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傑與妻子阿玉來泰打拚17年,膝下育有兩個女兒,年屆四十的他靠開設網路公司為生,為人也頗得小鎮居民的好感,而這一切美好卻被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打破。這個充斥走私,販毒活動的邊陲小鎮,各種權力交織碾壓公平正義。李維傑的大女兒被督察長的兒子強暴,因反抗誤殺對方。李維傑曾親眼 目睹督察長濫用私刑,深知法律無用,為了維護女兒,捍衛家人,李維傑埋屍掩蓋一切證據,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錯縫隙中,與警方在身心層面,展開了殊死一搏的較量。

電影《誤殺》正在歡喜首映APP全網獨播。觀影直通戳這裡

誤殺-電影-高清完整版視頻在線觀看-歡喜首映?

www.huanxi.com圖標


素察是個打扮得流里流氣、殘忍荒唐的紈絝子弟,不僅對同學下狠手(戳人眼睛),還對剛認識的女同學下藥迷奸,是個無恥下賤的人渣。但在女警察局長心中,她的兒子素察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呢?

在她迷濛的沉思中,站在窗前一片光亮中的,是穿著乾淨校服、梳著乖巧學生頭的素察,溫溫柔柔地喊了她一聲「媽」……

要不是女警察局長的反應,我都不敢認那個人是素察,還以為她還有別的兒子……這充分證明了女警察局長對自己的孩子是個什麼樣子一點B數都沒有。

其實,現實中也有很多這種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所作所為選擇性眼瞎,無條件溺愛包容,就算殺人放火了還覺得自己的娃是個天使寶貝。一聲喟嘆,家庭教育何其重要。


陳冲飾演的警察局局長,那麼強勢幹練的一個人,在看了兒子強姦女孩的視頻後,回到辦公室忍不住哭了。

有人說她的哭泣,是為兒子的罪行感到羞愧或者懺悔。不不,她只是明白,兒子活不成了。

她的兒子是孩子,別人的孩子是草芥。

————————

這樣的人,最後真的會悔過么?會放過男主一家么?


寫一個小的細節,2號那天李維傑打了好幾通電話回家,第1個是打通了,但是沒有接。之後因為小女兒把聽筒掛在了電話機旁邊,所以後面打都一直是佔線。因此沒有留下任何通話記錄,否則僅僅是這一個漏洞就可以判定2號那天他們全家不可能都在外地旅遊。


片尾字幕里,有個工作人員叫「謝好吃」,英文名字「Chi Chichi」…

???????????????

這是覺得觀眾不會看完字幕所以如此隨心所欲么?!


1、大女兒並沒有殺死素察。

在大女兒誤殺素察這一段一直再和泰拳畫面進行轉場。

觀看泰拳時男主旁邊的人問道為什麼要打開選手的嘴巴,男主回答因為被打暈會出現吞舌的情況,如果沒人管會憋死的。?

素察被打暈後出現假死的狀態,母女因為害怕將人放進棺材,在搬運途中小推車翻倒,可能讓素察吐出舌頭,所以在棺材中醒過來。

警察打開棺材的時候,棺材蓋上有抓痕的血跡,但是大女兒誤殺素察的時候並沒有一絲血跡,說明素察在棺材裡還是活著的。

素察的手因為和人打架(戳傷人眼睛)有受傷,用布纏著?,抓棺材蓋的時候可能使傷口迸裂。

在一家人吃飯時,小女兒用叉子劃桌子發出刺耳的聲音,是在模仿素察用手抓棺材蓋的聲音。

故事開頭男主給小店老闆講的故事,就是活埋。

視頻解說版戳我

2、男主為什麼最後會自首

除了社會價值觀以外,其實前面是有暗示的。

①男主會去給僧人布施,平常僧人都會接受,但是誤殺這件事發生後,僧人卻拒絕了並說道「無相布施才有無限功德。」意思是沒有雜念的施捨才會有無限的功德。這個時候的男主心裡是感覺自己有罪的。

②小女兒最後考試其實只考了70分,成績那裡有明顯用塗改液的塗改痕迹,是塗改後才有的100分,這次事件,讓孩子學會了說謊,作為父親應該以身作則給予糾正。

③男主的父母是因為暴亂而死(好警察給女局長交待男主生平的時候明確提及了男主是孤兒,父母因暴亂而死),所以想通過自首停止暴亂。

3、羊的意象

電影中羊的意向一共出現了七次。

第一次是片頭【誤殺】兩個字出現時有聲羊叫,接著出現的畫面就是男主進行第一次布施,有羊跟隨著僧人,代表著善。

第二次是男主去湖邊拋車,有羊群路過,男主掩埋真相的過程被羊凝視。

第三次是男主和警察發生爭執,警察本想開槍打他最後打死了路過的羊,羊替男主死,代表犧牲。

第四次是警察去學校找大女兒的時候,老師正在講「羊視力不好,很容易離群,被大型動物吃掉。」

羊視力不好,唯一見證男主罪行的羊其實並沒有看清過程,給男主作證的人們也並沒看清事實的真相。

離群,容易被大型動物吃掉,表明羊需要在群體里才能更好地生存。

第五次是開棺驗屍,素察的屍體換成了死去的羊,代表替罪。

第六次是男主結尾去寺廟,有一隻羊路過,代表救贖。?

第七次是採訪的時候,有個人說「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會管是誰在薅他們身上的毛呢?」這裡的羊指的是老百姓。

而電影《誤殺》的英文片名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譯過來是沒有牧人的羊群,這是《聖經》中對於烏合之眾的一個描繪。

集體無意識,是指人們不知不覺被卷進一股力量中,出於各種各樣慾望的驅使,變成了其中一份子,最後演變成了暴力,成了整體失控事件。

4、素察的屍體在哪兒

新警局地下,男主是新警局網線的承包商,去鋪網線的時候,有個男主凝視大坑的特寫。

也對應了最後警察不方便透露藏屍地點的原因。

5、大女兒在男主不想讓他去夏令營,說了一句葛朗台。

葛朗台是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台》中人物,是守財奴的代表。

6.男主回家時說了一句恩叔的葬禮我們隨多少錢。出事後妻子將素察的屍體放進的棺材就是恩叔的。

7.壞警察給人私了的時候,只準備賠償6k,但實際上素察他媽給了10萬。當有人匿名舉報壞警察,壞警察去打人的時候說道,那十萬並不是全部進了他的腰包,說明是被層層剝削掉的。

8.最後記者問小店老闆,認為男主是個什麼樣的人,小店老闆只是意味深長的笑了一下,這是對人性的留白,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標準。

9. 片中出現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活埋》《天才槍手》《狩獵》《七宗罪》?《蒙太奇》《控方證人》《白夜行》《殺人回憶》希區柯克故事集。

片頭的故事就是致敬的《肖申克的救贖》《活埋》希區柯克故事集;

男主思考怎樣掩蓋真相時回憶的電影是《蒙太奇》《控方證人》;

一家人看的電影是《天才槍手》;

警察局裡出現的觀影記錄有《狩獵》《七宗罪》《蒙太奇》《白夜行》;

彩蛋的鏡頭致敬的是《殺人回憶》。

評論里其他網友的補充《貓鼠遊戲》《看不見的客人》《唐人街探案2》

10、關於彩蛋

在本片故事的開頭是男主進了監獄,想要越獄。

他的計劃是收買運屍人,和下一個死去的囚犯一起躺進棺材運往墓地,然後等警察離開後,接應人會把他從墓地里挖出來,然後成功越獄。

但是當他在棺材裡劃開火柴後,發現身邊躺的屍體是本來應該在外面挖開墳墓放他出去的接應人。自己再也出不去,只能被活埋。

那彩蛋和開頭是一個循環還是岔路呢?

首先女警察是一個只要真相,哪怕偽造證據不擇手段的人,而她的丈夫是一個可以因為選舉一秒變臉的人,這兩個人很有可能在男主自首後,仍然懷恨在心,在監獄裡對男主動手,也就可能出現開頭的故事,殺死接應人,讓男主被活埋。

但是男主既然選擇了自首,會越獄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是因為家人出了變故讓他不得不越獄,既然他在開頭已經給小店老闆講了這個故事,走向也可能和開頭是不同的。

電影愛好者,歡迎關注公眾號:洛語樹


看完以後想簡單分享一下我的見解:

1.李維傑憑藉自己豐富的觀影經驗,近乎完美地導演了一場現實犯罪片。

李維傑三大愛好:電影、泰拳、強出頭。愛看電影的他,利用所看到的犯罪電影的內容製造了不在場證明和人證;因為喜歡看泰拳,加強了家人和證人的證詞力度;自己喜歡幫人出頭的性格,無意間強化自己與壞警察的矛盾,讓頌恩叔確信。

打掃犯罪第一現場、聯合家人串供、強化人證證詞、轉移屍體、通報競選對手控制輿論,這些都是李維傑精心策劃好的,他幾乎是完美地導演了這場劇情。影片開頭有介紹,比起蒙太奇手法,他更推崇希區柯克式的表現手法(即讓觀眾預先知道劇中人物不知道的事件而為劇情揪心)。

