給個頭銜,各地豪強勢力很大,有錢有軍隊,基本上架空了朝廷。

那麼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就完全相反了,雖然沿用了行省制度,可改成嚴格的中央集權,沒有地方勢力的空間,為了打擊地方豪強,還學了漢朝的「徙富民」,把那些有錢人弄去守皇陵。對民間的限制更多,管頭管腳管穿衣喫飯蓋房子,還有路條限制普通人出行。

他真是想製造一個完美製度來一勞永逸解決,特別是對自家子孫更是疼惜,從生管到死。

皇朝建立後,功臣就是個大麻煩。他把這些功臣都解決了,拔光荊棘上的刺,留給孫子一根光溜溜好拿的棒子。結果這麼軟弱的接班人,面對一個藩王造反都搞不定。這就已經預示了明朝的結局了,明末輸的也是這麼喫癟,清朝得天下跟朱棣靖難一樣不可思議的容易,如有神助,其實不是神助,而是自己亂七八糟才讓人怎麼打怎麼有。

明末的人自己也在反思,黃宗羲寫的《明夷待訪錄》第一篇《原君》:

後之為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公。始而慚焉,久而安焉,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至桀紂之暴,猶謂湯武不當誅之,而妄傳伯夷、叔齊無稽之事,乃兆人萬姓崩潰之血肉,曾不異夫腐鼠。豈天地之大,於兆人萬姓之中,獨私其一人一姓乎?

雖然,使後之為君者,果能保此產業,傳之無窮,亦無怪乎其私之也。既以產業視之,人之慾得產業,誰不如我?攝緘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勝天下欲得之者之眾。遠者數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潰,在其子孫矣。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創業時,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廢然摧沮者乎?

皇權的崩潰,就在於皇帝的子孫後代喫光了血酬。


看到有個回答貌似說到了優免,接著又開始無限延伸了下去。表示:

1、為了提高讀書人的地位,朝廷規定只要身負功名便不用向朝廷繳稅;

2、即"土地的無限兼併",而士紳們卻不會向朝廷繳納一個子。

請教幾個問題:

1、優免究竟是免賦還是免役?

2、優免究竟是免的正役還是雜役?

3、洪武朝規定的優免範圍究竟是什麼?只要功名的人、還是官員、還是僅限京官?

還有其他幾個問題請教:

1、應州之戰「是役也,斬虜首十六級,而我軍死者五十二人」

所謂的「蒙古軍僅陣亡52人」從何而來?

2、全天下的稅收,由戶部出手用於這個國家每一個角落的經費?

金花銀為何?

常盈庫為何?

節慎庫為何?

它們是不是稅收,而戶部能管嗎?


明朝滅亡的鍋爭議很大,但是明朝沒落的鍋我個人觀點萬曆背的合理性最大。

從最內往外說。

最內部是爭國本的問題,一方面加重了內廷與官僚系統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官僚系統內部的黨爭,使黨爭日趨表面化。

再稍稍往外點,清算張居正,親手毀掉張居正的改革成果,這也是沒得洗的。

再再往外說點,好財又糜費,給自己修個墳頭花的錢能再打一回壬辰朝鮮戰爭。

再到社會層面,萬曆朝的流民問題已經很嚴重了,流民問題與後世的農民起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最後到外患,後金就是在他眼皮底下崛起的,明與後金早期最有影響力的一仗薩爾滸之戰也是在他在位時鬧出來的。

說穿了,明朝中後期就是一個國力日漸下滑的過程,在這個前提下,誰在位最久誰背鍋的概率也最大,這樣一算的話就萬曆和嘉靖逃不掉了,但是嘉靖朝後期到萬曆前期有那麼一個國力回升的趨勢,所以這個鍋就結結實實扣在萬曆背上了。


直說了,誰都不是,誰都不用當那個背鍋俠。

我是發現了,知乎er們對崇禎很大意見啊,誰罵崇禎誰的贊就多。有的回答隨便問候崇禎他爹孃一下再加美其名曰「分析」的胡扯,分分鐘比正經回答多幾倍贊。

「別的亡國之君遇到崇禎的開局做夢都笑醒」

「唉,天啟沒死的話大明也不會亡」

「崇禎那**一上來就把魏忠賢弄死,好了吧,稅都收不上來了吧!」

「明末崇禎換成嘉靖、萬曆或天啟,起碼不會亡;換成太祖、永樂可再造一盛唐!」

「你崇禎把能用的人都殺了,誰幫你?看看晚清,放權曾李,在續個幾十年命」

「崇禎也就最後自殺能博回點面子了」

。。。

這些都是我從知乎上看到的對崇禎的觀點,有回答有評論,不一定是原句,憑記憶把大概意思還原出來。

我能說什麼呢,我是真的有點無奈又憤怒了。我不知道他們是跟風還是隨便讀了點書就出來大放厥詞。


不說那些煩心事了,講點正經的。

有一個說法叫「200年亡朝」,就是幾個大封建朝代的壽命都在兩三百年之間。有人說漢朝有四百年,但被王莽斷了一下其實也就是兩個兩百年。

《明朝那些事兒》裏作者也用了「氣數已盡」四個字來概括明朝滅亡的原因。

這聽起來很玄學,有點命運論的感覺。好像把一個國家比作成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老最終去世,人終有一死的命運。200年難道是一個國家的壽命?一個國家也會跟人一樣變老嗎?國家也逃不過死亡嗎?