李維傑也充分利用了希區柯克式的特點,故意隱瞞讓家人都篤定藏屍地點在祖墳里,而警方和民眾都不知道屍體究竟是否藏在棺材裡,利用安安自以為道出實情來反襯出警方得到的只是一隻死羊時的錯愕。

有意思的是,在製造不在場證明時,反而是他不太認可的蒙太奇(通俗說就是「移花接木」)手法起了奇效。應了那句,我們最終都會變成自己曾經嗤之以鼻的那樣的人?——俗稱,真香。


2.劇中充斥著各種劍拔弩張的PK,往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最大的明線其實就是小市民李維傑和警察局局長拉韞的PK。一個是相信自己的直覺而不惜用偽證來擊潰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線的警察局局長,位高權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個是沒讀過太多書卻對犯罪電影了如指掌掌握了一套偽造證詞滴水不漏的網路公司小老闆,為了保護家人不惜放手一搏。

我認為他們一共有四輪交鋒:第一輪PK是一家人被帶至警察局問話後被釋放;第二輪PK是一家人再次被審訊後獲得安安口供;第三輪PK是墓地開館驗屍,第四輪是在寺廟內"動之以情"的懇求。從最終自首的結果來看,前三輪是李維傑勝出,第四輪是被拉韞、都彭夫婦翻盤,正好呼應了李維傑去看泰拳比賽的比分。

我之所以認為是翻盤,是因為我並不覺得拉韞、都彭夫婦已經懺悔了,他們要的是用看似不計前嫌的表演,實則是來讓李維傑承認自己有罪並提供兒子屍體下落作為鐵證。目的自然是藉此洗白自己,「你們看我們並沒有冤枉好人,他就是罪犯,只是誤導我們挖錯了地方。」,來達到政治上翻盤的目的。

還有一條暗線,是市長候選人之間的PK。本來都彭當選的呼聲很高了,十分受到群眾的喜愛,也足夠愛惜自己的羽毛。這個時候作為競選人的對手,能夠不著急嗎?肯定是想盡辦法挖出對手的軟肋,讓都彭一敗塗地。

我個人認為,就算李維傑沒讓朋友去都彭的競爭對手那報告,以他們敏銳的政治嗅覺也會第一時間派出媒體關注挖墳取證的事。挖出來不是拉韞的兒子,濫用私刑的大帽子就扣過來;挖出來是拉韞的兒子,李維傑的殺人動機就會浮出水面,迷奸女學生的新聞就會被挖出來引起軒然大波。

所以從市長競爭者的視角來看,李維傑只是一枚小小的棋子,他的走向其實已經無關緊要了,事情只要越鬧越大就越難收場,最後總是可以來坐收漁翁之利。


3.有關於羊的N次意向,是本片非常值得咀嚼的一處點睛之筆。

影片里不斷出現有關於羊的意向,很有意思,可以稱得上是改編原劇的神來之筆,把整個立意拔高了許多。

第一次,李維傑去寺廟裡祈福布施,僧人背後跟著羊,預示著羊具有佛根,是善良而溫順的;

第二次,李維傑沉車湖底時,羊群中的一隻羊「目擊」了沉湖一幕,代表著靜默的目擊者;

第三次,李維傑與惡警桑坤發生衝突時,桑坤憤怒地開槍打死了一隻落單的羊,意味著代人受過;

第四次,老師在課堂上說「羊是種群居動物,視力極差,當它們單獨行動時,很容易被肉食動物捕食。」

第五次,雨中開棺驗屍時,打開麻袋赫然出現一隻死羊,民意就此憤怒到極點;

第六次,李維傑回到寺廟懺悔,又有一隻羊出現,表示已準備放下內心的罪惡,變回善良;

第七次,牧羊人在接受採訪時說,「羊只要能好好吃草,才不會管是誰在褥他們身上的毛呢。」;

第八次,影片英文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沒有牧羊人的羊群,意為「烏合之眾」。

很顯然的,導演就是希望我們把羊群和平民聯繫起來,人也是群居動物,單獨行動就會被當權者宰殺,但是只要他們有草吃,就不會去過問是哪個當權者在薅他們的毛。那些趁著暴亂行兇的人,就是沒有牧羊人的羊群,他們或許能獲得一時的草,可是終究難逃烏合之眾被收割的宿命。

還有很多可以解讀的方式,例如所有證人其實都是羊,他們自以為看到了真相,實際上只是李維傑刻意為之的真相,他們的視力同樣差勁,就算李維傑和家人明明是乘坐3號的大巴車而不是2號,就算李維傑是3號打翻泰拳館小哥的爆米花而不是2號,他們並不明確記得日期只記得事件,彷彿一場不約而同的集體失明。(其實是我覺得這裡有點BUG的委婉說法)


4.頌恩叔,到底對著鏡頭在笑咩呀?

頌恩叔身為李維傑的朋友,此前不僅在警署大誇李維傑的為人,還在媒體面前為他伸冤,最後在影片結尾處被記者問到「你覺得李維傑到底是不是好人?」時,露出了意味深長而又頗為詭異的笑容。

如果排除導演故弄玄虛這個因素(?)我細細品了一下,給一個我認為的理解方式:

影片開頭李維傑提過兩句《肖申克的救贖》的台詞,一個是「有些鳥是關不住的",另一個是「高牆體制化」,但是我最喜歡的橋段卻是瑞德第三次假釋時說的話。在他入獄20年、入獄30年時戰戰兢兢地申請假釋出獄都被無情拒絕後,入獄第40年時已對出獄假釋申請徹底無望,有了下面的對話:

假釋官:你已經服刑40年了,告訴我你改過自新了嗎?

瑞德:我想想看,我不太明白這個詞的含義。假釋官:就是說準備好重返社會......瑞德:這個我懂,年輕人。但對我它只是一個虛詞,政客發明的詞。讓你們年輕人穿上西服系好領帶有活干。你想了解我什麼,是否後悔犯罪嗎?假釋官:你後悔嗎?瑞德:我每一天都在後悔,但不是因為受到了懲罰才後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想給他講道理告訴他什麼是對是錯。可我辦不到,那孩子消失了,只剩下我一個垂老之軀。我得接受這個現實。改過自新?狗屁不通的詞兒,你蓋章吧!別再浪費我的時間,跟你說句實話吧,我他媽的不在乎了。

極度諷刺的是,就在瑞德說完這段滿不在乎還充斥髒話的自白後,他被假釋成功了。

所以當記者問頌恩叔說「你覺得李維傑到底是不是好人?」,我猜他的內心活動是在想:

如果李維傑只是一個守法的公民,那麼他是對社會無害的人,甚至夠格稱為一個所謂的好人;如果有權力有地位的人薅走了他身上的羊毛,而他並未反抗或者抵觸繼續乖乖吃草,大抵極有可能也算得上是好人;如果他一旦反抗,即便是權貴採用了非法的手段在先,只要他採用一絲不合法的方式報復,那麼權貴的標準回答就立馬得改為壞人。即便是我們覺得他是好人,或者是壞人,都沒什麼屁用,不用我們覺得,只需要權貴覺得,僅標答需要統一罷了。

所以「到底是不是好人?",這是什麼狗屁不通設問句?你定性吧!別再浪費我的時間,跟你說句實話吧,我他媽的不在乎了。(頌恩叔式微笑)


5.一些有意思的點哈,太晚了,想起來加上:

○督察長拉韞在聽完電影《蒙太奇》時要求停下,性子太急沒有來得及聽《白夜行》的案情。實際上如果聽完可能會對破案更有幫助。

《白夜行》講的是11歲的桐原亮司發現父親性侵好友雪穗後,將其殺害並製造成他殺,後來為了掩蓋罪行暗中協助雪穗躲避法律制裁。殺人動機缺失,是拉韞當時審訊前最應該深究的一點,最後雖然獲得,卻沒有利用得當,只能解釋為被沖昏了頭腦。

○最後的彩蛋是李維傑凝視著鏡頭,感覺是對殺人回憶經典畫面的致敬。李維傑到底在想什麼不得而知。

○正常被冤屈的無辜者,接受刑訊的時候不會顯得如此淡定,肯定會哭會失控,我覺得太過冷靜。

○從墳墓里挖出一隻羊,並沒有人覺得離奇,反而還成了李維傑無罪的證據,這點很迷。

○如果不自首的話,女兒和媽媽大概率會惶惶不可終日,但是迷奸同學的素察卻能再次坦然犯罪,真是反諷。

○個人覺得最恐怖的一幕不是發現屍體,而是:

小女兒在媽媽拖屍體時,從二樓向下凝視的神情。



電影開頭即結局,男主被報復的議員夫妻以同樣的手法害死在棺材中,旁邊躺著的已經死了的人好像是男主店裡的店員(不知道我記錯沒),也就是準備接應他的人,暗示當初幫過男主的人後來都會遭到清算。

男主知道警察局長兒子被埋下去的時候沒死。男主是個多年的泰拳愛好者,看泰拳的時候還跟旁邊的人解釋吞舌,他還是個電影發燒友,看過電影《活埋》,後面還再次跟妻子確認人被打後沒有出現任何血跡,這些細節證明他對人被重擊之後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是非常清楚的。他給家打電話的時候妻子正準備埋人,他放下電話就打車回家,這時離妻子把人埋下去還沒過多久,想救還來得及,對於這個情況男主是清楚的,至少是懷疑的。結合最後他跟議員夫妻說的話,不想女兒再次受到傷害,其實是他回家聽妻女說了事情的經過,一是出於父親的憤怒(後面採訪時有個男人說如果是自己的女兒會把人挖出來鞭屍);二是他明白即使把人救活,以察猜的人品和他家的勢力,以後肯定會對女兒報復,於是他選擇了不救人。

大女兒剛到夏令營時,導遊詳細講了那個修塔的國王的故事,國王殺死親生父親時不知情,暗指女兒打暈素察是誤殺,後來國王處死養母是知情的,暗指男主任由素察悶死是蓄意。片中有個情節是小女兒用叉子在桌子上來回劃,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母親和大女兒都沒反應,只有男主出言阻止,我猜男主一開始只是懷疑素察沒死,後面悄悄去埋人的地方看過,聽到了他在裡面抓板子的聲音,所以他對叉子的聲音才比較敏感,後面他挖屍體的鏡頭,他對挖出來的屍體的狀態並沒有很驚訝,所以他最後會對議員夫妻說覺得自己對不起一些人,包括素察(大意,原話記不清了)。

片中的羊代表民眾,一開始羊跟著僧侶,男主這麼窮還要去布施,證明民眾是向善的;男主拋車時有羊看著,後面老師講課時說羊視力不好,暗指民眾容易被表象蒙蔽,即使事情發生在眼前也看不清;後面羊被憤怒的警察打死並被埋進棺材,說明民眾容易被傷害,且容易成為替罪羊;而老師上課時說的羊離群之後容易被大型動物吃掉則更有意思了,男主的計策最後能夠奏效,除了他的算無遺策,更重要的是因為很多普通群眾都在幫他,正是由於民眾和警察(當權者)的矛盾由來已久而且已經到了臨界點,才會被男主的案子一點就著,最後演化成暴亂。說到底民眾表面是同情男主,實質是發泄自己心中的憤怒,正是來自社會底層的憤怒,幫助男主扳倒了議員夫妻。而最後進了監獄的男主猶如離了群的羊,遭毒手也就不意外了。

再來說議員夫妻,他們代表了社會的精英層、當權者,最顯著的標誌就是冷酷無情,善於作秀。片子開始素察差點打瞎別人的眼睛,他媽一句責怪的話都沒有,給兒子的手擦藥的時候還滿是心疼(你只是失去了一雙眼,我兒子的手可都破皮了啊!),議員爸爸過來打他的一巴掌,不是責怪他犯錯,而是責怪他影響自己選舉。後面他在車裡接到妻子的電話,這時他應該感覺到事情不對勁,但仍然換了一副笑臉去競選,再加上素察的冷血跋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足以印證這對夫妻的冷血和虛偽,除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其他的都不值一提,包括人命。

最後說男主的結局,有人說男主自首是個敗筆,其實不然,男主自首的行為正體現了底層大眾的弱點——善良、軟弱、容易被表象所蒙蔽。即使聰明如男主,也沒有清楚的認識到當權者的真面目,以為自己扳倒了議員夫妻,放心大膽的去自首,殊不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還記得那個國王嗎?他殺了親爹又殺了養母,仍然好好的當著國王,只不過修了個塔而已,也沒見他去抵命。而在塔前懺悔的男主決定去自首,最終賠上了自己的性命,正所謂聖人自己是不會去死的,聖人只會叫別人去死。議員夫妻在塔下對男主的一番哭訴,不過是另一場秀而已,目的是套齣兒子的下落。當他們看到屍體,經驗豐富的局長媽媽最後一定會推斷出真相,從而對男主進行報復。彩蛋中交代男主進了監獄,是為了和開頭呼應,暗示結局。至於男主主動自首為什麼又會越獄,議員夫妻有心報復,自然有辦法誘使他或者逼得他不得不逃獄。這樣的結局安排,是為了讓觀影者在回味和猜測的過程中,慢慢體會那種從心底深處一層層漾起來的深深的寒意。

頌叔是民眾中隱藏的王者,表面看來軟弱可欺,其實洞明世事。他看著男主長大,對他十分了解,在事件發酵的過程中,他一直都在帶節奏幫助男主,最後採訪時問及男主自首時那意味深長的表情,是因為他沒想到男主會去自首,並且已經想到了他的下場。

最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身居高處還是地位,群眾路線不能丟。

——————————我是更新的分割線

有知友不同意我的觀點,沒有關係,各持己見相互討論才有意思嘛!

但我仍然堅持我的觀點,男主知道素察一開始沒死。前面用了很多細節鋪墊這件事,男主第一次一個人去看泰拳,既是為後面瞞天過海鋪墊,也是為素察的事鋪墊,他專門跟人解釋吞舌的事,不是閑筆。後面他開始採取行動的時候,有一個情節是他在他家的倉庫問妻子:「真的一點血跡都沒有?」這說明事發當天他就知道女兒打了素察之後沒有出血。結合他的知識儲備,我想他對素察的死至少是產生了懷疑的,而且他還一個人偷偷去看過墓地,聽到了素察在裡面扣板子的聲音,所以才對女兒用叉子劃桌子的聲音敏感。這些情節在電影里都是很清楚的交代了的,我認為不是毫無意義。

電影一開始為什麼要詳細講述一個國王和塔的故事?國王為了王位殺了生父,然後為了掩蓋自己的行為殺了養母(電影里沒說為什麼殺養母,我推測是國王說養母沒有告訴自己真實的身世,導致自己殺了親生父親,把過錯推到了養母身上),之後仍然堵不住悠悠之口,於是建了這座塔以示懺悔。而男主經常到廟裡布施,素察的事發生後,僧侶拒絕了布施,男主這時心裡就開始有懺悔之心了,這也為他後面的自首作下鋪墊。即使男主促成了素察的死,素察與國王的生父養母相比,誰更該死?國王與男主相比,誰的罪孽更大?但國王犯下如此大錯,依然好好的當他的國王,男主卻因為自責最終選擇自首,殺父殺母的國王只是採用造塔這種不疼不癢的政治作秀推脫罪責,而為女報仇的男主卻搭上了自己的一生。這就是上層社會與底層民眾的區別,上層社會自己做盡蠅營狗苟、殘暴不仁的勾當,在道德上絲毫沒有底線,卻要用仁義道德、宗教思想束縛底層的民眾。男主正是受了這種思想的影響,才會做出自首的舉動,不然憑他的頭腦,是有能力逍遙法外的。這樣想來,編劇為了在確保政治正確的前提下還能保證劇本的深度,還是下了點功夫的。這種對比也給男主一家的命運更加蒙上了悲劇的色彩。

我本人最喜歡的,是片中對男主身邊小人物的刻畫,那個麵攤老闆在男主開走車子的時候絕對是看清了男主的,但素察媽和壞警察來問他的時候,他想都沒想就否認了;還有那個被壞警察打了的小包工頭,我想他在事件進行的過程中也應該察覺到了什麼;至於頌叔,我覺得他應該是男主身邊最早察覺到真相的人,但平常膽小怕事的他在男主一家被抓後一直在跟輿論帶節奏,他在片尾知道男主自首後那意味深長的一笑,說明他比男主更清楚的知道這個社會的本質,知道男主自首意味著什麼。還有那些街頭採訪,說明底層民眾既好欺又不好欺,他們沉默不語膽小怕事只是因為力量弱小,其實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他們心裡是很清楚的,一旦有機會就會旗幟鮮明的站隊。

開頭與結局地點、情境相同,但結尾配上了陰森的配樂,加上男主凝重的表情,最後一個鏡頭最右邊不易察覺的位置還有一輛緩緩駛過的開頭藏人的那種車子,配合上開頭的那個恐怖故事和頌叔意味深長的一笑,都是在暗示觀眾這件事情沒完,並且男主很難善終。若真只要一個政治正確的結局,那安排男主入獄之後一臉解脫的表情就夠了,沒有必要加上那麼多看似多餘的情節。


我覺得最有趣的有幾件事。

其一,大家都說李維傑自首是電影敗筆,但是我認為這個自首才是真正讓所有人脫離犯罪指控的妙招。大家都有留意到棺材打開后里面的血跡,警察勢必不會放棄追查。最終追查到屍體,然後定罪李維傑。李維傑自首以後,他的女兒與妻子也分別自首,但是她們都不知道屍體在哪裡,沒有屍體無法定罪。只要李維傑不交代屍體的下落,三人都沒法定罪,而大家都通過自首略略彌補了心中的愧疚,皆大歡喜。更有外界輿論壓力同情李維傑一家人,警方的調查會困難重重。那麼問題就是李維傑是否交代了屍體的下落?這就到了第二件有趣的事情上。