對於共和制國家我不知道(微笑),但對於帝制封建王朝來說,答案是肯定的。這些王朝就是跟人一樣逐漸衰老最後不可避免地死去,道理是一樣一樣的。

人的身體各組織、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老。如果國家也會衰老,那麼導致它衰老的原因是什麼?衰老的是它的哪一部分?

直接說答案,衰老的原因是土地兼併,階級固化。衰老的是社會的生產力。

王朝剛開始的時候,社會處於剛洗完牌的情況,貴族,地主,富商等上層階級還不多或者說還沒壯大,社會的資源與財富還在一個相對平均的水平。隨著國家的發展,一小部分人慢慢地富裕起來,他們掌握的土地多了起來。這是趨勢,世界上總有窮人富人之分,財富不可能永遠比較平均,特別是在封建時代。這時候剝削與掠奪就開始了,那一小部分人侵吞其他人的財產,成為大地主,大貴族。他們放高利貸,讓窮人傾家蕩產,從而兼併農地,或者讓其做牛做馬。這一小部分人是吝嗇的,他們把資源屯在手裡,他們不願意看到窮人致富。這就意味著失去希望的但是占人口多數農民們逐漸喪失甚至失去消費能力,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的動力,國家經濟就變成一灘死水。失去動力的國家機器無法運轉,最後停機。

這像不像一個人逐漸衰老的過程?從一個充滿活力的小夥變成遲暮之年的老人。

這是宿命論嗎?一個人必有一死這種結果叫作宿命嗎?不是,這個人的活法被規定了這種過程纔是宿命。王朝也一樣,一個封建王朝必亡是宿命嗎?不是,這只是必然的結果,這個結果我們可以有理有據地解釋清楚,而不是說這個王朝亡於宿命的安排。宿命論的觀點是解釋不通的,一味的把鍋甩給老天爺,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我論證亡朝的原因時,有邏輯地分析具體到社會各個階級對亡國的影響,還說我用宿命論解釋一切嗎?

再回到主題,某個皇帝的某個錯誤的決定與政策,可能會加速王朝的沒落,但你能說是他單槍匹馬害死全國嗎?你能說本來不會死現在被他一頓操作就死了嗎?

所以我不同意那些「亡於嘉靖」,「亡於萬曆」,「亡於崇禎」的說法。我會說誰誰誰導致王朝更快地滅亡,而不是誰誰誰導致王朝的滅亡。

很多人覺得明末把崇禎換成像朱元璋一樣有能力的皇帝就能把大明救回來,我會說換誰來都不行。這種累計了百年疾病的重症患者是醫不了的,只有打破格局,重新洗牌,粉碎階級固化,重新分配土地資源,再立新朝。

當然,這回答只是一個大概,具體分析就需要長篇大論了,我只寫了為回答這個問題所需的論點。


注意審題啊各位!

是明朝的沒落

不是滅亡!

大明到崇禎,就快不行了

所以崇禎小兄弟可以領盒飯了

又因為是沒落!!有沒落就先要有繁華啊!!

所以,洪武,永樂,洪熙,宣德也差不多要去領盒飯了

建文後面有足夠大的盛世,所以也沒他啥事

剩下的,我們來康康

假設這鍋現在是100%

正統/天順 明英宗 朱祁鎮

有說法稱,土木堡是明朝的沒落之始

土木堡之後,大明的國力就在不斷衰退

所以明朝沒落的鍋,有5%要扣到他身上

景泰 明代宗 朱祁鈺

任用於謙,孫鏜

力挽狂瀾,沒啥鍋

成化 明憲宗 朱見深

前期挺好,後期不行

這鍋就給他扣5%

弘治 明孝宗 朱佑樘

他一寵壞了太子朱厚照,二寵壞了文官

後來文官勢力越來越大,失去控制

還有就是弘治年間是明朝唯一外戚勢力大的時候

這鍋要分給他10%

正德 明武宗 朱厚照

他善於用人,特別是「朱壽」這種人才

…………我編不下去了

好了,言歸正傳

威武大將軍朱壽,哦不,明武宗朱厚照的評價是兩極分化

有人說他荒淫無度,有人說他有反叛精神

【原諒我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

但是,文有楊廷和,武有王瓊,王守仁,應該不會太亂

鍋就給他15%吧

嘉靖 明世宗 朱厚熜

這位仁兄特別能折騰

雖然後期一塌糊塗,但後面好歹還有個隆萬新政

所以鍋還是給他15%

隆慶 明穆宗 朱載坖

在位時間太短,導致兒子上位時才10歲,

導致張居正專權,文官勢力大大增強

鍋也要有5%

萬曆 明神宗 朱翊鈞

後期怠政,官員缺了一半,

有「明亡於萬曆」說法

這鍋沒跑了,20%

而且兒子,孫子教育沒搞好!

叫他立什麼朱常洵

泰昌 明光宗 朱常洛

在位時間太短

5%鍋

天啟 明熹宗 朱由校

兩大污點:做木匠用魏忠賢

20%沒得跑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一個共同點

背鍋大於等於10%的皇帝,都是在20歲之前登基

不信我們來看一看

明英宗朱祁鎮 9歲

明孝宗朱佑樘 18歲

明武宗朱厚照 14歲

明世宗朱厚熜 14歲

明神宗朱翊鈞 10歲

明熹宗朱由校 16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