第二個細節,關於首尾呼應,李維傑到底有沒有死。我的看法是李維傑沒有死,甚至他在監獄也是等待提審而沒有真正定罪,不是監禁而是羈押。導演無數次向我們表達李維傑的聰明,他又怎麼會不知道警察局長和議員是何等樣人,說出屍體在哪裡,無意是把自己的命交在這種人手裡,他不會這麼干。另外他早在電影開始就給頌叔講了越獄致死的故事,第二次他會做這種必死的選擇嗎?在自首接受採訪的時候,記者問他屍體究竟在哪裡,他也沒有回答。至於後面的報道說屍體位置不方便透露,我認為是屍體並沒有發現,所以案件的法庭審理才會還沒有開庭。而最後彩蛋,我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就是整個電影所呈現的,其實是等待提審的男主在腦海中回憶整個準備過程,想一想自己的瞞天過海之計是否還有疏漏。有人提到屍體在警察局地下,但是我認為沒有。導演給了那麼明顯的暗示,反而更像是一種誤導。那麼屍體在哪裡呢,這就要講到第三個細節。

第三個細節,頌叔的笑容,我認為有點在致敬《殺人回憶》,但是這個致敬先由頌叔這個角色來做,才在彩蛋里由李維傑做,不奇怪嗎?所以我認為頌叔有做些什麼--那就是轉移屍體!頌叔是否早就知道事件全過程無從判斷,但是李維傑在最後關頭請頌叔轉移了屍體,無論他自首以後是否交代他把屍體轉移,頌叔再次轉移之後,除了頌叔沒有人再知道屍體下落,那麼李維傑可脫罪。影片最後的街頭採訪內容是即將開審的李維傑案,市民們怎麼看,再結合頌叔那個笑容,像不像是一種嘲諷?你們開庭能定罪嗎?(我又看了一下,感覺是那種有點傍徨失措又有些如釋重負的表情,而且頌叔不在店裡在大街上,難道他是剛處理完屍體回來的路上被採訪了?)大家還記得頌叔說過,李維傑從小孤兒,是他看著長大的,李維傑甚至還念過小學(店員說他小學沒有畢業),那麼誰供他的呢?頌叔和李維傑的關係可能遠比電影上展示的更親密。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李維傑一家人第一次從警察局出來,頌叔和街坊們在警察局門口等,普朗只是問了一句警察為什麼覺得素察失蹤和你們有關,頌叔就非常著急的給普朗解釋,李維傑一家人2號3號不在燦班。這裡我覺得很奇怪,他甚至比李維傑本人還要急迫。一方面說明頌叔和李維傑關係匪淺,另外是否這時頌叔已經著手甚至完成了對這場布局最後的完善呢?頌叔的幫助也有呼應到電影提到,離群的羊容易被捕食,那麼有以頌叔為代表的群羊幫助的李維傑,應該就不那麼容易被特權階級欺壓。

其實還有一點細節不太確定,關於最嚇人的小女兒安安。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小女兒在二樓看見媽媽和姐姐搬運屍體(沒死透),漏出來的是纏著紗布的手,紗布是白色的,最後挖出來的是白色的羊。李維傑還和小女兒說過,要肯定自己所說的話。所以我認為安安無意中幫李維傑撒了一個最重要的謊。她和拉溫說的是,看到媽媽往地里埋了一隻羊。這樣解釋了為什麼挖出來看到是羊的時候,警察局長會放棄繼續追查。

還有更額外一點,記者問李維傑是為了停止暴亂而來的嗎,李維傑的回答是,鞠躬,對不起。他顯然不是為了制止暴亂,他的對不起的確是對那些暴亂的人,但是是為了他還要繼續利用暴亂來保護自己,阻住警方尋找到屍體,定罪自己也牽連頌叔。這也更加印證了我關於他雖然自首但是並不打算真正交代屍體地點的猜想。

其他關於李維傑聽著素察抓棺材板卻置之不理,還有警察局長和議員假裝懺悔其他答主已經提到了。我很認可陳思誠為了過審藏了私貨,故事的確遠比表面黑暗,但是羊,也許並沒有被捕食。


補充一點,很多人質疑的屍體在警察局下面這一點。因為整個電影沒有真正展示出來屍體的位置,所以無從判斷究竟在哪裡。男主的確凝視過警察局裡的深坑,報道也說過屍體已經找到,位置不方便透露。但是屍體在警察局地下真的是那麼見不得人的事情,以至於讓警方不方便透露嗎?我認為如果真的在警察局地下,警方透露出來不是更加能展現李維傑窮凶極惡的一面,以獲得民眾的支持才對嗎。所以我個人認為屍體沒有埋在警察局地下,而究竟在哪裡除了頌叔沒人知道。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大家看看就好了,電影我認真看了三遍,其他回答也有仔細讀過,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請相信你自己喜歡的答案,也請尊重別人願意相信的結局。祝觀影愉快!


我們要感謝我們那個了不起的近鄰,泰國。

貧富不均,警察腐敗,官員無能,還有各種各樣的宗教迷信活動。

反正揭露社會陰暗面的主題,只要放在泰國這個背景板里就行了。

我本來以為把孫小果的劣跡搬上銀幕是不可能的,現在看來只要設定他是個泰國人,給取個素察之類的名字,妥妥的沒問題。

關鍵是泰國人民特別佛系,也不會覺得我們在辱泰,然後抗議啊抵制啊什麼的。

這麼可愛的國家上哪去找。


頌叔在結尾的笑容,總感覺沒有那麼簡單

所有人真的在集體無意識的給李維傑做偽證?還是有些人已經明白,利用李維傑來整那些惡警察?

除了那個桑吉全程看到了李維傑開那輛車之外,就是在李維傑將車推進水塘中時被羊看到,最後在開的時候,裡面放著的也是羊,所以羊代表著「替罪羊」?

競選市長的局長丈夫,其實要比局長還狠李維傑。

在警察去大女兒的學校盤問她結束後,老師說了一句「她平時學習成績很好的,這樣的孩子怎麼會撒謊呢。」

懺悔鐘聲響起,是故事的開始,也是結束

天道輪迴,李維傑電影開始的故事,很可能也是他最後的結局。

加1

我今天忽然想起來,其實在影片的最後,一切都結束的時候,小女兒拿給李偉傑的那張一百分卷子,其實可能細心的朋友看出來那個分數是修改過的。不得不說,可能在小女兒的心裡,已經認為,很多事兒是可以改變的,而且有點不擇手段,這其實是最可怕的人性。


關於彩蛋,我的推測是陳冲沒有放下仇恨,我從不認為她是個善茬……從看她嚴刑逼問李維傑一家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

在佛寺和議員的懺悔認錯,只是為了讓李維傑說實話

還記得片頭那個案子嗎,陳冲說的台詞記得是,證據不重要,只要他承認就行

至於李維傑,我猜他那麼聰明,一定也料到陳冲的局,但是為什麼還自投羅網,在另一個回答里有分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9339989/answer/930498506

所以最後彩蛋里,李維傑在監獄裡被折磨死了,都指向陳冲和她的議員丈夫動用勢力暗自下手為他們的兒子報仇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12.14號我二刷了這部電影,因為我實在太喜歡了

說一下我發現的新的細節吧

我好像突然明白李維傑結束時在寺院向局長夫婦道歉的原因了,他說的是對於他們兒子的死他很抱歉

可是他要保護他的家人

不能讓家人再次受到傷害

這個再次……很有意思啊

第一遍我以為李維傑就是誤殺,他以為局長兒子被女兒砸死了,就把局長兒子活埋了

雖然素查確實是在棺材裡悶死的,但也的確是誤殺

但是他的懺悔讓我意識到,李維傑不傻,

他也清楚泰拳裡面的吞舌,也就是說人在昏過去可能會是假死狀態

現在問題來了,他該怎麼辦?

這時候其實素察不必死的,他女兒可能也不會怎麼被判刑

但是素察是好人嗎?不,是禽獸

他還有著警察局局長的媽媽,和快要競選成市長的爹

他們怎麼可能會放過李維傑一家????救活他,只會讓他給李維傑家人帶來第二次傷害

所以我推測是,李維傑為了保護家人,裝作不知道素察其實沒死,將計就計,活埋了。。。。。

這也就是他後來為什麼那麼自責,和懺悔。

綜上所述,我懷疑這根本就不是一場誤殺

(開頭大女兒確實是誤殺,但是李維傑不是)


按照李維傑女兒們的起名方式,小女兒的名字就叫李安。


以下內容節選自公眾號:溫暖的理智

1、藏屍地點在哪?

藏屍地點應當在新警察局的地下。這也是為什麼警方拒絕透露藏屍地點的原因。在影片開始不久,在頌恩的餐廳里,老闆介紹李維傑與新警察局的承建商普朗認識,在4月3日後,普朗帶李維傑去施工現場,李維傑看著地上的坑沉默了一會,當時就已經想好將屍體藏在這裡。

2、為什麼李維傑移屍沒告訴妻子?

事後夫妻二人在天台上,妻子問為什麼沒有告訴她?指的就是移屍一事,李維傑也明白她的所指。家裡其他人都不知道藏屍地點,地點又在李維傑曾經施工的工地,那麼即使最後事態發展指向妻子或女兒,因為找不到屍體自然就難以將罪定到她們身上(即使自首也不可信),自己出面承擔罪責就最為可信,才能真正做到出事的時候「擋在前面」。而妻子聽他說完,也明白他是下了捨棄自己的決心保護妻女,所以淚如雨下。

3、李維傑為什麼自首?

一般來說,一部優秀的電影中主要人物做出的重要選擇,一方面有前期的人物性格鋪墊做基礎,另一方面有某個(些)事情的持續影響(刺激)。

從劇情鋪墊的人物性格來看,電影兩次表現了李維傑去廟裡的情節,他是虔誠的信徒,在籌謀脫案的過程中,他已對自己所做之事的其實有了很明確的評價,他感覺羞愧。加上平時他就是一個與人為善的人(鄰里的評價)並樂於助人(幫被素察打傷孫子的爺爺支招)。即使有著「保護家人」的合理理由,他較高的道德觀都不會使他能夠輕鬆地看待自己的所作所為。

而影響他的具體事件上,是不同人的四件事。第一件事是素察留在棺材蓋上的抓痕。在拉韞帶著李維傑一家去挖找屍體的時候,有李維傑盯著棺材蓋內側抓痕的特寫。那個抓痕清晰的展現了素察在悶死的過程中經受的煎熬和痛苦。這裡有一個很關鍵的點在於:李維傑作為受害者的父親,他看著抓痕時的神情。那不是恨意,也不是大仇得報的快意,而是一種帶有悲傷的憐憫。李維傑是個善良的人,素察死前經受的苦以觸目驚心的抓痕展現出來時,他對於素察的態度反而是同情憐憫佔了上風。

第二件事是李維傑沒有想到自己的脫局導致了暴亂,而他的父母亦死於暴亂。無論是在尋屍現場還是在聽到暴亂的新聞時,他的反應都比家人更快、更在意。

第三件事是李維傑與拉韞夫婦在懺悔之塔(也是平平與素察夏令營所在地)相遇時,拉韞夫婦的一番剖白觸動了李維傑。此時李維傑已經保了全家全身而退。他即使說了,有風險的也只是自己。而他選擇說,是因為他內心的善良和羞愧讓他無法面對再讓拉韞二人承受不知兒子死活的痛苦與煎熬,所以他選擇了說出真相。但這一步,雖然讓李維傑異常痛苦,仍未足以讓他選擇自首。

第四件事是女兒篡改了成績單。「1」字上清晰的塗改痕迹讓李維傑意識到女兒安安雖然沒有參與,但品行已經被這件事改變了。這是摧毀李維傑最後防線的關鍵。所以他必須在行為上做出表率,從而影響安安再回歸到正途上來。關於安安的人物線,有一個很贊的鋪墊是,安安曾在吃飯時用叉子劃桌面,鏡頭還給了桌面刮痕的特寫,應當時安安聽到了素察悶死前抓棺材蓋的聲音,這個細節是表現安安已經開始受到這件事的影響。

4、是誰「誤殺」了素察?

電影清楚的交代了平平並未誤殺素察,素察當時只是昏厥+窒息,阿玉和平平則以為平平是兇手。而在李維傑移屍之時掀開棺材蓋,展現了素察窒息致死的死狀。那麼,在阿玉藏屍後、李維傑移屍之前,素察悶死是因為暫時無人知曉的意外,還是李維傑故意任之?

首先,無論是哪一種,並不影響故事主線,兩種推測都說的過去,我個人是傾向於後者。阿玉在藏屍時是把素察的屍體推進棺材裡的,素察很可能是此時因為震動蘇醒過來,因為從此之後再無外力,且吞舌窒息過久人就死了。上文中分析安安聽到了素察抓擦棺材蓋的聲音,最大的可能是在4月2日或3日晚上聽到的。而在4月2日當晚,有一個李維傑蹲在藏屍墳地旁抽煙的鏡頭。既然連安安都聽到了,李維傑此時也應該聽到了,知道他沒有死,但當時他剛知曉女兒在夏令營及當晚的經歷,正在憤怒壓抑傷心之間的他,選擇了假裝沒聽到。相比起教家人說謊、利用鄰居和其他人,這件事更加的嚴重和邪惡,這也是為什麼他事後對拉韞夫婦坦白並非常愧疚的一個主要原因——當時並非無心之失,而是故意為之。

5、李維傑會否越獄?

這個問題電影並沒有明確交代,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我個人的觀點是認為不會。因為李維傑是自首的,他自首的最關鍵原因還是要給女兒安安做表率。而李維傑的擔當特質,在影片的情節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他如果最後想要越獄,而且還沒有具體的情節來鋪墊,那個這特質就在沒有原因的情況下消失了,人設就會出現自相矛盾。

至於有些猜測認為拉韞夫婦設局之類的,我可能會看影片中是否有明確的鋪墊。如果沒有,那猜測在電影中最多存在一種可能,而非一種必然,更不能說這是導演和故事想表達的內容。如果李維傑在監獄中經歷了一些什麼,發生了改變,那麼應當有一些鏡頭或細節來展現這樣的事件和變化。

6、羊的象徵意義

「羊」在電影中出現了很多次。

最開始出現片名的時候,出現了一次羊叫。

在李維傑第一次路過寺廟布施的時候,有一隻白羊和一直黑羊跟著兩位僧人。而第二次李維傑再去的時候,兩位僧人的身邊沒有羊。這種變化,很像李維傑開始遵從信仰某種程度上與僧人是同路人,而後來他所做的事情已經背離了信仰,不再與僧人同路。

平平上課時,老師講「羊的視力不好,落單的羊很容易被大型動物吃掉」,這很像遭遇強暴的平平。

李維傑將素察的車沉湖時,一群羊無意間成為了目擊者,這很像目睹了母親運屍並埋屍的安安,也像大雨中目擊尋屍過程的眾人,更像最後片中記者採訪的眾人。

遭遇不測成為桑坤槍下李維傑的那隻替罪羊,也是挖掘屍體時素察屍體的替身,很像主動成為妻子和女兒「替罪羊」的李維傑。

羊,可能是無辜受害者,可能是目擊者,可能是替罪者,就像故事中局內局外的芸芸眾生,是這個無情世界裡的弱者。

《誤殺》:以無底線的反擊捍衛底線的尊嚴?

mp.weixin.qq.com圖標

在看這個電影的時候我想,男主一家要如何避免這場災難的發生,能夠平安的度過一生?

假設一開始男主就沒有同意女兒的夏令營申請,女兒就會躲過這場浩劫嗎?女兒心目中的葛朗台爸爸就更加無法磨滅,父女之間的感情依然無法親近。男主是愛自己的家庭的,是希望滿足女兒的願望的,所以這一條不可能。再說,就算阻止得了一次,之後遇到同樣的事情也不會次次都拒絕。

那麼如果女兒第一次受到男主角的威脅時就選擇報警,是否就會阻止悲劇發生?官二代同學有著市長候選人爸爸和警察局長媽媽,報警的話警察也只會當作無事發生袒護局長的愛子。就算捅破了天,作為過分溺愛孩子的母親,也只會用錢息事寧人。並且賠償的金額也不知道最終到了誰的口袋了。沒有得到公正的裁決,收了錢也不能保證威脅視頻不被流出,甚至可能隨時都會被流出,像個定時炸彈一樣,隨時都可能給這個家庭帶來毀滅的災難,女兒的自尊將被踩在腳底,抬不起頭來。

既然躲不過,那麼反過來,正面出擊先聲奪人呢?拿著視頻的證據去威脅市長候選人的爸爸,不拿出視頻就毀掉他兒子的名聲,以此抹殺候選人的機會。是否就可以放過這個家庭了呢?更加不可能,男主敬畏神明,有善惡之分,有對自己罪行的反省,他的品性是不足以讓他選擇這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並且還是利用自己女兒的不雅視頻,這無疑是對女兒的二次傷害,不是一個愛女心切的父親選擇去做。

既然這場悲劇躲不掉,公正的裁決也等不了,而自己卻無法成為比惡更惡的人,那麼這場悲劇就是註定的嗎?

這部電影膽寒之處在於,權利被惡人的濫用為所欲為,金錢成為惡人手中的萬能鑰匙,可以抹殺一切罪行,鎖住受害人申訴的嘴。

當差點戳瞎了同學眼睛的官二代手上受了傷,他的媽媽一臉心疼的為他的手擦藥,全然沒有想過還有一個孩子差點失去雙眼。畢竟一個普通人的價值如螻蟻,不值一提。

在於辦事的警察把賠償金從10萬降到6000與受害人談判,甚至稱不上談判,而是威脅的讓對方接受,最後也達成了所謂的和解。

在於官二代惹出的禍事肯定不止2、3件,每一件惡行的背後,都不足以給他以及他的家庭警醒,直至他的死亡。我相信不到這一刻,他們也是不會反省的。

在於當我看著官二代的父母衣著得體相互依偎雙眼垂淚,問著男主告訴我,我的孩子在哪裡,我們為他日夜思念,無法入眠。那一刻他們的悲痛,甚至要男主去體諒。

在於母親就算被囚禁、毆打,依然無法剋制內心的暴怒,衝破身體咬牙切齒說出那句,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在於一家四口手無縛雞之力,甚至還要威脅一個只有幾歲的小女孩。

在於最終逃脫的一家人,因為無法面對自己的罪行和謊言時依然選擇自首。

在於這一家人,因為外人一個邪惡的念頭,就註定了悲劇,甚至沒有反轉的餘地。

在於「我是一個沒有什麼本事的男人,也沒有什麼能力讓你們過的更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擋在你們前面,不讓你們受傷害。」一個英雄父親的力量也是有限的,雖然他已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依然無法給予這個家庭庇護和自由。

我不能指望世界上沒有惡的存在,只希望所有的惡還能夠存在一絲膽怯,那便是公正的審判和裁決,權力不再被濫用,暴行能夠被制止。


為啥一個殺人強姦的刑事案件最後會演變成一場暴動?

除了平時積攢的貧富差距等社會矛盾激化之外,別忘了,李維傑是華人,泰國是中華文明圈。那個警察局長去挖人家祖墳,還沒找到屍體。強姦殺人影響一般,但挖祖墳這事性質非常惡劣。

對於中國人來說,挖祖墳是不共戴天之仇。中國人講孝,祖先崇拜是根深蒂固。你一個城市的警察局長敢挖華人祖墳,這性質就和當著穆斯林的面焚燒《古蘭經》,侮辱先知一樣,或者當著印度教徒侮辱梵天濕婆毗濕奴惡劣。出現流血衝突很正常。

華人在東南亞雖然人數不多,但勢力不小。很多東南亞國家華人資本都控制當地經濟命脈。更別提北方還有一個巨無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而且,就像電影里的競選對手一樣,很多市長警察局長的對手敵人,或者平時不滿政府的底層窮人,就算他們不是華人不信祖先崇拜這一套,他們也會利用這次事件搞事。


為什麼沒有人懷疑挖出來的是羊,為什麼沒有人懷疑棺材板上的血跡?

因為沒有必要了。

群眾想要的是「棺材裡面不是素察」,而不是「棺材裡面是什麼」「為什麼」「真相」。

為什麼群眾不在警察挖墳的時候暴亂?因為心裡沒底和恐懼。他們雖然相信李維傑,但是還沒有到願意為了李維傑賭上性命的程度。

但是「棺材裡面不是素察」這個認知,給了他們勇氣,這才是煽動他們反抗的原因。

而這個時候,所有的怨氣爆發出來,已經沒有人在乎真相了。包括議員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暴亂開始後,似乎是一個女秘書在人群後上了車,說了一句話,大意是說,可以提前慶祝xx當上市長。

還有一點是……其實人民群眾到底知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我更傾向於,「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人們可能不是因為了解李維傑而幫著李維傑說話,而是認為素察該殺而幫著李維傑說話。或者說認為公職人員及其仗勢欺人的家屬該死。

麵攤老闆,其實很好證明這件事情。假如你一個平常窮的要死的鄰居,突然買了一輛豪車,你難道會記不住?

但是麵攤老闆在警察問話的時候,否認了。

包括後面記者問話的時候,所有人都支持李維傑。而當時的畫面,是黑白色的。代表的是人性的黑暗面。

而到了那個雜貨鋪的老頭身上,卻變成了彩色。因為他什麼也沒說。甚至陰謀論一點,老頭其實什麼都看出來了。是他在雨中和記者訴冤,引導大眾。笑可以理解成,他在嘲諷,嘲諷李維傑,嘲諷人群,嘲諷官僚。

畫面為什麼會變成彩色,因為迎來了新的社會。李維傑的案件,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導致社會必定會改變。但是這種改變是無法確定好壞的,所以老人的笑容,給人的感覺不是溫暖陽光充滿希望的,而是讓人疑惑不解甚至有點驚悚。

還有小女兒,小女兒最經典的兩個場景,我認為,一個是小女兒趴在樓頂看見母親和姐姐運屍體,真是太像《熔爐》裡面那個變態在廁所侵犯小女孩時,趴在廁所隔板上的樣子了。小女兒是未經世事的冷漠,變態是肆意妄為的冷漠。也是從這裡,我猜到了最後是小女孩告發了父母。

第二個,是小女兒在獨自面對素察母親的時候,鏡頭對向小女兒,素察母親站立起來,影子完全遮住了小女兒,小女兒這個時候看素察母親的視角,應該是非常像媽媽埋屍的時候看向屋頂上的小女兒的視角。一樣的不寒而慄。

所以小女兒說出來了,所以最後小女兒說:「爸爸,對不起。」所以其實小女兒一直都是明白的,明白爸爸李維傑乾的是壞事。

小女兒說出真相保全父母親和姐姐,就像是爸爸李維傑製造假象保全家人。而最後,小女兒沒能保護著父母親和姐姐,爸爸李維傑也沒能保護住家人。

真的,但看小女兒這個人物,實在是太慘烈了。她看上去什麼都不懂,其實什麼都懂,姐姐要參加夏令營,她也要買鋼琴。媽媽埋屍,她看到了,藏在心裡。警察審訊,她也能夠不慌不亂。如果不是最後素察母親的單獨逼供,小女兒甚至不會出賣父母親。

所以小孩子其實什麼都懂,你以為她們還小,其實不小了。另一個例子就是素察,父母都覺得他還小,其實不小了,他早就什麼都知道了。


說一下妹妹吧

李維傑回家給妹妹買的小蛋糕妹妹自己放跟前吃還給姐姐炫耀:姐姐,爸爸今天給我買了好吃的蛋糕(沒記錯是蛋糕)

姐姐要去夏令營六千銖爸爸不同意,下一秒妹妹就開始問爸爸要鋼琴(雖然李維傑拒絕了妹妹買鋼琴說買口琴)

小孩子的炫耀和爭寵的心理

媽媽拉人出去並且埋人的時候妹妹在樓上一臉天真看著媽媽行為的兩個鏡頭,有點兒驚悚(後面拉韞在警察局單獨問妹妹,然後一家人被帶走上車,妹妹給爸爸講對不起的伏筆)

妹妹吃飯劃拉桌子,蕭敬騰mv里是妹妹用叉子刮桌子和素察抓棺材板兒前後對應,或者暗示媽媽刨坑埋屍

警察局裡妹妹被大叔詢問凶到甚至沒有哭仍然按照爸爸模擬過的場景回答問題

警察局拉韞把妹妹強行扯走,站起來在妹妹身上投下的陰影還有那個角度的面部表情對小孩兒來說真的會有心理陰影了吧,不知道妹妹和拉韞講了什麼,但是妹妹沒有給拉韞講埋屍的具體位置是恩叔的墓,應該只是說埋自家後院里,拉韞帶人去挖屍的時候還是搜了一圈有個人說恩叔的墓有異樣才挖的那個棺材,妹妹只是不想爸爸被打

妹妹的100分試卷被是被塗改過的70分的試卷,妹妹學會了撒謊

小孩子的心智還有對行為的模模擬的很可怕

借用看到一個評論里的話「陳思誠電影總有一個讓人不舒服的小女孩兒」,這部電影里妹妹有些場景確實讓人很不舒服,唐探1看了一點點沒耐心拉到最後看到張子楓那個笑,至今沒有勇氣把唐探1再補全看一遍

———分割———

進場晚了幾分鐘電影已經開始了,李維傑在一個美女那裡買了一個蛋糕吧,店鋪櫃檯上有一行字是關於女孩子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女孩子是小天使那一類的,感覺是爸爸保護平平甚至家裡三個女性的暗示

平平在接到素察那杯下了葯的酒之前,已經被素察(偷)拍了好多次,鏡頭裡平平只有胸部及以上

平平夏令營回去以後一家人吃飯被問到喝果汁突然情緒激動應該是想到了喝的那杯下了葯的水果酒,站起來要走被爸爸拉到小臂迅速甩開,感覺已經產生了對男性肢體接觸的抵觸心理

警察第一次去李維傑家搜查,帶了狗過去沒有聞到恩叔的墓有異樣應該就是李維傑已經轉移了素察屍體,男朋友說是因為狗聞不到地下棺材板兒里的東西

對傳說故事的理解是殺錯了一個人又釀成了更多的錯誤;廟裡的懺悔的鐘聲對應結尾的鐘聲

其他回答率高的細節就不嗶嗶了,越回想劇情越想二刷

————分割————

等了好久知乎小透明首次回答點贊過百哈哈啊哈哈哈啊哈哈,提前祝各位新年快樂(?▽?)


電影里的李維傑曾不無得意地說「當你看過1000部電影,就會發現世界上根本沒什麼離奇事。」

看完電影之後我又想起了這句話,我覺得這不僅是主角的吹噓,也可能是主創的自嘲 ——「本作品不適合資深影迷觀看」。

因為對於稍微看過幾部電影的觀眾來說,《誤殺》這個故事其實並沒有那麼離奇。這部電影讓我最感到意外的一點是:原來這個「蒙太奇」詭計這麼簡單。而從挖墳的第一個鏡頭我就知道墳里是空的,什麼都沒有。

是的,我看出這裡面「致敬」了《活埋》、《肖申克的救贖》、?《蒙太奇》、《控方證人》,以及希區柯克等等等等,但是我一點也不感到興奮。這種近乎直接引用的致敬形式,更像是中學生作文里常見的「掉書袋」——孔子說、魯迅說、莎士比亞說……抑或是小時代里令人目不暇接的品牌名,而不是巧妙的化用。

如果放寬標準的話也是有的,比如李維傑吐槽了蒙太奇製造的刺激感「都是假的」,希區柯克那種才比較高級。而接下來,穀倉打鬥和看泰拳的那兩段剪在一起,就是被吐槽的平行蒙太奇,而另一場戲:李偉傑去沉車的關口來了個牧羊人,這裡面的緊張感就有點希區柯克的感覺。但是很可惜,就到這裡了。

最後彩蛋里李維傑的笑容是讓我有些費解的,如果它是在呼應《肖申克的救贖》「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這個梗,那這個詭異的笑無疑意味著一個完美的越獄計劃。但是,肖申克的救贖之所以叫「救贖」,被投入冤獄的主人公先是把改善監獄環境、幫助獄友當成救贖,最後得知自己申冤無望,於是毅然越獄奔向自由,自己救贖了自己——救贖的含義變了,但救贖這個主題一直沒變。

但是在《誤殺》中,李維傑是清白的嗎?如果不是,他越獄的「救贖」體現在哪裡呢?如果是,那是說真兇另有其人?考慮到《誤殺》不是原創劇本,未必會有續作,此處恐怕成了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伏筆。


帶著很多疑問二刷了一遍,因為很久沒看到過這麼有意思的電影了(劇透了哈)

補充一個為什麼黃毛會出現在監獄裡?扮演的是運屍者還是服監的人?警察明知道他們是僱主與僱員的關係。假如李維傑逃監誰是接應人?黃毛為什麼會被殺?

1.有人說整部片只有開頭與結局是真實的,其餘是虛的,因為那座墓寫的是恩叔。其實那座墓寫的是鄭澤恩,而恩叔的名字叫頌恩

2.在李維傑模仿警察審問時,小女兒問了李維傑如果警察打你怎麼辦,李維傑沉思了一會,鏡頭掃過一張沒有李維傑的全家福,為李維傑去自首作了鋪墊,是否也表明李維傑自首後他們一家其實也過得很安詳?

3.李維傑在雨中的戲開棺前一直低著頭很平靜,幾乎沒有任何錶情的變化,而在鏡頭掃過指甲抓破的棺材蓋時,他抬頭仰天,那時他才知道素察在死前掙扎了那麼久,全過程只有抬頭仰天那一刻他才明白他誤殺了素察也有了愧疚,這一點也許更能促使他去自首

4.也許李維傑沒有逃監,在開頭劃亮火柴鏡頭迅速轉到恩叔的店時,恩叔說就這樣結局了?李維傑說不一定逃出去才算結局,黃毛說有些鳥是關不住的,李維傑說有些圍牆是圍牆,有些人會憎恨,而有些人會喜歡。

至於開頭他明明可以從廁所挖地道出去,為什麼要從運死屍的車出去?到後面為什麼會被活埋,是為了開頭點明素察是被活埋死的還是點明李維傑因為得罪了警察局長而被用了同樣的死亡方式,這一點我細思極恐。

5.全片一共出現了七次羊,也有說羊因為眼神不好,離開了羊群就很容易被殺。而李維傑其實就當了那頭離群的羊,因為他利用了他的好騙過了所有信任他的人,所以李維傑沒有逃監後來被活埋死了。採訪恩叔時鏡頭從黑白色變成正常顏色而恩叔對於記者問對於李維傑事件那意味深長的笑就解析得通了

以下是原答案

1.小女兒用刀叉劃飯桌的聲音就是素察被活埋時用指甲劃棺材蓋的聲音

2.電影開頭李維傑逃監被活埋已點明全片主題-誤殺,後面彩蛋李維傑服監與開頭相呼應

3.小女兒在風波平靜後將70分改為100分,表明李維傑的行為已影響了小女兒的品格,學會了說慌以及回家化緣兩次時間的不同回應都促使李維傑的自首

4.在政府施工的坑和在門口李維傑與桑坤起爭執而誤殺的羊(羊鏡頭給了特寫),為後面素察的屍體轉移(片中沒有交代)和誤殺的羊作了鋪墊,進一步點明了主題

5.電影中出現了多次羊

第一次在素察的車被推進湖裡,剛好有羊群經過,羊的眼神給了一次特寫

第二次在平平的課上,老師專門講解了羊的眼神,鏡頭給了平平眼神特寫

第三次在李維傑與桑坤發生爭執,桑坤槍殺了羊,鏡頭給了羊特寫

第四次是雨中開棺材蓋與被活埋的素察對換的羊,是桑坤槍殺的那頭羊,所以有了替罪羊的意思

第五次是素察風波平靜後,李維傑到念經里化緣,背著鏡頭走的羊,後面李維傑就去自首了

6.李維傑的好友(秦沛飾)記者問對於李維傑事件那意味深長的笑

7.奶油蛋糕好好吃

今年看了大概二三十部電影,唯有這一部給的衝擊力特深,沒有一個片段是多餘的,可以說很驚艷,儘管是翻拍,演員演技超在線,這場雨中的戲真的很震撼。


一年前的元旦檔,《來電狂響》拿下高達6.4億人民幣的票房。

此片改編自義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豆瓣高達8.6。

內地上映後,票房5351萬元,僅為中國版票房的一個零頭

雖然影迷對《來電狂響》各種嫌棄,豆瓣評分僅為5.8,但有一點不得不承認:

這是一種通過信息差來賺錢的典型生意。

《來電狂響》的整套立項邏輯很清晰:

1)看過義大利原版的觀眾比率很低

2)這個劇本很成功 已經改編成多個國家的版本

3)手機透露隱私,是全球性的熱門話題

上周五,又一部採用同樣商業策略的電影上映了。那就是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的

誤殺

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口袋君評分:4星/82分。相當好看,強烈推薦!

實話實說,口袋君之前真沒有聽說過《誤殺瞞天記》

要不是網路電影吐槽節目《瞎看什麼》的文案「二號去聽經、晚上住旅店;三號去餐廳,然後看電影」火了,知道此片的人會更少。

因此,《誤殺》所佔據的信息差優勢比《來電狂響》更大。

誰也沒想到,在賀歲檔三大種子選手

葛優《兩隻老虎》(2.2億)、湯唯《吹哨人》(4932萬)、黃渤《被光抓走的人》(6733萬)的票房都遠不及預期之際,

《少年的你》大爆15億之後,最先火的華語片居然是:肖央的《誤殺》。

豆瓣評分7.7,好於81%的懸疑片

貓眼評分9.5分,遠遠高於同檔的競爭對手

當前時間點,已經拿下3億票房。貓眼預測票房:6億。

顯然,這個成績已經幾乎接近了嚴肅懸疑推理類電影的票房極限。

在經歷了去年自導自演的《天氣預爆》口碑票房雙撲街,以及主演的《情聖2》因為吳秀波事件無法上映之後,肖央知恥而後勇,終於拍了部好片。

如果此片有副標題,口袋君覺得應該是:

01

誤殺:別惹影迷

身在中國,很多酷愛看電影的小夥伴都會遇到家長和親戚朋友這樣的靈魂拷問:

看那麼多電影,有什麼用?

的確,如果你不是像口袋君這樣從事電影行業,常常會陷入這樣的迷思:

與其花2個多小時看部電影,我還不如去干點其他的事情。

但這部《誤殺》卻告訴我們:愛看電影,是能夠救命的呀!

以下內容開始有海量劇透,介意者請看完正片後繼續閱讀。

2017年夏天,泰國。

肖央飾演的李維傑是當地的一名網路供應商,有兩個寶貝女兒。

雖然掙錢不多,但卻是個顧家的好丈夫,與街坊鄰居相處融洽。

然而,正處青春期的女兒卻遇上了大麻煩。

之前,她在夏令營里,遭到飛揚跋扈的官二代素察凌辱,還拍了視頻。

後者對她念念不忘,強行約她。

正好那天,肖央出差去外地,事情辦完後去看了一場泰拳。

譚卓飾演的母親情急之下,直接在倉庫聯合大女兒杠上了官二代

此處,導演非常聰明地將激烈的泰拳比賽妻女纏鬥惡魔進行了混剪,戲劇衝突感十足。

一陣打鬥之後,大女兒「誤殺」了官二代。

兩人埋下屍體的全部過程被小女兒看到。

正當老婆譚卓在猶豫是否要去自首之際,連續沒打通電話的肖央感覺不妙,連酒店房間都沒退,連夜趕了回來。

一年能看873部電影,酷愛懸疑片的肖央立刻意識到:不能去警察局。

因為這位官二代的媽媽是當地的警察局長,爸爸則是正在競選市長的政客,自首了,就等於羊入虎口。

於是,全片最有意思的核心概念出現了:

用其他電影中所學到的認知,來解救這部電影中的困局。

身為發燒級影迷,

肖央重構了當天事件的所有時間線,形成了一條無懈可擊的不在場證據鏈。

並用電影中學到的反偵察技巧,毀屍滅跡,甚至對自己的老婆女兒進行模擬審訊,設計話術來應對接下來的嚴厲拷問。

不過,成也電影,敗也電影。

當陳冲飾演的警察局長,被肖央瞞天過海的反偵察手段震驚到時,她深入調查後發現:李維傑是一位超級影迷。

全片最具黑色幽默的一幕出現了:

陳冲讓手下調出李維傑最近一年800多部的觀影記錄,讓下屬一部部地讀劇情簡介,還真的就發現了線索。

此時,電影成了扼住主角咽喉的武器:

韓國電影《蒙太奇》

豆瓣評分8.0。片如其名。

15年前,一位小女孩被撕票。

15年後,在案件追訴期過掉後,受害者的母親模仿當年的作案手法,把當年兇手的電話錄音植入其中,製造了和15年前一樣的蒙太奇,親自懲罰了真兇。

因此,無論在手法還是主題上,《誤殺》都與這部《蒙太奇》有相當的關聯,均屬於「完美犯罪」的類型。

也正是看了這部電影,讓陳冲推理出了肖央的蒙太奇。

《控方證人》

豆瓣9.6。百聞不如一看的傳世經典。

此片是肖央做證據鏈的第二大靈感。電影中的一句台詞點醒了他:

我會給他一個不在場的證明,而且很有說服力。

除了這兩部直接推動劇情發展的電影之外,《誤殺》還致敬了《肖申克的救贖》《活埋》《七宗罪》《狩獵》《白夜行》《天才槍手》《貓鼠遊戲》等電影。

大大滿足了很多影迷的高級觀影趣味:找彩蛋

正如片中肖央的台詞所言:

「當你看過1000部以上的電影,這世界上壓根沒有什麼離奇的事情」。

想要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沒有比看書看電影更好的了。

這兩年持續地寫影評,讓口袋君看問題的角度更為犀利。

因為寫這樣的真心話影評,就是在挑戰自我認知的極限。

既然是一部如此「挑戰」影迷的電影,那麼《誤殺》一定深埋了一個貫穿始終的梗。

口袋君提示一下:已經隱藏在影片的英文片名中了。

沒錯,就是:

02

理解了《誤殺》的英文片名,也就明白了什麼會在片中屢屢出現,也就看到了這部電影的真正內核。

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直譯的意思是:沒有牧羊人的羊。

最常見的翻譯是:烏合之眾。

在聖經里,神常常被比喻成牧羊人(Shepherd),而人類則被比喻成羊。

片中,在大女兒的課堂上就有提到:

羊有一個特點就是近視,看不到遠處。

所以,需要牧羊人的帶領,才能到草場吃草或到水邊喝水。

在神的眼裡,沒有信基督教的人就像那隻走失的羊,神會千方百計將他找回,然後好好慶祝一番。

而這次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主要信奉佛教的泰國。

事實上,人類歷史上的所有宗教都有兩個特點:

1) 教人向善、讓人內心平和

2) 利於統治階級管理民眾

因此,肖央飾演的李維傑在出事前,是一頭只想過安穩日子的小綿羊。

然而,在兩次風口浪尖的衝突中,均出現了「死羊」這樣觸目驚心的時刻。

第一次,是在襲警事件中的替罪羊。

壞警察鬧事,一頭小羊莫名其妙地成為了壞警察的出氣筒,挨了槍子,死了。

第二次,則出現在了全片最高潮段落:大雨之中刨祖墳。

本來陳冲想要挖齣兒子的屍體,卻沒想到挖出了一頭死羊。

本來就對陳冲不顧公檢法亂抓人不滿的民眾徹底爆發,這頭死掉的羊成了點燃暴亂的導火索。

在動物世界裡,羊是性格溫和、與世無爭的代表,也處於食物鏈的底端,就像人類社會的底層群眾。

【群=君+羊】

因此群眾,其實本質就是羊群。

李維傑的家庭和他的街坊朋友們,就像羊群一樣,任人宰割,任憑惡警敲詐、薅羊毛。

但是,在片中,

羊既是洞察一切的旁觀者(沉車現場),又是代人受過的被害者(被惡警泄憤時一槍擊斃),還是引發騷亂的導火索(祖墳的棺材中出現了一頭死羊)。

因此,整部《誤殺》就是以李維傑這隻羊為切入點,展示的是底層民眾在被薅羊毛時的忍辱偷生,在受欺辱時的哭泣和驚慌。

正所謂:把羊逼急了,那也是會和你拚命的!

在出事後,

李維傑這頭曾經的小綿羊,絲毫沒有迷途,而是周密計劃,目標明確地實行瞞天過海的計劃。

不過,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顧全大局,將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

根據陳冲的調查,李維傑"自幼是孤兒、父母死於暴亂"。

他深知:

羊沒有了牧羊人(Sheep Without A Shepherd)同樣不好活。

落單的羊會被一槍打死。

沒有了管理者,民眾暴亂起來,死的人更多。

因此,李維傑最終還是深明大義地選擇了做回一頭羊:自首。

既為女兒做了榜樣(發現小女兒居然會撒謊了,將70分改成了100分),又讓社會的暴亂情緒逐步穩定下來。

一言以蔽之,

羊是《誤殺》這部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麥高芬(MacGuffin電影專業術語)即:推動劇情的事物。

羊的N次出現,看起來漫不經心,卻飽含深意。看懂了片中羊的元素,也就搞懂了《誤殺》的主題精髓。

一部優秀的懸疑推理電影,往往會故意留下一些模稜兩可的問號,供影迷觀影完後進一步探討。

這部《誤殺》留下的最大懸念就是:

03

到底是誰殺了官二代 他的屍體究竟在哪兒

早在影片第一次亮相時,陳思誠就公布了一張手繪海報。

結合最後肖央自首的情節,很多影迷都感覺:其實官二代是李維傑直接殺害。

不過,從影片透露出來的信息來看,並非如此。

官二代素察到底是誰殺的?

首先,肯定不是大女兒平平一鋤頭打死的。

因為在譚卓飾演的母親埋屍後,李維傑回來後問了一句「一點血都沒流嗎?」

的確,現在回想起來:第一現場,的確沒有血。

加上影片對於棺材蓋內側的血抓痕,以及小女兒吃飯時用叉子刮桌面的細節,可以直接作出推論:

官二代素察一開始只是被打暈過去了,中途醒來後,拚命抓棺材蓋。

其實,這個時候李維傑和他妻子已經都察覺到這一點。

但他們馬上意識到:

如果現在放官二代出來,對方肯定要瘋狂報復。

最終,妻子將素察活埋,李維傑蹲在墳邊抽煙,等素察撓不動、窒息死亡後再離開。

有意思的是,他的所作為所為,都被邊上的神像盡收眼底。

因此,官二代其實是被活活悶死在棺材裡的。

真正殺死他的是李維傑夫婦的見死不救。

不得不說,《誤殺》這個標題很精準。

比起「正當防衛」,夫婦倆在「犯罪動機」上,無疑又往前跨了一步。

至於素察的屍體究竟在哪兒。影片也有暗示:

承包商和李維傑在溝通鋪設網路線路時,給地上的大坑好幾秒的特寫。

因此,素察的屍體就埋在了新警察局的下面,和網線埋放在一起。

由於這個藏屍地點相當敏感,因此李維傑自首後,最後的報道中也沒有公布。

其實,對於小女兒安安招供,李維傑早就預料到了。因此他提前轉移了屍體,並且沒有告訴任何人。

除此之外,《誤殺》的導演還特意設置了諸多可供影迷討論的留白。

因為,好的話題是攫取票房的最佳營銷手段。

比如:

秦沛為什麼會在片尾回答肖央是好人還是壞人時,默不作聲、莞爾一笑?

口袋君解讀:

在知道自己被肖央洗腦做了偽證後,秦沛對於李維傑的態度變得模稜兩可了起來。

既覺得自己被利用了,又覺得他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片頭越獄的片段最後一幕的場景是:

李維傑躺在棺材裡,一睜眼發現旁邊有個死人,極其類似官二代素察。

這個開頭是不是就是影片的真正結尾。

難道陳冲夫婦最後動手了,將李維傑也活埋了?

口袋君解讀:

均不是。越獄和自首的動機相悖。

很難想像,肖央在自首入獄後,又選擇了越獄。

所以這只是一個幻象的噱頭而已。

從影片的立項、宣傳、上映,有一位業內大咖一直是《誤殺》背後的真正推手。

你沒猜錯,正是憑藉《唐人街探案2》拿下33.9億票房的導演陳思誠。看的出,他對如何拍一部高票房的懸疑推理片很有感覺。

仔細將《誤殺》掰開來看,都能見到《唐探》系列的影子:

推理燒腦、埋梗無數、話題留白、節奏頗佳,都有肖央

雖然這次陳思誠擔綱的是監製,但有消息稱:

影片中有幾場重要的關鍵戲份(比如:模擬審問戲)均是他親自上場執導。

比起印度原版,中國改編版的《誤殺》可以說毫不遜色,特別是將開篇的聽經改成了泰拳,切入正題更快,觀感更爽。

而且為了安全過審,又特意將故事背景設定在泰國,最終自首的情節也相當政治正確。

可以說,和當年烏爾善版的《鬼吹燈之尋龍訣》一樣,

陳思誠在《誤殺》這個項目上,實現了普通觀眾、推理片影迷、審查 三方勢力的平衡。

不得不說,

看完《誤殺》後,我更加期待《唐人街探案3》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